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20篇)

时间:2023-07-27 09:5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2023年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2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2023年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20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写计划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一

本年度,我们将以《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与规划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教学工作为重点,以“深化教学改革,打造优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构建“阅读、体验、互动、巩固” 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以“导学案”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校长的执行力和教师的执教力,进一步加大教学管理的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不断增强教科研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使全乡教学质量实现新的突破。

二、工作目标

1、力争使95%以上的课堂能够体现“阅读、体验、互动、巩固”的特点;打造40%以上的优质课;课堂测试合格率在85%以上;打造15%的典型示范课。

2、力争在区教学评估中有二所学校进入第三序列先进行列。

3、每所学校都能构建适合学校实际的导学案教学操作模式,并能推广运用。

4、力争使学校教学管理常规化、规范化的水平有所提高,打造1所教学管理优质示范校。

三、整体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二个突破:课堂教学效率有新突破,教学质量有新突破。

强化三支队伍:校长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高。

突出四项重点:一是教师备课;二是课堂测试;三是模式运用;四是课题研究。

抓好五项活动:一是教师课堂达标活动;二是导学案设计评比活动;三是校长、骨干送教活动;四是优质课评选活动;五是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四、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强教学环节的监控与管理。联校要加强对学校教学管理、档案建设、教师教学考核制度的建设与落实、学校领导深入一线等的监控力度。校长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负责人。各学校要真正把教学环节检查落在实处,建立月通报制度、月考核制度,教学环节检查绝不能走过场、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对执行差的领导和教师要提出严肃批评,并在联校通报批评。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做到日清月结,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切实加强教师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三个作业环节的监管,全面提高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继续实施“三清”措施,组织好不同类型的考试(单元测试、月考、期中中期末)和竞赛活动,建立月考制度、月质量分析制度、月成绩报告制度和教学质量问责制度,对教学成绩严重下滑的学科教师和学校,要在全体教师会上作分析解剖。

2、继续构建以“阅读、体验、互动、巩固”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切入点,全面深化以“导学案”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根据个小学各班级学生少的特点,积极探索小班化的“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重点围绕导学环节的优化与整合,加强研究实践,鼓励学校和教师有效借鉴与创新,构建以“导学案”为基础的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各学校要不断总结经验与做法,逐步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3、切实落实好辅差措施。各学校、各班级、各学科教师要认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现状,针对学科中出现的差生,要制定好辅差计划。从校长到教师都要认真落实差生承包制,做到辅导教师落实、学生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辅导效果落实。

4、以活动为载体,精心打造优质课。一是普听课:开学的第2、3周进行全体任课教师普听课,促教师、学生及早进入新学期教学状态;二是推门课:随机进行听课,及时了解掌握教师、学生常态下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努力打造常态下的精品课;三是示范课:通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送教活动,为同事之间互学习、共切磋、同提高搭建了交流平台;四是评优课:开展学校校内评优课,评选校级优秀课,进行表彰;五是达标课:各校要普遍开展达标课的基础上,联校成立“课堂达标验收组”,采取听课、说课、课堂反馈、当堂测试的形式,对包括校长在内的教师进行新一轮的达标验收。六是研究课:利用每月联片教研,组织学科教学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研究、探索学科教学模式。(主要语、数、英、科、思五科);七是开放课:进行学校家长开放日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人人参与。学校要请一些年轻的、素质较好的家长分年级参与听课,对家校共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七是复习课:认真上好周复习、月复习、期中、期末复习课,探索对学生科学、有效的复习指导方法。

5、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横向联合的办法,搭建校际间交流平台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请进来”就是请专家、名师到我校传经送宝。“走出去”就是到兄弟学校学习好的经验做法。每学年至少要组织一次校际交流。通过校际间交流,达到了共同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真正为搭建校际交流平台,共谋教育发展双赢架起了桥梁。

6、 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的思想,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做到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管理、以管理促提高。以“有效科研”促“有效教学”为策略,深入开展联片教研、网络教研、校本教研、学科教研、年级教研、班级教研等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将研修重点放在课标、教材、学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导读提示、练习设计)等方面,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更加务实地实施教研员蹲点制度,继续实行联校领导包校制度,教研员要更加明确地树立为学校、教师、学生服务的思想,强化指导,狠抓效果。要求联校教研员要做好“三包”(包校、包年级、包学科)、“三深入”(深入学校、深入教研组、深入课堂)。学校教研组要以课题为抓手,针对性地开展教科研活动,要将科研与教研做到有机整合,增强实效性。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竞赛、赛讲、评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每校人均获奖篇数不少于2篇。

7、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评比活动。联校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依据课堂改革的要求,精心组织导学案设计评比活动、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校长、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及示范课观摩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8、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检测和组织好不同类型的考试。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教师对课堂检测重要性的认识,要求教师依据教学实际,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检测,并通过课堂检测结果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使课堂教学检测真正成为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安排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及时统计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课堂检测合格率,力求做到每课合格率在90%以上。同时,各学科要组织好单元章节测试、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及时对每个阶段的成绩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并做好卷面和教学质量的分析。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二

本学期我校新课改教研活动将继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贯彻《朱王堡中心小学课改工作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课改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课程改革工作,现对我校新课改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一、明确课改意义,营造学习氛围,加强组织领导。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大批有个性有创造力,能肩负起课改重任的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课改的重大意义和本身价值。

1.学校领导与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校长挂帅参与课改计划制订。

2.学校明确建立领导兼课、备课、评课制度,与教研组挂钩制度,倡导校长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同成长。

3.定期对各位教师的读书活动情况和读书笔记进行督查,使教师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争取做到外塑形象,内提素质。

4.教研组制定具体课改工作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钻研和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确定“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实验课题。具体开展前沿性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如:如何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评价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等等。

6.学校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进行一次研讨活动,具体了解各位老师的课改情况。

二、加强学习,提升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课改成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加强教师教育理念学习中重点做到:

1.学理论文章,记心得笔记,充分利用学校及个人报刊杂志有关课改资料,精读细研,把精华摘录在笔记本上,作为研究的指南针。

2.抓校本培训,提长教育理念。本学期继续坚定不移地抓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鼓励和发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投身课改中。

3.走出去,请进来。学中求发展,借鉴中求创新,聘请教研室教研员,课中指导,现场报告,推广先进教学经验。继续组织部分教师认真参加县、中心校等部门组织开展的课改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4.积极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录像,课堂教学实录,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新教材,探讨、尝试新教法。

5.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听课活动,让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议,看到自己的不足,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6.多层次开展“一帮多”、“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做到共同提高,共同促进。

三、深入课堂研究,注重教学实践。

学校将以“教师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动起来,这是构筑课堂互动式转变的着眼点,也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令旗,做到“六有”即学校有规划,教师有课题,学生有目标,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1.要求课改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科研兴校的理念,主动确立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科研课题,认真参与一校一题的科研活动,营造科研氛围。

2.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集体备课,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实验课等教学活动。

(1)、集体备课和重点放在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侧重体现有利于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

(2)、公开课、示范课重点探究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应用与体会,发挥骨干教师先导作用,使好的教法在全校得以推广。

(3)、上实验课、研讨课,围绕确立的课题,在某环节、某方面作一些探讨,尝试,按步骤实施,力求有所突破。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筑信息平台,改造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让不断更新的新知识丰富教师的大脑。把多媒体教学与课改相整合。

3.开展好本学期的评教、评学活动,要做到有课必评,有题必议,特别对实验课题要进行中期评估,调整和完善课改实验成绩方案,组织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4.注重教学反思,深化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在实践中反思,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失败进行理性思考,写成反思心得,每学期不少于10篇。

(2)、立足行动研究,把反思心得带入课堂。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投入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研究,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修正和改进,在研究中教学实现“教研相长”。

四、总结评估课改工作。课改工作的评估,在课改中有着重要意义。理论不自于实践,但实践需要上长至理论,再回来指导实践。这是不断提升的工作总结,发现问题后的总结,再执行再总结,要贯穿在课改的始终,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课改工作产生质的飞跃。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校教师将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努力让课改之花在东城街小学璀璨夺目,常开不败!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学改革的任务

解放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探寻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的方法和途径,把教室变成“开放的课堂,自由的舞台”,让优秀学生出色的发展,中等学生超常发展,学困生自信发展,追求优质教学,体现教育公平。

三、具体目标

1、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我调整,让学生主动问答,让学生自我评价。

2、加强互助合作,启发主体完善。小组合作,大组交流为形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有利于学习主体逐渐趋于完善。

3、教师组织教学时,在“趣”字上动脑筋,使学生“爱学”;安排教学过程时,在“导”字上下功夫,使学生“会学” 设计习题和辅导时,在“活”字上下功夫,使学生“能学”。

4、教与学的活动更加科学,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基本原则

1、低起点,小步子,多反馈,勤矫正。

2、先学后讲,先练后导,当堂训练,精讲精练。

3、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培优扶差。

4、夯实基础,优化本性,开发潜能,培养习惯。

五、教学基本方法

灵活运用“六步”教学法。

(一)“六步”教学模式;

1、课前展示,显现才华。措施:课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内容要有学科特点,可以丰富多彩。比如语文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美文佳篇欣赏等;政治的新闻播报;生物的生活小百科,历史的名人故事;地理的名胜古迹介绍等;理科的定义、公式、预习题、课后练习题等。

