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法6篇

时间:2022-11-10 09:25:06 来源:网友投稿

社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法6篇社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法  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完善城市基层治理  体系  作者:蓝庆华来源:《当代党员》2021年第12期  2019年以来,璧山区聚焦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法6篇,供大家参考。

社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法6篇

篇一:社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法

  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完善城市基层治理

  体系

  作者:蓝庆华来源:《当代党员》2021年第12期

  2019年以来,璧山区聚焦群众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优化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举措,补齐基层治理短板,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深度融合、互融共促,构建以小区党支部为引领、业主委员会实体化运行、全体业主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延伸组织触角,党支部建在小区

  璧山区在城市基层治理实践中认识到,居民小区已经成为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阵地。为把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推进到城市最前沿,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到家门口,璧山区开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探索,把党支部建在小区,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城市最基层,助推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创新。一是推进全覆盖成立小区党支部。在当前基层治理体系中,党的组织和工作还未完全覆盖到所有居民小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对此,璧山区在构建基层党建第一责任矩阵体系的基础上,专项建立“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全覆盖责任矩阵体系,在所有符合条件的居民小区、居民集中点成立党支部,在楼栋设立党小组,构建起城市基层“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架构,把党的声音、党的工作和党的温暖送到基层党员和老百姓身边,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在身边、身边有党”。出台《城市居民小区党支部建设暂行办法》,从居住在小区的党员中遴选公道正派、能力较强、热心服务的同志担任党支部支委、楼栋(单元)党小组长,配强支部班子。出台《小区党支部十项任务清单》,压实党支部责任,更好地为小区群众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共成立180个小区党支部。二是建立在职党员回小区报到制度。针对部分党员8小时外“潜水”、“隐身”等问题,对居住小区的事务不支持、不反对、不关心的现实问题,璧山区建立“在职党员回居住小区党支部报到”制度,并将报到对象扩展到“两代表一委员”,要求在职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回到“生活圈”报到,“亮身份、亮承诺、作表率”,带头支持小区党支部和业主委员会工作、结对2户以上非党员小区业主、参加小区志愿服务等。打好激励约束组合拳,推行党员考核评价制度。小区党支部全程记录党员报到、承诺、践诺和请假等情况,作为党员平时考核、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晋职晉级、提拔重用的重要参考,并纳入党员所在单位基层党建年度考核内容,真正变“党支部找党员”为“党员找党支部”。截至目前,已有8000余名在职党员回“生活圈”报到,其中处级领导干部400余名,在职党员主动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小区楼栋长、楼层长等职务,成为小区治理的“红色力量”。

  业委会实体化运行,推动小区自治

  在现行城市基层社会结构下,解决物业和居民之间权利失衡、居民和居民之间矛盾失管、社区对居民服务失能等三大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推动小区自治。璧山区通过党建引领下的业主委员会实体化运作,积极探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一是规范化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璧山区制定《关于加强城市居民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居民住宅小区业主自治暂行办法》,在党组织作为小区自治“主心骨”、“航向标”的基础上,规范业主委员会合法成立,监督业主委员会高效运转,发挥其自治主体的作用。小区支委成员通过选举进入业主委员会“交叉任职”,全面强化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的监督,确保业主委员会方向不偏。截至目前,全区规范化选举成立业主委员会105个。二是全力推行业主委员会实体化运行。业主委员会实体化运行,是践行小区自治的根本。璧山区探索将小区业主委员会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开通对公账户,并赋予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现业主委员会合法化、实体化运行,从根本上解决自治执行主体“形而不实”的症结,使小区治理真正由“公转”变“自转”。目前,全区共有78个业主委员会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实现实体化运行。三是自主选择物业服务模式。尊重市场主体地位,通过物业服务自主管理,服务整体外包或将保洁、绿化、维修、安保等服务分项外包的方式,获取优质低价高质量专业化服务,真正实现“小区的事业主说了算”。同时,出台前期物业选聘管理办法、物业服务整体外包办法、物业服务评价标准、专项维修资金下沉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自治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小区物业服务模式标准,从机制上化解矛盾,让物业服务企业由管理回归服务本质。

