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习体会

时间:2022-07-28 11:2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训学习体会,供大家参考。

培训学习体会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转眼间培训班的课程已经结束, 经过一月左右的学习, 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并且有很大的收获。

 对于我个人, 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 非常有必要, 因为它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 更让我开阔了视野, 解放了思想, 打动了内心。

 无论是从听课到交谈, 还是从所听到所闻, 每时每刻、 每一堂课, 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 许多不可言语表达的收获。

 加之与兰州交通大学不同专业的五位教授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 思路方法, 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以下是将近一个月学习的几点概括总结:

 一、 钢筋混凝土的相关知识 1、 钢筋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1)

 混凝土抗压能力强, 抗拉力能力弱。

 (2)

 钢筋抗压及抗拉力能力均强。

 (3)

 钢筋混凝土就是把混凝土抗压的能力及钢筋抗拉的能力结合起来。

 (4)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方式是被动受力。

 (5)

 混凝土可以保护钢筋不被锈蚀。

 2、 对钢筋的要求 (1)

 有较高强度和合适的屈强比(屈服强度与极限强度之比)。

 (2)

 钢筋的塑性要好。

 (3)

 可焊接性要好。

 (4)

 耐低温性能要好。

 (5)

 耐疲劳性能要好。

 3、 混凝土的长期变形 (1)

 收缩变形:

 与荷载无关。

 (2)

 徐变:

 必须有长期的荷载作用。

 4、 双筋矩形截面梁的使用场合:

 (1)

 梁高受限制, 以致于按单筋设计时会出现超筋情况。

 (2)

 在不同的荷载条件下, 截面上会产生正负弯矩。

 二、 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及适用性

 (1)

 预应力混凝土能充分发挥钢筋和混凝土各自的特性, 能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刚度、 抗裂性和耐久性, 可有效地利用高强度钢筋和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 在同样条件下具有构件截面小、 自重轻、 质量好、 材料省(可节约钢材 40%~50% 、 混凝土 20%~40%)

 , 并能扩大预制装配化程度。

 虽然,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需要专门的机械设备, 工艺比较复杂, 操作要求较高, 但在跨度较大的结构中, 其综合经济效益较好。

 此外, 在一定范围内, 以预应混凝土结构代替钢结构, 可节约钢材、 降低成本、 并免去维修工作。

 (2)

 预应力砼的分类:

 预应力混凝土按预应力度大小可分为:

 全预应力混凝土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全预应力混凝土是在全部使用荷载下受拉边缘不允许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混凝土, 适用于要求混凝土不开裂的结构。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是在全部作用荷载下受拉边缘允许

 出现一定的拉应力或裂缝的混凝土, 其综合性能较好, 费用较低, 适用面广。

 预应力混凝土按施工方式不同可分为: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和叠合预应力混凝土等。

 按预加应力的方法不同可分为: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按是否粘结又可分为无粘结预应力及有粘结预应力。

 三、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分析 (1)

 由外荷载引起的裂缝, 称为结构性裂缝, 又称受力裂缝, 其裂缝的分布及宽度与外荷载有关。

 (2)

 由变形引起的裂缝, 称为非结构性裂缝, 如温度变化、 混凝土收缩等因素引起的结构变形收到限制时, 在结构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 当此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时, 即会引起混凝土裂缝, 裂缝一旦出现, 变形得到释放, 拉应力也就消失了 。

 (3)

 在正常条件下, 裂缝宽度小于 0. 3mm 时, 钢筋不会生锈。

 (4)

 预防温度裂缝的主要措施是合理设置温度伸缩缝, 在混凝土组成材料中渗入适量的磨细粉媒灰, 减少水化热, 加强混凝土养护,严格控制升温和降温速度。

 四、 桥梁的组成 (1)

 上部结构也叫沉重结构:

 由桥跨结构及桥面构造组成。

 (2)

 下部结构也叫支撑结构:

 有桥墩与墩台及墩台基础组成。

 五、 支座的布置:

