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就业工作计划总结,就业工作总结和未来工作计划(汇总9篇),供大家参考。
计划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时间、资源和任务。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就业工作计划总结篇一
20**年我系毕业生共计五个专业479人。严峻的就业形势的挑战,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就业工作。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存和事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发展,尤其是将影响示范校建设。为此,必须以对学生生存负责和学院发展负责的精神抓好就业工作。特作如下工作计划:我系就业工作目标是:就业率达到90%,力争签约率达到95%。
一、系领导和全体教师在各方面工作和教学中继续灌输“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意识,树立人人关心学生就业,人人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的观念。
二、继续加强对负责就业工作的教职工的培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1、明确责任,明确任务;
2、熟悉就业工作政策与程序;
3、了解就业工作会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探索解决办法;
4、注重加强毕业生的思想工作,适时指导毕业生处理好实习与就业的关系、实习于专接本的关系、实习与毕业的关系。
三、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开好就业动员会。
9月份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主要内容是: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就业形势、就业择业观念、就业应聘知识与程序、就业信息的收集与选择、就业资源的利用、如何写简历、如何写求职自荐书、如何参加面试,掌握面试技巧,讲解以往就业出现的问题以及经验与教训等。保证实现学院提出的100%的受教率和指导率,为实现99%以上就业率做好基础工作。在11月初开好实习和就业动员会。实践系里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要求,使毕业生提升就业意识,提前与企业对接,与就业对接。为企业和学生创造双向选择的最好氛围和机会。
四、召开8到12次校内双向选择招聘会。请用人单位直接与学生交流和相互选择。多开小型就业双选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争取增加一倍的就业信息,让毕业生选择。注重提高就业质量和签约率。
五、建立以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与班主任、班干部为24小时就业信息畅通渠道。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指导。
六、对就业较困难的学生实行重点帮助,注重省外生源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对每一个毕业生负责,特别注重防止假签“三方协议”现象的发生,保证学生的合法利益和学院的声誉不受侵犯及产生不利影响。
七、建立毕业班学生就业自助领导小组,各班建立校友录和信息维护小组,定期和不定期收集信息和发布信息。
八、建立就业贡献激励机制
班主任是就业工作中就业信息传递和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力量,要继续坚持激励政策。对其他干部及教师在帮助毕业生就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与适当奖励。
九、站在学院大局的角度,注重就业信息的共享与协调利用
加强与各系的合作与沟通,一是就业信息共享,二是再就业市场开发过程中,注重全院各专业的就业信息的选择与开发,为其他系就业提供帮助。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共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在抓好今年就业工作的同时注重总结经验教训,以不断提高教学和就业工作的质量。特别是注重发现成功学生的典型,以充分利用榜样的资源教育在校生,促进我校毕业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法商系
20**年9月
就业工作计划总结篇二
城镇新增就业739人,完成任务1000人的74%,失业人员再就业869人,完成任务240人的362%,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55人,完成任务180人的19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6%,比任务4.1%下降0.04个百分点;城镇就业技能培训993人,完成任务1000人的99.3%;创业培训151人,完成任务230人的65.7%;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9万元,完成任务1000万元的30.9%。农牧民转移就业31960人,完成任务32000人的99.8%,其中稳定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25863人,完成任务26000人的99.5%。失业保险参保6310人,完成任务8200人的76.9%,征缴失业保险金284.26万元,完成任务255万元的111%。
就业工作计划总结篇三
就业工作关系到每个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我院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为做好本学年就业工作,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20**我系就业工作将以国办发〔20**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确保就业率基本稳定,确保就业工作平稳进行,以做好就业指导,做多就业信息,做强就业市场为工作重点,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为工作动力,以提高就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与水平、规范就业管理制度为工作保障,以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将就业工作抓好抓强。
(一)确保就业率基本稳定,确保就业工作平稳进行,力争20**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到校目标考核要求。
(二)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实现就业工作人员就业知识的专业化,对全系就业工作人员进行多次专业培训,就业指导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
(一)进一步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1、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组织一次全系学生参与网上职业测评活动。让毕业生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
2、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一是开好就业指导课,发挥就业指导课在就业择业创业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二是邀请企业界和毕业生成才典型来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举办2场报告会;三是利用覆盖全国高校的校园课程点播系统,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创业辅导等一系列培训,满足大学生集体收看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四是加强毕业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指导,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择业,同时加大对学院大学生创业协会的指导的力度,发挥大学生创业协会在自主创业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
