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峥嵘岁月塑党魂,薪火相承诉忠诚演讲稿【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峥嵘岁月塑党魂,薪火相承诉忠诚演讲稿
在大埔县三河镇汇东村三河坝战役的总指挥部——田氏宗祠,由朱德在指挥三河坝战役时书写的“誓死杀敌”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这四个黑体字用墨汁书写在田氏宗祠旁培兰居老屋的墙面上,虽已时过 90 余年,墙面字迹仍清晰可辨,它见证了那一场惨烈艰难的守卫,见证着这一段值得永远铭记的历史。
1927 年八一南昌起义后,国民党反动派调兵遣将,企图将起义军扼杀在襁褓之中。9 月 18 日,起义军部队进抵广东大埔县城。10 月 1 日,国民党钱大钧率部队 2 万人阻止起义军南下,与我军 3000 余将士在三河坝展开了对战。面对我寡敌众的力量悬殊,朱德军长临危不乱,率领部队据险阻击、掩护主力南下,展开了三昼夜不停息的激战。当朱德提出留下 200 人死守战场时,很多将士主动请缨、誓死捍卫,上千名起义军将士、农军和游击队员壮烈牺牲,鲜血染红了三河坝大地。在这场战役中牺牲的壮士里,有一位名叫孙树成的团长,他牺牲时年仅 27 岁,家人对此一无所知,当时他还有一个不到两岁、从未谋面过的唯一的女儿——孙淑珍。
从记事到花旬老人,从会叫“爸爸”到自己都成为了“奶奶”,
孙淑珍在不断寻找,她坚信总有一天会跟父亲团聚。在 1984 年清明节,烈士的孤女坐着汽车辗转了数日,终于来到三河坝,站在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前,见到了自己的父亲,59岁的孙淑珍踉跄了几步,在三河坝纪念碑前,哭着喊着“爸、爸爸、我的爸爸”,就昏倒了。
阔别了半个世纪,终于等来了重逢,但此时,孙树成烈士已经化作三河坝密林里摇曳的苍松翠柏,以轻风细雨继续滋养着这片苏区。
三河坝战役 70 年后,72 岁的孙淑珍去世了。她的遗愿很简单,却也很难办:“我死以后,葬在三河坝,我跟我爹活着没团圆,死了去团聚,让我尽女儿的孝道。”即使远离自己的女儿,即使在陌生的地方,她也要陪在父亲旁边。最后,民政部特批:同意把孙淑珍同志的骨灰,葬在纪念碑围栏下面。在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里,这对生时无法相见的父女终于团聚了!
回望那场战役,朱徳等人坚定念、力挽狂澜、毫不畏惧,于危机关头将八一起义军的火种保留下来,转战千里,于次年 4 月实现井冈山会师,星星之火终汇成了燎原之势!“我们今天的行动,就是为了给中国革命留下种子,这些被战火洗礼过的灵魂,将同人民的命运融在一起,无上光荣!”———孙树成等烈士牺
牲时,都是 20 岁左右的年纪。20 岁的我们享受到的是和平年代万家灯火的温馨恬然,而 90 年前的他们,却要舍小家为大家,骨肉分离走上战场浴血奋战,他们中有些人甚至牺牲时连名字都没能留下……
革命岁月里,没有孙树成,也会有赵树成,这就是党魂,是军魂,是我们这个人民共和国诞生和发展至今的根本!革命先辈的大无畏精神让国人动容,让吾辈自豪,伟大的历史和人物不能忘记,接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传承红色的不朽基因,将苏区精神化为源源不断助力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动力,更不能忘记!
和平年代里,不需要我们再披甲上阵、浴血奋战,但我们仍面临着不创新、不发展就会被淘汰、无硝烟却也残酷的战场,社会主义的旗帜不能倒,革新进取的精神也不能灭,“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回望党的百年历史,贯穿其中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从未偏离的“考题”和永恒的答案。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许多历
史性成就。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十三五”圆满收官,中国以“强起来”的姿态为世人所瞩目!
新时代也同样需要我们不忘初心,保持“赶考”的清醒。像孙淑珍高耸入云的墓碑与烈士纪念碑遥相两望,她陪伴着父亲,父亲也守护者她,更守着两代人的初心,守着为革命事业发展而接续奋斗、为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而拼搏努力的担当!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新时代里,我们拥有着比革命岁月更优越的条件,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我们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满怀感激追求着我们梦寐以求的生活。就让我们继续以敬畏之心,循着殷殷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抓住如今未曾有的机遇,迎接未曾有的挑战,以前浪的智慧和魄力,激起更为迅猛奔涌的后浪之潮!
推荐访问:峥嵘岁月塑党魂,薪火相承诉忠诚演讲稿 薪火 相承 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