  打通居民“生活链”,实现小事不出小区

  璧山区围绕小区居民生活所需,着力打通居民“生活链”,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提升服务效能,强化小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安全防护水平,实现小事不出小区,让小区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通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一是整合各类自有资源,提升小区自治活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志愿服务机制,多方式多渠道汇总小区居民意见,形成需求清单,收集小区党员、公职人员、热心群众资源清单,与需求清单对接后形成小区项目清单,通过按月份“派单”、“对账”方式,对群众点单进行限期销号。建立小区自治“造血”机制,通过出租闲置公用房、公共停车位等方式,盘活资源,创造收益,反哺业主。利用业主中的教师、法律工作者等资源,解决小区在养老托幼、纠纷调处方面的问题。二是多方下沉力量,提升小区公共服务能力。建立部门一对一联系结对包建小区制度,通过联席会议挂单、派单,解决群众需求。紧扣居民群众关心的安全、健康等重点领域,开展“党建引领、警邻同行”,“党建引领、健康相伴”,“党建引领、法润万家”等活动,拓宽警察、医生、律师等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在小区定向派驻党群社工,专职从事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工作,让群众就近找得到人、办得了事。落实“小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建立小区急事急办通道,连接小区、相关职能部门两个端口,将小区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快速转交到相关职能部门,限期办理反馈,并及时跟踪办理质效。三是聚焦居民急忧盼问题,贯通居民小区“生活链”。规范家政服务市场,标准化建成城市生活馆网点20个,打造城市生活网线上平台功能,承接小区治理的市场空白,完善智慧党建、家政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真正实现“一网打尽、一键搞定,线上呼应、线下响应”,丰富小区居民自治途径。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书记)

  

  

篇二:社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法

  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的路径探索——以黄陂区社区治理实践为例

  作者:陈建平来源:《学习月刊》2019年第12期

  陈建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各级政府最大的奋斗目标,黄陂社区社区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涌现出德兴社区“上门办”,美好社区“美好服务模式”,康乐社区“七彩阳光”服务模式等示范典型。

  一、组织管理到位,创建“三长四员”服务网络

  建立健全“1314”社区工作体系,夯实党建基础。按照区域化党建工作要求,建立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区域化组织体系,形成了组织明晰、运转有效的组织架构,全面推广“微邻里”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每年组织社区书记培训班加强党建学习,推动社区服务向网上延伸,各类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社区治理水平全面提升,不断筑牢党在基层社区的执政根基。

  选优配强党组织力量,筑强红色队伍。通过成立社区“红色物业服务站”,组建红色物业小区党支部,选派素质好、业务强社区党组织成员为支部书记,选派红色物业大学生担任红色驿站管理人员。红色物业服务站服从社区管理,物业驿站人员在社区两委中兼职,从管理体制上保证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健全三方联动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小区物业服务和公共管理事务。争取区财政专项资金1.2亿元用于老旧小区“红色物业”拓面提质,76名“红色物业大学生”进门入户为民解忧,全区65个老旧小区面貌服务提档升级,惠及居民9583户。引导解决社区居民各类问题,确保问题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激活红色细胞。建立党员干部梯级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和分工,做到任务清晰、管理清晰、责任到人。社区总支书记管社区,支部书记管片区,支部成员包网格,同时选出责任心强、热心快肠的居民,分别担任小区楼栋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楼栋长以及楼栋卫生员、文体员、房管员、治安员等“三长四员”,全覆盖进行走访入户,详细掌握每个家庭、每户居民情况,并全部公开联系方式,逐一落实工作责任,实行24小时履职制,激活红色细胞活力。