3、加强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的指导。指导学生填写自荐材料,并进行检查、评比;计划组织“三分钟自我介绍演讲比赛”、“模拟招聘”等一系列活动,加强求职技巧的培养;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观摩、参与人才招聘,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市场需求。
4、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与服务,直接听取和解答“贫困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的需求与疑问,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
5、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选拔、培养。有计划地组织职业指导人员外出学习培训,逐步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
(二)进一步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
1、大力开拓就业市场,进一步扩大毕业生就业推荐网络。立足省内市场,拓展外地市场。组织人员开展毕业生推荐、就业市场建设与调研工作,努力构建稳定的覆盖全省和全国各地的毕业生就业基地。
2、加强网络就业市场建设力度。加强网络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在就业网站上发布学生个人、学院毕业生资源信息,开辟网上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
3、加强对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引导,鼓励毕业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
4、充分调动全体就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发动全体教职员工,通过校友会、同学会等渠道,充分挖掘往届毕业生资源信息,利用他们的工作关系和人脉资源,进一步扩大就业网络。
5、切实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开发订单式培养单位。力争在20**年创建5个以上就业及实习实训基地,并签订合作协议书。
6、组织好各种形式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不定期举办各种小型校园专场招聘会的同时,力争举办大型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
(三)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就业宣传,促进我院毕业生顺利就业
1、编制并向用人单位发放《贵阳学院20**届毕业生资源信息》。
2、充分利用校园毕业生就业网站发布毕业生资源信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3、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和发达地区组织的大型人才交流会,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进校,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通过组织开展市、校级优秀毕业生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典型,以报纸、广播、宣传专刊、网络等形式,大力宣传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提高我校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四)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加强就业工作研究
1、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定期组织学院就业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修养与工作能力。计划于6月份召开一次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与总结会,假期召开一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研讨会,总结经验,解决就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与合作,认真学习兄弟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经验和方法。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学院、系、辅导员(班主任)三级就业工作机制,使就业工作的责任与义务更加明确与具体。完善并制定各项就业工作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各系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加强信息化建设。一是做好毕业生生源信息、就业信息的采集、校对、统计、分析工作,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二是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认真做好毕业生的基本信息的统计与上报、信息发布、校内招聘、协议书签订、违约处理、就业情况、派遣计划的编制、毕业派遣等工作,确保就业工作高效运转。
(五)认真抓好毕业生管理和文明离校工作
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关系学院稳定,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学院对文明离校工作将作出详细安排,积极营造庄重、热烈的欢送毕业生离校的良好氛围,引导毕业生安全、文明、有序离校。
(六)争创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认真学习领会贵州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评估指标体系内函,成立创建工作领导组,加强领导,以指标体系内函要求为抓手,总结经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习和借鉴就业工作先进院校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规范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扎实做好就业工作评估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建档工作。争创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观经济形势仍然严峻,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也将面临新的考验。我系要以迎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以稳定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和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为工作目标,进一步开动脑筋,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就业工作服务质量与效率,使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就业工作计划总结篇四
(四)通过不定期考核,我们跟踪了解大学生民生志愿者思想、工作等情况。了解大学生民生志愿者的工作开展情况,另一方面要求服务单位做好平时督查,今年8月份新安置19名社会民生志愿者,现在岗共36人。
(五)扎实做好《就业失业登记证》的管理发放工作,截止现在共发放766册。
