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三国题材,在文旅融合中讲好三国故事

时间:2023-10-02 08:20:05 来源:网友投稿

陈世海

历史长河流经三国时期,冲积出了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文化遗产,而历代曲艺人又以曲艺艺术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众多三国故事。“尊刘”“贬曹”还是“薄孙”,类型作品中被赋予了尊重史实但另有升华的价值偏好和情感趋向。“仁”刘备、“义”关羽、“勇”张飞、“智”孔明、“忠”赵云,这些人物演绎出了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风格,表达着广大民众朴实的价值理想和道德观念。而随着中华文明的扩散与传播,“三国”在东亚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了巨大影响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某些地区和国家对“三国”的诠释和表达反向影响到了它的原产地。我们在欣慰于此的同时,也要站在文化自信的立场上,深入探索新时代三国题材曲艺作品的新发展方式。

笔者认为,新时代三国题材曲艺作品应当通过融入当代生活,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市场经济发展、新时代的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以及广大受众变化了的生活节奏,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在地域文旅融合中讲好三国故事,实现曲艺艺术在文旅融合中的价值。

1991年11月,首次“三国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正式提出了“三国文化”这一概念。“三国文化”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特殊文化,它是有关三国现象与观念的总和。它是以三国历史为基础,以《三国演义》为主要载体并由此产生出的各种派生质的集合体①。

“三国文化从内容上讲大致可分为两大系统。一即以三国历史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现象”“另一系统即以《三国演义》为载体的各种文化现象。”②总而言之,“三国文化”并不仅仅指、并不等同于“三国时期的文化”,而是指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以三国故事的传播演变为流,以《三国演义》及其诸多衍生现象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文化③。三国题材曲艺作品与《三国志》等史书、《三国演义》等小说,以及三国戏剧甚至当代的三国漫画、三国游戏等,共同构成中国独特的“三国文化”现象。

三国历史先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民间流传,随着曲艺形式的发展与成熟,三国历史以说唱的文艺形式流传下来。尤其是明清以来,几乎每一种说唱形式都有以三国为素材的作品。三国故事说唱作品千百年来久盛不衰,自有其存在的巨大文艺价值④,且与各种文学文艺形式有着广泛的互动。

日本学者上田望曾提出一个问题,小说《三国演义》里的许多情节都取材于明代以前的说唱文学,那么《三国演义》成书以后,三国说唱文学是否又受到了小说的影响?

目前在这方面最全面的工作是陈翔华的研究。其论文从评话、鼓词、弹词等各种说唱当中搜集了三国故事的说唱作品,对这些加以分析。他指出,从内容来看清朝的有些作品增加了爱情婚姻的故事,同时出现了描写家庭悲剧的作品。他还指出,人物描写方面也有发展,清朝以来的三国说唱对妇女形象的描写比较重视,出现了描写妇女的专篇⑤。

俄国的汉学家李福清把《三国演义》跟扬州评话比较,主要从叙事的角度来进行可贵的探讨。他指出,由《三国演义》变为评话,叙事语言、代言语言、叙表思想活动的三种层次中增加量最多的是书中人物思想活动的叙表⑥。

三国题材曲艺作品的出现与发展,为书面形式的三国小说提供了创作题材和叙事模式,而章回体三国小说的出现,又为三国题材曲艺作品供给了十分丰富的原料。特别是《三国演义》,既推动了三国题材曲艺作品的创作数量激增,几乎每个曲种都有根据三国故事或《三国演义》創编的曲目;
又从内容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影响了三国题材曲艺作品的发展。三国题材曲艺作品从小说中选取情节框架进行重新演绎,对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进行细腻描述和生动剖析。同时,三国题材曲艺作品对“三国”的广泛传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三国题材曲艺作品打破了书面文字传播的局限性,更使受众可不受自身文字水平和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能相对自由地接收自己喜欢的内容。清人何刚德在《客座偶谈》中就曾描述:“京中茶馆唱大鼓书,多讲演义,走卒贩夫无人不知三国……无论南北,则谈吐间皆演义也。”清末解弢也指出,《三国演义》一书,其能普及于社会者,不仅文学之力,同时也“得力于评话家柳敬亭一流人,善揣摩社会心理,就书中记载,为之穷形极相,描头添足,令听者眉色飞舞、不肯间断。”而听者之所以能“眉色飞舞、不肯间断”,韩霄认为是口头文学在塑造方式的别具一格所导致的。他将评话《三国》与小说《三国演义》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情节上存在小说轮廓化的勾勒与评话精雕细琢之差异;
在人物形象上,存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典型化与评话人物形象的多样化之差异;
在塑造人物形象采用的艺术手段上存在小说人物心理刻画的隐蔽性和评话人物心理活动的直白化之差异。