2、创境激趣,确立目标。措施:通过情境的创设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3、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课堂教学要切实贯彻“先学后教”的理念,自学是最重要的逻辑起点,是提高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自学可分课上自学与课外自学,教师要指导自学,加强预习的计划性,增强预习的针对性。讨论是师生、生生共同创造课堂的环节,是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有效方式。大致按照以下环节:个人学习存疑——小组学习质疑解疑——全班讨论突破难点。教师要加强对课堂讨论的引导和组织,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质疑是讨论的前提,要鼓励学生将自学中的疑难提出来,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疑难。对于在讨论中解决不了的或新生成的问题,教师要适时予以点拨,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合作交流要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要避免不区分层级表面热闹实质浅薄的讨论。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小组内经过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可以不提交全班讨论;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合作交流有赖于对每位成员积极性的调动,要建立激励合作交流的机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交流。要体现教师的点拨、启发、引导、督促、鼓励、评价,防止借口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淡化教师的作用。师导生,生教生。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此时间对帮扶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实现“课上帮扶”。

措施: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针对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障碍、暴露的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启发、合作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4、展示提升,汇报成果。此环节是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平台,是构建开放、有序的课堂重要标志。既是合作交流成果的展现,又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结果,阐述自己的最佳解答方案,这样,其他组的同学分享了成果,或者在其他小组的展示中受到启发,又有了更好的解答方法,学生彼此借鉴、丰富、充实自己的成果。成果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学中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也可以是集体讨论达成的共识,也可以是在碰撞中形成的新的思考点或问题。其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应在此过程中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开放性。

措施:学生进行分组展示,教师在各个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及时参与其中。并组织评价。

5、穿插巩固,解答疑惑。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研究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课堂要留出让学生自思、自悟、自结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在知识、能力、课堂表现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达到落实知识、提升能力、调整方向的目的。“反思小结”的环节,可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灵活处理。

措施:各个小组分别去不同的版面看其他小组的任务,对于存在疑问的地方,及时询问同学或者老师。

6、达标测评,拓展实践。有效的课堂应有“达成度”的追求,要做到学习目标“堂堂清”,做到“当堂达标”, “当堂达标”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对达成度不高的重点问题要提供补偿训练,对已达标的同学,可提供必要的拓展性补偿。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达标”既可以是定量的检测,如教师利用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是定性的评价,例如与“成果展示”环节结合,学生展示的成果水平即是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其形式可以灵活,手段可以多样,能力层级的要求可以多元。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可以由教师组织,也可由学生“自我评估”,还可以“同伴评价”,要根据不同的课堂实际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

措施: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组织学生当堂互测自结,以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确保高效学习,达到以测促学,以评促练的目的。引导学生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自测、互测、自评和互评,及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六、操作要领

1、“分组”

(1)平均分组,每组6—7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成员的确定必须要使各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有事要做,有事愿做。责任明确而具体。每组都有一名组长,组内人人都是科代表,整个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每两人还要结成互帮对子,互帮互助学习,在做练习时负责批改,不会的还要给讲会。

(2)每组都是团结向上的团队。每个组都有自己的组名,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誓言。每个组都是有自己文化和精神追求的团队。

(3)每组都有一块自己的黑板。黑板的左侧写上组长及组员的名字,并标明每个人所负责的科目。黑板是组内展示和组内竞争的一个平台,便于教师了解学生上课的学习情况、能丰富班级的文化。

2、善于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善于精讲,让学生有足够的主动思考和练习时间。

3、充分而适宜地运用已有传统教学设备和现代教学手段,体现出教学技术应服务于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的原则。

4、对所有学生在自学后都已懂的问题,原则上不教。对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对于学生不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训练。

5、做好小组学习评价工作,使学生形成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成功意识。

(1)小组学习的评价者是任课教师,每节课结束前,教师要根据学习小组的课堂表现给予评价。

(2)评价既要体现公正性,又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收获成功,获得自信。

(3)每周末统计评价结果,评出优秀学生及学习进步幅度较大的学生,作为班级评选学习之星的依据。

七、课堂管理基本要求

(一)对学生要求

1、上什么课,桌面摆什么课本及学习用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

2、预备铃响,学生进教室静坐,预习课前内容等待上课。

3、坐姿要端正。桌椅摆放要整齐。听课时,目视黑板和老师,适应老师,紧跟老师的导引思路积极思考问题。不许东张西望,不许伏桌子睡觉。

4、不但提倡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更要鼓励学生举手提出问题。

5、按照教师的预习要求,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预习。当堂学习内容,当堂完成。不懂多问,主动学习。

6、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即动脑思考,动手整理学习笔记

(二)对教师要求

1、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管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禁止坐着讲课。学生研究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巡视检查,个别指导。

3、每节课都要提问后进生。都要关注后进生的课堂活动,及时纠正和指导。有进步的及时鼓励和表扬。

4、不许把学生赶出室外。讲究教育学生的方法,多用激励语言,禁用侮辱人格的语言。

5、要精心备课、备学生、备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1)教师在布置预习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年级的特点进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教师要依标设练。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要有具体的指导,传授预习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必须做到在学生预习前做到“三给”即给时间、给要求、给方法。(2)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内容,在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时,要精心设计内容,要体现层次性、开放性,要求的前提是教师必须首先走进文本,研读教材,布置预习才有的放矢。(3)重视课前预习检查。对于预习作业教师要认真看,认真总结及时鼓励。让学生永远充满热情。每周五之前,要发给学生下一周的自学提纲。

通过自学,应达到如下目标:将文本课程转化为个人体验了的课程,从而为展示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6、有效实施“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1)堂堂清。每个班都要开展小组间评比活动。教师要培养学生小组荣誉感。设计小组评比项目,激励学生互帮互助,互督互查。优秀生帮助后进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日日清。课后对“堂堂清”“清”不了的学生,小组内成员分工负责。例题、习题、单词、背诵等一一助其过关。一次“清”不了,两次,三次……(3)周周清。任课教师每周五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对一周学习内容集体验收,搞小测试。任课教师任组长,科代表及尖子生当验收员。如验收数学时,让被验收的学生逐一完成概念、例题、习题等。验收英语时,把所学的单词、短语、句子等,逐一检查,哪个错就在课本旁边做上记号。验收完,在表上填出正确率。“清”不了的内容,由任课教师利用课下时间,落实补救措施,再接受验收。

7、精练教学语言,力求有趣、生动、形象、直观、富有感召力。

九、课堂教学核心要点

1、让学生自学、思考、合作。2、让学生展示。3、精讲多练。4培优扶差。

十、培优扶差的基本要求

(一)培优

1、对优秀生全面指导。不放弃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学科。

2、开拓其知识视野,共同指导其主动学习。学活、学透知识。

3、强化训练、变式训练。多检查、多指导、多鼓励。

4、有意识布置优秀生选做综合题和思考实际应用题。

5、让优秀生带动后进生学习,如“生教生”。

(二)扶差

1、从每个学生抓起,引导自学。从每一个细节抓起,帮助改掉恶习,从每件小事抓起,让其体验成功。

2、课堂上,教师重点辅导后进生,及时表扬后进生。

3、实行后进生验收制。对后进生的学习决不放弃,通过各种手段检查验收作业,使其达到基本要求,降低起点,逐步提高。

十、奖惩措施

1、实行成绩三年监评制。对每生每次考试成绩从波动情况进行对比并及时帮助引导。

2、对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和进步幅度大的学生给予表奖。

3、依区监测教学成绩达标率及进步幅度为依据,期末对教师进行教学奖励。

4、设中考奖励指标,对完成指标的年级教师给予奖励。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四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学改革的任务

解放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探寻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的方法和途径,把教室变成“开放的课堂,自由的舞台”,让优秀学生出色的发展,中等学生超常发展,学困生自信发展,追求优质教学,体现教育公平。

三、具体目标

1、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我调整,让学生主动问答,让学生自我评价。

2、加强互助合作,启发主体完善。小组合作,大组交流为形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有利于学习主体逐渐趋于完善。

3、教师组织教学时,在“趣”字上动脑筋,使学生“爱学”;安排教学过程时,在“导”字上下功夫,使学生“会学” 设计习题和辅导时,在“活”字上下功夫,使学生“能学”。

4、教与学的活动更加科学,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基本原则

1、低起点,小步子,多反馈,勤矫正。

2、先学后讲,先练后导,当堂训练,精讲精练。

3、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培优扶差。

4、夯实基础,优化本性,开发潜能,培养习惯。

五、教学基本方法

灵活运用“六步”教学法。

(一)“六步”教学模式;

1、课前展示,显现才华。措施:课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内容要有学科特点,可以丰富多彩。比如语文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美文佳篇欣赏等;政治的新闻播报;生物的生活小百科,历史的名人故事;地理的名胜古迹介绍等;理科的定义、公式、预习题、课后练习题等。

2、创境激趣,确立目标。措施:通过情境的创设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3、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课堂教学要切实贯彻“先学后教”的理念,自学是最重要的逻辑起点,是提高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自学可分课上自学与课外自学,教师要指导自学,加强预习的计划性,增强预习的针对性。讨论是师生、生生共同创造课堂的环节,是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有效方式。大致按照以下环节:个人学习存疑——小组学习质疑解疑——全班讨论突破难点。教师要加强对课堂讨论的引导和组织,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质疑是讨论的前提,要鼓励学生将自学中的疑难提出来,并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疑难。对于在讨论中解决不了的或新生成的问题,教师要适时予以点拨,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合作交流要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要避免不区分层级表面热闹实质浅薄的讨论。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小组内经过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可以不提交全班讨论;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合作交流有赖于对每位成员积极性的调动,要建立激励合作交流的机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交流。要体现教师的点拨、启发、引导、督促、鼓励、评价,防止借口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淡化教师的作用。师导生,生教生。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此时间对帮扶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实现“课上帮扶”。