(六)社会保险补贴是国家为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出台的一项惠民政策,关系到就业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我们要求工作人员登门入户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核实认定工作,要熟练掌握申报时间、申报对象、申报条件、补贴标准、所需材料、办理流程、工作要求等内容,截止现在通过个人申报共830人。
(七)为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我们对25名实名登记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跟踪回访,及时了解其就业状况、接受就业服务情况、享受就业政策扶持情况,做好记录,下一步对吸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帮助其按规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就业工作计划总结篇五
强化政府对就业工作的领导责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职业培训制度和就业援助制度。加大对《就业促进法》的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学习培训,提高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的能力。以公平就业为原则,努力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引导、支持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城镇转移。(语文网中网文秘频道)
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努力扩大就业总量。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扩大就业,发展经济是基础;开发岗位,项目支撑是关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良性互动。围绕清镇市重大工业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抓好岗位与项目衔接。对落户清镇的工业项目,提前介入,掌握工程开工、竣工时间,用工数量及用人条件,盯住岗位、盯住需求,深化人力资源配置服务,把就业岗位落到实处;同时,围绕社区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等,挖掘一批公益性岗位;围绕清镇市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服务业,开发一批服务岗位。全年实现新增就业岗位2700个。 (语文网中网摘录,版权属原作者)
3、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配置功能,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在现有劳动力(人才)市场的基础上,整合市场资源,成立清镇市人力资源市场,力争建成人力资源市场综合楼。进一步完善市乡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力争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建成人力资源分市场,形成覆盖全市的市场网络,为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和农村劳动力提供优质高效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指导等就业服务。以人力资源市场为载体,深入开展促进农村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和复退军人等就业的“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活动,增进求职者与企业的交流,促进就业。
与市境内用工企业开展“我助你发展、你助我就业”联谊活动,与用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
4、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重点采取七项措施:一是加强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规划和管理,制订清镇市职业培训规划,对全市的职业培训工作进行统一安排和管理。二是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确保培训质量。建立对培训机构的质量考核体系,实行优胜劣汰。三是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分结合就业的需求来确定培训的工种和要求,达到以培训促就业的目的。四是继续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300人。五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对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将对培训机构给予培训经费补贴,调动全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六是举办一次高水平的技能比武大赛,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学技能、比技能的良好氛围,促进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七是加强现代职业培训载体建设。采取自建实训基地与利用社会资源并举、自我培养和委托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企业满意的技能人才实训基地。通过劳动者技能提升、素质提高改善就业结构、拉动就业增长,使职业技能培训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将从根本上稳定就业局势,促进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5、加大创业指导工作力度,以创业促就业。
建立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机制,帮助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积极落实创业促进政策,鼓励各类人员创办民营企业。一是积极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和专家咨询、项目论证、开业指导、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二是对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活动的人员,自筹资金有困难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从事微利项目经营的,给予两年贷款贴息。三是实行创业项目奖励政策,向广大市民有奖征集创业项目,根据项目的使用率和吸纳就业数量,给予奖励。
6、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一是继续做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对象;二是建立就业困难人员申报制度和定期回访制度,掌握就业困难人员基本情况,包括就业需求、培训需求以及生活上存在的困难;三是积极为就业困难对象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服务。对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进行创业指导,给予就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对公益性岗位安置的,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四是建立完善就业困难对象安置动态为零制度,对现有的就业困难对象及时给予就业援助,全年实现下岗失业人员中“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安置动态为零的目标。
就业工作计划总结篇六