而随着当今传播业态的扁平化和展现形式的多样化,精雕细琢、多样化、人物心理活动的直白化在相当程度上不再是曲艺的专长,影视、动漫、电子游戏、网络文艺等新兴的载体和传播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轮廓化、典型化、心理刻画的隐蔽性等相对不足,给受众呈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三国世界。1994年央视依托原著拍摄的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一经播映即轰动全国,并在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巨大影响,长久不衰,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文化名片。三国动画和电子游戏的创作也引人关注。连载多年的漫画《三国志》、动画片《三国志:英雄的黎明》等产生广泛影响。新世纪以来,我国陆续创作3D版动画《三国演义》等10多种三国动画作品。在电子游戏方面,三国题材游戏至今已开发1000种以上,正走向全球化创作与传播阶段。20世纪80年代,三国电子游戏《三国志》问世,就此开创三国游戏这一大品类⑦。

三国题材曲艺作品在不同时代取得的艺术成就,“不仅使自身成为文学文艺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和其他三国题材的艺术形式一起构成了三国文化奇观,同时为现代三国文艺提供借鉴的源泉。如影视《三国》对三国历史和故事的演绎、对历史情节的重新阐述、对人物情感的丰富、对女性形象的关注等等。”⑧在日新月异的当前,曲艺从业者不能瞠乎其后、无所适从,更不能自怨自艾、裹足不前,而是要充分认识到类型曲艺作品“既有据小说《三国志演义》改编的,也有取材于传说或者戏曲故事的,既有民间艺人的创造,也有作家精神劳动的产品,以其内容之丰富、人物之繁多,可以说是汇集三国故事的大宝库,其中许多作品所编织的故事情节曲折而豁人耳目,所描写的人物性格细腻而栩栩如生,在艺术上接受罗贯中创作的影响而又有自己的成就。尤其是还有一些优秀的叙事长篇或者抒情小品,出类拔萃,风格独具,无愧称之为艺术上的明珠。明清以来的三国说唱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完全应当占有自己的一席地位。”⑨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当代曲艺人理应在新时代阐释三国的“新矩阵”中找到属于曲艺的一方天地。

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018年3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统筹规划全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为其主要职责。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并非文化和旅游两个部门简单的叠加和重组,而是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导和技术进步推动下,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实现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曲艺作为文艺门类中的“文艺轻骑兵”,理应成为文旅融合中最具活力、能起到建设性作用的重要参与因素。

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指出要“鼓励和引导曲艺项目进入城市和乡村演艺市场,与当地旅游发展相结合,拓展更大发展空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曲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优质资源。新时代文旅融合,既有利于传统曲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于通过创演空间打造和现代技术手段推动,将曲艺打造成融入现代生活的优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曲艺具有很强的场景表现力,是最早与旅游结合的艺术门类。

在文旅融合中,内容打造是关键。2014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起“知识产权、旅游和文化”项目。其宗旨是将IP(Intellectual Property)确立为一种内生性工具,对其核心属性“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主题创作、衍生开发,进而创造性地推动社会发展。而三国题材就是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内容,能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IP。

在文旅融合中打造曲艺三国的IP,必须实现传统三国曲艺资源的当代活化,相关的从业者、研究者和先行者,可以主动适应和积极运用新媒介、新技术和新方法,如交互性文旅APP、短视频、抖音、直播等,创新发展三国曲艺资源,使曲艺三国的艺术形象不断演化更新,让曲艺三国故事持续活跃于各地方特色曲种中,进而赋予“曲艺中的三国”新的、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

与此同时,传统三国曲艺文化资源的当代活化,还要求当代曲艺创演者精心创作、生产、打磨、展示能够满足时代需要、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与开放的文化胸襟、鲜明的民族特征的优秀曲艺作品,通过曲艺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和社会化运作,经过市场检验获得受众认可,实现曲艺三国IP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文学艺术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技术正在渗透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催生新兴业态。曲艺文化传播形态不断繁茂葳蕤,形态愈发多元,数字技术在当代文旅融合中的运用广泛而深刻,科技和资源配置数字化为曲艺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曲艺三国的当代活化必然要推进三国题材曲艺作品的数字化建设,让宣传进一步扁平化,受众范围进一步扩大。

