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东方明珠》教学反思3篇(2023年)

时间:2023-07-07 20:5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一年级语文《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  《东方明珠》一课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班上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到过上海,更没有见过东方明珠,如何让学生了解东方明珠的美呢?本课我利用图字结合的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东方明珠》教学反思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语文《东方明珠》教学反思3篇(2023年)

一年级语文《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

  《东方明珠》一课介绍了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班上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到过上海,更没有见过东方明珠,如何让学生了解东方明珠的美呢?本课我利用图字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图片中感受,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想朗读也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甚至背诵课文,读正确生字、词语、句子是基础、是关键。所以我设计了从词语出发,先读好词语,再进行对句子的朗读,让学生从读字、词、句到整篇课文,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

  上完这一课,我发现一年级的小朋友由于生活经验缺少,对东方明珠塔的认识非常的不够。所以课堂上我运用了东方明珠塔的多媒体,展示塔的.高,从而加深理解句子“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以及华灯齐放的上海夜景等等一系列的美图,使学生对东方明珠有了感性的认识。在朗读上,我利用了多种朗读方法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设计自由读书,学生这时的读必定是从内心体验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像,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于读书的指导,我还利用了播放明珠塔的图片,让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对语言有细腻地感悟。另外,一年级的小朋友好动,热情,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我在朗读中设计了加动作朗读的方式,即激发了孩子读书的兴趣,又通过动作加深了对词句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表现能力,一举多得。所以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一年级语文《东方明珠》教学反思2

  《东方明珠》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通过介绍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让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并且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7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一年级的阅读是“起步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做到“小”、“实”、“趣”。

  “小”即“小”的起点,开口要小,教学目标简明集中,指向性强。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读了每句话知道了什么。

  “实”就是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注意把读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操作,真正能读,真正自己会读。如:读了“上海黄浦江边,有一座广播电视塔。”这一句话以后,我问学生“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知道了广播电视塔在上海黄浦江边。我又问学生“如果你到上海,要找广播电视塔,应该往哪走?”学生说,应该往黄浦江边走。信息的反馈很明了,学生已经读明白了这句话,读懂了话的内容。实践证明,扎扎实实的读是最有效的读。

  “趣”是“情趣”,就是要把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放到重要的位置,并且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在讲“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句话时,我是这样处理的:这是一个比喻句,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塔很高,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非要讲清楚什么是比喻句就有点拔高了。如何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这时,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在动画片里都看见过巨人,而且很喜欢巨人。于是我问孩子们“你在动画片里见到的巨人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巨人就是又高又大的人,有的孩子说,巨人就是又高又大又强壮的人。显然,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这时,我又采用赛读的方式让学生读这一句,结果孩子们一个比一个读得好。由此可见,兴趣的激发是最重要的。

  此外,在教学本课时,我还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语,通过看图,学生很容易理解这里为什么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颜六色”,从而有效地发挥了课文插图的作用,也教给了学生一种看图学习的方法。在朗读的指导上,由于孩子们还小,我注意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让学生明白怎么读就是读好了。

推荐访问:反思 语文 教学 一年级语文《东方明珠》教学反思3篇 一年级语文《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 一年级语文《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00字 一年级语文《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000字 一年级语文《东方明珠》教学反思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