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张丞
九年制义务教育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从认知能力、学习方法、理解能力上讲,学生在这两个阶段有明显的差异。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初小数学教学衔接工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从核心素养出发,有效构建初小数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等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顺利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实现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一)教学内容有差异
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具有连贯性,但也有差异性。小学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直观、简单,初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复杂。具体来讲,小学数学的认知范畴相对较小,其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基本运算、基本数量关系、常见图形的认识、简单的代数知识等;
初中数学增加了较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的代数知识,数的学习内容也更为丰富,既有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二)教学方法发生变化
小学数学涉及的知识内容相对较少,在课时量方面比较充足,教师可以利用大量时间针对教学难点、重点进行讲解,留给学生的实践时间也比较充裕。此外,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采取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氛围比较轻松。中学数学的内容远远多于小学,且知识点难度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有时候,一些教师不得不加快讲课速度,在课堂上以精讲为主,导致许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在课下不断练习与消化才能真正掌握。
(三)学习方式发生改变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理解能力有限,加之小学数学的课业任务不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每一个知识点拆分开来慢慢讲解甚至多次讲解,因而学生只要紧跟教师的思路便能够对知识点有透彻的了解,之后在课下根据教师的安排进行相应的习题练习,便可以熟练掌握知识点。但升入中学之后,这样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中学学习的要求。初中学习任务量大、知识点多,课堂上的教学时间不足以让教师一一讲解,这便需要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举一反三。
(四)教学目标不同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进入到初中阶段以后,逐渐向抽象思维的方向发 展。小学数学的学习侧重于记忆,初中数学的学习侧重于理解。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工作
初小衔接是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的重要阶段,相比小学而言,中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有所拓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平面几何的证明、用方程法解决实际问题等。中学教师既要熟悉中学的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相关的数学概念和知识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要了解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复习小学内容入手,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同时注重新旧知识的对比,从而加快新知内化的进程。比如,在讲代数式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学习代数的定义和书写要求。又如,反比例的意义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掌握了反比例的基本原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反比例图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然后与学生一起深入探究初中教材中的反比例知识。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借助几组反比例图像来辅助教学,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图像的认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 建构。
(二)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教具的情况比较多,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对形式变换重视度较高,一般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满足其在思维发展方面的需求。而初中数学教学更加关注教学的实效性,且课堂容量相对较大,想要实现教育目标,往往需要依靠学生自主探究来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使学生加深对规律性、探索性知识的认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创新教学方法,确保方法衔接的合理性。例如,教师在讲解与“比例”有关的内容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几组与“比例”知识点有关的表格,让学生观察后找出共同特点。这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数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进而找出数量关系隐藏的规律,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做好学习能力的衔接工作
首先,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小学数学主要通过简单、直观的形象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师的直观引导下,学生能够完成对比、分析与归纳总结。初中数学教学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特征,以锻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总结的能力为主。学生要不断总结知识点,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以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例如,在学习反比例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包含字母的等式展示反比例关系,随后让学生组成小组展开合作探讨,找出生活中呈反比例关系的例子。
其次,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相应的生活价值和现实意义,如利用分数的四则运算、图形计算公式的推导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大有帮助。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如当学生掌握了正比例字母表达式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推导出反比例字母的表达方式。
最后,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初小衔接是素质教育中的重点环节之一,要想将这一阶段的知识衔接工作做好,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确保衔接教育的高效开展。
(四)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工作
首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勤学好问、专心听讲、勤做笔记、及时复习等,才能在教师适时引导下顺利过渡到小初衔接阶段。许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习惯于死记硬背,在学校中需要教师的帮助,在家庭中需要家长的监督。初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灵活性较强,初中生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小衔接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指导工作,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五个环节进行学习,即“预习和自学—听课—复习—练习—整理和归纳”。
其次,要重视基本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以后,作业量增多,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做题方法,如主动积累错题、做好试卷分析工作等,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在小升初衔接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同时更多地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
最后,要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习过于强调形象思维,但是中学阶段的学生不能仅仅依靠形象思维进行学习,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初中阶段的数学则更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关注学生“想问题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五)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参照培养计划,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应达到的学业水平,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制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能力,把教育素养的内涵与学科素养的内涵衔接起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数学素养,才能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第一,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教材深度,做好数学知识串联工作,为初小数学教学衔接提供支持;
第二,对最新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做好分析工作,把握教学重点,通过对数学课程性质、理念、目标的分析,明确核心素养要求,找准不同领域内容衔接的要点,确保衔接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关注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以此增强初小数学教学衔接效果。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在小升初数学衔接教学中,教师要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为学生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加深学生对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不断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小升初有效衔接目标。
猜你喜欢反比例知识点素养一张图知识点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1年7期)2021-11-20一张图知识点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1年6期)2021-11-02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1年2期)2021-10-12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0期)2021-01-04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0期)2021-01-04《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20年3期)2020-09-10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3.3 反比例函数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17年3期)2017-11-09反比例函数难点聚焦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17年12期)2017-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