1、加强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普及,宣传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宣传对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的具体措施,大力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特殊群体人员再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再就业。建立和完善社区就业服务台帐,实施动态管理,进行及时跟踪服务,坚持定期走访,及时更新就业信息,做到辖区内的就业人员底数清、择业意向清、个人技能状况清、家庭就业人员情况清。做好2020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审批工作及公益性岗位的规范管理。民生志愿者本着“谁用人、谁管理”的原则,服务单位负责民生志愿者的工作任务分配、考勤、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服务单位要严格要求社区民生志愿者遵守本单位规章制度。要把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农牧民,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初始创业者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给予重点帮扶。入驻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实体、创业者享受自治区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为辖区企业家、能人、创业者搭建交流平台,通过举办企业家、能人经验交流座谈会,激发创业者就业热情。建立辖区企业家、能人、创业者帮扶制度,签订帮扶协议。
2、健全和完善劳动保障平台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旗、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形成覆盖全旗的市场网络,为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失地农牧民和农村牧区劳动力提供优质高效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开展“春风行动”活动。按照各级劳动就业部门的要求,深入开展促进农村牧区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失地农牧民、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等就业的“春风行动”活动,增进求职者与企业的交流,促进就业。加强职介工作。年内计划召开2次现场招聘会。积极与旗内外企业取得联系,征集用工岗位,通过就业服务公众号及时发布。同时引导企业和劳动者自主进行网上求职登记和招聘登记。进一步扩大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通过包括劳务品牌在内的各类技能培训,提升转移就业层次,实现农牧民工稳定和高质量就业。力争转移就业人数稳定在33000人以上,其中转移6个月以上达到27000人。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跟踪了解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帮扶需求及就业情况,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
3、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认真核定参保人数及缴费基数,加大征缴力度,确保依法定额征缴到位。进一步推进失业保险金信息化工作,做好失业保险参保实名制,和失业保险联网数据上报工作。建立《失业保险支持脱贫攻坚台账》台账覆盖所有单位,对每个参保单位的缴费情况及政策享受情况真确登记尤其对单位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落实到具体人员。
4、2020年由原来的后半年放款方式改成全年发放贷款方式。园区加快网络建设进度,实现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效应,继续完善现有民族手工艺园区的建设。积极协助商户加快于电商平台合作进度提供网络销售平台,使园区产品能以多种方式展示销售,并以政策扶持为依托广招民族手工艺匠人入园,实现园区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
5、完成旗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按政府要求和贫困户的需要完成好帮扶工作。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确定为重点培训对象,精准落实,把培训需求和就业愿望统一起来,以“小集中”送服务送技能的培训模式,满足农牧民培训需求,在乡村推广创业培训,力争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全旗脱贫攻坚战略做出贡献。采取政府以奖代补和学校自筹的方式,完善和巩固已建成的实训基地,新建手工木工实训室和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训练场,计划于2020年9月底完成建设,10月份投入使用。扩大“以师带徒”培训规模,在2020年第一季度开展师傅认定工作,年内完成40位师傅实体《以师带徒协议》的签订。配合精准扶贫,整理扶贫培训档案,力争做到完整全面。在乌兰花镇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培训,满足大部分培训者的需求。
就业工作计划总结篇七
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123456”总体发展思路和“1366”总体目标,以保民生、保稳定为己任,以打造“民生就业360”服务品牌为目标,立足新起点,着眼新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动全区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今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就业和再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3759人,完成年任务22600人的60.89%;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84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8%,始终控制在了4%以内;召开用工洽谈会43场,完成年任务60次的71.67%;发布用工信息岗位28240个,完成市定年任务30000个的94.13%;职业指导12729人,完成市定年任务13000人的97.92%;职业介绍成功2808人,完成市定年任务5400人的52%;开发社区就业岗位661个,完成市定年任务1100个的60.09%;创办社区就业服务网点205个,完成市定年任务250个的82%。创业促进就业示范点51个,完成年任务100个的51%;召开就业创业明星报告会、交流会12场,完成年任务20场的60%。
(二)就业培训。培训各类失业人员6084人,完成年目标任务11200人的54%,培训后就业率达80%。其中,组织职业技能培训5371人,完成年任务10000人的53.71%,创业能力培训713人,完成年任务1200的59%,创业培训当期成功创业率达40%。
(三)失业保险。失业保险缴费人数增长率达到19.45%;失业保险扩面1257人,完成年任务1704人的73.72%;失业保险参保16599人,完成年任务17620人的94.2%;配合地税部门征缴失业保险金302万元,完成市定半年任务269万元的112.26%;对250户企事业单位的5700多名职工参保缴纳失业保险金的基数进行了审核,失业保险审核率达到93%;失业保险稽核27户,5035人,完成了市上要求稽核达到参保人数30%以上的目标任务;向市上争取就业专项资金3615万元,完成年任务4500万元的80.33%;发放失业保险金302.8万元,发放门诊医疗费84345元,报销医疗费1.2769万元,报销生育补助1290元,报销丧葬费1.5797万元;按照省人社厅、省档案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工作的通知》文件,对失业保险业务档案进行归档、装盒。
(四)小额担保贷款。推荐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679人发放贷款4425万元,完成年任务8000万元的55%;完善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台账,跟踪服务率100%;对推荐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了创业培训,培训率100%。
