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营销策划方案(九篇)

时间:2023-04-20 10:0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品营销策划方案(九篇),供大家参考。

产品营销策划方案(九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产品营销策划方案篇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出现,腐败问题也逐渐凸显。腐败的本质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建国以来,我国的反腐败模式逐渐由群众性反腐向制度性反腐过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反腐倡廉建设面临严峻的考验。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上做的政治报告表明了党和国家反腐倡廉的决心。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思路和举措都不断完善了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也推动了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反腐倡廉;
模式;
转变;
策略

(一)腐败的概念及其发生领域

腐败广义上是指社会主体为了谋求自身的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的非正常现象,狭义上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自身权力谋取私人利益,促使国家政治生活恶性发展的现象。其本质其实就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旗下,不论中央还是地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败问题,而且腐败正在逐渐演变为一种范围广、程度深的社会问题。其中发生腐败最为常见的领域是公共管理领域,这一领域涉及的行业和公管项目较多,滋生腐败现象的客观条件易得,从而容易造成腐败现象的发生。其次是在商业交易领域的腐败,这一领域涉及的利益主体和利益客体不论从数量还是涵盖范围上都是最多的,因此也极易造成腐败问题的发生。还有一种在当今国际社会发生较多的腐败现象就是国际腐败问题。随着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不断发展和依存程度的提高,腐败行为已经不仅在一国之内泛滥,它往往跨过国界,向更深更广的范围蔓延。

(二)我国反腐建设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在我国腐败问题呈现愈演愈烈的势头,不但破坏法律的权威和有效实施,而且对我国的政治经济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最近还呈现出腐败群体化、高官化、巨额化、期权化等特征,对国家的发展甚是不利。十八大以来,在反腐倡廉的新模式下,我国不断查处腐败高官,反腐建设取得可喜成就。反腐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人治和权治反腐向法治反腐转变;
由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
由单一治理向联合治理转变。”

(一)群众性的反腐模式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巩固地位,抵御国内外反对势力的考验。计划体制在这一时期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在政治领域也不例外。强调阶级斗争的思想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也有所体现。有学者将其命名为“运动反腐”。他们认为。“运动反腐模式主要是通过执政党特别是主要领导人的组织发动,充分尊重群众的反腐主体地位,依靠群众举报、组织等深度参与的一种反腐模式。”我们看到,这种反腐模式有助于预防和治理腐败,同时在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下,也有利于阶级斗争的开展,进而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单就反腐败的效果而言,群众运动是非常有效的,对于腐败分子有很大的威慑力。但是,这种群众集体式的反腐也具有暴力性过强、易引发社会动乱等问题,对随后的国家建设不利。

(二)制度化的反腐模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腐败的滋生问题也愈发严重。过去“三反”、“五反”中对于腐败问题的治理并不能运用于这个时候。因此,反腐败的模式发生了转型。领导者依靠权力对腐败现象进行了强制的治理。这就为制度化反腐模式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从制度化反腐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腐败问题需要社会不同阶层和组织的共同努力。从国际的视角来看,腐败问题更需要国际社会的制度化、体系化的建设。“医治腐败的根本途径是构建国家廉政体系,这是最有效的反腐败改革计划,也是人类反腐败智慧的结晶。”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坚定不移的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更是提出了“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以及“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论断,表示中共领导层准备以实际行动来有效预防和严厉打击腐败分子的决心和勇气。那么反腐倡廉究竟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以加强领导人自身素质

为核心在推进反腐工作进入决策程序的过程中,首先应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作为人民的公仆,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戒除贪腐观念,不能贪财、贪权、贪色。这就是从思想根源上对腐败现象的清除和治理。此外,领导干部还应节制欲望。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使命是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而奋斗,不能切忌利用公共权力来谋取私利。这不但是一种违法行径,更是一种对自身和广大人民的精神亵渎。最后,领导干部们还必须加强自律。只有通过这种对决策行为者自身素质的加强才能够使得反腐政策能够易于推行,从而有利于将这一问题纳入行政主体自身的工作程序当中去。

(二)以依法治国为指导思想

我国政府若想在打击惩处腐败分子方面取得成效的话,首先必须改变观念,加强国内法制建设,加大反腐层面的执法力度。同时,在主权范围内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并成立专门机构,让国际法在执行过程中变硬、变强,并在法律及相关制度上完善国内反腐机制,阻断腐败犯罪嫌疑人外逃的出路。比如:目前由于相关的法规和管理体制不完善,防止资本外逃的软硬件尚不具备,金融外汇管制系统尚未建立起对大额资金外流进行有效监控的预警机制,从而给资本外逃预留下较大的空间。

(三)以综合完善各种反腐制度

为基本保障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通过民主沟通和民主监督的多种方式,利用好网络等多种渠道对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使得预防和反对腐败成为势在必行的决策程序。除此之外,还要推进司法改革,发挥司法在反腐中的作用。加强司法权力的独立地位,使其能够克服来自政治和行政的不正当干预。

(四)以健全决策机制

为具体行为导向从政策科学的角度分析,如果把反对和预防腐败这一社会焦点问题视作公共政策,它同样可以划分为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控、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几个环节。与西方很多国家集体决策制度不同,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的基本制度是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是决策部门的决策权和行政首长的权力的关系,中心是通过加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来减少决策腐败的机会。客观上讲这种个人决策的腐败风险较高。虽然为了行政效率不能过度牵制行政首长个人决策,但是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决策方式也必须受制于行政程序中听取专家意见、社会公众参与等一般程序机制。此外,公开和参与机制决策程序中的公开和参与,同样具有显著的预防腐败功能。通过公开和参与机制,社会对行政决策予以监督的效果大大提升。决策方案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决策结果方案公开外,决策过程公开同样不可缺失。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时代的变迁,我国的反腐倡廉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的领导下,我国的反腐倡廉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尚未被发现的腐败现象依然存在,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反腐之路。

