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动漫创意设计研究*

时间:2023-10-02 13:40:06 来源:网友投稿

王潇慧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云南丽江 674199)

国漫如今已经开始复苏,中国需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定位明确的,能满足各阶层人士视听语境,以及蕴含文化内涵和诉求理念的动画产业。

东巴文化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1885年就有法国学者撰写了东巴文化的相关论文,2003年东巴古籍被收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2006年东巴画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即便如此,东巴文化受到的关注和传播仍然非常局限,不仅游客对东巴文化的认识流于表面,甚至连纳西族居民自身都其热情度较低,这也跟传统的东巴文化的记载方式需要学习、文化内容晦涩难懂、甚至传承形式单一都有关。因此,游客希望能用较短时间了解丽江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和缺乏深度开发的相关文创支撑的矛盾就显得格外突出。

动画产业正以蓬勃的势力迅速发展,动漫需要拓开本土特色内容丰富创作结构,东巴文化需要老少皆宜的传播形式进行宣传,从理论上就具备了结合的可行性。

动漫产业2003年就被国家广电总局列为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短短20年不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纪的前10年,动漫行业产量高精品少,浮躁且虚假繁荣,严重缺乏具有典型品牌效应的动画。为了解决中国动画市场当时的尴尬局面,振兴本土动画产业,相关人士一直在呼吁要加强民族性、民间性和独特性,希望能够出产出具有明显识别性质的“中国制造”的精品。这股风潮在动漫文化前锋的各大高校的反映最为明显,具体反映在每年都有大量的水墨风格、剪纸风格、皮影风格的动画各大艺术类高校的优秀动漫作品展上。无可否认,其中不乏很多优秀作品,视觉效果颇具艺术灵气,但是市场反响平平。究其原因,在于对如何理解中国风的创意思路上出现了一些偏颇。

许多所谓“国风动画”,披着一身中国风的皮囊,确实长着一副国外的筋骨。反观动漫产业发达的国家即使借走了中国的剧情和画面风格,但其作品仍然能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他们国家的精神和文化元素。如《花木兰》和《功夫熊猫》,虽然是中国风主题的动画,他们借用的更多的仅仅只是故事背景或人物形象本身,其核心依然是具有他们自身强烈风格的角色场景特色、音乐音效、故事冲突、搞笑方式……长期的品牌积累,使大众潜意识就自动赋予了这些作品“**制造,必属精品”的印记,这也是尽管这些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常识性的民俗历史错误,却仍然火爆卖座的原因。

动漫政策的利好、动漫受众的拓展、观众对艺术文化的付费接受能力的增强、本土动画的观众热情、动漫红利的增加、二次元文化的破圈层……越来越多的动画人加入了这个行业,国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动画工作室、公司、学校、培训机构等,对中国动漫的发展进行了探索和开拓。单从国产动画电影来说,票房排行前十的作品,除了《熊出没》电影系列以外,50.7亿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15.66亿票房的《姜子牙》、9.56亿票房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先后破4.4亿和5.6亿票房的《白蛇1、2》甚至于至发稿日还依然在上映却已突破5.4亿票房的《新神榜:杨戬》等,都是近10年的作品。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国漫的崛起和中国动漫人的尝试和努力,也不难看出观众对于中国传统题材的喜爱。而结合了少数民族建筑和文化的《大鱼海棠》票房也突破了5.66亿,更是赢得了业界和观众的赞许,也逐步形成了诸如奥飞、方特、玄机、彩条屋、追光、视美等著名动漫公司。可见具备文化内涵、民族底蕴、风格特征的动画更能打动人心,更易形成品牌。

东巴文化是丽江纳西族独有的民俗文化,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东巴字画、经卷、工艺品、音乐、舞蹈、服饰、传说等等,可应用于动漫再设计的文化和元素很多。

