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第1篇得益于路老师的推荐,今天有幸聆听了杨正伟老师关于家校共育的讲座,听后如醍醐灌顶,自觉受益匪浅。杨老师在讲座中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制作一份档案、组织一次活动、拍摄一张照片、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家校共育心得体会集锦,供大家参考。
家长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第1篇
得益于路老师的推荐,今天有幸聆听了杨正伟老师关于家校共育的讲座,听后如醍醐灌顶,自觉受益匪浅。
杨老师在讲座中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制作一份档案、组织一次活动、拍摄一张照片、认识一位忙人和写好一封书信,五个方面为我们道出班主任家校沟通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小窍门、小绝招。
制作一份档案,班主任要充分理解每一个孩子,以及孩子背后的每一个家庭,所以要为每一个孩子制作一份真实的档案。同时让家长觉得老师愿意去关注了解他的孩子,为营造良好家校关系迈出第一步。
组织一次活动,作为班主任要时常关注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况,及时组织一些温暖的`亲子活动,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也使家校沟通变得轻松而充满温情。
拍摄一张照片,时常把孩子最美的照片拍下来发给家长,让家长能够感受到孩子在校时的幸福与快乐,也会给家长带来愉悦的感受。一张照片能见证孩子在校时最感人或最真实的一面,这些美好的瞬间,记录下的是孩子们最为灿烂的片刻,也会让家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孩子,为家校沟通铺设好坚实的桥梁。
认识一位忙人,我们作为班主任要对于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要去关注,真正做好家校沟通,让家长们体会到我们对他孩子的关注与爱护。去认识好“父亲”这个忙人,
写好一封书信,书信不在于有完美的文笔,而在于情真意切,在于那种默默而温暖的理解与沟通。我们可以动员孩子常和父母写写信,让家长与孩子之间更好地沟通,从而让孩子也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听过杨老师的讲座后,使我对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对家校建立和谐关系方面收获不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路上,去和家长们一起努力向前。
家长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第2篇
真正认识到教育,是在为人父母之后。从送去幼儿园的第一天,到现在成长为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谓是一直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摸索前行。虽然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同,每个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但想必每个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我们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品格高尚的有用人才。
初上小学时,我们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紧张,每一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甚至是一次小测验,我们比孩子还要焦虑,总想让孩子的学习在起初打好一个基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慢慢长大,我们才认识到,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的培养才是教育的关键。从对家长的依赖学习到独立学习,每一步都离不开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引导。
我们既不能把孩子扔给老师,单纯地让老师管教,也不能干涉老师的教育,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引导,才能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走偏路。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更听老师的话,送到学校万事大吉,认为管教孩子就是老师的责任,其实不然,孩子在学校里跟同学和老师相处,很多的处世方式是来自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需要在孩子的性格习惯方面把好关。进入高年级,我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时候在家庭里反映出来的"问题,我都会和孩子的班主任沟通一下,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毕竟孩子还没有像成年人有那么完善的是非观念,如果有不好的习惯,我会请班主任老师和我共同引导一下,疏导孩子的思想,这样孩子才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相信班主任老师,说实话很多方面老师比我们家长更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所以我选择完全信任,我相信学校教育一定是朝着我们家长希望的目标前行。
四年的时间,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也看到了学校老师的努力,学校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家长极力配合学校教育,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懂得更多。家校共育,顺势而养,顺势而育,我们需要共同培养优秀的下一代,培养国家栋梁之才!
家长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第3篇
教育是一个非常深远而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学校互相沟通,相互合作,为教育每个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平台。
很多人认为,实行家校共育后,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都能够拿到家长们理想的分数,给孩子两点一线的空间来思考怎样才能够考出令人满意的分数。其实这样的教育观点是存在误区的,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要步入社会,要参加社会中各类形形色色的活动,在这之前家校共育的目的就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分数而实行的。我们必须要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学会一定的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这些与考试分数无关的教育,却是关心孩子们幸福一生的筹码。
我们不是为了培养一个考试机器在努力,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教育方式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康,自理能力强,处事和生存能力强,而且实现全面发展,不要求琴棋书画都精通,但孩子都要会。这对每个孩子以后的人生都是一种鼓励,在偌大的社会群体中,我们的孩子才不至于自卑,没有信心。
在所有这些教育中,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要一点一滴的灌输,久而久之便会慢慢的"体现出来。如果一个人连素质都谈不了,其他的就只能是一张白纸了。
与此同时,我也很庆幸自己给儿子选择了城区五中。学校在兼备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落实了学生在校的课后服务,多彩的课后服务在各种程度上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让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样的课后服务在不同程度上都给孩子们铺垫了坚实的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分层次进行提高。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起点的。
家长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第4篇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
孩子也是父母未来的期望,每个父母都盼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肩负重责。在此,首先非常感谢老师们对孩子孜孜不倦的辛勤培育及对我本人的认可与推荐,作为一位三个孩子的妈妈,我很愿意在此将自己的一些育儿心得作为分享交流,抛砖引玉,以便共同探索教育孩子的方法。
正所谓“没有天生就会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的父母”。做父母应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小到如何科学喂养,大到如何引导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父母首先必须做到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因为的教育,其实就是家风的传承!此时教育就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了。
记得在我刚怀孕三个月时,我便开始看《斯波德育儿经》、查阅相关的育儿知识,孩子出生后我便可以比较游刃有余地科学喂养孩子,而非手忙脚乱、偏听偏信。
其次,我非常地推崇亲子阅读!在孩子两岁半,我便买了各种各样的绘本,有性格与好习惯养成类的绘本系列如巧虎、朵拉、贝贝熊系列丛书等(非常适合低幼儿);
有引导小朋友学习直面问题及解决问题手法的绘本如《不一样的卡梅拉》、《和朋友们一起想办法》系列等等。海量丰富的中英文绘本选择,足以解决父母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每一次的亲子阅读都犹如对心灵的一次洗礼,美轮美奂的精美插画于孩子而言也是一场艺术盛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本将会是孩子的朋友,我坚信阅读也将使孩子受益一生,他们今后将会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面学到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高贵品格;
在《人民总理周恩来》里学到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等等。如果父母没有时间陪伴,请让书本陪伴孩子吧!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父母也要慢慢地开始引导孩子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及自我管理能力。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总是鼓励他们要有耐心,不可浮躁。孩子进步了,我也总是及时地进行夸赞。夸赞一定要注意夸孩子的勤奋努力,以此激励孩子不断挑战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最后,父母应高度重视家校共育的"理念,在家校配合方面,父母要尊重每一位老师,要经常跟老师沟通交流,既要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要适当给老师回馈孩子在家中的表现。要高度重视学校每次布置的任务并让孩子积极主动完成,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与荣誉感。不规矩无以成方圆,只有家校共育最终才能促进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最终健全人格,自我独立,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家长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第5篇
家长学校的学习使我很受启发!真是父母眼界的高度决定了孩子以后的成长高度;
父母的格局影响孩子的格局。一味保护孩子,不让孩子受一点挫折,以后孩子只能成为沒有敬畏感、沒有担当和责任心的人;
只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不说明这样做的后果有多严重,孩子只是照做却不明白意义,相当于只知道个皮毛,一知懂三分,不知道精髓内含;
以身做责的家长以行动影响孩子,让孩子明白言行一致,做事要有担当,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退缩,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我们家长力争做的父母亲,努力让自己成为的自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关注和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