参考文献:

[1]熊光清《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5期。

[2]胡杨,《论中国特色反腐模式转型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10年第4期。

[3]过勇,《完善中国反腐败体制和机制的几点建议》,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4期。

[4]李玉荣,《党的十八大反腐倡廉建设方略的确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产品营销策划方案篇二

摘要:本文解析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探究心理危机产生原因,对于促使他们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04-01

(一)客观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自然环境对人具有直接的影响。直接的影响是自然环境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引起特定的认知、情感、态度,决定人对环境的适应方式。“作为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发展的每一个人,必然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产生种种挫折”。

2、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间接的影响是自然环境通过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产和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存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生活及其变化对人的影响和限制无处不在,人们因社会环境因素而产生的挫折也普遍存在。

3、学校环境因素。我国教育改革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学校教育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缺陷。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学校设置的课程内容陈旧、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兴趣不相符合、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不协调、饮食条件较差等,都可能使大学生产生挫折。

4、家庭环境因素。弗洛伊德认为“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前提。大学生的心理挫折总能或多或少地找到家庭的烙印。家长的文化素质、道德品质、价值观念、教育方式、职业、阅历、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矛盾纠纷、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以及家庭与邻里之间的关系等,无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二)主观因素

1、个体条件。这是因个体身高、容貌、体力、智力、能力、情绪、意志、性格、疾病以及某些生理缺陷(如口吃、色盲等)等个体条件因素引起的挫折。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受个体条件差的制约和限制不能达到目标。第二,因个体条件卓越的影响而给大学生个体带来挫折感。

2、需要冲突。需要是个体生活中感到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有机体自身或外部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某种需要和实现人生某种追求。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阻碍,人们需要的满足和追求的实现,总是很有限的。当需要不能满足时,就会使人产生沮丧、失意、焦虑等消极的情绪反应,这就产生了挫折。需要越强烈、越迫切,它所产生的行为动力也就越大,遭受挫折时的反应也就越强烈:反之则较弱。

3、动机冲突。动机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出现两个或多个目标互相冲突或有两个或多个彼此排斥的愿望造成的矛盾状态。动机冲突也就是选择的冲突,人的一生始终处在选择中,小到购物、游玩,大到择偶、就业、确定生活道路。选择时所面临的冲突常使一些大学生犹豫不决、左右徘徊,人们往往会经历激烈的动机斗争,从而产生内心紧张和焦虑不安,引起生理、心理上的不良反应。

4、抱负水平。学习、生活上遇到了困难,个体是否体验到挫折,以及体验的深度、产生挫折反应的强度与其抱负水平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确定的目标或标准高,则抱负水平高:确定的目标或标准低,则抱负水平低。这个自定的目标或标准,仅仅是个人对自己所达到的成就的一种愿望,与从事该活动后的实际成就不一定是符合的。一个人的抱负水平很低,他固然容易达到目标,但它会使人变得懒惰、厌倦、不求进取,并且他的身心潜能实际上处于被埋没的状态,会错过很多发展的机会,就会产生由于空虚、苦闷等所造成的挫折感。

(一)对大学生挫折行为反应充分认识和宽容

受挫大学生心理脆弱,经不起过度的负性刺激。为此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挫折。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虽然身体已完全发育成熟,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他们是正在高校中接受高级专业知识教育的青年学生,缺乏正、反两方面社会经验的体验,更缺乏如何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的勇气、方法。大学生在遭受挫折时,其行为反应可能是某种有强烈情绪性的非理智反应,这些反应与他们在正常状态下的不良行为有着根本的不同,因此社会、学校对受挫以后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应持宽容态度。对受挫大学生的充分认识和宽容态度,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宽容态度是对受挫大学生的真诚帮助和教育,反之可能把受挫大学生推向绝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的教育水平。

(二)热情帮助受挫大学生摆脱困境,战胜挫折

大学生在受挫以后,许多人通过自我调整或主动寻求帮助战胜挫折,这样的大学生是积极的、进取的。但现实中,也有不少大学生遭受挫折以后,陷入消极的行为反应中不能自拔。上述两种情况的大学生都存在热情帮助的问题。第一种情况下的受挫大学生获得帮助,可以促使他们尽快摆脱困境;第二种情况下的受挫大学生是迫切需要帮助的人,他们需要外界力量“拉”他们一把。

(三)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力强的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都较高,并能将挫折进一步转化为促进目标实现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增进自信心:而意志薄弱的人往往缺乏信心和主见,对自我的控制和约束力较差,容易改变行为的方向,容易回避现实,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甚至出现意志消沉和精神障碍。大学生要通过各种方式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

产品营销策划方案篇三

课堂和食堂是幼儿园管理的两大阵地。食堂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 尤其是幼儿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幼儿园的社会形象。后勤工作是做好幼儿 园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基础所在,幼儿园在园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教师们的积极配合下,回顾食堂管理工作,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舍和园内环境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更大的改观的工作。

(一)完善各类制度

1、增强对食堂人员的考核。制订了《食堂人员工作要求及奖惩细则》,对厨房人员工 作实行基础工资加奖金制, 对照 《细则》 由教师每月定期评价食堂人员的工作出勤等情况, , 发放工资及奖金,有效增进了后勤工作的更优化。

2、蔬菜购入采用多人组合法,买菜、付款、验货、过秤、记账分人负责,互相督促、 互相监督,园长统一审批。

3、建立食品卫生管理网络,实行食品卫生安全园长负责制,进一步健全《食堂工作管 理制度》以及各岗位卫生责任制度,并与所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及安全责任状,做到有岗就 有人,有人就有责。

4、进行成本核算,积极施展伙委会的作用,及时调查了解食堂管理及师生用餐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提高职工素质