(五)劳务工作。输转劳动力9471人次,完成年任务1.1万人次的86%;其中:有组织输出5209人,完成年任务5500人的90%;创劳务收入5999.03万元,完成年任务9900万元的61%;职业技能培训847人,完成年任务1100人的77%,其中:失地农民培训200人,完成年任务300人的67%;登记回乡创业人数105人,完成年任务156人的67%;境外就业75人,完成年任务120人的63%;刊发劳务经济与农民工工作信息8篇,完成年任务12篇的67%。
(六)信息工作。每月按时向区委、区政府报送工作信息6条以上,累计报送62条,劳务调研报告1篇,劳务信息10篇,办理市长专线2个,信访2件,办复率均达100%。
二、重点亮点工作情况
(一)就业服务“1112”行动计划全面实施
今年以来,我们把打造“民生就业360”服务品牌与就业服务“1112”行动计划(即:全年完成就业培训1万人,社保补贴发放1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新增就业2万人)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服务项目,强化工作措施,为辖区用工单位和求职个人全面开展全方位、全覆盖、一站式就业服务,取得了较好成效。
1.万人就业培训有效开展。我们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根本,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全力开展就业培训工作。
一是开展“菜单式”培训。今年,区培训中心根据失业人员需要和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在开展月嫂、手工编织、办公自动化、保健按摩等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又新开设了心理咨询等特色专业培训班,并将培训中心50多个免费培训工种作为“菜单”,供培训对象“点菜”。同时,我们联合已认定的18家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数控车床、汽车驾驶、汽车修理、手机维修、旅游服务、中式烹饪、服装裁剪缝纫、车工、钳工、电气焊等40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另外,我们还认定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为我区第50家大学生实训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实训岗位,帮助大学生进入用人单位见习、实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能力。截止目前,区培训中心和街道培训失业人员5357人,基地培训失业人员45人,帮助51名大学生进入基地实训。
二是开展“订单式”培训。根据我区第三产业较为发达,服务行业人员需求量大的特点,我们深入到辖区内各类企业调查、了解劳动用工和岗位技能培训情况,并与用工单位达成招聘用工和岗位技能培训服务协议,根据用工单位的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截止目前,为亚欧餐饮公司、良友饭店和金丽商城开展营业员、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等专业的“订单式”培训682人,为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三是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我们在开展职业培训的同时,依托职业技能鉴定所,每月组织职业技能考试鉴定,将培训和鉴定、培训证和资格证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为企业培养人才。截止目前,已组织餐厅服务员、营业员、保健按摩师、中式烹调师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876人。
2.万人社保补贴继续发放。今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强资金管理,通过社区就业站初审,街道保障所复审、就业局审核公示等程序,对辖区灵活就业人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吸纳就业人员的企业发放社保补贴。目前,已为918名灵活就业人员和城关物业、良友饭店等11户吸纳就业的企业集中发放首批社保补贴278万元。目前,还有4182名灵活就业人员和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正在通过“城关就业网”、“城关创业网”、《人力资源周刊》、社区公告栏等媒介,向社会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将于近日发放社保补贴330多万元。
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有序推进。为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深入开展,我们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加强资金扶持、优化创业服务等多项举措,建立了360度全方位创业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制度,为创业促就业提供政策保障。今年我们修改完善了《城关区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城关区创业带动就业示范点认定管理办法》、《城关区创业就业示范社区认定管理办法》等办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为广大创业者实现创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二是扶持创业,为创业带动就业提供资金保障。为帮助创业者解决资金难题,我们联合街道社区,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规范小额担保贷款基金管理使用,将小额担保贷款推荐与syb创业培训有机结合建立“贷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作用,帮助更多失业人员实现创业。截止目前,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带动就业1800人。
三是创新思路,为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我们通过组织专家团指导创业、服务台推介创业项目、“网上创业孵化园”孵化创业、开展“创业者训练营”、创业明星现身说法鼓励创业、syb+x创业培训、认定创业示范点等措施,合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截止目前,完成创业指导2300多人,创业孵化105人,开展创业训练营3期,创业实训90多人,创业培训713人,召开创业明星报告会12场,认定创业示范点51家,实现创业带动就业5239人,完成年任务10000人的52.39%。
4.两万人新增就业全面推进。为帮助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就业人员、“4045”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各类失业人员早日实现就业,我们在服务上下功夫、出实招,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千方百计“找饭碗”。我们采取安排专人深入辖区大型企业搜集岗位信息、社区与辖区个体工商户签订协议提供岗位等多种措施,为失业人员“找饭碗”。先后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跨省大型视频电话招聘周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召开了迎“三八”妇女专场招聘会、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周六定期现场招聘洽谈会,电话视频招聘会等各类专项招聘活动,全力帮助失业人员就业。截止目前,已为服务对象提供就业岗位近3万个,已帮助各类失业人员7400多人实现就业,其中:大中专毕业生202人,妇女998人。
