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丽
付秀莹新出版的长篇小说《野望》,延续了她的另一部长篇小说《陌上》的乡村生活,但比《陌上》人物更集中,乡村生活更贴近时代特质。小说通过翠台一家人的生活,折射了芳村以至镇外的生活图景。其清淡隽永的风格,让我不由地想起了汪曾祺先生、孙犁先生。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看了付秀莹这部作品后,就不停地问,这是现在的农村吗?乡亲们烧的是液化气,用的是电磁炉,安的是电暖器,开着小轿车,玩抖音,刷朋友圈,知道网红,做直播,知道什么叫审美疲劳,明白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享受着时代给予他们的幸福生活。我离开乡村生活三十年了,虽然偶尔也回家,大都是匆匆而去,急急而返,对乡村的变化除了家家住上了新房,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再无其他印象。但读了付秀莹的作品后,我对现在的乡村生活,借用她作品中用得最多的词——恍惚,真是恍惚得很。
小说的结构值得称道,它以大雪、立春、雨水、谷雨等二十四节气作为每章的题目,又以古诗词来描绘节气,再加上书名《野望》,让我想起了杜甫的同名诗,给全书奠定了扎根泥土中的优雅与诗意。
小说以散点透视的方式,通过农村中年妇女翠台的视角,展现了芳村的一年生活。整部小说没有重大情节,除了翠台儿媳妇跟儿子吵架回娘家,翠台请村里两拨人代表自己到娘家去请,好像就没有重大的故事了,可是你捧着全书,就是放不下。为什么?她写透了今日的农村,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热气腾腾、生机勃勃的乡村生活图景。
世情是中国传统小说的一大特点,《金瓶梅》《红楼梦》基本都是以此展开故事的。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乡村人,最看重礼仪、讲究规矩、注重与邻人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讲,就是人情。因此,农村那种家园式的亲情,那种乡邻之间的热络帮衬在城里是少见的。一个村子里几百年来只有几个姓,很少有外人能进入,村民们彼此都知根知底。在这种熟人社会中,关系网自然就形成了,比如亲戚、同乡、同学、师生、姻亲等,人与人之间形成千丝万缕的“裙带关系”,大家就可以通过“熟人”走关系、通关节、找捷径甚至超越规则和法律。继而产生的熟人乡群、礼治与人治,造成新的关系。付秀莹深谙此道,书中母子情、婆媳情、姑嫂情、姐妹情、乡邻情,她拿捏得很精准。
农村家庭大多是男主外,女主内,所以作者以家里女主人翠台为核心来讲述故事。翠云是一个地母式的形象,她包容、勤快、敬父惜婆、爱子怜女,用自己的力量支撑着家人的天空,绵密着乡邻的情感。看到她一一还情的细节,让我忍俊不禁,那不就是我熟悉的亲人的生活吗?她一会儿去给老父亲做饭收拾屋子,一会儿去安慰厂子破产了的妹妹,一会儿又到儿子的新家给儿子做饭,一会儿去探望曾经看过她父亲的香罗的母亲小蜜果……整天在人情里来回奔忙着,让人对这位中年农村女性,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我们写小说的都知道,讲故事不难,难的是细节的真实,特别是这种工笔画式的小说,如绣花,一针错了,花就露出破绽了,一字一句,都得细细推敲。全书有名有姓的至少六七人,如《清明上河图》,哪怕画中人只露一只眼,都鲜活地跃然纸上。如女主人公翠台孤身的老父亲和他的大白菜,爱玩手机的儿子,养猪的丈夫,想回家乡的大学生女儿,动不动就闹着回娘家的儿媳,她的养尊处优的妹妹素台,风骚又热心的妯娌香罗,集市上的卖者与买者,接儿媳回家的过程,夫妻拌嘴,邻里之间迎来送往,新老婆媳关系等,那么真切鮮活,就像一幅风情画,徐徐地展开。
你会一直以为作者就生活在其中。不少出身农村的作家,离开家乡多年,笔墨始终离不开故乡。但一读作品,你就会发现,他们的乡村生活还停留在二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要么仍是贫穷,要么是田园牧歌式的空泛抒情。而付秀莹离开故乡多年,仍能现场感地写作,难能可贵。她不是停留在表层,她深入故乡深处,写出了时代之变和人物心灵的嬗变。
读《野望》,急不得。你会沉浸于那些活色生香的语词中,那些词来自大地深处,来自泥土里,沐浴着阳光水分,既有原生态的香气,又有诗意的优雅。即便一个小孩子,一只鸡,一只狗,一副门帘,一个玩具,她都把它们当作大地上的一部分,加以珍爱和描述,你会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的心跳和温度。我忽然想起毕飞宇说过的一句话,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我知道字和词的意义,它意义重大。在许多时候,你把字和词错过了,就把整个作品错过了,甚至于,也把这个作家错过了。我记得前不久,有位朋友问我,薛宝钗扑蝶时,拿的是团扇还是纸扇?我脸红了,真的没注意,便解释说1987年版电视剧中薛宝钗拿的是团扇,那应当就是。他又问,西门庆与他结拜兄弟们在元宵节相聚,谢希大跟王三官是在哪儿分手去见西门庆的?我只好老老实实回答,没留意。然后赶紧查书,原来宝钗是从袖子里拿出的扇子,那肯定是折扇了。而谢希大跟王三官是在粘梅花处分手的。作者写了两次粘梅花处,这是一个多么美的画面呀,寒冬季节,一伙人站在假梅花树下,多么有趣的意境,我竟然忽略了。于是,从此我读喜欢的书,便一字一字地过,竟发现了以往阅读没有注意到的许多妙处。