1、增强培训。我园每月组织职工学习《食品卫生培训教材》或对她们进行安全教育, 增强食堂工作人员规范操作的意识,提高规范操作的能力。

2、明确岗位职责。我园力求将食堂工作分工细化,组织学习各岗位职责,使之进一步 明确。岗位任务的完成情况与考核挂钩,进一步提高了职工岗位意识和服务意识。

3、及时反馈情况。每月由教师对食堂工作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我 们及时与食堂人员交换,督促整改,在整改中不断提高和完善。

(三)高度重视卫生安全工作

1、通过正常渠道采购食品,索取合同摊位的合法证件。在与供货商合作前,我们认真 审核证件,明确责任,签定协议。把好采购、验收、取样、浸泡、清洗、操作、消毒关。

2、一丝不苟地做好消毒工作。餐具做到"一用一消毒",小餐具用消毒柜消毒,大餐具 用消毒液消毒。

3、食堂工作人员均持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工作期间能按要求穿戴好工 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分人分块包干,保证食堂环境卫生。

4、食堂灶具等处使用煤气,职工能规范操作,时刻注意用气安全。

5、增强了食堂财产管理。每学期开学时,各人领用炊具、餐具认真履行领用手续,学 期结束时上交清点,增强了大家爱护集体资产的责任感。

总之,我们本着思想到位、管理有力、服务超前的意识,使幼儿园食堂工作正沿着更 完善更规范的轨道发展。

产品营销策划方案篇四

幼儿与成人不同,他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需要全面的营养补充,营养不均衡、膳食结构不合理或者是饮食习惯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可能会造成幼儿发育迟缓、体重超标等问题,当前,也有很多针对幼儿身体健康的研究,但是大多研究的侧重点在运动方面,对于饮食并没有十分重视。事实上,饮食营养方面才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中之重。

(一)幼儿园饮食管理机制有待优化

1.缺少具备专业饮食营养知识的保健医生。幼儿园有责任根据幼儿的身体发育需求为幼儿提供适合该年龄段、适合园内人数的营养饮食。一般来说,营养食谱的制定要由专业的保健医生全权负责,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很多私立的幼儿园,包括农村的幼儿园是没有保健医生这个职位的,有的幼儿园的保健医生专业知识不过硬,也不能够制作出适合幼儿的食谱。

2.幼儿园三餐管理混乱。幼儿三餐的管理是保育老师的职责,在很多幼儿园中,保育老师开餐意识缺乏,对幼儿开餐前的心理状态不够重视,更不用提及创造良好的用餐气氛,仅限于完成工作任务,这样对幼儿的健康是不利的。有的保育老师甚至在幼儿用餐时呵斥幼儿,造成幼儿情绪不佳,也影响了用餐气氛。

(二)不重视幼儿园饮食营养的教育

1.饮食营养教育内容过少。幼儿园需要对幼儿进行饮食营养教育,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中,针对幼儿营养知识的普及内容有5个,包括“香甜水果”“香喷喷米饭”“口渴喝什么”等,但是在培养饮食习惯方面内容却只有1个:“让幼儿养成漱口的好习惯”,活动内容也非常少,在教学实践中,对于饮食方面的教学会有选择地教授给学生,这也就使得幼儿对饮食方面的了解少之又少。

2.饮食习惯和饮食情感被忽视。因为幼儿的年龄小,发育不成熟,其知识的掌握与习惯的养成大部分都要依赖幼师,但是幼师的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单一,课堂上不能把知识讲透,同时采用的授课方式以说教为主,这样一来幼儿学到的知识就十分有限。因为,幼师更加注重饮食知识的灌输,对于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和饮食情感的培养不重视,而且幼儿又缺少参加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很多家长往往又不具备专业的营养知识导致了孩子在饮食方面很多不好的习惯。

3.家长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不健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很多观念和行为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平时很多家长在饮食方面采取放任的态度,喜欢什么就买很多来吃,不喜欢的食物就表现出来一种排斥和抵触的情绪,久而久之,幼儿也会变得挑食偏食。虽然有的幼儿园也会对家长进行饮食营养方面知识的普及,但是保育员和幼师很少接受这类的知识传授,造成了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合作的障碍。

(一)幼儿饮食管理机制需完善

专业营养师对于幼儿园完善饮食管理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依靠专业的营养师为幼儿进行营养食谱的编制,计划每一周的带量食谱,并且保证菜品的丰富性,才能保证幼儿饮食搭配科学化、合理化。同时需要专业的烹饪人员,掌握烹饪知识,知道不同的蔬菜运用不同的烹饪方法保证营养的完整性,保证食物制作过程标准化。

(二)幼儿三餐管理需加强

正确的三餐管理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问题,在幼儿用餐过程中尽量不要打扰他们用餐,在添饭的时候少盛多添,幼儿吃起来会比较容易,速度也会加快,这对于培养幼儿对饮食的兴趣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孩子也会更加喜欢吃饭。积极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避免催食、呵斥等情况的发生。

(三)家长配合开展饮食活动

幼儿的教育少不了家长的配合,首先要争取为家长树立科学的饮食意识,培养其良好的饮食习惯,然后由家长陪伴孩子参观超市或者是菜市场,甚至是蔬菜基地,与幼儿共同了解各种蔬菜和水果的营养价值。也可以让家长陪伴儿童一起上课。

总之,要充分重视幼儿的饮食营养问题,并且努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饮食条件,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合作。幼儿园方面应科学掌握幼儿成长所需营养的专业知识,为幼儿提供均衡营养的膳食,家长也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共同保证幼儿的茁壮成长。

产品营销策划方案篇五

3--6岁是人一生中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科学的膳食营养是儿童智力身体发育的保障。是提高幼儿身体免疫力,防止疾病的重要保障。均衡膳食,科学合理搭配,促进幼儿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家长们也愈发重视幼儿的膳食营养搭配,扮演者监督者的角色,时刻监视着幼儿园膳食营养。幼儿园的膳食营养是在幼儿园现有的经济基础上,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均衡膳食营养。均衡膳食营养对促进幼儿各个方面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在膳食营养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农村幼儿园膳食营养供给问题及对策展开研究。