二是开发公益性岗位“造饭碗”。我们积极落实《城关区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通过政府开发保洁、保绿、保安等10多个工种5300多个公益性岗位,专门用于兜底安置“4045”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截止目前,我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55人,实现了全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
三是就业援助“送饭碗”。我们针对各类失业人员不同情况,通过“一对一”帮扶、党员结对帮扶,举办“就业援助、献爱心”春联书画义赠,开展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家门、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送温暖、送服务等就业援助活动,主动为就业困难人员“送饭碗”,帮扶其就业。截止目前,已为 61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了“一对一”帮扶;为社区就业困难人员发放就业爱心卡57600张,就业援助卡88张,为近万人针对性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服务,累计帮助390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同时,我局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利用节假日深入社区为125户特困家庭提供用工信息、就业政策及就业岗位的同时,为他们送去兰州晚报订报卡200份,米面油80余份及慰问金2.8万元,鼓励、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就业信心,摆脱生活困境,早日实现就业再就业。
(二)信息化建设有新突破
为畅通就业信息,我们不断加强信息宣传平台建设,通过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网络、报刊、视频、电话等横向扩展,区、街道、社区纵向延伸的“360”广覆盖“信息网”。
我们充分利用“城关就业网”、“城关创业网”、《人力资源周刊》、“12580”就业服务信息热线“网络、报刊、电话”等“多位一体”信息宣传体系,发布就业优惠政策、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用工招聘等信息,并在兰州日报开设“民生就业360”专栏,兰州晨报、兰州晚报、兰州电视台、人民网等各类媒体报道就业信息300多篇(次)。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管理,利用互联网建立了城关区社区街道就业工作qq群,将24个街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所、150个社区就业工作站、18个村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全部纳入到qq群管理中,提供了一个上传下达、经验交流、政策学习的平台,极大提高了就业工作效率,有效推动我区实现“就业服务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三)“三级就业服务平台”首次实现全覆盖
今年以来,我们在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充分发挥了社区就业站就业服务前沿阵地的作用。
1.完善“三级就业服务平台”。今年3月初,我们又在伏龙坪、青白石、东岗、盐场路4个涉农街道的18个行政村成立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专职人员,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级就业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延伸就业服务与管理职能,健全完善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服务机构”并实现了机构、制度、场地、经费、人员、工作“六到位”,实现了基层就业服务机构网络100%全覆盖。截止目前,已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971人,为500多名农民工进行了免费职业技能鉴定。
2.建立健全就业服务制度。我们根据城关区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印制了《城关区就业服务局制度汇编》,进一步规范日常管理,提升业务能力。同时,在街道社区健全完善了《城乡劳动力就业失业动态管理台账》等18个电子台账,《街道社区目标任务完成数据台账》等4个数据台账,《社区就业工作站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等35项工作职责、制度及业务流程,为辖区各类用人单位和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不断加强考核管理。为进一步加强区、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服务机构”就业所站管理,提高就业服务工作效率,我们根据市、区目标任务,将工作层层分解到局各部门、下发至24个街道、150个社区就业工作机构。采取月季考核,日督查通报、月例会安排、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等办法和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实现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三级就业服务机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亮点特色工作不断推出
今年以来,我们在全力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的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载体,形成了多项亮点特色工作。
1.在全省率先实行外来就业人员“证件”管理和服务。我们通过出台《城关区进城人员就业证管理暂行办法》,免费办理《进城人员就业证》,为进城就业人员全面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优惠政策落实等“一站式”同城同等就业服务。截止目前,已为1**多名进城就业人员免费办理《进城人员就业证》,提供政策宣传、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针对性服务5300多人次。
2.率先建成“远程视频电话求职专区”。我们根据高校大中专毕业生等新生就业群体就业需求,建成“远程视频电话求职专区”,形成了现场招聘、网站招聘、视频招聘、电话招聘“四位一体”的用工求职新模式。截止目前,通过视频、电话方式,已帮助1520多名求职者实现了就业。
3.率先建成“一中心、一园区”。为帮扶高校毕业生等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创业,我们整合区人才交流中心和区人力资源市场资源,在区就业局挂牌成立城关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面向各类大学毕业生、各类用工单位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创业服务、人事代理三大类,职业测评指导、创业政策咨询、择业登记等20多项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同时,我们联合兰州龙马灯饰城,建设创业就业园区1个,为高校毕业生等有意创业者搭建一个集创业培训、创业咨询、创业运营为一体的综合性创业就业服务平台。
4.承办了“兰州市就业工作城关区现场观摩交流会”。为推广城关区就业工作好的做好和经验,根据市就业局的安排,我局于5月组织召开“兰州市就业工作城关区现场观摩交流会”向全市其他县区就业局全面介绍了,近年城关区就业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全面推广了城关区“360”全方位、全覆盖、一站式就业工作服务典型经验。在此次会议中,我局在就业工作开展中形成的“民生就业360”服务品牌以及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张家园社区典型工作经验得到了各县区兄弟单位的一致好评。