措施:教师明确目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针对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障碍、暴露的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启发、合作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4、展示提升,汇报成果。此环节是充分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平台,是构建开放、有序的课堂重要标志。既是合作交流成果的展现,又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结果,阐述自己的最佳解答方案,这样,其他组的同学分享了成果,或者在其他小组的展示中受到启发,又有了更好的解答方法,学生彼此借鉴、丰富、充实自己的成果。成果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学中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也可以是集体讨论达成的共识,也可以是在碰撞中形成的新的思考点或问题。其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应在此过程中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开放性。

措施:学生进行分组展示,教师在各个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及时参与其中。并组织评价。

5、穿插巩固,解答疑惑。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研究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课堂要留出让学生自思、自悟、自结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在知识、能力、课堂表现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达到落实知识、提升能力、调整方向的目的。“反思小结”的环节,可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灵活处理。

措施:各个小组分别去不同的版面看其他小组的任务,对于存在疑问的地方,及时询问同学或者老师。

6、达标测评,拓展实践。有效的课堂应有“达成度”的追求,要做到学习目标“堂堂清”,做到“当堂达标”, “当堂达标”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对达成度不高的重点问题要提供补偿训练,对已达标的同学,可提供必要的拓展性补偿。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达标”既可以是定量的检测,如教师利用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是定性的评价,例如与“成果展示”环节结合,学生展示的成果水平即是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其形式可以灵活,手段可以多样,能力层级的要求可以多元。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可以由教师组织,也可由学生“自我评估”,还可以“同伴评价”,要根据不同的课堂实际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

措施: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组织学生当堂互测自结,以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确保高效学习,达到以测促学,以评促练的目的。引导学生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自测、互测、自评和互评,及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六、操作要领

1、“分组”

(1)平均分组,每组6—7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小组成员的确定必须要使各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有事要做,有事愿做。责任明确而具体。每组都有一名组长,组内人人都是科代表,整个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每两人还要结成互帮对子,互帮互助学习,在做练习时负责批改,不会的还要给讲会。

(2)每组都是团结向上的团队。每个组都有自己的组名,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誓言。每个组都是有自己文化和精神追求的团队。

(3)每组都有一块自己的黑板。黑板的左侧写上组长及组员的名字,并标明每个人所负责的科目。黑板是组内展示和组内竞争的一个平台,便于教师了解学生上课的学习情况、能丰富班级的文化。

2、善于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善于精讲,让学生有足够的主动思考和练习时间。

3、充分而适宜地运用已有传统教学设备和现代教学手段,体现出教学技术应服务于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的原则。

4、对所有学生在自学后都已懂的问题,原则上不教。对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对于学生不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训练。

5、做好小组学习评价工作,使学生形成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成功意识。

(1)小组学习的评价者是任课教师,每节课结束前,教师要根据学习小组的课堂表现给予评价。

(2)评价既要体现公正性,又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收获成功,获得自信。

(3)每周末统计评价结果,评出优秀学生及学习进步幅度较大的学生,作为班级评选学习之星的依据。

七、课堂管理基本要求

(一)对学生要求

1、上什么课,桌面摆什么课本及学习用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

2、预备铃响,学生进教室静坐,预习课前内容等待上课。

3、坐姿要端正。桌椅摆放要整齐。听课时,目视黑板和老师,适应老师,紧跟老师的导引思路积极思考问题。不许东张西望,不许伏桌子睡觉。

4、不但提倡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更要鼓励学生举手提出问题。

5、按照教师的预习要求,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预习。当堂学习内容,当堂完成。不懂多问,主动学习。

6、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即动脑思考,动手整理学习笔记

(二)对教师要求

1、加强课堂教学纪律管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禁止坐着讲课。学生研究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巡视检查,个别指导。

3、每节课都要提问后进生。都要关注后进生的课堂活动,及时纠正和指导。有进步的及时鼓励和表扬。

4、不许把学生赶出室外。讲究教育学生的方法,多用激励语言,禁用侮辱人格的语言。

5、要精心备课、备学生、备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1)教师在布置预习内容时,一定要结合年级的特点进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教师要依标设练。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要有具体的指导,传授预习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必须做到在学生预习前做到“三给”即给时间、给要求、给方法。(2)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内容,在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时,要精心设计内容,要体现层次性、开放性,要求的前提是教师必须首先走进文本,研读教材,布置预习才有的放矢。(3)重视课前预习检查。对于预习作业教师要认真看,认真总结及时鼓励。让学生永远充满热情。每周五之前,要发给学生下一周的自学提纲。

通过自学,应达到如下目标:将文本课程转化为个人体验了的课程,从而为展示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6、有效实施“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1)堂堂清。每个班都要开展小组间评比活动。教师要培养学生小组荣誉感。设计小组评比项目,激励学生互帮互助,互督互查。优秀生帮助后进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日日清。课后对“堂堂清”“清”不了的学生,小组内成员分工负责。例题、习题、单词、背诵等一一助其过关。一次“清”不了,两次,三次……(3)周周清。任课教师每周五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对一周学习内容集体验收,搞小测试。任课教师任组长,科代表及尖子生当验收员。如验收数学时,让被验收的学生逐一完成概念、例题、习题等。验收英语时,把所学的单词、短语、句子等,逐一检查,哪个错就在课本旁边做上记号。验收完,在表上填出正确率。“清”不了的内容,由任课教师利用课下时间,落实补救措施,再接受验收。

7、精练教学语言,力求有趣、生动、形象、直观、富有感召力。

九、课堂教学核心要点

1、让学生自学、思考、合作。2、让学生展示。3、精讲多练。4培优扶差。

十、培优扶差的基本要求

(一)培优

1、对优秀生全面指导。不放弃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学科。

2、开拓其知识视野,共同指导其主动学习。学活、学透知识。

3、强化训练、变式训练。多检查、多指导、多鼓励。

4、有意识布置优秀生选做综合题和思考实际应用题。

5、让优秀生带动后进生学习,如“生教生”。

(二)扶差

1、从每个学生抓起,引导自学。从每一个细节抓起,帮助改掉恶习,从每件小事抓起,让其体验成功。

2、课堂上,教师重点辅导后进生,及时表扬后进生。

3、实行后进生验收制。对后进生的学习决不放弃,通过各种手段检查验收作业,使其达到基本要求,降低起点,逐步提高。

十、奖惩措施

1、实行成绩三年监评制。对每生每次考试成绩从波动情况进行对比并及时帮助引导。

2、对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和进步幅度大的学生给予表奖。

3、依区监测教学成绩达标率及进步幅度为依据,期末对教师进行教学奖励。

4、设中考奖励指标,对完成指标的年级教师给予奖励。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五

一、指导思想

本年度,我们将以《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与规划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教学工作为重点,以“深化教学改革,打造优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构建“阅读、体验、互动、巩固” 为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以“导学案”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校长的执行力和教师的执教力,进一步加大教学管理的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不断增强教科研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使全乡教学质量实现新的突破。

二、工作目标

1、力争使95%以上的课堂能够体现“阅读、体验、互动、巩固”的特点;打造40%以上的优质课;课堂测试合格率在85%以上;打造15%的典型示范课。

2、力争在区教学评估中有二所学校进入第三序列先进行列。

3、每所学校都能构建适合学校实际的导学案教学操作模式,并能推广运用。

4、力争使学校教学管理常规化、规范化的水平有所提高,打造1所教学管理优质示范校。

三、整体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二个突破:课堂教学效率有新突破,教学质量有新突破。

强化三支队伍:校长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高。

突出四项重点:一是教师备课;二是课堂测试;三是模式运用;四是课题研究。

抓好五项活动:一是教师课堂达标活动;二是导学案设计评比活动;三是校长、骨干送教活动;四是优质课评选活动;五是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四、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强教学环节的监控与管理。联校要加强对学校教学管理、档案建设、教师教学考核制度的建设与落实、学校领导深入一线等的监控力度。校长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负责人。各学校要真正把教学环节检查落在实处,建立月通报制度、月考核制度,教学环节检查绝不能走过场、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对执行差的领导和教师要提出严肃批评,并在联校通报批评。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做到日清月结,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切实加强教师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三个作业环节的监管,全面提高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继续实施“三清”措施,组织好不同类型的考试(单元测试、月考、期中中期末)和竞赛活动,建立月考制度、月质量分析制度、月成绩报告制度和教学质量问责制度,对教学成绩严重下滑的学科教师和学校,要在全体教师会上作分析解剖。

2、继续构建以“阅读、体验、互动、巩固”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切入点,全面深化以“导学案”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根据个小学各班级学生少的特点,积极探索小班化的“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重点围绕导学环节的优化与整合,加强研究实践,鼓励学校和教师有效借鉴与创新,构建以“导学案”为基础的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各学校要不断总结经验与做法,逐步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3、切实落实好辅差措施。各学校、各班级、各学科教师要认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现状,针对学科中出现的差生,要制定好辅差计划。从校长到教师都要认真落实差生承包制,做到辅导教师落实、学生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辅导效果落实。

4、以活动为载体,精心打造优质课。一是普听课:开学的第2、3周进行全体任课教师普听课,促教师、学生及早进入新学期教学状态;二是推门课:随机进行听课,及时了解掌握教师、学生常态下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努力打造常态下的精品课;三是示范课:通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送教活动,为同事之间互学习、共切磋、同提高搭建了交流平台;四是评优课:开展学校校内评优课,评选校级优秀课,进行表彰;五是达标课:各校要普遍开展达标课的基础上,联校成立“课堂达标验收组”,采取听课、说课、课堂反馈、当堂测试的形式,对包括校长在内的教师进行新一轮的达标验收。六是研究课:利用每月联片教研,组织学科教学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研究、探索学科教学模式。(主要语、数、英、科、思五科);七是开放课:进行学校家长开放日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人人参与。学校要请一些年轻的、素质较好的家长分年级参与听课,对家校共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七是复习课:认真上好周复习、月复习、期中、期末复习课,探索对学生科学、有效的复习指导方法。