膳食是指保证人体生命正常运行所需的各种食物之和,是我们生命得以维持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二均衡膳食就是对各种食物科学合理的搭配二形成的膳食,均衡膳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

3--6岁是人一生中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科学的膳食营养是儿童智力身体发育的保障。是提高幼儿身体免疫力,防止疾病的重要保障。幼儿园应该重视儿童膳食均衡,科学合理的制作带量食谱,保证幼儿所需营养的数量、类型及比例等。结合本园幼儿营养状况和身体发育的特点合理的制作食谱,以满足幼儿的营养需要。通过调查与了解镇远县内幼儿园都是二餐一点的形式供餐,同时通过我们老师对我园幼儿家长进行幼儿 饮食习惯的访谈了解到幼儿饮食存在的问题,从我国传统饮食习惯、家庭饮食习惯、幼儿主体、幼儿园本身饮食管理情况来分析原因,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镇远县大地乡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作为大地乡中心幼儿园分管后勤的教师,通过对我园进出库账本查阅,调查了我园一个月摄入的全部食物品种与数量,总结了我园幼儿膳食营养供给的问题

1、肉内主要以猪肉为主,鱼类几乎没有;

主食主要以大米为主,较少添加粗粮;

菜类主要以容易保存的瓜类为主 ,叶子类蔬菜较少;

根据幼儿摄入情况来看,幼儿的钙、锌 摄入普片缺乏,豆类蛋白摄入不足,优质蛋白摄入比例较低。

2、我园食物都是由蔡酱坊公司统购配送,但是未能日送,一周送2次,有时会出现蔬菜不新鲜,腐烂现象,出现缺少不能及时补给

3、我园幼儿未能学期进行健康检查一次,因此,不能用健康检查报告来分析了解幼儿身体发展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膳食,均衡膳食。

4、由于是农村,资源匮乏,加之保存困难,午点大多以饼干,蛋糕为主,水果和其他较少,幼儿的糖类摄取过多,我园幼儿龋齿幼儿较多。

5、我园的食堂工作人员是未经培训,只需健康检查合格就从业的当地人员,她们存在着不能较好掌握火候,合理烹调的缺点,经常出现多油多盐现象,并且好多菜式不会烹调,特别是鱼类食物。

幼儿园营养膳食对幼儿身体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均衡膳食,是幼儿获得营养的基本保证,是保障幼儿身体正常发育的物质基础。针对我园幼儿膳食营养供给出现的问题,总结了一些解决办法

1、科学合理的制定带量食谱,为幼儿提供全面、平衡、适量、合理的膳食,满足幼儿营养需求。

(1)根据幼儿的营养所需制定食谱

幼儿营养所需的物质主要有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水等六大物质。这些物质是幼儿身体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因此,制定食谱时要科学合理的按照正常所需比例搭配各种食物。以食物的主副形式分配在幼儿食谱中。食谱内容要多样,适量、均衡,注重干稀搭配、荤素搭配、甜咸搭配、粗细搭配。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食谱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所需营养物质的比重也不同,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食谱有利于幼儿摄入足够的营养,保证幼儿正常发展。

2、严格把握食物采购验收关,保证食品新鲜安全。

我园所有食物是由蔡酱坊公司供应,在采购时,要掌握好数量,品种;

在验收时,对不合格的水果、蔬菜、肉类要及时退货或者更换,同时要核对食物的数量。确保幼儿天天能吃上新鲜的饭菜。

3、加强食堂从业人员膳食营养培训,提高饭菜制作水平

改善幼儿膳食营养质量,保障幼儿膳食营养摄入,提高饭菜制作水平是关键。因此,我认为应对食堂从业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或者到集团园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全面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烹饪技术。食堂从业人员应经常下班级了解幼儿进餐情况,根据幼儿进餐情况,及时调理。

4、规范膳食检测制度,确保幼儿膳食均衡

(1)对食谱进行定期评价分析

(2)对幼儿身体发育情况定期测量

(3)对幼儿出勤率分析幼儿体质强弱

产品营销策划方案篇六

摘要: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成因进行了剖析,提出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为构建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5-0075-02

心理危机是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心理学家卡普兰从1954年开始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研究,并于1964年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卡普兰(1968)将心理危机定义为“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心理事件,主要指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和供给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极可能是负面的”。格拉斯对此补充强调个体受到刺激或打击的时候所带来的心理伤害,心理危机的产生不但与应激事件有关,还取决于个人解决应激的有效资源。故而稻村(1977)认为,危机干预是对于面临着危机的人采取迅速而有效的对应措施,使其能够在避开危机的同时,达到进一步适应那种危机所运用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成为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1.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大学生心理危机多具易察性、突发性、无助性、危险性及潜在性等特点,因而陷入心理危机状态中的大学生,会在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上有一定的表现和反应(表1)。这些反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且一种反应的加剧,可能会导致其功能水平的全面下降,亦可能出现对人际关系过分敏感,自卑心理严重,抑郁心理突出,焦虑感过重,焦虑心理明显,偏执心理强烈,对事物的看法过于固执等反应。

