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共产党历程【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09 年 9 月23 日星期三 首页 | | 党校简介| | 学生分校| |
理论之窗| |
视频点播 | |
教育培训 | | 入党必读 | |
函授教育| |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入党必读
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奏
☆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9 年上半年, 美、 英、 法等协约国在巴黎举行的“和平会议” 上, 非法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让交给日本。
北洋军阀政府的代表竟然准备在约上签字。
消息传出, 举国愤然。
5 月 4 日, 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 爆发了“五四运动” 。
随后, 许多城市的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和游行示威,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并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五四运动,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思想上、 政治上和组织上作了准备。
(上图为 5 月 4 日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向天安门进发)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的召开☆
《共产党宣言》 这样说: 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
这个“幽灵” 被革命的炮声带进了亚洲东方之后, 便似惊雷一般,震醒了沉睡的雄师。
经过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逐步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救中国的信念, 开始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
1921 年 7 月 23 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来自各地的 12 名代表和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尼柯尔斯基参加了会议。
会议讨论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 第一个决议, 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成立, 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
(以上图为“一大” 会址(今上海兴业路 76 号)
和出席会议的代表)
中共一大详细情况
时间 1 9 2 1 年7 月2 3 -3 1 日 地点 上海 浙江嘉兴, 7 月3 1 日, 大会团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船上继续举行。
主要内容 及其特点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
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 ,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 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 “废除资本私有制” 。大会确定了党成立后的基本任务。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领导集体 选举了由陈独秀、 张国焘、 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
中央局书记:
陈独秀 组 织:
张国焘 宣 传:
李达
中共二大的介绍
时间 1 9 2 2 年7 月1 6 -2 3 日 地点 上海 主要内容 及其特点
大会分析了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阐明了中国社会性质, 中国质、 对象、 动力和前途, 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大会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领, 并且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党对中国革命认识的一个新的重大突破。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对党员条件、 党的各级组织和律作了具体规定。
领导集体
二大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陈独秀 张国焘 蔡和森 高君宇 邓中夏 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3人(姓名不清)
中央执行委员会领导机构 委员长:
陈独秀 组 织:
张国焘 宣 传:
蔡和
长征和遵义会议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 失利, 中共红军被迫长征。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 党中央在遵 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政治委员“毛泽东、 朱德、 张闻庆、 陈云、 周恩来、 博古(秦邦宪)
; 政治局候补委员:
王稼 祥、 邓发、 刘少奇、 何克全(凯丰)
。参加会议的有:
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 李富春、 林彪、 聂荣臻、彭德怀、 杨尚昆、
李卓然、 邓小平以及共产国际驻中国军事顾问李德、 翻译伍修权。
(上图为遵义会议的会址和主要成员)
在会上, 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作了正报告, 周恩来作了副报告, 毛 泽东等作了重要发言。
根据当时的情况, 会议集中地解决了最迫切的军事路线和组织领导问题。
会议认为, 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的 主要原因是战略指导的错误, 特别是单纯防御路线的错误, 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及其一整套作战原则, 作出了 《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 的总结决议》 。
光 辉 历 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为全面总结中国抗战经验, 批驳“亡国论” 和“速胜论” , 毛泽东于1938 年 5 月写了《论持久战》 一文, 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其过程要经过战略防御、 战略相持、 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
(上图为毛泽东在篆写《论持久战》 )
《论持久战》 科学地论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 指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理, 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抗战的纲领性文献。
图为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撰写《论持久战》 和抗战期间出版的《论持久战》 版本。
具有重要意义的七大
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
毛泽江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 的书面政治报告。
大会制定的政治路线是:
放手发动群众, 壮大人民力量, 在我党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 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大会通过的党章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上图为七大会议现场)
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周恩来、 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兼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 以毛泽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此建立起来。
七大以“团结的大会, 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
图为七大会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 年 10 月 1 日, 首都 30 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 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百年屈辱终成过去, 一个崭新的中国从此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
(上图为毛**站在天安门城楼上)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2 年 9 月 1 日至 11 日, 党的十二大在北京召开。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上图为十二大会场)
大会确定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从 1981 年到期本世纪末的 20年, 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
在随后举行的十二届一中全会和中顾委全体会议上, 邓小平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军委**和中顾委主任, 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图为十二大会场。
十五届五中全会记录
2000 年 10 月 9 日至 11 日,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
(上图为十五届五中全会会场)
为制定好“十五” 计划和顺利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会议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主题, 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 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 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
“十五” 计划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是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是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版权所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校 Open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