  二、信息智能到位,创建“智慧物业”服务平台

  采取“线上+线下”方式,收集居民建议和意见。通过上门询问、电话询问等多方式采集居民信息,设立居民信息墙,做到“一户一档”,信息清晰。设置“一卡一栏一箱一热线”,落实“五必到六必访”,做好民情日记。开通“新城前川微邻里”党建信息化平台,通过四全工作机制,建立畅通民情收集渠道,同时分层做好民情处置工作。社区网格员对“微邻里”上报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分类处置和协调,对问题实行归口办理,目前已处置解决问题30余个。

  坚持“以人民中心”服务理念,社区创设智慧物业服务平台。为给小区80多户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部分社区“红色物业服务站”创新设置“智能呼叫系统”,为其每户派发一个呼叫器,设置一键呼叫、定位识别、上门服务、效果反馈等功能。只要通过操

  作“智慧物业”服务平台即可在大显示屏查看小区所有居民信息,了解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特困人员、弱势群体等具体情况,针对性解决问题。老人们如遇突发情况只需一键呼叫,物业专员即可在3分钟内反馈处理,有效解决群众燃眉之急,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2017年12月,康乐社区安居楼有一名70多岁独居老人在家病倒了,按下了一键呼叫器,社区工作者和红色物业大学生赶到老人家中,及时将老人送到医院看病,老人最终化险为夷。

  三、服务精准到位,创建“七色阳光”服务体系

  抓“红色引领”得实惠。以社区党组织为抓手,从困扰居民生活的水、电、气等物业管理及理发、养老等便民问题入手,通过整合力量、组建专班,优先解决居民关注度高的“两保”(保洁、保安)问题和增加保洁员解决小区环境脏乱差问题,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安装小区监控,打造高标准“智慧屋”,为居民创建一个舒适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同时争取区政府1000多万元资金支持解决老旧小区“水、电、路、渗”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抓“互联互动”强服务。一是开展结对共建服务。围绕社区管理、文明共建、环境整治、法治维稳等重点,社区按月制定活动计划,与辖区单位签订共建承诺书,开展项目化共建和“菜单式”服务。二是推行网格化服务。社区网格党小组负责网格员日常工作的监督考核,为居民提供“一线式”综合代办服务,变群众“找上门”办事为网格员“走下去”服务。每年化解矛盾纠纷近百件,及时排查各类安全隐患。

  创“七色阳光”暖民心。为让老旧小区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红色物业”的温暖,康乐社区创新推行“七色阳光”服务体系。一是突出精准,贴心服务“七类人”。按照居民人员分类情况设计居民信息卡,“七色”指的是用七种色彩来对居民的人员信息进行分类,做到“一户一档”,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二是突出保障,做好物业服务“七件事”。社区和区级公益性物业公司共同为社区开展红色物业基本服务,主要为老旧小区居民提供保用电、保用水、保清洁、保绿化、保修缮、保管网、保安全等基本物业服务。三是突出便民,做好志愿服务“七间房”。结合居民需要,街道调剂7间门面成立“红色义工服务站”,设立便民服务“七间房”,开展“理发、维修、缝纫、咨询、排练、辅导、巡逻”等义务活动,深受居民群众的喜欢,提高了居民对社区组织的认同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突出共治,组建自治服务“七支队”。通过党员带头,发动小区居民群众,组建宣传队、文体队、调解队、巡逻队、便民队、守望队、洁美队,开展理论宣传、文体娱乐、矛盾调解、治安巡逻、便民服务、邻里守望、美化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得到居民一致称赞。目前社区志愿者人数达到500多人,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人次。

  

篇三:社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抓实“五个环节”开辟党建引领小区发展治理新路径

  作者: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8年第23期

  随着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进程加快,项目不断推进、产业不断集聚、人口不断增加,新区居民小区数量迅速增多,现有居民小区513个,其中万人小区25个。

