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建设。为此,中国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打开市场,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其中,构建外宣翻译文化产业就是一项重要措施。构建外宣翻译文化产业作用颇多,不但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更为优化产业结构和打造更为广阔的文化市场贡献了一份力量。借助外宣翻译的语言传播进行文化交流,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作更加紧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是“第三次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河南省自贸区建设更要以该战略为中心,做好外宣翻译工作,构建多维协作文化体系,积极推动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走出去”。
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宣翻译现状
建立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推动“一带一路”内外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目标是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努力将郑州片区建设成为投资贸易便利、枢纽功能完善、高端产业集聚、服务体系健全、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标杆。
从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定位和发展目标来看,服务于“一带一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是其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外宣翻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积极与外商合作,推动外商贸易是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首要任务。在合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沟通方面的问题。语言共通是基础,语言表达是前提,语言服务是载体,只有确保外语口语流畅、沟通顺利,坚决避免语言造成的障碍,才能保障外宣翻译工作顺利进行。外宣翻译工作难度较大,工作中信息量较大且用到的词句有所考究,对语言的要求能力极强,需要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简练性等特点。为保证外宣翻译语言符合规范、科学的特点,必须把学术规范的相关要求落实到位,将其切实融入相关的外宣工作中。
文化翻译意识
翻译可以通过语言转化来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可以促进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翻译并不容易,翻译的难度基于翻译者对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不同的翻译者翻译出来的内容有所不同,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翻译者就要达到两个严苛的要求。以跨文化交流的眼光看待外宣翻译,其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方式,为了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必须通过最好的方式进行文化翻译,以促进国际间的沟通和交流。翻译必须遵守相关的户籍翻译规则,以此传播文化。
第一,明确翻译目的。中国的翻译目的很简单,是为了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其他国家,让他们对中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对中国古老的文化有所尊崇。翻译者通过自己的口和笔,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彰显中国文化魅力,向世人展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为中国国际形象的进一步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非外宣翻译也是为了传播與弘扬中国文化,因此翻译的目的非常重要。哈罗德对传播学有着深刻的研究,他发现传播主体、内容、媒介、受众和效果构成了传播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这五部分也成为影响翻译成败的五大考量因素,五个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最终共同服务于传播目的。不同的翻译主体有不同的翻译难度,例如在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内容时,为了将文化遗产的魅力展现给国外受众,让其在跨文化的情况下感受中国古代文明就是一大翻译难点,也是传播学中考虑翻译效果的具体体现。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听众对翻译效果满意,翻译者需要有极高的翻译素质,这要求翻译者对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这五个要素的结合灵活变通。为实现翻译目的,翻译者必须有对翻译布局的全盘思维,必须针对翻译的综合性和原则性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翻译模式,从而获得翻译受众的认可,取得成功,并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提供翻译保障。
第二,受众中心原则。“三贴近”原则在外宣翻译界赫赫有名,这一原则由黄友义先生提出。“三贴近”原则以目标受众为核心,体现出传播学的思想,具体为:1.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现状;
2.提高信息收集的准确性以此获得目标受众的认可;
3.调整传播信息和文本结构,使其贴近受众的想法与阅读习惯。
第三,文化认同原则。文化认同正是翻译的本质,因为不同国家的人,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不同,思维方式也有差异,文化认同就是外宣翻译的一大重要原则。其作为翻译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需要翻译者掌握各个国家人民的教育背景,学习与感受各国的文化差异,以免由于信息误差导出现整个沟通效果大打折扣的状况。不对翻译的受众提前研究,就无法掌握他们的自身习惯,就无法使用他们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文化认同是跨文化翻译的重中之重,进行翻译的人不仅要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内涵充分理解,有着对本国文化的独特见解,也要对别国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如此才能进行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将两国的信息进行价值交换。只有考虑到本国与他国存在的文化差异才能够根据各国人民的语言习惯作出判断,以优美的语言吸引他们,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和谐共处。
语篇翻译意识
外宣翻译材料可以看作是一个一个语篇。语篇分析理论和方法除了应用于语言分析以外,也可以应用到外宣翻译中。外宣文本的翻译也可以以此为指导,把外宣翻译语篇看成一个交际单位和翻译单位,分析翻译文本的社会文化语境。好的外宣翻译应该可以在整个语篇的背景下遣词造句,灵活运用各种衔接手段和连贯功能,同时进行适当的变通,达到交际的作用。
例如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翻译一般主要是向国外政府或者企业提供自由贸易相关信息介绍,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因此,其最主要是的信息功能。当然好的外宣翻译材料可以吸引潜在的海外客户,因此也具有祈使功能。外宣资料翻译要有语篇意识,应尽量保持与原内容语体形式和文体风格的一致性,所提供的信息也一定要客观、准确、翔实。
此外,自贸区外宣资料的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篇翻译,源文本语篇具有不确定性,中文旅游资源的介绍资料不是为了进行翻译而创作的,因此对其进行翻译时要对原文本进行解读和重构,不能单纯地逐字逐句翻译,而是根据功能和目的带有一定的再创造性。要想提供优秀的翻译,就要将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相关外宣资料进行重组、整合,以适应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因此,在进行翻译时可以对源文本进行置换翻译、扩充和缩小翻译,甚至可以进行改编。