5、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横向联合的办法,搭建校际间交流平台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请进来”就是请专家、名师到我校传经送宝。“走出去”就是到兄弟学校学习好的经验做法。每学年至少要组织一次校际交流。通过校际间交流,达到了共同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真正为搭建校际交流平台,共谋教育发展双赢架起了桥梁。

6、 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的思想,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做到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管理、以管理促提高。以“有效科研”促“有效教学”为策略,深入开展联片教研、网络教研、校本教研、学科教研、年级教研、班级教研等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将研修重点放在课标、教材、学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导读提示、练习设计)等方面,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更加务实地实施教研员蹲点制度,继续实行联校领导包校制度,教研员要更加明确地树立为学校、教师、学生服务的思想,强化指导,狠抓效果。要求联校教研员要做好“三包”(包校、包年级、包学科)、“三深入”(深入学校、深入教研组、深入课堂)。学校教研组要以课题为抓手,针对性地开展教科研活动,要将科研与教研做到有机整合,增强实效性。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竞赛、赛讲、评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每校人均获奖篇数不少于2篇。

7、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评比活动。联校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中心,依据课堂改革的要求,精心组织导学案设计评比活动、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校长、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及示范课观摩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8、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检测和组织好不同类型的考试。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教师对课堂检测重要性的认识,要求教师依据教学实际,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检测,并通过课堂检测结果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使课堂教学检测真正成为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安排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及时统计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课堂检测合格率,力求做到每课合格率在90%以上。同时,各学科要组织好单元章节测试、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及时对每个阶段的成绩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并做好卷面和教学质量的分析。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六

课堂教学改革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我校课改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紧紧围绕县局的工作要求,增强发展意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作师生情况调查,为课程设置作准备。

2、作专题报告,了解课改理念和精神。

3、着手培养一支课改的教师队伍。

4、构建一套适合我校课改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课改管理。

1、成立学校课改领导小组、信息组和课题攻关组,以便统筹、指导、调控、评价、指导课改工作、保证课改工作高效、有序、规范地进行。

2、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校课改向纵深发展。

3、实施和完善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课堂教学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推门听课制度、计划与总结的制度、教师与学生培训制度以及考核与奖励制度等等。

4、建立行政蹲点制度,每个行政组成员都有一个蹲点教研组,以及时指导课改实验工作。

5、对学校的课改实验情况及时向宣传媒体投递信息,搞好课改的宣传报道工作。作师生情况调查,为课程设置作准备。作专题报告,了解课改理念和精神。

(二)、抓备课,促进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提高。

我们从备课入手,着手培养一支课改的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好教材,设计好学案。要求教师上完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出教学过程中的有益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积累素材。

(三)、抓课堂,改变方式,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认为课改核心是聚焦教学,聚焦课堂。因此我们把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此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自觉实践与热情参与。因此,本学年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实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发动和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中,为学校教育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

1、领导每周听课、评课、指导不少于两次,并及时给予点评、指导,及时了解课改动态。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监控课改实验发展情况,一方面使领导与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探讨,共同熟悉教材、检验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课改工作出谋划策,促使全校的课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和预定目标发展。

2、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随机互评。在同一学科的教师之间随机进行听课、评课活动。能促进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将县市级立项课题研究与学校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开展好课题研讨课、听课、评课活动,为课题研究的老师开辟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其成为课改路上的先锋。

4、养成反思的习惯。课改实验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写成教育日记。

四、保障措施

首先成立学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要求和职责。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理论的学习;领导小组成员深入教师群体、深入课堂,关注并了解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及时掌握课程改革在课堂中的动态和进展情况,要求每个教师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写好总结和体会。信息组的课改实验情况及时向宣传媒体投递信息,搞好课改的宣传报道工作。攻关组着重对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攻坚克难,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

树理中学

附:树理中学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宋春珍

副组长:赵小鱼 牛晓笳

成员:田钧占 杨丽霞 豆鹏 牛海沁 郭振东 王阿妮 车向东

主要职责为:全面领导学校课改的推进工作;制定学校计划;建立学校科研、实施、检查、考评、总结等工作机制;组织校本培训等。

附二:树理中学课题攻关小组

组长:赵小鱼

组员:杨丽霞 田钧占 王阿妮 牛海沁 豆鹏 郭振东

主要工作职责为:协调各学科的课改推进;落实老师的具体操作;组织以教研组为主的课改研讨活动等。

附三:树理中学课改信息组

组长:牛晓笳

组员:王阿妮 豆鹏 郭振东 田钧占

主要工作职责为:大力宣传课改,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实施的社会舆论环境,争取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七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师方面:

1、对学情了解不够。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情,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造成学生难学、畏学、厌学。

2、重教轻学。主要表现在:教师以 “灌输”为主,学生以听为主。教师侧重考虑如何教,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不敢放手或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3、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态度的培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只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

4、缺乏教学后的再思考,对教学中的得失没有及时总结,为日后教学制定有效措施。

(二)学生方面:

1、学习的依赖性强。等、靠、拿思想严重。

2、畏难、厌学情绪突出。怕动脑,随意性强。

3、学习习惯差。不会预习、不会自学。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改精神和理念作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加强研究与管理,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1、生生达标。使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生生有所学成,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4、授课体现精讲精练。最少用一半的时间给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运用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5、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1)20**年春季学期末,70%以上的课达到要求。

(2)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培养出优生,保持优生数量,或优生人数增加,或优生成绩有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有所提高或人数有所减少。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开展组间竞赛、评比等活动。

2、充分预习原则。对学生的预习做详细的要求,没预习不开讲,先学后教。

3、当堂达标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避免花俏环节,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生生过关。

4、评价导向原则。让学生在中肯的评价中得到鼓励、改进、反省。各教研组制度相关评价量规。

5、德育渗透原则。教学中利用课程内容、过程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熏陶。

6、信息技术辅助原则。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的量与感悟。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八

一、理论依据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学习捷径。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实现教、学、做合一。促进学校管理的和谐发展。

二、实践归纳

在不断学习实践的探讨过程中,我校以邱学华尝试教育理论为支撑,通过学习借鉴外地教学经验、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新课程中的实践研究》课题为引领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具有我校特色的适应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二六”课堂管理模式。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先进经验与本地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发挥小组的作用,真正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到“实、活、趣”,实现教、学、做合一。

"四"指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自主尝试- 互动交流-汇报展示-应用提升

(1)自主尝试即学生自己展开有效的学习活动。课前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年龄特点精心设计预习指导提纲,提出预习目标;上课后,学生根据教师的预习提纲和自己积累查阅的资料自己学习文本,并记录下预习过程中的收获和疑难问题;

(2)互动交流是指组内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各自的发现和不明白的问题,经交流弄明白的记下来(或根据需要作上标记)。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也可以问老师,(老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回答,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再根据部分学生的困惑采用"小组内互助""个别指导""重点辅导"等方式,解决遗留问题。预习时间因不同内容而有所不同,灵活处理,没有强制的时间限制、

以上两个环节重点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众所周知,合作学习在个体冥思苦想后还得不出答案时进行才能更好地体现它的价值,以往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流于形式:学生往往不怎么思考就发言,讨论时,也是有的小组大家都抢着说,但不善于认真倾听,有的小组是总是那一两个学生说,每组里总有同学跟在后面不去学。所以我们利用这两个环节先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这也有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

(3)汇报展示指每个小组主动地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或对文本的不同理解。此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学生自己活动,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小组与小组相互联动。教师是其中平等的一员,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展现的机会,根据课堂的不定变化,灵活的作好调整,各小组把预习好的任务在展示课上一一亮相,其他小组分享他人的成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或同一任务的不同完成及展现提升, 又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4)应用提升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分享他人的成果,学习知识启迪智慧。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检测题目进行达标检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在应用中使知识得到巩固提升,拓展延伸。

“二”即“两个五分钟”

因为是小学生,我们在试行“四环节”的过程中,也要适时科学处理好“两个五分钟”。

前五分钟: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共同确定学习明标。

一分钟引入学习情境。

一分钟提示学习目标。

一分钟共议问题。

一分钟记录自学收获。

一分钟质疑问难。

后五分钟:对知识的回顾、总结与巩固。

一分钟小结。内化知识,提高能力,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

一分钟朗读本课重点。

一分钟对学困生的辅导。

一分钟书面练习。不能忽视学生的写。

一分钟的布置作业。作业一定要有层次性。

这两个五分钟的运用不是一层不变,面面俱到的,要根据学科和学生年级特点而灵活运用。

“六”依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课堂上践行他 提出的“六个解放”,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合作自主学习;解放学生的空间,给学生搭建交流探讨的平台;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做中感悟。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敏锐观察;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深入思考;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自由表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由学生的学来决定教师的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

三、实施方案

1、学校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学生基础进行有机的变动和修改,灵活运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争先发言的好习惯。

2、为学生提供展示空间。有利于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成果表现出来,学生可以围绕所学的问题,尽情的表达与展示。

3、教学模式的变化。打破教师只管讲学生被动听陈旧的教学模式,学校规定,每堂课延长学生自学和小组探讨问题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能进行引导和点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小组内发挥长处,延长学生的讨论、发言的时间。这样既活跃了孩子们的思维,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又能在活动的过程中把小集体的小智慧依次汇集成大集体的大智慧。而教师以点播、提示、调控为主,并在学生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把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精讲清楚。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预习任务,拓宽学生的视野。