  由于小区人员的群体和素质差异,加之小区管理不完善,高空抛物、不文明养犬、乱停乱放、邻里纠纷时常发生、屡禁不止,成为小区的“老大难”问题。

  针对小区人口多、差异大、管理难等问题,天府新区坚持党建引领居民小区发展治理,充分发挥小区党组织“黏合剂”和“润滑剂”作用,有效整合物业机构、商家商铺和统战对象、群团组织等各方资源力量,努力为小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摸清党员底数,打牢工作基础

  天府新区坚持把摸清党员底数作为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基本前提。“我们通过召开联席会议,专门制发方案,整合房管、公安、政务等职能部门登记的户籍、房屋、租住信息,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在145个村(社区)成立小区党员排查工作组,集中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亮身份’活动,对小区党员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党群工作部负责人介绍说。同时,坚持分类建账、动态管理,按在职、离退休、无职和流动党员,将摸底排查出的3900名小区党员全部纳入台账管理;制发小区党员联系卡4700余张,由小区党组织筹备组成员划栋包户,分类引导小区党员转接组织关系、参加组织活动、参与小区治理,实现思想落户、组织落户、行动落户。

  “我一听说小区在找党员,马上就向工作人员亮明身份,并委托女婿第二天回重庆把我的组织关系转到了社区。”华阳街道慕和南道小区91岁高龄的老党员马昌志,年轻时在部队入党,对党有深厚的感情,得知小区在找党员激动不已。

  完善组织体系,铸造坚强后盾

  天府新区坚持把完善组织体系作为延伸党建工作触角,全面引领服务的根本保证。“天府新区现在大部分社区都上万人,最多的有四万多人,社区党组织很多时候都是眉毛胡子一起抓,很难做实做细管理服务,自从小区建立党组织后,社区管理服务能快速有效实现落地落实。”华阳街道祥龙社区党委书记赵锡建说。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通过采取单建、联建、派建等方式,全区成立小区党总支(支部)223个,按照“便于工作开展、便于活动组织”的原则,按楼栋设立党支部,按业缘趣缘划分党小组,构建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总支(党支部)”的组织体系。

  全区坚持提前介入、全程把关的原则,指导小区党组织依法推动业委会筹建和改选,目前小区业委会中党员占比超过50%,有效加强了党组织对业委会的领导。同时鼓励小区党员带头,成立党群联动治理组织137个,发动多才多艺业主组建自组织和邻里志愿服务队1100余支,在党员带头示范中推进党的工作有效覆盖。

  建立联动机制,推进共建共治

  天府新区始终坚持把建立互联互动的工作机制,作为化解矛盾问题、提高管服效能的长久之策。

  建立意见收集机制,由小区党组织成员听取收集业主关于管理服务、居商关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建立联席协商机制,由小区党组织、物业、业主、商家、社区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小区问题困难;建立民主评议机制,由小区党组织和物业总结工作情况,公布工作计划,组织业主现场评议,评议结果作为物业评级、年审的重要依据;建立事务公开机制,及时公开小区党务、财务、治理等事项,广泛接受监督,动员居民参与。

  目前,在小区党组织协调下,已妥善处理遗留问题167个,化解矛盾纠纷600余起,居民满意度明显提升。“小区有了党组织,居民就有了主心骨和依靠。通过党组织的资源整合和联系协调,居民能及时反映意见、问题能及时解决,实现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小区党员曾应清说。

  搭建服务平台,做实示范引领

  天府新区把尊重党员群众意愿、满足党员群众需求作为引领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前小区居民都是各管各、各顾各,现在党组织搭建的各类交流、活动、服务平台,把党员组织起来了,把居民动员起来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是希望把自己的小区打造成温馨家园。”万安街道红豆家园小区党支部书记陈超感慨道。