2.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1)心理危机干预定位不明确目前高校中辅导员的学科背景不一,欠缺专业心理辅导所需的理性知识素养,加之学生问题涉及面多广而纷杂,故而多数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判断、诊断能力较弱,因而较易混淆危机干预和思想政治教育、不了解心理危机干预的一般方法。故而补充高校辅导员心理学专业知识、提高沟通、引导、实践、辨别等能力迫在眉睫,唯有此才能清晰定位,化被动为主动,促进工作的开展。(2)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方法落后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采用的方法过于简单,多以经验主导,专业性颇弱,严重影响了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效性。同时,对“何为正确、有效的方法”理解不足,更有甚者将此解读为充斥着同情的简单聊天,辅导员能否站在对方的角度、立场去感知和体验对方所感知与体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其对自身的感知和体验,能否有效地将这些感知和体验传递给对方,关系到学生对于理解和尊重的感知,泛泛的说教,不能深入学生的心理。(3)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定位不明确。首先,强度大、事务性繁重的工作,往往挤压着高校辅导员的时间,加之高校扩招,致使政策要求辅导员师生1:200的比例远未达标;其次,工作职责定位不明晰,多与行政工作人员混淆;再者繁重工作侵占了知识更新、理论学习的热情,引致辅导员在突发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此外,辅导员岗位的不稳定影响着学生工作的开展。

当前,大学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常因结果低于预期而质疑自我价值,怀疑存在的意义,在不成熟心理状态下大学生极易发生危机,由于个体差异及心理承受度、认知程度的不同,同一事件并非对所有人“奏效”。

1.自我认知的缺失。埃里克森(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成熟过程往往伴随自我的“同一性危机”。每阶段成长过渡年龄期的心理特征,多以“我”为中心的独立思考为标志。人借由破坏以往的自我,建立新的自我,适于过去之自我未必适于现今之自我。大学前相对闭塞的学习将学生与社会隔绝开来,因而对自我的认知亦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基础之上,但进入大学校园后,他们却顿感很多事情和过往想象之间过大的差距。因此多数大学生会感到困惑和迷茫,“现实我”和“理想我”之间的差距,影响着个体基本心理结构、价值取向和追求水平的稳定。

2.对社会支持的感知和利用度低。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另一类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亦即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诚然感受到的支持并不是客观现实,但是“被感知到的现实却是心理的现实,而正是心理的现实作为实际(中介)的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

人际间冷漠的关系、沟通的欠缺无形中压抑了大学生排压的渠道,亦即整体外向求助意识不强或抵触,应对危机的方式转为内部情绪调节。心理学研究亦表明,遭遇同等事件侵袭,内向性格比之外向性格者更易陷入危机状态,究其原因即性格内向者不容易及时得到和利用社会支持,这也折射出社会支持的重要,社会支持度越高,大学生越倾向于寻求支持等积极、开放、成熟的危机应对方式处理问题,因而支持性的同学关系、丰富的家庭资源等会促使大学生更多倾向于积极解决问题。

1.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首先,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模型,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筛选、预测、评估,确定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的等级,采取相对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减小大学生因心理危机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其次,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队伍,制定并明确工作条例和细则,明示职责和要求。同时参考学校的管理特征,可结合“校、院、班、教、学”的工作队伍,有重点地定期了解、评估和帮助学生,并汇集信息于校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构,以便机构及人员提前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危机干预效能。

2.设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针对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事件,国外大多有比较完备的干预预案,但有鉴于我国此领域的研究亦只是刚起步,故而预案还很少见,亦未能形成成熟的体系。当学生突发心理危机事件时,保有预案即可据其所预定的处理方法、路径和程序来处理,实施危机干预,避免忙中出错,以成功干预危机。设计预案的具体做法是:事前须深入调查研究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理清相关的影响因素和实际需要的各种环节;设计不同的应对措施以克服不同类型的心理危机事件,并检验预案,确认可行性、有效性。因而对解决危机事件的有效引导,加强心理危机处理预案的研究势在必行。

3.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环境支持系统。环境之于人的意义玄而妙,人总是生存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于此间又塑成自己内心环境,此两种环境相互作用的同时,既可充当心理危机的刺激源,又可助其摆脱心理危机。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环境支持系统,以便及时有效了解、评估学生所遭社会性事件后感知的压力程度,并根据情况作出是否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决定。诚然,此系统本身既充当释压器,也能变为危机源,当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帮助与支持时,则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譬如对于敏感多疑且过度自我防御的学生而言,则需谨言慎行,以避免支持系统沦为消极的因素。警惕对人、对症“下药”,以切实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的面对危机,找到解决的策略,切实发挥系统的积极功效。

参考文献:

[1]鲍金勇,钟向阳,田良苏.校院两级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模式的实践探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6):52-55.

[2]蔡智勇.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机制的建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92-96.

[3]黄加海.略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j].湖北社会科学,2006,(11):173-175.

[4]李洪波,等.大学生心理危机自评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2):149-150.

[5]牟宏玮,王萍,鞠红梅,等.构建全方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j].求实,2009,(2):163-165.

[6]沈菊生,杨鑫铨.从个性角度看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4-136.

[7]王晓刚.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调查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7):602-604.

[8]翟瑞.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与危机干预探索[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01-104.

[9]张海涛,苏苓.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nt

产品营销策划方案篇七

摘要: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当今社会难以消除的世界性的痼疾,也是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十八大将“纯洁性”列为党建的主线之一,着重强调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当前我国腐败问题比较突出,腐败损害了经济发展,危害着社会秩序,影响了政治稳定。反腐倡廉应当从构建反腐倡廉教育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立法建设和鼓励民众反腐等方面进行控制和治理。

关键词:腐败反腐败紧迫性反腐倡廉策略

腐败是指运用公共权力实现私人目的的行为。其基本特征是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非公共、非规范(不符合公认的法律或道德规范)的运用。[1]腐败是政治的毒瘤,影响人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破坏社会秩序,必须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并存,群体腐败呈上升趋势

群体腐败是指整个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行使公共权力的部门和个人,利用职务之便,以集体名义做出的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腐败行为。

(二)腐败犯罪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同时,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公开化和制度化

腐败犯罪大多是智能型犯罪,涉及高级官员的腐败行为更加隐蔽。腐败犯罪的主体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他们实施腐败犯罪总是想方设法地企图隐瞒犯罪行为以逃避法律的制裁。[2]