4、多样化的展示模式。提倡课堂形式多种多样,争取做到“台上”学生可围绕主题或表演、或辩论、或讲解、或朗诵,舞蹈、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在不影响主讲的前提下,不做特别要求,只要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课堂发言无须举手,只求学生的参与度高。再有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了身边的材料。

5、有效的鼓励模式。提倡“参与就有快乐,自信就能成功”,只要你敢想、敢发言,那你就是最棒的。”还有点头、微笑、拥抱、鼓掌等激发快乐情绪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我们要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就要从传统的“先教后学,先讲后练”变为“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主科先从中高年级入手,小学科试行。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九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实施策略

(一)导学案设计

1、认真学习新课标,充分了解学情。钻研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的目标及重难点。

2、多从学生角度思考,严格控制教师讲解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知识的生成,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的能力。

3、教师语言要以引导点拨评价为主。引导点拨要把握好深浅,组织教学要机制科学,评价更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4、程序设计要符合课型特点,形成科学的模式。新授课:情境-问题-策略研究-达标检测;练习课:回忆总结-练习巩固-达标检测;复习课:构建知识框架-方法梳理-典型题目训练-达标检测。

(二)课堂教学

1、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积极的发言中了解学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2、严格落实课堂教学四常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平台。

3、明确小组分工,发挥好行政组长和科任组长的火车头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充分认识到倾听、提问、争辩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形成有交流,有示范,有竞争,有帮扶的小组协作学习机制。

4、评价小结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和小组的整体发展。

(三)评价机制

1、评价要从学生的听、说、思、辩、讲、评、做入手,从课前准备、课上表现、小组协作、课内外及家庭作业的完成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

2、实行学生自我反思,学生对自己一天的在校情况进行回顾,并填写反思记录。

3、发挥好小组评价总结作用,每组每周要进行小结评价,每位组员客观的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4、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及时性互评、师评。同时与作业评价、个别辅导评价相结合。

5、家长参与评价。坚持家校联系,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劳动、品行进行评价。

三、方法与措施

1、备好导学案,客观,适用,坚持课后反思。

2、积极参加研训,从其他教师的课堂中学习课改新理念、新教法,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3、加强业务学习,从教育类书刊杂志、网络媒体中了解课改动态,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4、协助班主任做好小组建设工作。科学划分小组,组织各小组制定组名、口号,进行小组分工,定期进行组长培训。

5、 配合班主任,开好班会、家长会,齐心协力抓好班级管理,加强家校联系。

6、 制定培优辅差计划,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高质高效课堂发展。

7、 加强学生读写姿势、书写习惯的培养,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实施策略

(一)导学案设计

1、认真学习新课标,充分了解学情。钻研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准确把握每节课的目标及重难点。

2、多从学生角度思考,严格控制教师讲解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知识的生成,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的能力。

3、教师语言要以引导点拨评价为主。引导点拨要把握好深浅,组织教学要机制科学,评价更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4、程序设计要符合课型特点,形成科学的模式。新授课:情境-问题-策略研究-达标检测;练习课:回忆总结-练习巩固-达标检测;复习课:构建知识框架-方法梳理-典型题目训练-达标检测。

(二)课堂教学

1、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从积极的发言中了解学情,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2、严格落实课堂教学四常规,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平台。

3、明确小组分工,发挥好行政组长和科任组长的火车头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充分认识到倾听、提问、争辩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形成有交流,有示范,有竞争,有帮扶的小组协作学习机制。

4、评价小结要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和小组的整体发展。

(三)评价机制

1、评价要从学生的听、说、思、辩、讲、评、做入手,从课前准备、课上表现、小组协作、课内外及家庭作业的完成等方面进行多元评价。

2、实行学生自我反思,学生对自己一天的在校情况进行回顾,并填写反思记录。

3、发挥好小组评价总结作用,每组每周要进行小结评价,每位组员客观的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4、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及时性互评、师评。同时与作业评价、个别辅导评价相结合。

5、家长参与评价。坚持家校联系,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劳动、品行进行评价。

三、方法与措施

1、备好导学案,客观,适用,坚持课后反思。

2、积极参加研训,从其他教师的课堂中学习课改新理念、新教法,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3、加强业务学习,从教育类书刊杂志、网络媒体中了解课改动态,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4、协助班主任做好小组建设工作。科学划分小组,组织各小组制定组名、口号,进行小组分工,定期进行组长培训。

5、 配合班主任,开好班会、家长会,齐心协力抓好班级管理,加强家校联系。

6、 制定培优辅差计划,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高质高效课堂发展。

7、 加强学生读写姿势、书写习惯的培养,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十一

一、理论依据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学习捷径。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实现教、学、做合一。促进学校管理的和谐发展。

二、实践归纳

在不断学习实践的探讨过程中,我校以邱学华尝试教育理论为支撑,通过学习借鉴外地教学经验、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新课程中的实践研究》课题为引领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具有我校特色的适应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二六”课堂管理模式。使我校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先进经验与本地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发挥小组的作用,真正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到“实、活、趣”,实现教、学、做合一。

"四"指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自主尝试- 互动交流-汇报展示-应用提升

(1)自主尝试即学生自己展开有效的学习活动。课前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年龄特点精心设计预习指导提纲,提出预习目标;上课后,学生根据教师的预习提纲和自己积累查阅的资料自己学习文本,并记录下预习过程中的收获和疑难问题;

(2)互动交流是指组内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各自的发现和不明白的问题,经交流弄明白的记下来(或根据需要作上标记)。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也可以问老师,(老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来回答,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再根据部分学生的困惑采用"小组内互助""个别指导""重点辅导"等方式,解决遗留问题。预习时间因不同内容而有所不同,灵活处理,没有强制的时间限制、

以上两个环节重点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众所周知,合作学习在个体冥思苦想后还得不出答案时进行才能更好地体现它的价值,以往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流于形式:学生往往不怎么思考就发言,讨论时,也是有的小组大家都抢着说,但不善于认真倾听,有的小组是总是那一两个学生说,每组里总有同学跟在后面不去学。所以我们利用这两个环节先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这也有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

(3)汇报展示指每个小组主动地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或对文本的不同理解。此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学生自己活动,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小组与小组相互联动。教师是其中平等的一员,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展现的机会,根据课堂的不定变化,灵活的作好调整,各小组把预习好的任务在展示课上一一亮相,其他小组分享他人的成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或同一任务的不同完成及展现提升, 又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4)应用提升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分享他人的成果,学习知识启迪智慧。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检测题目进行达标检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在应用中使知识得到巩固提升,拓展延伸。

“二”即“两个五分钟”

因为是小学生,我们在试行“四环节”的过程中,也要适时科学处理好“两个五分钟”。

前五分钟: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共同确定学习明标。

一分钟引入学习情境。

一分钟提示学习目标。

一分钟共议问题。

一分钟记录自学收获。

一分钟质疑问难。

后五分钟:对知识的回顾、总结与巩固。

一分钟小结。内化知识,提高能力,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

一分钟朗读本课重点。

一分钟对学困生的辅导。

一分钟书面练习。不能忽视学生的写。

一分钟的布置作业。作业一定要有层次性。

这两个五分钟的运用不是一层不变,面面俱到的,要根据学科和学生年级特点而灵活运用。

“六”依据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课堂上践行他 提出的“六个解放”,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合作自主学习;解放学生的空间,给学生搭建交流探讨的平台;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做中感悟。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敏锐观察;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深入思考;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自由表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由学生的学来决定教师的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

三、实施方案

1、学校各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学生基础进行有机的变动和修改,灵活运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争先发言的好习惯。

2、为学生提供展示空间。有利于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成果表现出来,学生可以围绕所学的问题,尽情的表达与展示。

3、教学模式的变化。打破教师只管讲学生被动听陈旧的教学模式,学校规定,每堂课延长学生自学和小组探讨问题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能进行引导和点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小组内发挥长处,延长学生的讨论、发言的时间。这样既活跃了孩子们的思维,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又能在活动的过程中把小集体的小智慧依次汇集成大集体的大智慧。而教师以点播、提示、调控为主,并在学生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把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精讲清楚。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预习任务,拓宽学生的视野。

4、多样化的展示模式。提倡课堂形式多种多样,争取做到“台上”学生可围绕主题或表演、或辩论、或讲解、或朗诵,舞蹈、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在不影响主讲的前提下,不做特别要求,只要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课堂发言无须举手,只求学生的参与度高。再有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了身边的材料。

5、有效的鼓励模式。提倡“参与就有快乐,自信就能成功”,只要你敢想、敢发言,那你就是最棒的。”还有点头、微笑、拥抱、鼓掌等激发快乐情绪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我们要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就要从传统的“先教后学,先讲后练”变为“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主科先从中高年级入手,小学科试行。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十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依据课改精神,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课堂这块主阵地,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破"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究富有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那么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新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新课程改革这项系统工程中优先考虑解决的。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对于落实课程目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提高课程建设能力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中包含的几项工作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尽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用制度约束自己,当人们认识到改革的意义之后,使其变成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使课堂教学的实验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校本研究是一种创新,是一种融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是学校内部一种新的学习型组织,它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统一体。积极营造务实、民主、活跃的教研环境,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的状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分享经验,不断提高学校教学研究的水平,要把以课堂为主阵地的“评课”和“议课”活动开展起来,把教学反思、教育得失原因分析、作业设计、批改、评价的有效性等作为校本研究的基本内容。

2、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教师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效果。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专业素养是上好课的前提,两者缺一不可。新课程无论从目标、内容还是从教学方式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需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以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3、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面向全体教学。即“面向全班的讲授;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动笔练习。”要求教师要精讲;要把讲问压缩到最低限度,腾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说、多写、同学间多讨论,多交流。