一字一句慢慢读《野望》时,你就会发现,那些种植在大地上的蔬菜瓜果,那些风霜雨雪、花鸟草虫、四季作物,跟人一样,有自己的名字、声音,有自己的色泽与表情。万物在作者笔下,过得那么有滋有味,那么可听可视可触。
付秀莹深受古典文学滋养,小说的文字一向讲究精致,此部小说更是,不少词从古典诗词中化成了有形有色有声的新的语言,而且更符合笔下所描摹的事物,让人体会到汉字的魅力:大白菜,湛绿湛绿的。菊花重重叠叠的花瓣,在风里颤巍巍的。大白鹅嘎嘎嘎嘎叫着。墙角叫着吱吱吱吱的是蟋蟀声。电动车是日日日日。风吹过树梢,发出的是铃铃铃铃的金属声。根来喝酒,滋溜一口,滋溜又一口。还有更形象的呢,软软的阳光是金丝银线绕来绕去,把村庄弄得恍恍惚惚。卖油炸糕,拉长了嗓子,油炸(啊)——糕!油炸(啊)——糕!布谷鸟叫:老头儿刷锅——老头儿刷锅。一只不知名的鸟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叫个不停,让我想到了昆曲的唱词——行不得也么哥,它是否从此化来?我不得而知,就是觉得她谓化得好,化得巧。这句,放在翠台跟丈夫商量给他堂妹借钱赎赌夫的当中,特别有意味。
“冬日暖阳下的田野,烟霭淡淡的村庄,楼房的尖顶,树木的枝丫,蓝天下白云乱飞,叫了声老天爷,这是咱芳村?跟画里一样样!中树说,新时代,新农村么。”“翠台穿一件薄荷绿小袄,脸蛋子冻得红红的,抹了胭脂一般,喜针上一眼下一眼,左一眼右一眼,一面看,一面笑,哎呀,人靠衣裳马靠鞍,你这平时不怎么打扮,好歹一拾掇,小瓜秧子似的,水汪汪。” “天地间是金丝银线交织,明晃晃照人眼。” 一副棉门帘,她也不放过:“虽一律是枣红色丝绒底子,上绣着麒麟送子的,有蝙蝠石榴的,有绣着喜鹊登枝的,有绣着金凤凰的,有绣着富贵牡丹的,还缀着一排排假铜币。”
我深叹自己同为作家,为什么没有细微的发现呢?
付秀莹的视野是辽阔的,是站在新旧的交界点写她挚爱的故乡,字字句句都饱含了爱与细察。她笔下虽是华北平原,但可以说涵盖了全中国的新农村。你不在乎她讲了什么事,你迷恋的是她笔下的万物,是小村的晨雾,是家家的影壁、花池子、对联、院墙上的标语,是穿着杏子黄、鹦哥绿、大红绸子上面绣着暗金小福子的女人们绵密的心事。文中女人们的名字更是让人喜爱:翠台、素台、小蜜果、喜针、爱梨、根芬、小鸾、春米、小闺、小令等,让人记住是家家活色生香的日常生活。那些婚嫁丧娶,串门走亲戚赶集,那些欲言而至的男女间的小秘密,那些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某某跟某某的不对付,都纤毫毕现。村人的穿著,她不厌其烦地加以描绘,细致入微,因为衣服,你不会看错他或她是谁。从城里回来过年的人穿的白羽绒服,白事中的鲜亮裙子,她也不放过,简简几笔,就写出了乡村生活的质地与肌理。你随时可以打开一页读下去,就能读得过瘾,读得畅快,读得亲切。
穿插里面的丝弦、梆子戏、评剧,还有下眼子、卷子、蒸碗儿、青儿、居连、长果、递说等方言,这是紧贴在芳村大地上的声音,更是这个小村别于其他乡村独特的精神符号。
行文中,不时穿插其中的村里的喇叭声,电视机里的午间新闻,人们的议论,虽然断断续续,却传达着来自上面的声音,使一个偏远的小村紧跟着时代的步子,也为后文做了铺垫。这些代表着振兴三农的政策先是以声音,最终以具体的方式渗透到农村生活,发展新模式、进产业区、培训等,解决了芳村人生活中的诸多麻烦。这是农民之幸,也是新时代带给他们的福祉。
农民虽然比过去生活好了,但年轻一代的精神生活并不满足,新旧观念碰撞中,乡村生活会有新的纠结与困惑。结尾那铺天盖地的野蒿子,我谓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亦是生生不息的众生之音,更是大地之魂。
猜你喜欢芳村农村生活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在芳村散文诗世界(2021年3期)2021-04-02广州鲜切花市场最新价格农村百事通(2017年4期)2017-03-11广州鲜切花市场最新价格农村百事通(2016年15期)2016-11-26生活感悟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无厘头生活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爆笑show(2015年6期)2015-08-13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赞农村“五老”中国火炬(2011年5期)2011-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