  天府新区通过全覆盖建立小区党组织微信群、“微党校”节点,采取“线上+线下”“室内+室外”的方式,灵活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同时,采取“财政少量投入+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引导培育文教卫体类社会组织83家,定期指导小区自组织开展活动,锦华苑柔力球队、慕和南道太极队等自组织已荣获国家、省、市比赛奖项46项。建立“服务换积分、积分换实物(服务)”的志愿服务模式,健全党员示范带头、各类组织和群体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困难帮扶、环境整治等活动,有效增强小区居民认同感、温馨感、归属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加强综合保障,汇聚工作合力

  天府新区把人力、财力、物力聚焦实际需求,为小区党组织建设提供硬保障。

  从部门和街道下派党建指导员,社区指定党建联络员,选举爱奉献、有激情、被认可的退休干部和教师、青年党员担任小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切实加强小区党建工作力量配备。依托社区发展治理保障资金、居民自筹、社会投入等渠道,落实小区党总支工作经费10000元/年、党支部工作经费5000元/年,确保小区党组织有钱办事。联合房管部门和街道社区,协调小区物业梳理腾退自用空间,整合公建和联建空间,紧贴小区老中青幼群体需求,规范打造300平方米党群之家27个,常态化设计服务项目载体,全方位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以前小区经常会出现争场地发生纠纷的情况,我们小区党组织就和物业公司一起把小区楼栋近2000平方米堆放杂物的架空层腾退出来,按照居民需求布置成亲子园、舞蹈室等具有十多种功能的空间,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邻聚坊,每天下午有一两百人在这里休闲娱乐。”华阳街道慕和南道小区俏夕阳舞蹈队负责人蔡雄说。

  

篇四:社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法

  党建引领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四位一体”打造“红色物业”示范点

  党建引领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四位一体”打造“红色物业”示范点近年来,我市聚焦党建引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把“红色物业”作为有力抓手,打造田家庵区黎明社区、新村社区等“红色物业”示范点,通过“定职责、建机制、强服务”,推行“党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的创新城市基层管理模式,多渠道、多形式打通小区便民服务最后“1米”。一、“组团配合”形成联动联建新格局从实际出发,变以往各单位各行其道,到现如今多部门统筹力量,组团式开展工作。在市级,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委老干部局、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房管局、市城管局联合成立住宅小区“四位一体”物业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小组;在县区,街道党工委与城管、房管等职能部门定期研究社区治理工作,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努力打造“党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四位一体社区治理新模式。二、“明确职责”构筑共治共享新模式通过厘清各方任务职责,实现了党组织领导、居委会负责、业委会监督、物业服务的社区共治共享新模式。小区各种乱象已得到有效治理,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目前,党组织引领各方共治共享的管理模式,已在全市37个社区开展,占全市社区总数的14.1%。

  三、“六大机制”打造协商协调新体系一是以提前介入为基础。在业主委员会选举前,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居委会具体筹备,提前介入,积极引导那些有参与管理经验和优势、热心公益事业、公正廉洁、能模范遵守物业管理规章制度、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业主成为业主委员会候选人,同时注意扩大党的影响力,鼓励党员业主积极参选,提高党员业主委员会成员比例;二是以交叉任职为手段。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兼任物业管理公司质量总监,负责监督物业服务质量;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兼任社区居委会委员,强化工作交流、定期协商;三是以组织指导为抓手。街道(乡镇)设立业主委员会指导工作组,居委会设立物业委员会,实现专人指导、协调、监督小区内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工作,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四是以党建联建为重点。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及时将党组织关系转往居住地所在社区党组织,参与社区党组织活动,以业主身份参选业主委员会,落实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制度,让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五是以协商协调为根本。定期召开物业管理联席会,协商协调处理小区管理各项工作;六是以考核激励为保障。通过对物业服务企业服务质量进行考核,对排名靠前的物,在物业项目招投标时给予一定的加分考虑,对排名靠后的,由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议业主大会启动物业项目退出程序。四、“立体服务”构建便民利民新载体聚焦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充分发挥各方功能,构建立体化服务网络,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一是设立小区党支部,让党员动起来。切实加强党