推动三国曲艺文化资源数据关联,建设三国曲艺数字化基础设施。统筹利用国家和各地已建或在建的中华文化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全面梳理各类三国曲艺文化资源并形成目录清单。鼓励各类文艺机构、市场主体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参与三国曲艺文化数据库建设,按照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原则,做好不同曲种和图文、音视频等不同形态的三国曲艺文化资源的关联,以及三国曲艺文化数据源和文化实体的关联。立足各地三国曲艺文化资源禀赋和文化数字化发展现状,做好三国曲艺非遗资料的梳理细化和数字化转化,继续优化非遗数字化有關内容,进一步完善并实时更新三国曲艺项目、传承人及活动的资料。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融媒体时代三国曲艺内容快速生产的智慧媒资管理支撑能力,探索三国曲艺数字化产品价值的开发和转化利用路径。

推动三国曲艺文化数字化技术融合发展,创新三国曲艺数字化体验和消费场景。鼓励利用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虚拟、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加快传统三国曲艺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开发,推出云端展示、数字演义、虚拟旅游、沉浸式体验等数字文化新产品,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三国曲艺数字化文化新体验。推动文博场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建设智能讲解和智慧场馆管理系统,打造更多三国曲艺文艺“云体验”互动场景。利用各地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推进三国曲艺数字化文化体验,巩固和扩大三国文化数字化创新成果的展示空间。依托相关古建老宅、文博场馆等载体,搭建三国曲艺数字化文化体验的线下场景。用好云宇宙、AI等新技术,推动三国景区景点建成一批三国曲艺数字化体验应用场景。培育三国曲艺“客厅消费”,探索三国曲艺在数字电视、数字投影、移动终端等“大屏”“小屏”等跨屏互动、融合发展态势中有效形成数字文化线上消费新场景的有效办法。当前,三国曲艺在地域文旅融合和消费新零售领域,以虚强实、以虚促实、虚实结合的新应用场景正在发展壮大中。通过挖掘优秀传统三国曲艺IP价值,在创新性场景的基础上丰富业态,满足消费者多元的消费性需求与体验,也为地域文旅融合破局开辟了新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文艺战线面临的重大课题。三国文化是我国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题材曲艺作品是历代曲艺从业者对三国历史文化进行解读阐释、重构叙述而形成的三国故事,具有传承性、娱乐性、教化性和开放性。必须整合全国各地丰富的三国曲艺文化资源,引导建立三国曲艺发展联盟,推动三国曲艺资源的跨地区学习交流和项目合作。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各地的三国故事曲艺要在活态化传承、数字化开发和品牌化塑造等方面发力,打造与旅游市场融合的精品力作,探索与旅游融合的新途径,创新发展曲旅融合重点业态,量身定制曲旅融合演艺项目,在地域文旅融合中讲好各具特色的当代三国故事。

注释:

①②贺亚先:《三国文化的特质》,《鄂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第37—38页。

③沈伯俊:《三国概念文化初探》,《中华文化论坛》,1994年第3期,第99页。

④⑧韩宵:《三国故事说唱文学研究》,扬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6月,第192页,第207页。

⑤⑥ [日]上田望:《三国说唱文学浅谈—自清朝至现代》,《中国俗文化研究》第一辑,巴蜀书社,2003年,第76页。

⑦詹庆生:《拓展创意空间 打造精品力作—以“三国”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为例》,《人民日报》,2020年6月8日。

⑨陈翔华:《明清以来的说唱文学—兼说它与历史小说〈三国志演义〉的关系》,《三国演义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92—418页。

(作者:江苏省张家港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

(责任编辑/马瑜)

猜你喜欢三国演义三国曲艺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文学与文化(2022年4期)2022-03-23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曲艺(2021年1期)2021-01-15《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学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艺术家(2018年10期)2018-01-25三国乱谈(1)故事作文·低年级(2018年1期)2018-01-16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2期)2016-12-01三国演义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三国演义爆笑show(2015年5期)2015-07-09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数学大王·中高年级(2014年11期)2014-11-21

推荐访问:国故 深挖 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