(一)东巴视觉元素与动漫的结合

东巴视觉艺术形式在技法、线条、色彩、造型以及一些动植物的特征表现方面独具特色。

东巴文被文字学家认定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它给人的直观印象类似于古早的印象画,具有明显的拟物拟人性、动态鲜明、色彩明艳。东巴文一共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足以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和记叙说明复杂的事物[1]。东巴文在造型、色彩、线条、表意上独具特色,对人物、动物、植物的形神表现颇具情趣,充满人类孩童时代的稚趣创意,对世间万物表现既形象又富于想象。东巴文字与动漫表现有着天然的共性,以东巴文字做原形塑造动漫角色,从形态上是可行的。东巴文在角色造型设计阶段几乎可以直接拿来用作人物或者角色原型使用。因为东巴文字的这些特点,在动漫设计中更适合于承担起原形及角色设定的责任。

东巴画成画往往色彩绚丽,形象具有强烈的原始韵味,对动植物等自然形态,以线条表现为主,并不注重事物外部的形体比例,甚至以比例失衡为其艺术特征,但朴实生动,被诸多学者公认为是研究人类原始绘画艺术的“活化石”[2]。在东巴动漫故事背景的大场景中,可以把一些经典的与东巴文化相关的丽江景致运用东巴画技法进行场景描绘制作,使丽江本土场景拥有东巴画的显著特色;
在角色、场景和整体风格处理上,也可以运用东巴文和东巴画的表现风格,围绕东巴文化进行创意编排……带有东巴文化色彩的动画作品风格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内容也更加充实细腻,可以实现从形式到内容构成完整的特色动漫作品。

(二)东巴听觉元素与动漫的结合

纳西族民间音乐源远流长,东西部民歌有十余类,还包括东巴唱腔、歌舞音乐、器乐音乐和洞泾音乐、白沙细乐等纳西族民间特色音乐[3]。

纳西古乐至今仍有少数人传承,主要讲究的是“笃”,强调一种安详宁静之感。纳西古乐常由民间自发组织成的古乐队演奏,节奏缓慢自由十分动听。在东巴动漫创作时,将纳西古乐运用为背景音乐或特殊音乐,以动漫这种现代艺术形式进行传播。从而实现同种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种类的艺术元素互相延伸交叉渲染,借助动漫作品将纳西古乐带向世界,同时,用纳西古乐为东巴字画作为声音补充,因其文化同宗同源,二者相互衬托,动漫中的文化氛围更显相得益彰。

除此之外,纳西族的特色音乐还有广大纳西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所喜爱吟唱的酒歌、婚嫁、赶马、狩猎、殉情等纳西小调和歌曲,因其叙事和抒情的功能,作为动画中的音乐、音响、音效的来源,不仅可以配合讲故事,也可以渲染情绪气氛。

纳西族的传统民歌来源于生活,易于表达情感。通过结合现代音乐的技术手法进行处理和改编,融入动漫创作时,不仅可以作为叙事的音乐使用,还可以用作渲染气氛和情绪的音响使用,不仅可以让影片保持其沉浸式的民俗风情,还能恰当地对影片的戏剧效果起到推动作用。在东巴动画里加入这样一个有着多元艺术意义的民族音乐类型,无疑是锦上添花,倍添情趣。

同时,一般民族题材的动画及影片,我们往往赋予它一种凝重严肃的民族色彩,给人以古老悠远的气氛感受。在东巴动漫创作中,我们完全可以创新地运用流行性民族歌曲来重新解构我们的民族动画,使她在内容意义上保留自身的古老的民族元素和独特的民族底蕴,但也同时赋予她新时代的气息。

