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理标 黄帝全 曾宪波
1.中山大学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275;
2.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各种文化思潮交融相错,国际环境纷纭复杂。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在这个开放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培养德才兼备,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往的思政课程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党中央、教育部及时提出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人才培养理念。这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的大变革,是立足我国本土教育实践,推动课程改革的中国话语,[1]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与体育课程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融合,赋予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的生命力,以丰富体育课程的内涵,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其独特优势和作用。尤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长兵,思政元素非常丰富,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集中表现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勇敢顽强、不怕牺牲、尚武崇德、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厚德载物,[2]在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围绕“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这是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理念的顶层设计。
课程思政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从价值、知识、能力三个维度,培养具有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德才兼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做到国家发展与个人前途有机统一,[3]对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切优秀成果的教育。
课程思政强调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拓展课程育人时空范围,形成课程育人合力,实现全科、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以培养具有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4]
体育除了具有锻炼身体的健身娱乐功能,更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人类最初的教育是从体育开始,健身、娱乐和教育等是体育运动的基本功能,密不可分。体育在教育人和培养人等诸多方面有其特殊作用,可以说,惟有体育才具备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教育功能:
第一,培养刻苦耐劳、勇敢顽强、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
培养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项目需要团队合作,故能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大而言之,就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体育竞赛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公平竞争(fair play),因此,体育能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和公平竞争的思想品德,是塑造良好公民意识,公平正义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手段,这对于有着浓厚传统封建特权思想,等级观念意识的中国尤为重要;
体育竞赛为国争光,振奋民族精神,激发人民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家国情怀,这就是“德育”。
第二,体育课程传授体育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技能,具有智育的教育功能,这就是“智育”。
第三,体育本身是身心练习的过程,发展身体,娱乐身心,磨炼意志,“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就是“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第四,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发展健康的身体,完善的骨骼,强健的肌肉,这是形体之美;
同时,体育动作本身既是技术又是艺术,规范、正确的体育动作本身是美的表现,通过体育教育学会展示美欣赏美,这就是“美育”。在当前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体育教育在培养人和锻炼人等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武术长兵,对培养爱国主义与尚武精神,敢于拼搏克敌制胜,增强文化自信,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具有明显优势。把思政元素有的放矢地融合到课程知织技能教学的各个环节,化思政教育于无形,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1 学习武术长兵理论简介时的课程思政融合
在长兵课程思政教育中,要根据长兵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相应的思政教育安排,使长兵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体育课程思政有的放矢地贯穿于长兵教学过程中,化思政教育于无形。例如,第一周基本内容为: 长兵理论简介,长兵实战预备姿势,长兵基本步法之滑步、垫步等。在进行长兵理论学习时,介绍中国武术长兵的历史形成,在古代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保家卫国等诸多方面的作用。以生动的故事论述具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中华文明光辉灿烂的文化:文化先进、文武兼备、天下为公、内圣外王、尚武崇德、爱好和平、仁义道德、自强不息、克敌制胜。中华武术是古代冷兵器时代华夏民族用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保家卫国的需要发展而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瑰宝,长兵更是中华传统武术之源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诗经》云:“无拳无勇,职为乱阶”。[5]由此可见,文武兼备乃国泰民安之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先秦军事战争中,主要使用长兵,其中最常用的长兵器有弓矢、戈、矛、殳和戟等,简称五兵。秦始皇以武力一统天下,与秦军的训练有素和武器装备有很大关系。
《荀子·议兵》曰:“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秦军使用的武器主要是戈、戟、矛、殳,钩、弓弩等,以长兵为主。在汉匈战争中,汉朝统治者认识到骑兵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车骑者,天下之武备也”(《汉书·食货志》)晁错上言兵事曰:“两阵相近,平地浅草,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也,剑楯三不当一。”“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汉书·晁错传》)汉军因势利导,非常重视武器装备的创新和发展,[6]在武器装备和军事理论思想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经过几十年的战争,最终打败中国历史上遭遇的最强大敌人——匈奴。[7]体现了华夏文明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思想文化优秀,技术先进,尚武崇德,克敌制胜。