(三)腐败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涉及层面不断扩大

当前,腐败存在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的不良态势。一方面,腐败行为主体正在从基层向中层和高层领导干部蔓延,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甚至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因腐败受到查处的案件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腐败出现从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开始下落的现象,即科级干部及科级以下的普通干部出现大规模腐败,腐败渗入基层社会。

(四)腐败的社会认同度提高,腐败文化开始形成

当前中国腐败的蔓延与渗透影响,已呈现出强烈的文化特征。中国腐败现象的大面积扩展、普通大众的羡腐心理和对腐败认同度的提高,可以说是腐败文化开始形成的信号。当前,遏制腐败文化的形成和传播,已经成为反腐败的一项新任务。

腐败现象为什么会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机制、监督不力的客观原因,也有腐败分子自身主观原因。

(一)社会转型是腐败产生的社会基础

当前,中国正处在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改革的过程中,一部分旧的制度规范需要改革和调整,新的制度规范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二)比较利益是腐败产生的经济基础

腐败的行为动因更多是为了经济收益、社会认同。有学者借助于“经济人”假设理论、成本收益理论、寻租理论以及制度经济学理论等分析了腐败产生的经济学根源,指出“政府官员在拥有公共权力和寻租空间的情况下,只要从事腐败行为的收益大于成本就必然产生腐败”[3]。

(三)社会阶层进化为腐败提供了可能

任何一个国家的腐败产生、蔓延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现实环境,腐败总是会嵌入特定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组织之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逐渐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为此不断涌现出新的市场经济力量和资源,打破了旧的经济利益体制与利益格局。

(四)社会公众的监督机制弱化

当前我国的腐败问题十分严峻,社会危害性也越来越大。而整个社会大众对于腐败的态度也呈现出两极化发展趋势。

(一)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引领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发展进步的伟大事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任何困难和风险、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根本保证。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部断推向前进,必须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遏制和克服各种消极腐败现象。

(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党的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建设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加强反腐建设,有利于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更好地促进党的思想建设;
有利于党员、干部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和清正廉洁的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快地促进党的作风建设,更好地促进党的制度建设。

(三)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适应反腐斗争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纳入党建工作大局中来谋划、来部署,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健全反腐倡廉法律和制度,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在和平时建设时期,能对党造成严重伤害的,腐败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如若思想防线不牢、意志不坚定就容易受到腐败的感染。

(一)构建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筑牢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防线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廉政法规教育,重点抓好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

(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执行,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监督是关键。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促进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不犯或少犯错误的重要保证,是有效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要使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体制内监督与体制外监督紧密配合,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监督体系和网络,完善和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4]

(三)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

建立健全一整套严密完备、协调有效的廉政法制体系,严格执行廉政法制,通过多种机制途径切实将反腐倡廉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在探索廉政法制的过程中,逐步明确了应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实现治理腐败的防、治结合。

(四)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充分发挥惩治腐败的重要作用

惩治腐败,必须从严。惩治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威慑力。惩治无力,教育就缺乏说服力,制度就缺乏约束力,监督就缺乏威慑力。依法依纪查处腐败案件,是惩治腐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注释:

[1]王沪宁.反腐败:中国的实验[m].海口:三环出版社,1990-06.

[2]林喆,等.腐败犯罪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9.

[3]吴卫东.公共权力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n].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1).

[4]李景治,熊光清,等.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24.

参考文献:

[1]王沪宁:反腐败:中国的实验〔m〕.海口:三环出版社,1990.6.

[2]陈东辉:集体腐败的滋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

产品营销策划方案篇八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050-03

摘要:当前国内腐败现象频发,仅2011年就有18464件****案件。腐败现象呈现出群体化、巨额化、蚁群化、合法化、民俗化的特点。腐败现象多发于土地开发,工程承包等领域。腐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经济体制不健全导致了政企不分、官商合一、权钱交易,这种行政环境的污染使大批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念发生混乱,加之其理想信念的淡泊,导致在巨额的利益面前经不住诱惑,成为腐败发生的主要原因。2.行政体制不健全导致了领导体制存在弊端、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监督、公务员管理缺乏科学化、制度化。3.腐朽没落文化侵蚀。本文将针对我国现阶段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出的特点提出一些治理腐败的建议方案。

关键词:经济体制;
行政体制;
腐朽文化;
廉政建设

腐败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国家消灭了私有制,不应当存腐败现象。但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腐败现象,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还相当重。那么导致腐败出现的原因在哪里?

(一)经济体制不健全。

(1)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权力巨大,多元利益主体缺乏,腐败显现难以显现。随着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主体开始由一元向多元转变,促使体制外迅速崛起一批以盈利为目的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然而此时发展经济就受制于计划经济模式下政府所拥有的大量资源。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交织,市场力量与行政力量同时对经济生活起作用,从而导致权力向经济领域、金钱向政治领域双向渗透,使腐败得以迅速滋生和蔓延。

(2)在渐进改革的过渡期内,计划指令和市场经济体制都缺乏完整性和配套性,政府也减少了对市场经济的控制和干预,但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控制手段。这种脱节导致了官员禁不起诱惑,滋生腐败。

(3)由于分配不公导致公务员个人公开收入过低。党政机关虽收入过低,但他们却大权在握。一方面因自己的职位和权力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低收入感到不满。就会产生吃亏心理、仿效心理,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二)行政体制不健全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政府机构中出现职能重叠、人浮于事、拉帮结派、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而且产生政出多门、政令不畅、效率低下等官僚主义。这种体制使得权力过分集中导致一方面在横向上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权力关系相交叉,政府职能权限急需明确。另一方面,在纵向上出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权力抗衡的现象,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正常行政格局。

