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_(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附件:
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上半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科技厅的关心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围绕“乘势而上、强势开局”的总要求,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在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新进展。
(一)以科技创新大会为契机,加强自主创新的整体部署 我局紧紧抓住全国科技大会的重要机遇,通过积极筹备,3 月底,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大会首次以“自主创新”为主题,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作出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启动了《镇江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印发了《镇江市 2006 年科技工作意见》和《镇江市企业“自主创新百千万工程”实施意见》。市政府与各辖市区、各有关部门签订了 2006年度科技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状。我局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镇江市2006 年度辖市、区(局)党政领导科技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意见》。对全市科教兴市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进一步强化对“十一五”科技工作的领导,推动科技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组织开展“科技创新促进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十五”科技进步成就展,组织 21 个科技创新重大科技成果项目参加了省“十五”科技创新重大成果展,引导全社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切实加大科技投入,今年科技三项费用预算安排 2900万元,达年度财政预算的 1.6%。
(二)以科技项目为抓手,全面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
紧紧抓住科技项目这个“牛鼻子”,突出各类重大科技项目,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
一是精心组织申报 2006 年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自 2 月份启动这项工作以来,把它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动员、精心组织,组织专家对申报的 42 个项目进行了预审,筛选出拥有 131 项专利的 25 个项目向省厅申报,这批项目技术水平高、创新性强、成熟度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广阔、预期经济效益好。由于我市申报项目的水平较高,经省初步评审,预计将获得拨款资助的金额超亿元。
二是组织争取国家、省级各类工业科技计划项目。其中申报省工业科技攻关 60 项,高技术研究 30 项;国家、省火炬计划 87 项,国家重点新产品 24 项;组织申报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10 家,第一批省、市高新技术企业 29 家,省、市高新技术产品 86 项;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37 项。到目前为止,我市有 12 个项目被列入省工业科技攻关计划,获得省拨款资助 750 万元支持,列全省第四,其中华东电力设备厂的招标项目,获得 100 万元的支持;高技术研究计划 5 项,获省拨款资助 150 万元,列全省第四;有 60 个项目列入省火炬计划,列全省第五。
三是组织实施市级工业科技攻关项目。共受理了市级工业科技攻关项目近 50 项,经过形式审查,有 47 项提交专家咨询,拟资助 27 个项目,安排经费 500 多万元。通过项目化推进技术创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季度全市高技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98.3 亿元、利税 16.6 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33.9%和 25.8%,分别占全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和利税的 27.9%和 57.1%。与此同时,加强项目的实施管理,认真清查在手项目,共结转省级项目 109 项,市级项目 301 项;目前省级计划项目无应结未结项目,今年,已组织验收市级项目 25 项。
(三)以致富农民为追求,加快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根据全市农业招商与农产品促销活动的总体部署,围绕加速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致富农民的要求,成功举办了“2006 镇江·中国农科院科技合
作恳谈会”,会议期间中国农科院系统 10 个研究所、29 位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中国农科院刘旭副院长作了题为“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与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告。恳谈会上,镇江市与中国农科院签订了 19 个科技合作项目,同时,“中国农科院国家蚕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和“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种猪繁育基地”正式在镇江揭牌成立,标志我市与中国农科院的合作由单纯的项目合作向项目、基地全方位的合作转变,提升了合作的水平。从丘陵山区的实际出发,帮助编制《句容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认真组织申报省各类农业科技项目,上半年组织申报省农业科技项目42 项,招标项目 1 项,目前获得省立项 6 项,资助经费 95 万元。同时,受理 2006 年度镇江市农业科技项目 127 个,拟下达计划项目 50 个,安排经费 300 多万元。今年市级农业科技项目紧紧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侧重支持张小虎葡萄园等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重点项目,注意与省农村科技计划配套,安排农民致富培训计划,并与市“双百工程”的实施有机结合,大力促进了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
(四)以 863 重大科技专项为重点,促进社会事业科技进步 围绕北湖滨水区建设,全力推进国家 863 重大科技“水环境专项”的实施和验收准备工作,努力为城市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认真对照项目实施内容,细化年度目标任务,突出工作节点安排,狠抓关键问题的研究、协调与解决,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管和工作制度建设。目前,滨江带基底修复示范工程已基本施工结束;金山湖示范工程课题组已进入现场开展研究;古运河 800 米示范工程正在开展生态示范工程研究;运粮河 200 米基础工程已基本完成,取得了初步成效。
各项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稳步推进,上半年共组织申报省级社会事业科技计划项目 162 项,其中社会发展 32 项、自然科学基金 115 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项、医药高技术 4 项、创新服务体系 7 项。目前,省社会发
展计划项目已经下达,我市立项数和资金额均名列全省第一。与去年相比实现两增一高:一是立项数增加,由去年 9 项增加到今年的 10 项;二是单项资助经费增加,去年资助经费最高的项目为 10 万元,今年达到 12万元;三是总经费再创新高,由去年的 68 万元提高到今年的 88 万元。经过与承担单位的不懈努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已有两家进入复审,居于全省前列。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获经费支持 153 万元,项目数位居全省第四,经费数列全省第三。市级社会发展计划围绕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人口与健康、城乡建设与交通、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等四个重点开展,今年共受理指令性计划 142 项,经专家评审和综合审查,下达 2006年度社会发展项目 77 项,安排经费 260 多万元。与此同时,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和“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扶强扶优重点骨干企业”的原则,加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经过受理申报和遴选,拟新组建“镇江公路养护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镇江电子产品遥控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努力形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培育梯队。制定下发了 2006 年科普工作意见,明确“学、做、建”活动、社区科普是今年科普工作的重点,采取多部门合作、市及辖市区联动,进一步推动“学、做、建”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积极开展社区结对共建活动,指导黑桥社区完成“社区科普为再就业试点示范”省级科普课题。