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建立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所以要想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就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肯定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千方百计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明确学生有了主动精神,才能充分发掘天赋才能,才能驱动后天的积极因素。要认识到学生不愿学习、不会学习,是教师的错处。要做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实行愉快教学,让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说,动手写、做,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悦,精神饱满,主动求知,主动发展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显然与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不相符合。既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该看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及能力有无提高,而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如果学生学无所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再认真,也是无效教学。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既关注教师的行为,也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使学生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以此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

五、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细则

1、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进一步建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老师们必须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关爱、理解、激励、宽容每位学生,注重辅导补差,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要扎实抓好各科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早一点打算,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埋怨,早一点落实转化措施,多一点关心体贴。同时,关注优秀学生的渴求,为这部分学生提供更广阔更灵活的学习空间,培养一批既全面发展,又有突出能力的学生。、要花大力气提高合格率与优秀率,确保我校各科均能完成预定的质量目标。

2、课堂教学设计:

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课堂教学评价视角的转变直接给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仅就教师的一系列教学基本工作而言,备课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以往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么教,而不是首先考虑学生怎么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所以,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所以教师的备课思路必须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甚至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3、课堂教学进程:

从直线型、单一化的转化为非直线型、弹性化的。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环节服务。与此相适应的事先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往往是非常详细的。如设计出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甚至准确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等。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这就必须改变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设计弹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因为“以学论教”的课堂相对于“以教论学”的课堂,有了许多的不确定性,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

4、教案撰写方式。

教案的撰写方式也需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而有所改进。从只注重教学过程的具体描述转变为把课前设想、课中实践、课后反思融为一体的教学案例。长期以来,教师撰写的教案基本上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几部分组成,用大量的篇幅仅仅从传授知识的角度详尽地描写教学过程,无视教学对象的存在,如果有学生活动的话,也是“师问生答式”。这样的教案未能反映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显然已不能满足“以学论教”的评价方式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因此,要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理念,并在课堂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其中的手段之一就是规范教师的备课程序,改变原有的只重教学流程的教案撰写形式,把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先进理念体现在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中。教师应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写进教案,包括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分析和课堂上学生在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应留有空白写上课后的体会。这样将有助于教师同时并重教与学,便于把课前分析思考、课中实践体验和课后总结补充融为一体,也让教师能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以适应新的改革,从而促使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5、教研活动。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小、多样、高效的教研活动。围绕各科教研课题及学校的省市级课题“小学生学习心理优化策略”和 “多元智力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确定研究任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加强各种研讨活动,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并加强学科组建设,发挥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发现、指导、培植一批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积极推广他们的经验。从单一、被动转变为自主、合作、分享。教学研究往往以活动为中心,以往的教研活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缺乏群体意识,对于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从活动的准备到结束,常常是上课教师在忙,广大听课教师只需带着耳朵当陪客。但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即使是一些优秀的课例,在广大教师看来觉得距自己的日常教学距离遥远,也就很难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活动虽然开展了,但学校状况依然如旧,教师的行为也依然故我。为此,开展教研活动应该由听课教师自愿参与评课的“参与式”评课方式,从一言堂到群言堂,从而激发听课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同时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减轻教师负担。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为此,教师大多靠个人力量解决日常教学活动里的问题,往往忙碌于重复的、烦琐的低效的劳动,没有时间和精力及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提炼。而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教师成长最直接的资源之一,教研活动就应该为教师间的合作、研讨搭桥铺路,如备课这一项工作,就可以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甚至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备课”,即把一些优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资源库中,教师随时可以浏览、调用,从而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可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自觉地提升教学实践中合理的成分,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要确保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只有把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放在课堂上,把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在课程改革反复的实践中不断地感悟,通过反思和积累,能促使自己专业化成长,带动全校质量提升。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十三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我校课改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紧紧围绕县局的工作要求,增强发展意识,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作师生情况调查,为课程设置作准备。

2、作专题报告,了解课改理念和精神。

3、着手培养一支课改的教师队伍。

4、构建一套适合我校课改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课改管理。

1、成立学校课改领导小组、信息组和课题攻关组,以便统筹、指导、调控、评价、指导课改工作、保证课改工作高效、有序、规范地进行。

2、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我校课改向纵深发展。

3、实施和完善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课堂教学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推门听课制度、计划与总结的制度、教师与学生培训制度以及考核与奖励制度等等。

4、建立行政蹲点制度,每个行政组成员都有一个蹲点教研组,以及时指导课改实验工作。

5、对学校的课改实验情况及时向宣传媒体投递信息,搞好课改的宣传报道工作。作师生情况调查,为课程设置作准备。作专题报告,了解课改理念和精神。

(二)、抓备课,促进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提高。

我们从备课入手,着手培养一支课改的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好教材,设计好学案。要求教师上完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出教学过程中的有益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积累素材。

(三)、抓课堂,改变方式,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认为课改核心是聚焦教学,聚焦课堂。因此我们把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此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抓实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自觉实践与热情参与。因此,本学年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实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发动和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中,为学校教育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

1、领导每周听课、评课、指导不少于两次,并及时给予点评、指导,及时了解课改动态。对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监控课改实验发展情况,一方面使领导与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探讨,共同熟悉教材、检验教法,积累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课改工作出谋划策,促使全校的课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和预定目标发展。

2、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随机互评。在同一学科的教师之间随机进行听课、评课活动。能促进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形成浓郁的研究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将县市级立项课题研究与学校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开展好课题研讨课、听课、评课活动,为课题研究的老师开辟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其成为课改路上的先锋。

4、养成反思的习惯。课改实验老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写成教育日记。

四、保障措施

首先成立学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要求和职责。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对课改理论的学习;领导小组成员深入教师群体、深入课堂,关注并了解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及时掌握课程改革在课堂中的动态和进展情况,要求每个教师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写好总结和体会。信息组的课改实验情况及时向宣传媒体投递信息,搞好课改的宣传报道工作。攻关组着重对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攻坚克难,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

树理中学

附:树理中学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宋春珍

副组长:赵小鱼 牛晓笳

成员:田钧占 杨丽霞 豆鹏 牛海沁 郭振东 王阿妮 车向东

主要职责为:全面领导学校课改的推进工作;制定学校计划;建立学校科研、实施、检查、考评、总结等工作机制;组织校本培训等。

附二:树理中学课题攻关小组

组长:赵小鱼

组员:杨丽霞 田钧占 王阿妮 牛海沁 豆鹏 郭振东

主要工作职责为:协调各学科的课改推进;落实老师的具体操作;组织以教研组为主的课改研讨活动等。

附三:树理中学课改信息组

组长:牛晓笳

组员:王阿妮 豆鹏 郭振东 田钧占

主要工作职责为:大力宣传课改,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实施的社会舆论环境,争取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十四

通过认真的分析和反思,我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二是课堂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忽视知识中凝结的人类文化和智慧;
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是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单一。四是课堂教学模式陈旧,仍沿用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等等。一句话,我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已不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要求,不符合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模式,也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课堂教学的深化与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 20** - 20** 教育振兴计划》、《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指针,从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加强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深化与改革,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知识的应运,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1 、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 、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优化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4 、优化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讲究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致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 、优化教学手段: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 、优化教学内容:熟悉课程标准,切实落实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传授与训练;
充分挖掘与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7 、优化教学时间:要压缩教师单向传输信息的时间,精讲精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的时间。

8 、优化教学评价:以学论教,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依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

三、课堂教学的任务

现代教学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培养和教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和智力,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所以,教学的任务应是:

1 、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把学生教“活”,教聪明。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4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学好四种理论,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处理好五个关系。

1 、处理好“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主线串牢知识点,用线结密知识网。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检测、评析和辅导,检查是否 夯实基础、是否牢固掌握主干知识、是否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力求做到面对实际、目标实在、方法实用、确有实效。

2 、 处理好“教-学-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不同的知识内容,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其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更要设计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力求做到巧分析、巧设计、巧安排,心思灵巧,技术高超。

3 、 处理好“量-质-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知识的积累、各种能力的提高,没有一定的训练是不行的。只靠题海战术,不重视质量和效益,同样不行。要做到“量要适度、质在其中、精心选择、效益当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做到语言简洁,切中要点,分析透彻。充分体现概念、理论解释的精确,问题阐述的精辟,重点、难点处理的精当,从而达到整个课堂教学的精彩。

4 、 处理好“记忆-理解-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尽可能的采用“换说法、改条件、重过程、验结论”等方法把问题展开、把问题交给学生,从知识到问题,从问题到方法,再从方法到能力,强化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力求做到教师点拨 到位,激活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让学生的思维和感觉器官和谐运动,课堂充满活力,气氛活跃,师生互动。

5 、处理好“知识-能力-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要培养出“具有求知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的优秀学生。教学过程要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不断创新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新技术、新信息中汲取养料,获得丰富的知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进设计并实施多种优秀的、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情景教学模式。

2、尝试成功教学模式。

3、“读、议、引、练”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4、特级张思明“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

5、创新学习教学模式。

6、探究性教学模式。

7、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8、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办法,对解决办法进行试行和评价,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办法的过程。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

教学设计包括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教学设计从关注学生需要学习什么,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 、教学任务分析

①教学背景分析

首先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已达到何种程度,对于本内容的学习需要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哪些准备,等等。

其次,对教学媒体的设施,课堂教学理念,教师教学风格,班级学习氛 围,课堂教学评价等环境的了解。

②教学内容分析

针对培养目标,综合学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形式、特点和规律,从对学习结果类型(概念、命题、原理、问题解决)、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等)以及知识结构图列、学生学习能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去进行学习重点,难点的分析。