(三)东巴触觉元素与动漫的结合

现代动漫产业的整体构建中,动漫产品大部分的收益和文化推广都是由跨媒体经营来完成的,也就是常说的动漫周边衍生品扩张。

丽江的特色东巴手工纸,以其独特的天然艺术纹理、古朴的制作手工艺和文化用途而为大家所了解。对于这种质地和表现感都与一般的纸张相差较远的纸来说,我们可以将其运用到动画制作的前期和宣传运营中。首先,在动漫的前期创作方面,可以将其艺术纹理运用到原画和动画之中,运用东巴纸独特纹理而形成一种画面表现风格,以达到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的感受;
其次,可以用东巴纸做宣传载体,融入动漫的宣传和周边,既体现了民族风的效果,又不失为一种新颖的宣传方式,甚至促使观众产生收藏的欲望。

东巴木雕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地域性,同时还具备较强的商品性和宣传性。很多游客选择购买东巴木雕带回家做纪念品或艺术陈设装饰品。创作者可以把动画里出现的各类人物角色、场景以东巴木雕独有的艺术形态和精神,诉求展现出来,设计为动画的角色和周边产品。而且我们也可以将这种人物角色人偶和场景作为定格动画的道具使用,拍摄人偶动画。这种人偶动画,由于采用的是丽江的本土故事,采用的是具有非常浓烈的丽江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手法,对当代动漫创作和动漫产业发展,其所展现出的民族特色风格将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冲击效果。

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不仅可以运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纳西族服饰进行动漫角色造型设计,同时可以利用传统纳西民族服饰进行动漫角色服饰改造,使其具备旅游产品的性质,将动漫化纳西服饰作为一个动漫周边衍生品进行发售,满足动漫爱好者的需求,拓宽年轻人群体。

(四)东巴文化元素与动漫的结合

纳西族传统文化元素包含众多,如东巴图腾、神话传说、殉情文化、历史古籍、民间故事等这些元素因为较强的故事性、象征性、视觉性、独特性等多种原因,非常适合东巴主题的动漫剧本改编和创作。

2003年东巴古籍成功申报成为世界记忆遗产。以纳西东巴象形文字写成的古籍达 1500 种3万多册,而相关的研究现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性学科——纳西东巴学[4]。如《东埃术埃》(又名黑白战争)故事角色众多丰富,情节段次鲜明,矛盾线索清晰,铺垫、高潮、发展层层迭进,紧凑严密,可谓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整个故事内核与影视戏剧冲突理论和现代动漫卖点重合点很多,故事性和可视性皆已经具备,其故事性为创作改编动漫影视作品奠定了良好基础。

动漫故事必须有主线或者精神串于整个故事情节,动漫形象也须有饱满角色内核的原形或故事背景予以支撑。东巴经典中还包含了众多经典东巴角色形象,如《白蝙蝠取经记》中东巴神蛙的来源和形象不仅含有大量纳西民俗传统,还蕴含了一定的纳西先民的宇宙方位等哲学思想认知。设计过程中,可用东巴图腾作为整个故事的串子或者主角形象,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以构造系列动漫故事,进行动画的相关创作。当然,因其题材本身就具备严肃性,创作时要在尽量保证故事内核下,再进行戏剧化的编创,加剧矛盾冲突,增强戏剧性,夸张放大智慧与趣味,加强动画表现力。

著名的丽江殉情文化是丽江纳西族曾存在的婚恋现象。清朝改土归流后,丽江婚俗由青年男女完全的婚恋自由转变为父母家族包办制,一些无法结婚的热恋男女为了守护坚贞的爱情,相约至玉龙雪山等地殉情自杀去往理想天国玉龙第三国。在泛年龄段的商业动画电影题材中,爱情是故事里永远不败的题材,这些殉情事件就成了丽江地区的大量经典爱情悲剧文学创作基石。例如爱情诗史《鲁般鲁饶》中爱情的动人、家族的反对、情人的背叛、美好的向往等故事中本身就具备的戏剧化张力,实在是我们可以多方深度开发的戏剧化动人题材。