  组织对住宅小区的精准覆盖,把支部建在小区里,让党员不出小区接受教育管理,立足实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搭建服务技术库,让小区换新颜。针对老旧小区没有物业、基础条件较差等情况,由街道出资保障基本清洁、墙面修整、绿化维护、车位设置等基础服务。三是推行党员楼道长,让服务“零距离”。建立党员楼道长亮身份、亮职责、亮联系方式“三亮”制度,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激活“红色细胞”。如今,田家庵区89个社区564名党员楼道长已到岗到位,构建起了以社区党组织为责任主体、小区楼道为管理单元、党员楼道长为骨干力量的区域性社区治理新网络。

  

  

篇五:社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法

  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

  作者:宋黔晖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年第2期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以基层党建引领社区共治自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把服务群众作为基本路径,实现基层党建与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一、服务群众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对社会治理的引领功能。进入新时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而社区治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也是做好群众工作。基层社会治理的每一个层面都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只有群众才更深切地了解社会治理所需要解决的各种利益诉求,他们具有参与社会治理的天然优势。因此,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尊重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样,只有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突出服务群众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定位,切实提升服务群众意识、强化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才能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在服务中引领培育群众的公共意识。因此,服务群众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二、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

  上海市杨浦区近年来积极开展“睦邻家园”建设行动,以优化社区公共空间、弘扬睦邻精神、培育睦邻达人、构建睦邻体系为主要内容,以实现洁美宜居、服务便捷、守望相助、文明与共的居民生活共同体为目标,在全区推进“一居一品”居民自治项目建设活动。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基层党组织通过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引领群众实行居民自治,重点解决住宅小区在综合治理方面的难题,有效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社区治理的同步推动和良性互动。

  一方面,基层党组织找到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在服务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过程中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实践证明,党建引领的居民自治过程既是联系群众、集中民智、了解群众需要和意愿的过程,是组织动员群众广泛参与的过程,又是党组织充分发挥价值引领、组织动员、支持服务、统筹协调、凝聚骨干等作用的过程,是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过程。例如,有的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党建搭平台”“居委干部交叉任职业委会”“在业委会组建党小组”等方式,激发居民自治的内生动力。有的居民区面对电梯改造经费不足和二次维修基金筹集困难等难题,党总支、居委会、业委会、楼组长、党员骨干、志愿者协同努力,挨家挨户做工作,使电梯改造工程顺利实施。有的居民区党总支通过结对共建有效整合社区党建资源,让区域化党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参与社区服务,不仅拓展了服务居民的范围,更为社区多元共治提供了坚实的服务保障。

  另一方面,“群众事群众办”的局面逐渐成形,居民的参与率得到提高,其公民意识和自治意识有所提升,对小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所增强,使社区“友善、互助、信任、共享”的“睦邻家园”建设初显风貌。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治理空间不断下沉。在社区集体行动中,采用哪一种决策制度要受参与者人数规模、受益空间大小、意见分歧程度和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让大家能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有的居民区开展楼道“微自治”项目,将社区自治从以往的睦邻中心公共空间的建设向居民切

  身感受的居住环境的改造下沉,从以往的居民区层面下沉到各个楼组,服务方式从以往的“统一配送”向居民“自己说了算”下沉。以楼组为基层自治单位,自下而上自荐申报“温馨楼组”,居民可以根据自己楼道的特点,自选主题,自定公约,自购装饰。只要符合“清洁、有序、文明、温馨、和谐”的目标,经考核验收符合创建标准,街道就出资给予粉刷整修,拨给每个楼道2000元的楼道文化建设经费,形成体现“习俗性产权和社区规范”的楼道公约,促进了集体行动的形成。