(2)行政用人的“进”“管”“出”三个环节上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在干部录用环节上背景、地缘、血缘、首长的好恶等成为潜在的因素,使得应有的制约与保障,形同虚设,致使行政机关内部各种裙带关系兹生,甚而产生帮派体系,也阻碍了行政命令的有效执行。其次,管理机制缺乏,激励机制不健全,没有对在职人员带来紧迫感和压力感,廉政约束机制、民主监督机制的不健全,行政人员流动性不大导致腐败再次,在行政人员“出”的环节上,特别是行政领导干部仍然存在实际上的终身制。此地任职期满,异地继续任职;
政府任职期满,人大继续任职;
人大任职期满,政协继续任职。行政官员副处级以上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使行政人员出口堵塞,官满为患,副职、闲职大量过剩,这不仅妨碍了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造成一部分官员出于明哲保身的动机,对一些腐败问题或者处理不力,或者干脆隐瞒不报,导致行政腐败进一步蔓延。

(三)腐朽没落文化侵蚀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中,封建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并存。

(1)官本位意识孕育腐败行为,升官发财思想滋生腐败行为。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都有了。所有的跑官、要官、买官、买官行为都源自官本位思想。高官连着厚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当的官越大,权就越大、权越大所能带来的利益自然也就越多。

(2)封建宗法思想滋生腐败关系。在宗法观念下,一个家族总是利害相连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父尊子显、夫荣妻贵、任人唯亲、官官相护,这种裙带关系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也是近代腐败现象的一大特点。

(3)拜金主义繁殖腐败。当封闭的计划经济被打破时,外来思想的涌入导致一些领导干部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成为金钱的俘虏。第二、享乐主义助长腐败。改革开放以后少数干部向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第三、极端个人主义导致腐败。极端个人主义把个人同他人、集体、社会对立起来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当四者发生冲突时宁肯牺牲他人也要保护自己。第四、专权思想引发腐败作风。在封建社会里,实行的是高度集权制和上尊下卑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在官僚体制中,官员级别越高,权力越大,长官意志决定一切,这也是“一把手”腐败的重要根源。

(一)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拓宽监督渠道、促进廉政建设

1.建立和普及官员个人财产公开制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2年两会中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坚决执行中央关于报告个人经济和财产,包括收入、住房、投资、以及配偶子女就业等重大事项的决定,并自觉接受纪检部门的监督。

2.建立和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即问责制。首先问责制区分了责任是谁的责任由谁承担;
其次它重点追问的是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领导者,既不会“一竹篙打倒一船人”也不会“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第三,问责制问的是责追究的是具体问题的具体过错。不问功劳苦劳,不搞将公抵过,真正做到赏罚分明。

3.提高公民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健全完善行政的公开化和增加行政透明度,公开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办事规则、程序、条件。要实行行政管理人员的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二是要尽快的制定《公民监督法》,具体详细地规定公民监督的途径,对申诉人、揭发人、控告人的保护措施,对打击报复者的惩罚措施等,通过《公民监督法》,使公民行政监督纳人制度化、法治化轨道。4.网络反腐网络为反腐败提供了两大支柱,一室阳光下的“扁平社会”,二是逐步精英化的执政群体。应加大政府网站的建设力度,增加政府网站的透明性,设立论坛专区和微博专区,建立网络问政和微博问政的长效沟通体制,及时的晒出三公经费,本年度执政计划,便民服务平台。接受网民监督接受社会监督。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精简机构,转变职能,注重制度建设,用发展的眼光和改革办法来预防腐败

(1)合理地划分权力,政企分离政社分离。当前市场机制正式形成,政府的职责就是加强宏观调控,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精简统一,政企分离。另外,政府与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也必须分开。改变那种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都是政府一个下属部门,也用行政级别套用的做法。它们也应有独立法人的地位,应当自我负责地走向社会,走进市场。

(2)深化改革,创新体制,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第一、明确规定部门内部各岗位的职责与权力,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与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积极推行会计委派制度;
切实推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第二、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在有相当数量的国外资金、外地资金或者非公经济参股的情况下,行政权力对企业的干预才会不得不退出,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企业真正成为负责的法人。

(三)健全法律制度,规范权力行为

依法治腐,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轨道,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并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公务员选拔任用制度建设

第一、以扩大民主为基本方向建立和完善择优机制。干部调任大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仅容易滋生腐败,加剧机构臃肿,冗员过多,而且导致官员素质低下,降低行政效率,解决之各问题的根本对策就是由人治转为法治。

第二、打破干部选拔任用的封闭化、神秘化、扩大群众参与选人用人的公开化程度。具体来说有三个公开:一是拟选职务、选人标准公开;
二是选任过程公开;
三是选人结果公开。

(2)严格规范干部的权力行为

第一、科学规范权力,明确领导干部用权职责。首先要防止彼此之间产生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导致权力不明、互相越权干预;
其次,应明确“拍板权”和推荐权及相应的责任承担;
明确用权规则,权力运行必须按照有关法规、条款办事,强调民主用权,强调程序化。

第二、分解权力,所谓分解权力就是针对一些地方个人集权过重又缺乏制约的情况,对掌管人、财、物等容易发生腐败行为的权力进行适度的分解,形成互相制约的权力结构。

第三、削减权力,限制公务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削减政府权力的“量”,从良上减少领导干部腐败的“机会”。

第四、政务公开,大力推行电子政务、网上办公。大力推行电子政务目的就是增加依法行政的透明度,打破设在机关之间、机关与社会之间、机关与公众之间的障碍。推行电子政务,实行网上办公,不仅公开了政府的相关信息,还能更好地提供便民服务。推行电子政务还能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及时了解民意、化解民怨。

(四)在加强廉洁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加大打击力度,做到惩防并举

(1)预防为先,加强思想道德建建设、廉洁奉公教育

第一、对国家公务员的进行长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培训要改变原有的所谓“当官要为民做主”的观念,而树立起“被纳税人雇佣”的观念。在公务员队伍中真正树立起他们是由纳税人养活,因而必须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只有转变这些腐朽的落后的过时的观念,才能真正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才能真正达到拒腐朽的目的,才能建立起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第二、大力强法制意识的培养和执法道德的教育,把“普法”教育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战略任务,学法、守法、护法。特别是领导意识中更拥有法治观念,积极消除人治因素,形成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社会大气候。

