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西为何喜欢推卸责任?,供大家参考。
小西为何喜欢推卸责任?
案例:
喜欢推卸责任的小西
小西, 幼儿园中班小朋友, 今年 5 岁, 爸爸反映她做了错事之后喜欢怪罪别人, 一点也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比如, 有一天, 她正在用积木建造一座城堡, 好不容易搭出大体的形状了 , 但可能堆得太高, 一下子倒了,爸爸恰在此时经过她的身边, 这下可不得了, 小家伙立马把这件事怪罪在爸爸身上, 说好好的城堡是爸爸弄倒的, 让爸爸赔, 爸爸怎么解释都无济于事……类似的情景还有很多, 包括被凳子绊倒了 就怪罪小凳子, 自己打翻了杯子说杯子不乖等。
爸爸为此很苦恼, 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这么喜欢推卸责任?
经了 解, 小西出生后到两岁之前, 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忙, 一直都是跟着奶奶生活的, 快上幼儿园的时候才来到爸爸妈妈身边, 跟爸爸不是很亲密, 跟妈妈关系也很一般。
解析:
归因倾向在作怪
小西喜欢推卸自身责任的做法, 可以用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来解释。归因理论认为, 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后, 人们就倾向于去推测事情发生的原因, 最终认定的原因, 通常是个体的主观解释, 未必与客观原因一致,但是, 这种未必正确的主观解释往往比真实的原因更能影响个体的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
比如, 案例中小西的积木城堡倒塌了, 很可能是她堆得
不够牢固所致, 跟爸爸并无关系, 但她却认为是爸爸弄倒的, 进而爆发了对爸爸的愤怒情绪。
显然, 在这个事件中, 真实原因――积木城堡本身不够牢固――已经不再重要, 真正对小西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的, 是她推测出来的原因――爸爸惹的祸。
由于个体通常有着相对稳定的归因倾向,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提出了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控制点” 理论。
他认为, 控制点即个体对有关他的事件应负责任的程度。
控制点分为内控制点和外控制点。
内控制点的人更多地认为事件的发生是因他而起, 他应承担更多的或主要的责任; 外控制点的人则认为, 事件的发生与他并无多大的关系, 而是由于某些外部因素(如他人导致、 社会不稳定因素等)
引起, 应由外部承担更多的责任。
由于内控者与外控者理解的控制点来源不同, 因而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也不相同。
内控者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 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 面对困难情境, 能付出更大努力, 加大工作投入。
他们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符合社会期待的。
而外控者看不到个人努力与行为结果的积极关系, 面对失败与困难, 往往推卸责任于外部原因,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是企图寻求救援或是赌博式的碰运气。
他们倾向于以无助、 被动的方式面对生活。
显然, 这种态度与行为方式是不可取的。
对照罗特的控制点理论, 小西的归因行为显然具有“外控” 的倾向,应当引起重视。
对策:
扭转小西的归因倾向
个体的归因倾向通常是受后天的教养环境、 自身经验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经过与小西爸爸的进一步交流, 我确认了 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一个是小西从小受到的归因示范, 一个是小西父母的教养方式。
小西从小与奶奶一起生活, 由于老人对小西比较宠爱, 看不得孙女受委屈, 经常在小西被小凳子绊倒、 把杯子打翻之类的行为发生后, 说些 “小凳子太坏了 , 绊倒我们小西, 看我不打它一顿”“小杯子真不乖, 不好好呆在小西手里” 之类的话, 虽然奶奶的这类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慰抚小西情绪的作用, 无意中也是一种归因倾向的负性示范, 那就是, 遇到任何挫折, 首先考虑外界的因素有什么不对, 而不是从自身去寻找问题的原因, 一旦孩子学会了 这种思维方式, 就很容易发展出“外控” 的归因倾向,对自己的生活态度产生消极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促成了 小西目前的归因倾向。
父母望女成龙心切,对小西的期望值比较高, 希望小西做任何事情都很棒, 小西如果做不好,他们就批评小西, 这种教育环境让小西很怕自己做错事, 一旦遇到挫折,推卸责任也就在所难免了。
跟小西爸爸解释了上述原因后, 小西爸爸非常认同, 要求我给一点方向性的建议, 我根据孩子问题的成因, 提了两点:
1、 家长要做好归因示范
除了 避免前面提到的奶奶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外, 还可以结合具体场景对小西进行随机示范。
比如, 开头的场景中, 当小西要求爸爸为自己的积木城堡负责时, 爸爸不妨这样对她说:
“如果爸爸的确弄坏了 你的城堡,爸爸愿意跟你道歉, 因为爸爸要做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 不会出了 问
题就想办法推卸自己的责任。
爸爸也希望你做个这样的人。” 这样, 家长遇事敢于担当的态度, 对孩子的归因倾向就有了正面影响。
2、 让孩子确认父母无条件的爱
如上所述, 当孩子发现父母只喜欢那个“很棒” 的她的时候, 遇到挫折就很容易逃避责任; 反之, 如果孩子发现即使她不小心做了 “错事”,也依然是父母最爱的那个小孩时, 则向第三方推卸责任的行为就可能减少许多。
所以, 扭转小西的归因倾向, 父母还要让小西确认他们无条件的爱,想办法让小西明白, 父母爱的是她本人, 而不是她做的“好事”, 这样,小西才有勇气为自己的“错事” 承担责任, 而不必担心失去父母的爱。
因为是新近咨询的案例, 目前还无法得到效果的反馈, 但我相信, 这样的处理是有针对性的, 因为我女儿桐桐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问题”,矫正过程中我就部分采用了上面的方法, 现在桐桐喜欢怪罪别人的现象已经好转。
希望小西也会有所改变。
(作者系教育学博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 com
推荐访问:小西为何喜欢推卸责任? 小西 推卸责任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