  二是居民参与不断深入。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为了推动社区发展而影响社区共同事务、公共利益的行为与过程,是社区自治的关键。其中,社区居民能否有效自我组织是社区居民能否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的关键。从杨浦区各居民自治项目来看,凡是成效显著的案例,由群众中的积极行动者组成的小组、理事会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有的以居民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等方式,推选出群众威望高、工作能力强、关心居民区建设的居民代表成立了“议木堂”、睦邻家园居民自治理事会、创建温馨楼组推进小组等。有的从最初居民自发成立的兴趣小组渐渐发展成定期开展的自组织活动,近千人次积极主动参与。

  三是自治半径不断拓展。当通过居民自治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困扰大家多年的公共问题时,自治便成为居民的生活方式,项目会接连启动。先后完成的项目有门幢粉刷、绿化改造、道路整修、衣架更新、电梯更新改造、门禁道闸安装、监控探头安装等,使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硬件”更新了,居民又自发商议加强“软件”建设,制定“楼组居民公约”,落实楼道环境的自治与长效管理。不仅治理了公共空间环境,还要利用空间打造承载邻里亲情、洁美宜居、文明与共的居民生活“公共客厅”。

  三、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推进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自治组织结构日益复杂化、居民思想多样化、利益诉求多元化、行为方式自我化,导致服务群众的工作呈多元状态,决定了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也要多元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已不仅仅是提供物质帮助、访贫问苦,也不仅仅是提供活动场所、设备器材、活动经费,而是要把组织、动员、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治理作为重点,这样才能更好推进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共治自治。

  一是服务内容上,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和社区治理都要坚持源头治理,这个“源头”就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马克思认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如毛泽东所说:“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帮助群众下决心。”所以,人民群众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支持度和满意度都与其利益息息相关。要注重提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与自身利益实现的相关度,以群众的利益关切充实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容,做到治理形式与治理内容的高度统一。

  

篇六:社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法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创新亮点典型经验

  去年以来,*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部署要求,立足区情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初步探索出一条“把支部建在小区上、‘三治’融在楼院里、服务送到家门口”的*特色小区治理之路。

  一、坚持统筹谋划,完善小区治理的制度体系

  *是传统的老工业区,全区共有*个街道,*个社区,*个城市小区,辖区内小区数量多、类型多,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多。*区紧紧抓住基层治理的主要矛盾,从*年底开始,根据“人口多、小区多、老人多”的区情实际,认真谋划、积极推进。

  制定*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施计划、出台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社区落实意见、全面加强小区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建立纵向到底“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横向到边的多元共治机制,完善工作保障、激励制度,从抓基层打基础着眼,从强末梢治源头着手,把治理的基本单元由社区下沉到小区,延伸组织体系,把支部建在居民家门口,让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在居民的家门口,完善公共服务、优化人居环境,形成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以社会治理转型有力推动城市和产业转型。

  二、支部建在小区上,为城市源头治理“固本”

  按照市部署、区领导、街道主导、社区协同、小区落地的工作思路,建好小区党支部,选好小区“主心骨”,让组织力进一步从社区下沉到小区,管好居民家门口的事,有力夯实党在城市基层的组织基础。

  一是建强主阵地。按照“有人有场地”“一小区一支部”的阵地建设工作思路,标准化、规范化建立小区党支部,同步配套服务阵地,构建起小区党支部领导下,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网格长、楼栋长等共同参与、积极协同、共建共治共享的居民小区治理体系。实施“一六三”幸福*工程,评比*个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小区党支部、*个居民满意幸福院落、*件为民服务暖心实事,激励各小区党支部竞先争优。一年以来,*区小区党支部数量由*余个增加到*个,覆盖率从*年底的*%增长至*年*月的*%,一大批小区党支部的工作成效逐渐让居民看到变化、感到满意、赢得认同,实现了小区党支部的“有形”和“有效”覆盖。