 (1)

 简支梁桥:

 一端固定, 另一端活动。

 (2)

 连续梁桥:

 每联只放一个支座。

 六、 现场检查的要点 (1)

 支座:

 锚栓是否完好、 支座有无变形, 柔性墩要尤为重视。

 (2)

 墩台:

 是否有裂纹(顶帽、 墩身、 道砟槽、 U 台两翼)

 是否有腐蚀、 断裂, 材料的损坏。

 (3)

 变位:

 是否有倾斜, 整个墩台是否在原来的位置, 是否有滑移, 发生沉降、 冻胀(隆起)

 需要实测。

 (4)

 列车通过时桥梁的稳定性:

 是否有摇摆、 异样, 其病害表现及结构形式的适用性。

 (5)

 高墩:

 墩顶位移(纵、 横)

 —荷载及日照。

 (6)

 柔性墩:

 弯矩—水平裂纹, 扭矩—斜度, 特别注意支座, 墩顶位移以及线路是否有异常。

 (7)

 空心墩:

 内、 外温差、 温度裂纹、 墩顶位移、 冻胀。

 (8)

 双柱式桥墩:

 (站内)

 墩顶位移及振幅是否超限 (9)

 基础:

 是否腐蚀、 剥落、 开裂。

 七、 铁路桥梁产生振动的原因 (1)

 列车荷载引起的动挠度。

 (2)

 移动荷载的同期性效应。

 (3)

 轨道不平顺。

 (4)

 车辆蛇形运动。

 (5)

 转向架“摆振”。

 (6)

 车轮扁疤。

 (7)

 车辆簧上簧下质量的振动。

 (8)

 蒸汽机车的不平衡重锤。

  八、 实验项目 (1)

 结构动力特性 (2)

 结构动力反应实验 (3)

 回弹仪测混凝土强度 (4)

 静应变检测实验 (5)

 纯弯梁应变实验 (6)

 桩基激振实验 (7)

 钢桁梁挠度实验 上诉实验可以让我们了 解到荷载通过桥梁时所产生的作用力对桥梁各位置所产生什么样的力。

 综上所诉, 总结了几点心得如下:

 一、 多种形式的学习, 提高了理论水平 作为一名年轻的桥检人员, 我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既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

 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 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 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 切入点, 感觉收获很大。

 通过系统地学习桥梁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各项力学实验, 让我强化了桥梁检测基础理论的同时让我更清晰更全面地认识到了学好学精桥梁检测的 重要性以及对大准铁路桥梁安全运营的重大意义。

 总的来说, 各位老师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授课解惑, 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

 习机会, 更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二、 不同地域的学习, 开阔了视野 这一次培训相对于与去年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学习来说, 给了我们接受高端教育的机会, 让我们开阔了眼界, 丰富了知识, 打开了思路, 不仅对本地本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也对开放先进的城市、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兰州交通大学五位教授的课, 让我们站在了更高的台阶上重新地认识、 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知识, 这样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我们的工作, 看待我们的缺点和不足。

 三、 深度值得深入, 提高自身检测权威 桥梁检测工作的专业性、 技术性、 权威性等等是每一名桥检人员都要去逐步读懂、 读透、 读精的一本“书”, 这本“书” 是我们桥检人员得以成长, 得以维持, 得以长久的保持下去的“书”, 我们要想搞好桥检这项工作, 就必须将这本“书” 研究, 吃透, 我就是一直在不断的将这本“书” 研究, 不断的寻找其中存在的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以上几点, 是自己在本次学习期间的总结和一些心得体会, 思考得还不够深、 不够细。

 做为一名桥梁检测人员, 我深知有些方面做的还不够, 今后, 我将结合自身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积极探索, 认真实践, 努力把所学理论运用到桥梁检测之中,争做一名适应大准铁路发展要求的合格桥检人员。

  2012 年 3 月 8 日

推荐访问:培训学习体会 学习体会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