③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必经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这里,主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思维特征,迁移能力及学习态度和方式。

2 、教学目标

①目标的主体和维度

目标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操纵的。

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

②目标的陈述

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上,应采用教学目标的心理描述和行为目标相结合。行为目标的陈述可以采用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观察的,目标是可操作可评价的。

3 、教学策略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包括三类策略,组织策略、授递策略和管理策略。

①教学组织形式

从座位的编排到小组人员的组合,从教材的运用到资源的开发的过程,从学生的参与到教师引导的方法等都必须在教学组织设计中得到组合,从而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进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发展学生学习潜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②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即教师应在以下方面做出决策。

a 选择由学生独立地学习该课题,还是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材的方法。

b 决定选择再现法,还是选择探索法

c 决定选择归纳的教学法,还是选择演绎的教学法。

d 决定口述法,直观法和实际操作法三者如何结合。

e 决定激发学习活动的方法。

f 决定选择检查还是自我检查。

g 认真考虑所选择的各种方法相结合时的不同方案。

③学法指导

a 重在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重在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b 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使教学过程问题化;
要使教学过程活动化。

c 制定促进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评价,学会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十五

课堂是学校教育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核心。为了促进我中心校课堂教学改革,使全体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各学校办学水平,特制订本计划。

一、基本理念

1、相信每一个学生能教好。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教学要求。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改革目标

课堂教学改革应致力于提升各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课堂的效益;
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性、积级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摸索出一套适合于各学校实际、各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并有个性地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实施策略

各校及全体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强学习和研究,大胆实践,全面提高我中心校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

1、成立由中心校校长张坦军任组长,教研室司学纹主任,各校校长、教导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引导课堂教学改革。

2、各校组建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组成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实施方案,并组织改革的日常工作。

3、抓实校本教研,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各校要按照《贾家庄镇中心校教学管理意见》及今年中心校工作要点要求,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4、坚持“自修+反思”型校本培训模式,着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以课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对教学小现象、现实真问题的反思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策划活动――实施活动――总结提升”的过程,切实通过科研,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推广洋思中学经验,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构建我中心校的新课堂。

6、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坚持骨干先行,典型引路。

7、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资源的现代化。

8、从各学校实际出发,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科学制定课堂教学评价表,从而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四、注意问题

1、制订的实施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有目标、有内容、有时间地点和每次活动的负责人。每次活动要有详细的记录,注意活动素材的积累,为总结经验打好基础。

2、必须抓住实施活动的重点。一是要注重学习和研讨,要把学习和研讨的过程变为教师进一步解读新课程方案、新课标和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素养的过程。二是要注重总结反思积累。在通过对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和总结中,引导教师将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努力探索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基本形成各学科新课堂教学模式。三是要注重培养骨干。通过教学评比,发现和培养一批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四是注重培育团队精神。必须调动和依靠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广大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

3、各学校每个阶段要依据实施方案所制订的学习研讨、实践反思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前一阶段的总结是后一阶段工作调整提高的依据,使“推进活动”丝丝相扣,一环紧扣一环。

4、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结合学科实际,不唯模式,掌握好“效度”,真正做到实在、有效。

5、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取巩固深化所取得的成果。各校必须将课堂教学改革行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切实向课堂教学改革要质量,要效益,求发展。

五、活动安排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年3月)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订行动计划。

2、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大会。

3、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初步把握其改革目的和要求。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年4月至12月)

1、以中心校校际教研组为单位,以单元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为载体,形成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2、围绕《贾家庄镇中心校教学管理意见》和本计划基本理念、改革目标为基本要求,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模式的研究,于11月底前初步形成具有学科个性和特色的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和模式等。在方法上可以是“学习——实践——反思”式的课例研究,或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

3、12月下旬,中心校以校际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新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初步总结语数英学科前阶段工作成果。

(三)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20**年1月-20**年6月)

1、分组对初步构建的模式进行再实践,再研究,并在各学校全面推开。

2、校际间互相借班上探索课,继续探索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模式等。

3、召开新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会,总结“小学学科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模式,以此引导广大教师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4、收集整理新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优秀论文、设计、反思等全中心校交流并推荐发表。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十六

一、指导思想:

以抓住听说训练为主线,以趣味教学为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未转变,学习主动权没能真正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的不够。

2、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没能全面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3、过多追求形式化,忽视了实效性。

三、对策:

(1)根据人类学习语言的规律,“听、说、读、写”要以“听、说”领先,以“听、说”训练为主线。

(2)“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3)“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方法。这种方法能有效地促进了我班课堂改革,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依据此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理论,我班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点,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为基础,实施以下几点措施。

(一)“五分钟预热”。是针对学生听说能力方面较弱的情况而实施的。

(1)创设情景教学,在40分钟课堂上尽力创设英语环境,进行听说方面的训练。

(2)选材,a、选择与教材同步内容训练。b、选文化与科技、体育与娱乐、邮政与电信、人物传记、幽默小故事、生活小常识、诗歌和riddle、chant等材料。

(3)目的性,a、增强听说能力训练。b、增大学生的知识面。c、活跃学生的思维。

(4)效果,a、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与语言的表达能力。b、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对话中三环节教学法”

a)依据: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及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

b)原则:由知识型——实践型转变。

“三环节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提出的,他认为,“语言思维过程,可划分为:认识、理解、运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并加以运用。”

c)基本操作:1、新课导入:(认识过程)“引入和呈现”。其形式根据课文话题的不同而各异,可提出一两个理解题,设计与话题有关的小话题,给出话题背景材料,说图或以各种提问等来引入,恰当地呈现对话课文中将遇到的关键词语,也可补充必要的背景材料的生词。然后,听录音,放对话课文录音,同时操练对话,进入角色。

2、落实理解:a、通读对话全文,落实对表面信息的整体理解。b、细读交际用语,读懂交际用语使用的环境。c、落实语言点(languagefocus),设计情景,弄清主要用法。d、操练对话。在对话形式上要求应用look,speak,method,在细节上均应作些恰当的替换与转换。

3、操练运用:采用“makeupasimilardialogue”形式演绎对话,在此基础上,编练“performanewdialogure”,以训练在与“陌生人”对话思维的应变能力和语言的即席发挥能力。对交际用语作较充分的response的专项操练,突出交际用语,使人人开口。正确而迅速地说出新的语言,可采用“rippledrill,backchaining”方式。即兴练,锻炼活用语言的能力。

4、目的性:a、达到知识的迁移与创新。b、对原材料进行创造性深化。

(三)合作语言学习教学法:

1、理论依据:“cooperativelanguagelearningapproach”是1896年johndewey(约翰。杜威)在芝加哥创办“实验学校”时,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协助、支持和辅导的作用。

2、意义:合作学习有助于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彼此的语言文化背景,鼓励学生民主平等,相互支持和优势互补。在课堂上化“竞争”为“合作”,为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3、15组分层合作:特点在于同时强调个人负责和小组集体负责两种责任制,每个小组成员独立完成自己负责的一段,成为这一部分的专家。把学生分为三层次,a层、b层、c层(ab层、ac层、bb层、bc层)合作。

4、目标分层合作。a、教学目标分层次,提出问题,但共同讨论分析,共同合作。b、教学基础操作过程:

教师展示目标→教师授新课→教师点拨释疑→教师提问答疑→形成性检测→教师巡视小结。

5、效果:a、由个体到整体。b、由分组到共同。c、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建立“课内与课外的交互”体系。

学好英语不但要在课内获取知识,还必须通过大量阅读课外知识获取更多的信息,课内课外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课堂教学要增加语言实践活动的广度和密度,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增强智力和培养能力。其办法:a、增设“阅读理解”。要有一套完整阅读材料体系,b、邀请外国教师授课、讲学。学生们从中能得到了不少有关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中西方的风土人情。c、开设英语角,英语晚会,演唱英语歌曲。

总之,根据语言发展规律,以“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传授不同的知识。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十七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师方面:

1、对学情了解不够。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情,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造成学生难学、畏学、厌学。

2、重教轻学。主要表现在:教师以 “灌输”为主,学生以听为主。教师侧重考虑如何教,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不敢放手或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3、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态度的培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只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

4、缺乏教学后的再思考,对教学中的得失没有及时总结,为日后教学制定有效措施。

(二)学生方面:

1、学习的依赖性强。等、靠、拿思想严重。

2、畏难、厌学情绪突出。怕动脑,随意性强。

3、学习习惯差。不会预习、不会自学。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改精神和理念作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加强研究与管理,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1、生生达标。使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生生有所学成,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4、授课体现精讲精练。最少用一半的时间给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运用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5、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1)20**年春季学期末,70%以上的课达到要求。

(2)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培养出优生,保持优生数量,或优生人数增加,或优生成绩有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有所提高或人数有所减少。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开展组间竞赛、评比等活动。

2、充分预习原则。对学生的预习做详细的要求,没预习不开讲,先学后教。

3、当堂达标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避免花俏环节,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生生过关。

4、评价导向原则。让学生在中肯的评价中得到鼓励、改进、反省。各教研组制度相关评价量规。

5、德育渗透原则。教学中利用课程内容、过程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熏陶。

6、信息技术辅助原则。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的量与感悟。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十八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教师中形成教改的研究氛围,针对我校特点,特制定本计划。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依据课改精神,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课堂这块主阵地,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破"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究富有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那么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新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新课程改革这项系统工程中优先考虑解决的。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对于落实课程目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提高课程建设能力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中包含的几项工作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尽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用制度约束自己,当人们认识到改革的意义之后,使其变成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使课堂教学的实验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校本研究是一种创新,是一种融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是学校内部一种新的学习型组织,它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统一体。积极营造务实、民主、活跃的教研环境,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的状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分享经验,不断提高学校教学研究的水平,要把以课堂为主阵地的“评课”和“议课”活动开展起来,把教学反思、教育得失原因分析、作业设计、批改、评价的有效性等作为校本研究的基本内容。

