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泽霖
为什么要评选“特普通奖”?或许其口号就是答案——“又不是每个人都能拿特奖”。的确,每年清华大学本科招生3000多名,其中只有10人能获得“特奖”。如果说获得“特奖”意味着“不普通”,那么没获得“特奖”的大多数人,的确是普通的。
我们对“特普通奖”感兴趣,更多是因为“普通”两个字让我们想起了自己每天都在经历的、努力之后仍然平庸甚至无力的日常生活:努力学习却总是不甚了了,努力锻炼却还是成绩平平,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最终却总是能交差就好。我们许多人曾经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是能够轻而易举地把自己和旁人区分开的“主角”,而如今却是“校强我渣”。我们发现自己第一次成了“配角”甚至“龙套”。当配角,恐怕是“聚半国英才而教之”的清华带给许多同学的人生新体验。
可是,随着生活的复杂程度指数级上升,每个人都将不可避免地经历“努力却无力”的时刻。只是做过主角的我们,常常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力,习惯按照只要努力就能脱颖而出的逻辑,推出只要没做到最好就是不够努力、只要不能把别人区分掉就是自己不行的结论。这是我们适应了十几年的单线条评价后的习惯。
“特普通奖”的可贵在于突破了我们的惯性思维,提醒我们别总是盯着别人的光环。“特普通奖”把普通抬到了与不普通同样值得审视的高度,找到了一个与追求卓越同样重要却更少被关注的领域 :学会和自己的无力和解,学会悦纳自己。
因此,我们应当对“特普通奖”的创意点赞。如果说“特奖”想要告诉我们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那么“特普通奖”就是在提醒我们别忘记善待努力过了的自己,而这在“神仙打架”的清华尤为重要。
追求卓越和悦纳自己,应当是健康人生的两个基石。
从这个角度看,和“特普通奖”的精神相比,其评选未必那么重要。正如一位候选人所说:“‘特普通奖要么颁给所有人,要么一个也不颁。”此言一语道破“特普通奖”的评选与其精神之间的张力——每个人都普普通通,凭什么有人更普通?虽然组织者用“共鸣值”代替了一般评比中的得分,但有评选就有高低,从操作上看,或许“特普通奖”也只是按照另一种取向把一些人区分开来。
所以,与其说“特普通奖”是一个奖项,不如说它是每个独特生命都应该达成的成就。每一个体会到了自己的努力,进而和自己的无力和解的时刻,都值得一个“特普通奖”。“特普通奖”不是凡尔赛文学,也不仅仅属于所谓“最普通者”,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这样的时刻。每一种在这一时刻涌现出的感受,都应该被视为独特的、真挚的,值得被尊重的。
不过,悦纳自己也并非我们自己的内心选择,它始终与我们的生存境遇紧密相连。如果我们对自己未来的想象力已经被仅有的几幅图景限制住了,如果我们不得不按照赢者通吃的规则求得生存,那么无论我们如何歌颂努力生活本身,如何用悦纳自己的说辞聊以自慰,最终都不得不被卷入一场没有退出机制的残酷竞争中,“特普通奖”也就没有它存在的余地了。归根结底,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多元的评价体系,需要一种更加多元的生活氛围,让每一次努力后的无力都有退路,让每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都有得以喘息的空间。
我們能看到这样的未来到来吗?希望它迅速出现确实不太现实!让悦纳自己成为与追求卓越一样重要的共识,让我们对平庸多一些宽容,也许是促成这样一个体系得以建立的重要一步。因此,“特普通奖”是一次宝贵的尝试,它必会在我们的共同记忆中获得一个位置。当我们有机会为“普通”的人们打开更大的生存空间时,我们便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了。
(摘自清华大学《清新时报》,有删改)
猜你喜欢悦纳配角无力一个三角函数配角公式及其应用中学数学研究(广东)(2020年14期)2020-08-13“配角”也点睛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17年11期)2017-12-20最佳配角杂文月刊(2017年19期)2017-11-11亲戚悦纳,让所有的疲惫变得有意义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故事里的那些配角们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北京现代悦纳正式发布世界汽车(2016年6期)2016-06-22瑞风车加速无力汽车维护与修理(2016年3期)2016-02-28艺术厨师当代工人(A版)(2016年1期)2016-02-13悦纳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5年9期)2015-11-25争论,有力的和无力的能源(2015年8期)201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