语言差异意识
外宣翻译可以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换,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语法体系,在词汇、句式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在外宣翻译中,不能忽视语言间的差异,特别是对象国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翻译材料要符合对方遣词造句的习惯。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地方要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变通,否则会引起对方的误解甚至反感。特别是遇到宗教、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内容时,要谨慎处理,熟悉对象国的相关国情,换位思考,跨越文化障碍,让翻译的内容能够很好地被接受和理解。
语用翻译意识
语用翻译主要是通过语用学基本理论知识来研究翻译。哈蒂姆与梅森(Hatim & Mason)在国外最早提出语用翻译,而威尔逊的学生格特(1991)提出译者的责任是在具体语境下向不同读者传达出原语作者的预设和意图,使之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
利用语用翻译来进行外宣翻译,主要是利用等效翻译理论来解决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外宣资料中往往涉及文化推介、旅游资源介绍、经济发展模式、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往往和我国国情联系紧密。对于外国人来说,对中国没有足够的了解,是不可能充分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外宣翻译就要提供给接受者必要的知识补充,或者改变知识结构的组合方式,以便使接收者更顺利地进入另一个文化和思维世界。翻译者在原文基础上采用各种变通方式,作出有利于接受者理解的翻译,以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外宣翻译的水平决定外宣效果,好的外宣翻译可以吸引国外民众对河南省的注意力,进而理解河南的文化内涵和发展趋势。不好的外宣翻译则会起到反作用,影响河南对外宣传形象和吸引外资的效果。
特别是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外宣资料,利用语用翻译可以给翻译处理留下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直译与异译相结合,在保持原文意图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增强翻译内容的异域风格,扩大接受者的知识面,但不能完全用对象国的文化内容替代,会失去文化的本源。
同时注重接受者的思维差异,让接受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这样有利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提升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宣形象提升策略
第一,进一步拓宽塑造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宣传形象的渠道。
1.设立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宣传官方网站的多语种版面,全面系统地介绍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建立官方博客和国际网站,发布最新的与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有关的新闻和大事件,同时发布国际招商和国际旅游产品的推广信息。
2.组织更多的国际性论坛和国际组织的高层次对话,邀请国外有关人士和专家参加,通过他们将更多的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信息传播出去。
3.利用河南省组织的文艺团各国巡回演出的机会,在海外进行与本国文化有关的一些演出,例如太极拳、杂技、武术表演等,吸引更多民众了解河南和中原文化。
4.加强与海外中小企业联盟的合作和交流,不定期组织投资洽谈会和贸易会,加强企业间交流与合作。
第二,進一步丰富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宣传形象塑造的内容。
1.在对文化大省和农业大省进行宣传的同时,加大对航空港经济试验区建设、中原城市群发展、中原崛起、米字型交通枢纽等经济领域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河南不仅是文化大省,更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进而吸引更多海外企业投资洽谈。
2.进一步加大对河南污染治理、环境改善、绿色环保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宣传力度,结合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打造生态体系,改变人们以往对河南环境不好、污染严重的认识。
3.继续打造河南具有知名度的传媒品牌,比如《武林风》,定期邀请选手进行交流切磋。加强与海外媒体的合作和交流,进行更多的报道。
4.针对海外民众喜爱的河南旅游景点,着力打造对外旅游宣传名片,例如云台山、少林寺等,并以这些旅游地为切入口,全面提升对外宣传效果。
5.加强教育合作,加大中小学和高校之间的交流,通过河南省与国外建立的对口合作对象,加大办学、留学、教师学生互访、青少年交流活动等方面的合作力度。
6.加大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资源整合和提升力度,建立国际化服务体系,提升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服务质量。
第三,海外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宣形象塑造策略。
1.加大与海外主流媒体的交流,了解主流媒体对中国和河南的舆论导向,拓宽有利于塑造中国形象和河南形象的媒体和舆论平渠道。对于只对文化感兴趣的媒体,可以以文化为切入点,引导他们把镜头转向更深层次的河南文化内涵,以及受文化影响的河南本土企业和创业者的故事。
2.通过各种渠道和机会邀请海外主流媒体参与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外宣推介活动,并协助他们进行更深刻、更丰富的采访和报道。特别是针对海外企业和民众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点,制作一系列河南体验节目,以激发更多民众对河南产生兴趣。
3.成立由河南的外语专业人士和学者组成的海外舆论调研组,专门针对海外对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舆论评价进行搜集、整理、分析,供相关部门参考。定期对海外民众进行调查,准确把握海外对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认识变化和信息需求,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
参考文献
[1]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06):29-30.
[2]赵新艳.跨文化视角下的东北媒体对外宣传策略研究[J].新闻传播,2009(02):48-49+51.
[3]张健.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宣翻译“变通”策略刍议[J].外国语言文学,2013,30(01):19-27+43+72.
[4]朱义华.外宣翻译研究体系建构探索[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宣翻译多维协作
文化创意构建研究”(项目编号:SKL-2022-1509);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后疫情时代的中韩科技创新合作渠道及人才交流通道研究”(立项编号:212400410450)。
【作者简介】徐迎迎(1982—),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传播与交际研究。
猜你喜欢翻译者试验区河南诠释学翻译理论研究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年16期)2022-12-0318个自贸试验区商周刊(2019年19期)2019-10-17出彩河南青年歌声(2019年7期)2019-07-26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河南:过大年,逛庙会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学教育(2018年15期)2018-11-29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年8期)2018-09-08翻译家幼儿100(2018年13期)2018-05-11翻译者学术经历与翻译质量关系的研究东方教育(2017年3期)2017-05-18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