2、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教师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效果。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专业素养是上好课的前提,两者缺一不可。新课程无论从目标、内容还是从教学方式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需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以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3、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

面向全体教学。即“面向全班的讲授;
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动笔练习。”要求教师要精讲;
要把讲问压缩到最低限度,腾出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说、多写、同学间多讨论,多交流。

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建立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所以要想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就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肯定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千方百计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明确学生有了主动精神,才能充分发掘天赋才能,才能驱动后天的积极因素。要认识到学生不愿学习、不会学习,是教师的错处。要做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实行愉快教学,让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说,动手写、做,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悦,精神饱满,主动求知,主动发展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显然与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不相符合。既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效果要体现为学生学的效果,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该看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及能力有无提高,而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如果学生学无所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再认真,也是无效教学。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除了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以外,还应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败,既关注教师的行为,也关注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教师如何组织并促使学生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以此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

五、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细则

1、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进一步建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老师们必须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关爱、理解、激励、宽容每位学生,注重辅导补差,做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要扎实抓好各科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早一点打算,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埋怨,早一点落实转化措施,多一点关心体贴。同时,关注优秀学生的渴求,为这部分学生提供更广阔更灵活的学习空间,培养一批既全面发展,又有突出能力的学生。.要花大力气提高合格率与优秀率,确保我校各科均能完成预定的质量目标。

2、课堂教学设计:

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课堂教学评价视角的转变直接给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仅就教师的一系列教学基本工作而言,备课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以往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么教,而不是首先考虑学生怎么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所以,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所以教师的备课思路必须由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为此,教师必须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甚至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3、课堂教学进程:

从直线型、单一化的转化为非直线型、弹性化的。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环节服务。与此相适应的事先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往往是非常详细的。如设计出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甚至准确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等。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这就必须改变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设计弹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因为“以学论教”的课堂相对于“以教论学”的课堂,有了许多的不确定性,教师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

4、教案撰写方式:

教案的撰写方式也需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而有所改进。从只注重教学过程的具体描述转变为把课前设想、课中实践、课后反思融为一体的教学案例。长期以来,教师撰写的教案基本上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几部分组成,用大量的篇幅仅仅从传授知识的角度详尽地描写教学过程,无视教学对象的存在,如果有学生活动的话,也是“师问生答式”。这样的教案未能反映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显然已不能满足“以学论教”的评价方式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因此,要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理念,并在课堂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其中的手段之一就是规范教师的备课程序,改变原有的只重教学流程的教案撰写形式,把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先进理念体现在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中。教师应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写进教案,包括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分析和课堂上学生在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应留有空白写上课后的体会。这样将有助于教师同时并重教与学,便于把课前分析思考、课中实践体验和课后总结补充融为一体,也让教师能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以适应新的改革,从而促使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5、教研活动: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小、多样、高效的教研活动。围绕各科教研课题及学校的省市级课题“小学生学习心理优化策略”和 “多元智力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确定研究任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加强各种研讨活动,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并加强学科组建设,发挥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发现、指导、培植一批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积极推广他们的经验。从单一、被动转变为自主、合作、分享。教学研究往往以活动为中心,以往的教研活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缺乏群体意识,对于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从活动的准备到结束,常常是上课教师在忙,广大听课教师只需带着耳朵当陪客。但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即使是一些优秀的课例,在广大教师看来觉得距自己的日常教学距离遥远,也就很难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活动虽然开展了,但学校状况依然如旧,教师的行为也依然故我。为此,开展教研活动应该由听课教师自愿参与评课的“参与式”评课方式,从一言堂到群言堂,从而激发听课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同时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减轻教师负担。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为此,教师大多靠个人力量解决日常教学活动里的问题,往往忙碌于重复的、烦琐的低效的劳动,没有时间和精力及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提炼。而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教师成长最直接的资源之一,教研活动就应该为教师间的合作、研讨搭桥铺路,如备课这一项工作,就可以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甚至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备课”,即把一些优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资源库中,教师随时可以浏览、调用,从而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可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自觉地提升教学实践中合理的成分,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要确保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只有把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放在课堂上,把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在课程改革反复的实践中不断地感悟,通过反思和积累,能促使自己专业化成长,带动全校质量提升。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十九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把握了40分钟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有根本的保证。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让学生动起来”这一主题,制定以下改革方案。

一、精心组织课前三分钟活动。充分利用课前3-5分钟学生尚未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如成语接龙等,这些课堂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也将学科的基本能力寓教于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搞包办制,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要及时表扬学生的参与意识,要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带来的愉快。

二、切实做到课堂教学的精讲多练,向40分钟要质量,要实效。传统教学,老师死扣课文,老师台上声嘶力竭的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的听,收效甚微还不算,更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要将教学的知识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有一定的知识点专项练习,精讲巧练,以此推动课堂效率,学生也会重视课堂教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知识延伸需要知识面相当广,传统的教学靠老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实在难于满足求知欲日趋旺盛的学生。多媒体网络教学设施的配置将在教学中很好地派上用场,可让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容量丰富。让现代化教学设施最大限度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四、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尝试性地将课堂设置于课室之外,如“小记者采访”、社会调查等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发展。

课堂教学的路子很长很曲折,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自强不息,在教学中探求有效的教改之路、引导学生更全面、迅速的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篇二十

通过认真的分析和反思,我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二是课堂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忽视知识中凝结的人类文化和智慧;
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三是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单一。四是课堂教学模式陈旧,仍沿用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等等。一句话,我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已不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要求,不符合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模式,也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课堂教学的深化与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 20__ - 20__ 教育振兴计划》、《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指针,从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加强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深化与改革,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知识的应运,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1 、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 、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优化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4 、优化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讲究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致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 、优化教学手段: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 、优化教学内容:熟悉课程标准,切实落实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传授与训练;
充分挖掘与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7 、优化教学时间:要压缩教师单向传输信息的时间,精讲精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的时间。

8 、优化教学评价:以学论教,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依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

三、课堂教学的任务

现代教学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培养和教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和智力,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所以,教学的任务应是:

1 、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把学生教“活”,教聪明。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4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学好四种理论,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处理好五个关系。

1 、处理好“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主线串牢知识点,用线结密知识网。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检测、评析和辅导,检查是否 夯实基础、是否牢固掌握主干知识、是否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力求做到面对实际、目标实在、方法实用、确有实效。

2 、 处理好“教-学-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不同的知识内容,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其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更要设计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力求做到巧分析、巧设计、巧安排,心思灵巧,技术高超。

3 、 处理好“量-质-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知识的积累、各种能力的提高,没有一定的训练是不行的。只靠题海战术,不重视质量和效益,同样不行。要做到“量要适度、质在其中、精心选择、效益当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做到语言简洁,切中要点,分析透彻。充分体现概念、理论解释的精确,问题阐述的精辟,重点、难点处理的精当,从而达到整个课堂教学的精彩。

4 、 处理好“记忆-理解-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尽可能的采用“换说法、改条件、重过程、验结论”等方法把问题展开、把问题交给学生,从知识到问题,从问题到方法,再从方法到能力,强化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力求做到教师点拨 到位,激活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让学生的思维和感觉器官和谐运动,课堂充满活力,气氛活跃,师生互动。

5 、处理好“知识-能力-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要培养出“具有求知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的优秀学生。教学过程要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不断创新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新技术、新信息中汲取养料,获得丰富的知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进设计并实施多种优秀的、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情景教学模式。

2、尝试成功教学模式。

3、“读、议、引、练”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4、特级张思明“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教学模式。

5、创新学习教学模式。

6、探究性教学模式。

7、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8、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办法,对解决办法进行试行和评价,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办法的过程。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

教学设计包括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教学设计从关注学生需要学习什么,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 、教学任务分析

①教学背景分析

首先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已达到何种程度,对于本内容的学习需要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哪些准备,等等。

其次,对教学媒体的设施,课堂教学理念,教师教学风格,班级学习氛 围,课堂教学评价等环境的了解。

②教学内容分析

针对培养目标,综合学生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形式、特点和规律,从对学习结果类型(概念、命题、原理、问题解决)、学习形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等)以及知识结构图列、学生学习能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去进行学习重点,难点的分析。

③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必经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这里,主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思维特征,迁移能力及学习态度和方式。

2 、教学目标

①目标的主体和维度

目标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操纵的。

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

②目标的陈述

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上,应采用教学目标的心理描述和行为目标相结合。行为目标的陈述可以采用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观察的,目标是可操作可评价的。

3 、教学策略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包括三类策略,组织策略、授递策略和管理策略。

①教学组织形式

从座位的编排到小组人员的组合,从教材的运用到资源的开发的过程,从学生的参与到教师引导的方法等都必须在教学组织设计中得到组合,从而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进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发展学生学习潜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②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即教师应在以下方面做出决策。

a 选择由学生独立地学习该课题,还是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材的方法。

b 决定选择再现法,还是选择探索法

c 决定选择归纳的教学法,还是选择演绎的教学法。

d 决定口述法,直观法和实际操作法三者如何结合。

e 决定激发学习活动的方法。

f 决定选择检查还是自我检查。

g 认真考虑所选择的各种方法相结合时的不同方案。

③学法指导

a 重在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重在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b 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使教学过程问题化;
要使教学过程活动化。

c 制定促进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行动计划 课堂 2023年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20篇) 2023年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20篇) 2022年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