5.组织开展了城关区就业系统“迎接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为全面提高我区就业工作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就业服务水平,我们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自3月中旬开始修订印制了《城关区就业服务局文件汇编》,并购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500题》,组织全区就业系统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培训,积极筹备开展以党史党建、就业业务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6月10日,我们在城关区人力资源市场进行了初赛,区就业局及24个街道共26支代表队参赛,进行了5场激烈的比拼。最终,根据成绩高低,选出了铁路西村街道、渭源路街道、区就业局等10个参赛队参加了6月23日的决赛,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进一步激发了全区就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高了就业服务质量。
三、存在主要问题
半年来,我区就业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好的成绩,但还存在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就业和再就业的形势仍然严峻,特别是供求双方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城乡新增劳动力和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
(二)我区再就业资金缺口较大。
(三)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
(四)“民生就业360”服务品牌还需加大创建力度。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继续大力实施“1112”行动计划。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载体,确保完成全年就业培训1万人,发放社保补贴1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新增就业再就业2万人以上目标任务。
(二)继续开展“充分就业街道”、“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通过加强业务指导,组织开展复查、考评等措施,对已创建的“充分就业街道”和“充分就业社区”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街道和社区进行摘牌处理。同时,指导督促18个村就业站开展创建活动,力争年内50%的村成为“充分就业村”。
(三)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在充分发挥城关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和城关区创业就业园区“一中心、一园区”作用的基础上,再建1个创业就业园区,为辖区高校毕业生提供专业化、一站式就业服务。
(四)联合兰州晚报社共同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通过树立创业就业典型、认定创业示范点,开展创业故事宣讲、创业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营造“人人想创业、人人敢创业”的良好氛围,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失业人员投身创业。
(五)在入户调查辖区500户各类用工单位的基础上, 测算发布城关区行业工资指导价,为企业规范用工、稳定岗位,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求职洽谈薪酬提供参考依据。
(六)对城关区就业工作进行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全面规范和提升就业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
就业工作计划总结篇八
1、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配套政策。一是积极出台就业创业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20〕28号)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20〕4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草拟相关配套政策。二是草拟企业用工支持方案。为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结合《劳动密集型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专题会议纪要》(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20〕348号),再次修改和完善相关政策,形成《服务劳动密集型重点企业用工支持方案》(送审稿)呈报市政府审定。
2.扎实推进“双创”工作。一是继续将“扶持创业促就业项目”列入全市“为民办实事工程”加以推进,旨在促进和扶持高校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刑释改教人员和农民工、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截止11月22日,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35笔,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83%。预计到12月底,完成扶持创业17800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00笔2.5亿元。二是积极落实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截止目前,全市累计认定“创业带头人”71人;认定“创业示范基地”56个;认定“创业孵化基地”26个,各基地已入驻企业达1192家,通过创业带动就业9000多人。同时,全市组建了一支35名创业专家组成的新型创业指导专家队伍,引入优质创业项目600多个,为全市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创业融资等指导服务。三是做好各类补贴发放工作。为3家众创空间型创业孵化基地发放房租和宽带接入费补140.86万元;为符合条件的孵化企业发放场地水电补贴56.74万元,社会保险补贴21.87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4000元。共为8家企业发放新增就业岗位社保补贴1123人72.05万元。
3.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圈。一是建成四级联网的就业服务圈。目前,全市128个乡镇(街道)、364个社区和316个重点行政村共808个平台网点已经建成使用,实现市、县(区、开发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互联互通。积极开展人力资源调查、就业失业人员登记、就业岗位和用工信息发布等“网上春风行动”,确保城乡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自主获得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全市劳动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集中、服务下延、全市联网、信息共享”的服务新格局。二是建成充分就业县(区、开发区)。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创建充分就业县(区)有关工作的通知》(南府办[2020]25号)精神,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县(区)、开发区工作。经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市95%以上的社区被认定为**市级充分就业社区。2020年上半年,我市新增2个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新增43个自治区星级充分就业社区。
就业工作计划总结篇九
今年我院共有毕业研究生87人。
其中:
博士研究生人数:21人,实际就业15人
所占比例:85.71%
硕士研究生人数:66人,有5人考博,实际就业45人
所占比例:78.79%
实际就业总人数:60人(截止**.7.4.)