纳西民间故事中木老爷的笑话可谓非常经典。其故事情节风趣简洁,极具搞笑表现力,笑话带有强烈的纳西特色的幽默表现力。木老爷笑话数量多,内容丰富诙谐,形式繁杂,也反讽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阶层关系。木老爷笑话普遍具有完整的故事、夸张的角色、幽默的内容、鲜明的形象、戏剧的语言……非常适合改编成各类动漫作品。

五、东巴文化元素的动漫化

创作东巴动漫作品,要通过一个东巴文化故事来表现东巴艺术,充分运用东巴文化可视性、趣味性、寓教于乐和搞笑特征传播东巴文化,占领民族动漫市场份额。

东巴动漫的创作,不但要做到元素有民族性和独特性,而且要注意在细节上的改动,加强东巴动画本身的观赏性。其目的不仅是强制宣传民族民间文化,要以市场号召力和作品影响力赢得观众的主动观看,获取足够的经济价值。国漫一向重视动漫与民族民间传说的结合,但神话传说之类的题材,往往由于文化、传统、习俗等原因,以口传记载为主较多,虽然富于传奇色彩,但原著的表达往往趣味性都比较弱。动漫的受众群体主要以面向当代青少年为主,这样的故事情节表达是缺乏吸引力的。因此对原作做一些相应的修改,使动画剧情变得符合受众群体、生动有趣,具有市场号召力。

主要可分两种方案,一种是合理改编,改编出一种可供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和形式;
一种则是找准文化精髓,进行有度的创编,有效地进行故事浓缩、戏剧加强或升华。与此同时,东巴文化作为非主流文化,它有自身独有的标识性的元素及传统,甚至包含一定的严肃成分在里面,在文化元素添减和戏剧强化修改方面就必须注意权衡。因此,在不改变大的元素及文化的前提下,做到让全片生动活泼或者宏大,目的只有一个,东巴动漫作品要为广大群众或目标受众所喜闻乐见。

东巴题材的动漫理论上已经成熟可行,可是在面对实际创作运用的时候,却存在不少困难。比如在角色造型设计过程中,东巴文作为一种象形字,转换为人物形象进行设计比较容易,但由于东巴文的象形和文字特征,转换为人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角色形象很难有太大的思维拓展空间;
其次,丽江的动漫产业还未融入这块土地,动漫人才极为不足,需培养引进专业人才;
第三,对于动漫产业的构建来说,经济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经济结构相对比较单一的丽江来说,要开发东巴动漫,就需要引入投资或者采用相对低成本高趣味的传媒风格创制。因此,要实现东巴动漫的丽江本土产业化,仍需要多年多方的努力。

利用丽江东巴文化进行动漫创作,不仅利于东巴文化的传承传播,而且具备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市场价值。它不仅仅能拥有一个较新的数字媒体产业带来的经济价值和利益,更能通过东巴动漫作品展示民族民间文化,通过深度传播地方文化打造旅游品牌,从而提升丽江文化旅游品牌效应。同时,东巴动漫自身也可以形成一种文化品牌,成长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品牌,走动漫产业发展的道路,衍生出的周边各类相关产品。或许这对丽江民族文化可以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并形成经济和文化的相互支撑的良性循环,助力我国民族动画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东巴文化东巴纳西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云南档案(2021年1期)2021-04-08英国女子与两只猫结婚10年:称猫比男人好奇闻怪事(2020年12期)2020-12-21玉水寨壹读(2019年5期)2019-05-10白地吴树湾村汝卡东巴经《内内抒》片段译释民族古籍研究(2018年1期)2018-05-21丽江东巴文化的发展变迁刍议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14期)2018-03-08新媒体视域下东巴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究西部广播电视(2018年9期)2018-02-21东巴文化保护的数字化策略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12期)2017-03-22纳西鲁丁的微笑读者(2017年2期)2016-12-26——纳西琵琶">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民族音乐(2016年2期)2016-07-05舌尖上的乐器——纳西口弦民族音乐(2016年3期)2016-06-05

推荐访问:纳西族 丽江 创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