(2)惩防并举,创新惩处机制,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增加腐败成本

首先,惩治腐败要牢牢把握高压态势。惩治腐败要坚决克服手软现象,依法严惩,牢牢保持高压态势才能打击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对其形成强大的威慑作用才能取信于民,获得民众的支持。其次,惩治腐败要确保反腐败机构独立有效。为了保证惩治腐败行动的有效,需要建立独立的专职反腐败机构,它必须具有高度独立、职责专一、权力广泛的特点。反腐机构应享有调查取证权、搜查逮捕权、冻结银行资产权等。此外,反腐机构还应拥有足够的行动经费,运用高科技手段惩治和预防腐败行动。

参考文献:

[1]刘向荣.论目前我国行政腐败的形成原因及对策[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2]兰荣禄.浅论我国权力腐败的现状、根源及治理对策[j].2011(06)

[3]袁鑫鑫.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

[4]陈蕊,施威.新时期我国腐败现象滋生的原因及遏制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1)

[5]李旭辉.中国转型期腐败产生的原因分析[j].太原大学学报,2011(09)

[6]李学生.浅析当前国内腐败特点及其根源[j].黑河学刊,2011(06)

产品营销策划方案篇九

摘要: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不断增多,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快乐地发展成长,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力求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研究最早源于林德曼,经卡普兰等的工作得到补充与发展。心理学家卡普兰从1954年开始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研究,并于1964年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对于当代在校大学生来说,比较常见的有就业危机、学习危机、情感危机等等。危机干预就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者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危机干预是心理治疗措施的一种,是从简短的心理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不涉及当事人的人格矫治。其目的是随时对那些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要发生危险(自杀)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状态。

(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方法的影响

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忽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不懂得科学教育观念,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

在家长期望、社会期望和自身期望的多重压力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可能在理想受挫的情况下变为极端的心理危机表现形式。学生焦虑过度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态心理,是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诱导失调的结果,会给大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痛苦。学习压力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

在我国,读大学的费用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不小的负担。目前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30%。贫困生不仅要承受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可能还有深藏于内心的困惑、痛苦和自卑的心理负担。这些都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失衡和压力。

(四)来自就业方面的压力

现在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一入学就要考虑毕业找工作的问题,他们常常会思考“自己将来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会否毕业即失业”等问题。面对即将踏入的竞争激烈的社会,不少大学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慌。

(五)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

中学和大学的学习、生活、管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大学生面临全新的人际关系问题。另外,大学生的性生理、性心理逐渐发育成熟,“爱情心理”开始萌动。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恋爱的不成功便导致失恋,有的大学生把失恋看成是极端严重的生活事件,这会使他们的情绪、自我评价、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规律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由此也造成了一系列的心理危机。

(一)完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是前提

1、建立健全心理档案。学校应在新生入学后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普查,并建立心理档案。要对所有数据进行动态管理,便于信息调用。根据新生问题的程度不同进行筛选,并重点关注高危机学生。及早发现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和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预警对象和范围。

2、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学校应当建立起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工作队伍。同时抓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深入到学生中去,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围绕预警对象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做好信息员的培训工作,明确信息员的职责。

3、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课程,以知识宣传为基础,通过宣传橱窗、校报、广播等多种途径,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办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沙龙、校园情景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助能力。

(二)建立高效的危机干预系统是核心

1、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和由院系、辅导员、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员构成的四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系统。详细制定各级系统职能部门及成员的工作职责,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题教育培训,建立早期识别心理问题学生和有效干预的快速反应通道。

2、启动社会、家庭和学校全方位的心理支持系统。危机干预要整合高校心理辅导的危机处理、补救、预防和发展性等四种取向,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时使用学校的辅导资源。在整合的基础上改善学校的软环境,并且在必要时能够有效地调动其同学、朋友、家庭、社区和自愿者组织等各种社会资源,完善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

3、实施危机干预“五心”策略。即给其信心、泄其烦心、诉其真心、听其诚心、断其险心。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进行干预,对有特殊需要、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大学生进行困难解决、学习辅导、潜能开发、职业辅导、生活辅导、认知调整和行为矫正。

4、建立健全学校危机事件应急处理方案。设计学生遭遇危机后,学生求助机制和学校处理应对机制,包括应急措施和评估体系。建立因学生心理问题需要校、医院及相关专业机构来进行会诊、转诊等的联系机制,加强心理咨询机构同精神病专科医院的联系。建立健全学生休学、退学通报机制,随时掌握学生因心理问题出现的休学、退学情况,对返校后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和心理关怀工作。

(三)建立心理危机事件的后干预机制是保障

在实施危机干预时,助人者不仅要关注当前的问题,而且要关注它可能带给当事人的长期效应。危机后干预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1、要对度过心理危机的学生继续进行帮助和治疗。要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和学习、生活上的关怀,使学生真正从危机事件中恢复过来,过正常健康的生活。如果危机没有得到恰当处理,即使当事人把它压制在意识之外,它也会在当事人以后的生活中反复出现,对当事人有潜在而巨大的影响,一旦新的刺激或事件发生,就会把个人带回到危机状态之中。

2、对与当事人有关的人们的帮助。他们参与或目睹了危机事件,这也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危机,使他们难以得到关注和帮助。因此,对他们进行后干预也是很必要的。我们不仅要帮助他们接受这个事件,而且可以通过后干预使他们帮助其他人。

参考文献:

[1]王丽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研究,2008(09).

[2]朱元利 李靖.“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j].前沿,2010(6).

[3]陶华蕾.大学生心理危机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1,(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工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2s03)的研究成果。

推荐访问:策划方案 营销 产品 产品营销策划方案(九篇) 2023年产品营销策划方案(九篇) 2023产品营销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