所占比例:80.46%
分配去向如下:
就业单位类型
人数
比例(%)
一次就业总数
60
80.46
党政机关
5
5.8
科研单位
2
2.3
院校
15
17.24
医疗单位
10
11.50
金融单位
0
0
国营企业
8
9.20
三资企业
7
8.05
私营企业
12
13.80
公安、部队
0
0
其它
1.15
用人单位供需情况分析表:
用人单位类型
数目(人)
比率(%)
备注
药厂医药公司
150
83.3
学校为学生提供用人信息31个,需要学生量为180多人,供需比为1:2
机关及事业科
4
2.2
医院
11
6.1
学校
16
8.9
毕业生流向:
城市
人数
比例(%)
成都
42
52.50
上海
7
8.75
广州
3
3.75
厦门
1
1.25
深圳
2
2.5
城市
3
3.75
海口
2
2.5
二、**届研究生毕业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1、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客观看待就业压力
**年10月初学校召开了**年就业指导工作会议后,我院03级研究生的就业工作正式展开。综合各种信息认识到**年的就业工作压力将会非常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由于**年研究生招生比**年扩大了将近一倍,从我们药学院的数据也可以看出,05届毕业研究生只有四十人,而06届人数达到86人!另一方面,社会需求也在减少,往年遗留问题也拖到今年解决。
2、做好毕业生前期思想准备工作,确保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十月份开始学院把主要工作放在对学生中的宣传上,首先传达学校的就业指导思想。要求同学在择业时能尽量把握标准,不能一味按自己要求选择工作岗位和单位。鉴于这个时期单位到校进行招聘的还不多,同学们对传达的思想理解不深,学院认真积极的做学生思想工作,使大部分学生在认识得到了提高。
3、统计个人信息以“备战”
与此同时,学院首先安排统计毕业生信息,组织同学完成《毕业生推荐表》,同时还组织学生完成毕业生图像采集等工作。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优缺点、兴趣爱好和志向选择自己理想的单位,再针对单位的特点等来指导毕业生自荐信的书写。
4、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做好“媒人”
从十一月开始学院本着“学生就业第一”的"原则,主动出击联络用人单位,联系“关系户”,拓展新的“关系户”,积极安排宣讲会为单位提供其推销单位的空间场所,做好接洽配合工作。同时保持就业信息宣传之路的畅通。再一番努力之后,陆续有许多熟悉的、不熟悉的公司进校或到我们药学院进行招聘。这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诺华(中国)制药、地奥集团、开拓者化学、天津凯莱英化学等公司等。
5、就业指导工作过程及分析
11月份是各个大公司进行校园招聘的宣讲高峰期,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好几家公司来学院招聘,同学们对此呈观望状态,立即签约的人不多。从单位性质上看,这段时间的单位主要是民营或者合资企业,而工作方向或专业方向主要是新药开发,特别是药物合成方面的。从这点可以看出民营或合资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选择,反应速度快,需求大,要求高。很多同学在面试时准备不足,惨被淘汰。另一方面表现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求职技巧方面的不足,没有专业人士系统地进行培训,专业知识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差距,公司要求的专业方面很多同学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