(五)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今年以来,围绕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一方面在全市范围内征集技术需求项目,另一方面,选择与我市产业结构较为吻合的高校院所进行初步对接。在做好对接洽谈基础工作的同时,坚持“走出去”寻求合作。3 月中旬,市政府组织代表团赴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考察,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签定了科技与人才工作长期合作协议。按照市统一部署,积极组织企事业单位参加第十届西洽会寻求科技合
作。
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配合省厅制定对俄科技合作专项计划并制定我市实施方案,目前我市有 10 个对俄(独联体)科技合作项目列入省对俄科技合作专项计划,为后续项目争取工作奠定了基础。组织申报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19 项,其中对俄及独联体的科技合作项目 5 项,目前已下达省项目 4 项;拟下达市级项目 7 项,安排经费 65 万元。认真筹备 2006年对俄科技合作系列活动,精心制定了活动方案。为了保证对俄活动的有效性,整理、编印俄罗斯高新技术项目信息 200 多项,有针对性向全市近200 家省市高新技术企业下发“俄罗斯高新技术项目信息”和“对俄科技合作项目征集表”。加快推进大型臭氧发生器、膜分离技术等重点项目与俄方科技合作的进程,为江苏宏达公司邀请俄罗斯列别捷夫研究所前所长来镇考察,推进双方合作洽谈,促成双方签订 4 份科技合作协议。
(六)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一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举办了“镇江市知识产权报告会”,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王景川、商务部美大司副司长金旭、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郑成思、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宋柳平等四位知名专家分别作了专题报告。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百企”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专利培训班 26 期,1650 人接受相关专利知识的培训。组织开展“正版正货”承诺试点企业授牌仪式暨“4.26 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咨询活动,首批 14 家企业列入“正版正货”承诺试点,发放宣传资料 1000 多份,接受社会各界咨询超过 200 人次。首次对外发布《2004-2005 年镇江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增强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工作的了解。
二是进一步加强专利制度运用和保护。1-5 月份,全市专利申请量达962 件、授权 435 件,分别比上年增长 156.53%和 63.53%。其中最能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申请 175 件、同比增长 150%,实用新型专利申
请 188 件、同比增长 126.51%,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一;发明专利申请中,企业申请 128 件,占申请量的 73.14%,比去年提高了 25.13 个百分点,改变了以往我市发明专利申请以高校为主的格局。组织对 118 家企业的1274 件专利实施状况进行调查,同时组织全市专利技术产业化实施项目213 项。帮助京口区申报江苏省“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和丹徒区试点验收工作。举办镇江市专利专业知识培训班。组织 12 家企业参加“2005 年度江苏省中小企业专利新产品”的评选,共有 8 个项目被列为专利新产品目录。组织全市企事业单位申报江苏省财政厅“发明专利资助资金”项目。
三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巩固扩大开展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以来的成果,依法开展专利纠纷调解、专利侵权调处等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竞争环境。推进辖市(区)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先后赴丹阳市各音像制品店、丹阳金龟大药房、华地商城等近 10 家单位开展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活动,纠正市场上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积极开展专利纠纷调处工作,上半年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纠纷 3 起,结案 3 起。
(七)以加强对接为突破口,着力提升事业单位服务能力 今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提升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科技中介机构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机关行政处室与中心业务部室业务对接的措施,并召开专题研讨会,研讨对接的内容、方法,并要求对接工作实现经常化、制度化,推动生产力促进中心业务工作的新进展。一是科技咨询工作不断提高。认真开展 2005 年度创新基金项目监理以及后续服务工作,精心组织 2006 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今年组织的申报数量达 37 项,比去年翻了一番。进一步拓展技贸业务市场,新增技贸机构 10 家,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 329 项、登记合同金额3341 万元,代征税款 42.5 万元,积极争取市地方税务局减免营业税 84.32万元。二是科技培训工作不断创新。为提升我市企业管理水平,组织了“三
维 CAD/CAM 应用技术研讨暨法国 TOPSolid 产品研讨会”和“最具实战性的平衡计分卡巅峰讲座”;与市委组织部合作,在清华大学举办了镇江市科技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与国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成功召开了“国家企业信息化标准试点企业研讨会”;顺利组织了计算机软件人员资格考试,考试合格率有所提高。三是科技信息工作稳步推进。在保证镇江科技信息网正常运行的基础上,积极实施“绿色化工平台”项目的功能开发,努力为化工行业的人才、成果等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开展科技查新工作,查新项目数量、查新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完成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新产品、专利保护等查新服务 40 余项。四是对外交流工作有所突破。协助组织赴外考察团组 2 个,为企事业单位翻译各类科技文献稿件 60 万字。承办了“镇江市十五科技成就展” 和“江苏省十五科技重大成果展”,承担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和“2006 镇江·中国农科院科技合作恳谈会”等重大活动的会务工作。
(八)以加强自身建设为保证,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继续争创“人民满意机关”,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制定下发了《市科技局 2006 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及责任分解意见》和《2006 年市科技局机关党建工作意见》。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章,切实加强机关党建和群团工作,开展了创建“党员示范岗”活动。认真开展反腐倡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教育,切实加强机关内部管理,积极推进文明机关创建活动。
营造科技进步的良好氛围。认真开展 2006 年度市科技进步奖申报工作,今年,共受理申报项目 149 项,通过初审 148 项。为了进一步规范评审工作,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镇江市科技进步奖专业评审组工作规则》,严格程序,明确要求,确保科技进步奖评审的公平、公...
推荐访问: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_ 工作总结 下半年 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