  二是形成“动力主轴”。从区级层面自上而下着力推动。区委常委会多次集中研究,推动形成“两个机制”:纵向到底“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区、街道、社区、小区的职能定位、工作责任,建立权责明晰的四级联动责任体系;以联席会议为主要形式,构建上下贯通的四级联动组织体系;建章立制,构建上下衔接的四级联动制度体系。横向到边的多元共治机制。区直部门做好保障,街道社区利用区域化党建发挥治理的“轴心”作用,凝聚驻区单位、居民骨干、社会组织、服务商家等各方力量在小区治理中发声、发力,推动人、财、物向小区下沉。

  三是选好“主心骨”。把选好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作为提升小区党支部组织力的强力抓手。街道层面建立“小区党支部书记数据库”和“小区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着重从本小区居住的离退休干部、在职干部、优秀党员志愿者里推选有威望、有热情、有能力的居民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层面建立“社区书记工作室”,开展“书记课堂”,实现小区党支部书记培训常态化。

  三、“三治”融在楼院里,为城市源头治理“聚力”

  组织下沉有效地将党的领导贯穿小区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通过政治领导、思想引领、群众组织、社会号召,有力促进了自治、法治、德治在楼院的融合,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新格局的形成。

  一是突出“软硬并举”,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旗帜鲜明地建立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依法治理制度,推动把自觉接受小区党组织领导、加强自身党建工作等内容按照法定程序写入居民自治章程、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和物业公司章程。让“四官”走进小区楼院,引导居民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组织发动和引导小区居民、驻区单位,共同谋划小区管理,制定居民自治公约、小区管理办法,破除陈规陋习、弘扬公序良俗,培养居民的法治思维和规范意识。

  针对小区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在小区党支部的参与下,实施*个“三无小区”的集中整治和*个老旧小区智慧安防建设,门卫、水电管网、停车、绿化等问题统筹解决,居民普遍感觉安全感更足了。

  二是开展楼院协商,让群众参与更方便。针对居民与物业之间矛盾尖锐,小区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停车难、收费难、小区环境脏乱差等物业难题,探索搭建小区自治平台,以“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为基础,建立“党群协商议事会”。对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由小区党支部牵头成立自管组,依托协商议事平台,引导居民开展自治。

  对有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小区党支部联合*区物业行业党w定期召集物业公司、社区居委会、居民代表、小区业委会协商议事。通过共商共议共决,着力议好办好小区环境卫生、停车管理等关键小事和民生实事,做到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治理成果让群众共享。议事会实施以来,先后解决了*等*个长期困扰居民和影响小区和谐的历史遗留问题。

  三是传承红色基因,让邻里关系更和谐。充分利用小区党支部“接地气”的优势,因地制宜开展*思想学习。全区各小区党支部共组建学习小组*多个,利用夜间、周末等不定期组织党员学习讨论,让*思想进小区院落、广场、长亭,走进千家万户、走到群众心里。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把*精神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精神大讨论、拍摄*精神主题微视频、挖掘选树以*街道*小区党支部书记*街道*小区党支部书记*街道*社区*小区党支部书记*等为代表的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道德榜样”“道德先锋”,以善行

  启发善行,以贤德引领善行,培育小区党支部书记的对标意识,凝聚小区居民的家园意识,营造出见贤思齐、见德思齐的良好风尚。

  四、服务送到家门口,为城市源头治理“凝心”

  一是把党的服务延伸到居民家门口。按照“一小区一阵地”的原则,灵活运用共享、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在各小区建设邻里中心,统一标识,作为小区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服务居民群众的主阵地。各小区党支部围绕居民需求,依托小区邻里中心,发动驻区单位、周边商家、社会组织、辖区志愿者为居民提供从育幼到助老涵盖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各方面服务。党旗之下聚人气、暖民心。武汉路街道广文路小区邻里中心开办“邻里食堂”,身体不便的小区老人足不出户就解决了就餐问题。

  

推荐访问:社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法 党建 引领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