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药产业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初步思考(完整)

时间:2022-07-30 15: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于中药产业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初步思考(完整),供大家参考。

对于中药产业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初步思考(完整)

 

 关于中药产业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初步思考

 黄明达 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合作中心 (北京 100700)

 今天中药产业发展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现代中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首次在国家战略高度上被列入“十五”国家优先发展重点计划, 并将以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和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 与生物医药产业并列为 21 世纪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的两大支柱, 这是在认真分析和客观比较了 国内外医药科技发展整体水平与综合实力后得出的科学定位。

 伴随着加入WTO 后全球医药经济一体化进程, 中药产业的发展将以其独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和丰富的社会医学实践经验为基础, 对促进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和提高国民健康整体水平的贡献度将 日显突出, 现代中药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 由几年前的欧美直到近两年的东南亚不断对中药安全问题提出质疑, 从中药材中的某种有毒化学成分到含有该成分的各类药材以及由这些中药材配制的各种中成药均遭到禁令封杀。

 对中国出口的中药由绿色壁垒到技术壁垒, 由以往的区域文化壁垒到今天的市场信誉壁垒, 制约了中药产业发展的国际化进程。

 近日国内龙胆泻肝丸的“马兜铃酸”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目前中药产业所面临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问题的深度思考与学术讨论。

  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合作中心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应用科技研究推广中心分别作为推进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化和中医药科技成果市场化的两个专业机构, 我们在认真总结多年的工作实践基础上, 通过对中药产业政策、 科技、 市场的发展及中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多方位的系统调研与行业诊断, 对目前制约中国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

  一、 中药现代化与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化, 既是一场传统中药的新技术革命, 更是一次现代中药的新文化运动。中药的现代化必须在遵循中医药传统理论精髓和继承中医药临床实践自身特色的基础上, 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生命科学发展的成果和现代高新科技手段, 在促进传统中医药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的同时, 应突出体现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独特文化内涵, 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过程中应防止“唯技术论”, 应遵从以人为本、 以生命为本和以健康为本的“三本主义”作为人类生命科学发展终极目标的传统中医药价值观, 并要像强调现代中医药的技术性一样,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强化传统中医药的文化性, 实现中医药技术与文化的全面发展, 实施两手都要抓, 两手都要硬的兴业战略。

  二、 医药技术的现代化不仅仅是中国传统医药学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同样也是西方现代医药学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伴随着全球医学发展一体化进程, 世界未来医药学的发展必将是一个东西方医药学技术与文化的整合, 是基于不同哲学思想和医学模式, 并将以保留各自独立的价值体系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相互接轨, 在共同针对人类疾病与健康发挥最大效能上互为补充, 此可谓殊途同归, 万法归宗。

  三、 “中药西制”和“废医存药”是中药现代化与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两个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倾向。

 “中药西制”在改变中药传统剂型与强化现代中药成分分析上片面追求仿造西药及其标准, 可能有背于中医药自身规律, 至少不能充分体现中医药在临床上的比较优势, 为了突出治标的效果而忽略了治本的特色, 为了追求短期效果而忽略了长期目标。

 在注射剂、 滴丸等中药现代剂型的研究开发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同时, 不应忽略中药制剂研发的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长期以来过份宣染和强化中药新药品种因其主要成分及分离纯度作为中药现代化的等级标志, 这种“唯成分论”, 将使中药在失去组合化学作用对疾病系统调治与机体整体调节的同时, 也将失去其安全、 有效、 价廉的比较优势。

 在现代工艺与质量标准化研究方面, 应尊重传统中医药的价值观, 即, 我们是有成分论, 但不唯成分论, 重在临床疗效。

 疗效才是硬道理, 只有保持特色才能有比较优势, 才能在未来后现代医药学发展中具有市场竞争力。

 中医药将历经传统中医药学时代、 中西医结合学时代和现代中医药学的三个发展时代, 应在充分继承传统理论与经验、 尊重自身价值和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

  四、 中药现代化可在中药现代研究与研究传统中药两个方向上同时展开, 一个是在充分尊重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价值内涵的基础上开展中药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和质量标准化研究, 一个则是在分析和总结中药传统用药经验基础上, 为发现的新的天然药物和开发新的先导性化学药物分子结构而进行的研究, 这两个研究方向及其产业化客观上讲都有一定现实意义, 既不能相互混淆, 也不能相互取代, 更不能相互否定。

  五、 中药现代化和现代中药科技产业不能简单地作为“中药西制”的代名词, 更不能成为“废医存药”的发展方向。

 “废医存药”倾向不论从科研还是到市场, 目前在国内外中药开发方面都带有一种普遍现象。

 从科研角度看, 过于注重中药化学成分及药理试验研究。

 目前实验药理学研究的技术手段及模型设计与人体发生疾病实质的不对称性, 使中药新药在应用于临床时失去其应有的疗效。

 从市场角度看, 中药的临床用药正在逐渐失去中医药理论的指导。

 由于目 前国内绝大多数中药制药企业自身缺乏医学专业人才资源, 对产品的医学推广不够重视, 同时也缺乏组织保证与专业支持, 而临床医生又多因专业知识与学科背景的不同, 在临床上出现“中药西用”的泛化现象, 以西医的辨病论治逐步取代或削弱辨证论治的中医药特色以及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用药的主体地位, 所以近些年来国内外不断出现了对中药安全性的质疑, 并提出所谓“问题中药”的概念。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 药之效在人不在物, 而药之害则在医不在物。

 所以由于“废医存药”和“中药西用”所导致的中药安全问题而引发的“浪潮”, 其实质并非中药信誉危机, 实质在于是否严格按中医药理论正确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

  六、 中药现代化并不能等同于中药国际化, 中药国际化更不能完全代表中药现代化。

 以往对中药国际化在宣传和认识上有一定的误区, 一是认为只有经过以美国 FDA 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药品管理部门按西药标准审批的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才算中药国际化; 二是认为只有中药从中国出口销往国外才叫国际化; 三是在整个追求中药国际化过程中一方面民族情节过浓,而不顾现实性和可行性, 而另一方面又不认真分析和研究中医药自身特色及比较优势以扬长避短, 表现为崇洋媚外的思想倾向; 四是中药与中医的国际化分离, 忽略了中医药因人而异、辨证论治以及医药同源、 药食同性的特色, 不能在以人与健康为中心的社会医学发展模式中更好地体现出中医药自身的优势与价值。

 中医药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在未来全球医药经济一体化及后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 中医药最大的国际化是中国本土化, 如何在占世界 22%人口的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中确立重要的地位, 对中国人民的医疗保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和最广泛的影响, 对国民经济稳定持久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以及对于目前西方医学尚未彻底攻克且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如癌症、 艾滋病等)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医源性疾病、 药源性疾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而富有特色的整体解决方案, 并将世界各地的病源广泛吸引到中国来求治, 这些都将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任务, 同时还可将具有广泛生物活性与整体调节作用的中药保健食品及其具有现代人本思想与传统文化内涵的保健模式共同推广到国际社会也将是中医药国际化的重大机会。

  以上对一些中药产业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初步思考, 仅限于个人水平, 有不全面和不正确之处还望与会各位批评指正。

 谨此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让我们共同关注并参与中药现代化和未来中药产业发展。

推荐访问:对于中药产业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初步思考 产业发展 重大问题 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