值得思考的是,中华民族自有史记载至西汉王朝,在没有“佛”的二千多年,文化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技术不断提高,人口不断增长,疆土不断扩大,尽管周围夷狄环伺,华夏亦不好侵伐,但若外敌入侵,必能克敌制胜,并顺势吸纳其彊土,以造福于斯民。尤其周朝以礼治国,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而始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空前活跃,儒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内圣外王”;
兵家以强兵固国;
墨家以非攻兼爱,侠义济天下,孔子曰: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孔子家语· 相鲁》)又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亡(无)也。(《论语·八佾》) 意思是说,即使夷狄有国君治理,其社会秩序和文明程度也不如诸夏没有国君治理得好(何况华夏君明臣贤乎)!华夏文化蒸蒸日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乃至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四大“轴心文明”的杰出代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长兵与中国传统文化同根同源,具有最持久、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学习武术长兵,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自新,民族自豪的需要,是培育爱国主义的良好手段。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之林,必须继承和弘扬中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使我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创新和国防军事建设诸方面,处于世界领先之列,要居安思危。
3.2 学习长兵棍道基本进攻技术课程思政融合
在学习长兵基本进攻技术的教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例如,在学习长兵棍道劈棍动作时,要求举棍要正于头顶(不要偏左或偏右),幅度、步法大小要适当,不能太大或太小,这正符合孔子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中庸之道哲学,是人类文明社会使用最普遍,最广泛和最实用的哲学思想,每个人无时不在使用。只是我们没有觉察。
例如,人们每天都要吃饭,过饥过饱都不好;
冬天时穿衣要适中,太多会使人感到不舒服,太少会感觉寒凉甚至感冒生病;
读书学习要努力,但太过努力把睡眠和锻炼甚至吃饭的时间都用于学习,就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跑步锻炼要适当,时间太长或太短,速度太快或太慢都达不到最佳段练效果;
工作和休息要劳远结合,要科学合理安排,所谓中庸之道,不是折中主义,而是处理一切问题要努力做到恰到好处,过犹不及。中庸之道体现了华夏文明思想哲学的先进性,它对现实社会生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处理问题要把握好尺度,要有全局观念和科学合理安排,务求做到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心。
3.3 学习长兵防守与防守反击技术时的思政融合
长兵本质上是一种攻防格斗术,由攻防技术构成。说到防守反击技术,使我们联想到不久前在中印边境冲突中我边防军使用中国传统棍法打击印度侵略者事件。由于中国一贯采取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近几年来,更多次越过我国边境,我边防官兵始终保持最大程度的克制。然而,得寸进尺的印度民族主义者却把中国军队的忍耐视为软弱可欺。我边防战士在在坚守不开第一枪的原则下,使用传统长兵棍法等痛击印度侵略者,打得印度侵略者落荒而逃,死伤惨重,极大地打击了印度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由此可见,中国武术长兵棍法是克敌制胜之良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长兵棍法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国防意识和责任感,弘扬尚武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良好手段。
3.4 学习武术长兵规则时的思政融合
无规矩不成方圆。学习武术长兵规则时,强调遵守游戏规则,服从裁判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体育运动公平竞赛的基本要求,遵守游戏规则,大而言之就是遵守国家法律和规章制度,是遵守公序良俗、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
武术长兵除了要遵守竞赛规则,在课堂或比赛中还要求遵守礼仪规范,“以礼始,以礼终”,加强仪式教育,配合统一服饰,完善教育和竞赛体系,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利于文化传承和传播。学习和竞赛过程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促进长兵棍道的国际化发展,成为国际性体育竞赛项目,为世界体育的发展作贡献,以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这是思政教育潜移默化的抓手。
课堂对抗练习和比赛,按礼仪和竞赛规则进行,一是为了文化传承;
二是增加仪式感会使学生进入一种竞赛状态,精神更集中;
三是为安全需要(大家进入准备状态)。长兵实战比赛按中华文化礼仪规则贯彻始终,让思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以促进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勇敢、礼仁、克制、诚信、自律、顽强、刻苦耐劳之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情操。
3.5 学习武术长兵实战时的思政融合
武术长兵实战讲求克敌制胜,这是武术长兵的技击本质特征。学习武术长兵实战,不但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之术,甚至保家卫国,赋予高尚的道德情操,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挫恶扶弱之勇气。如果武术不能打,不讲打,何以克敌制胜?不能自卫,何以见义勇为?己之不达,何以达人?因此,努力学好武术长兵实战术是为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增本领,心怀祖国,侠行天下;
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长兵实战让实践者手紧握长兵,还原古战场英勇搏斗血性本质,培养青少年勇敢的胆识、顽强的意志、刚强血性的民族情怀,敢于冒险,永不言败,乐观进取的尚武精神。
与此同时,强调在现代战争中,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军事武器装备和将士素质的优劣对胜负的影响极大,甚至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为实现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确保和平崛起不受外部势力干扰,必须加强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防军事武器装备科技水平,从而激发学生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
3.6 学习长兵战术时的思政融合
技术是硬实力,战术则讲谋略。长兵实战取胜之道,既要过硬的技术,更要过人的谋略,如,示上则打下,指左则攻右,声东则击西,忽左忽右,忽上忽下,虚虚实实或辨其虚实,攻其不备,以我之长攻彼之短,因势导利,防守反击,出奇制胜。但治理国家,则要取正道,立德树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和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基石。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具有天下为公的思想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把学习武术长兵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把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我校校训“德才兼备,家国情怀,领袖气质”,敢于担当的精神结合起来。在当下文化强国时代教育背景下,学习武术长兵,能有效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以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这是思政教育的好题材。
猜你喜欢武术思政传统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饭后“老传统”该改了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中华武术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疯狂英语·新读写(2020年1期)2020-04-20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老传统当传承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