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16黄山奇松》教学反思1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上《16黄山奇松》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
五上《16黄山奇松》教学反思1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使黄山更加秀美。
这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如下几方面:
(一)重点抓住“文眼”的“奇”来作为理解文本内容的切入点,从奇入手。
(二)根据文本的特点,以“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黄山松的奇?”这个问题为统领整篇文章的问题,然后再像剥开竹笋一样的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奇,这样一步一步地深层体会奇,奇贯穿始终。
(三)能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奇”字,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如:“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枝干遒劲” 借助实物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迎客松的茂盛,生命力顽强。“饱经风霜”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体会迎客松对游人的热情等等。还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黄山松的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体会黄山松的“奇”。
(四)教学中,我能紧紧围绕“奇”,抓住“奇”,在黄山松的“奇”上寻找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品读感悟,体会黄山松的“奇”。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教学中也有许多的不足,如:
(一)这节课首先让我觉到在时间上的把握很糟糕,只上完迎客松部分。
(二)在设计时,我有意识的让读写结合在我的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如我在设计教学第三自然段段时,我先让学生说说“黄山的松千姿百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再让学生读相关的语句,接着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还有哪些姿态。然后让学生欣赏图片,进行小练笔:
“ 黄山的松千姿百态。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以这样的句式练笔。可遗憾的是因为时间的关系,这小练笔只能放在第三课时去完成。
(三)品读感悟,就是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使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可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够。作者意我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感悟。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理论知识非常重要,理论知识就像是引领前进的导航灯,没有理论知识的引领,教师就像是一只无头的.苍蝇,在教育教学上就会迷失方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多学习理论知识,以先进的理论知识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力争自我的超越。
推荐访问:黄山 反思 教学 五上《16黄山奇松》教学反思3篇 五上《16黄山奇松》教学反思1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