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系统在场馆类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3-10-03 12:15:04 来源:网友投稿

刘 刚

(中交四航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 519000)

在5G、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持续优化的背景下,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生产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些高新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其开始与社会各个领域进行对接,支撑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表示智慧城市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动能,并将其纳入到了多个地区和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中,而作为智慧城市的延伸智慧工地是保障城市建设、项目推进的重要基础,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也必然成为“十四五”时期的建设要点,有着较大的发展前景[1]。智慧工地系统作为智慧工地非常重要的体现,其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合理运用,即可打造起一体化的集成平台,实现对施工现场安全的统一管理,形成项目管理层的完整数据池,促使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能够实现“人、机、料、法、环”等各环节的动态互联,全面提升建筑施工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建筑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智慧工地概念源自于智慧建设,主要是指借助传感网络技术、BIM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VR等相关技术手段,其能够对物联网、互联网以及传感网等各种网络组织的实际作用进行合理运用,即可较好地体现出数据挖掘、多维信息和动态决策的全新智慧环境和工地形态。将智慧工地系统应用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可以发挥以下几点功能。

(1)可查看 通过巡航开启捕捉施工现场的画面,能够对视频画面远程调用、管理和图表进行综合分析,能够进行全天候、多方位的实时监督管控,从而实现对视频画面的智能化处理,促使视频信息得以汇总,更好地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工作能够实现可视化的智能与管理分析,有效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2]。

(2)可预警 能够对施工现场的噪声、扬尘、温湿度等各项环境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完成国家标准信息的自动匹配,一旦超出标准范围即可自动报警,从而实现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缓解和超标整改处理,更好地给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的保护和持续化发展。

(3)可查找 在智慧工地系统中融合了站点地理信息标记与显示、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这就实现了智能监督与查询,确保辖区站点能够获得明确的内容预警、超标和正常信息,促使站点形成对现场安全的动态监管。

(4)可沟通 能够打造起政企互动模式,构建起信息交流平台的优化,从而实现监控前端与作业现场人员的多向沟通,从而连通信息渠道,丰富监管单位、项目管理层对施工项目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并形成产业工人安全相关信息查询通道。

(5)可管控 打造起与工地现场相契合的安全预警执法体系,落实现场安全预警工作,从而实现自动分析呈现,再给予其针对性的监管;
针对现场安全、设备、人员等各方面因素做好安全预警,对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自动识别处理,启动全面预警机制,形成一键在线执法监督管控,最大程度上控制现场的安全问题,提升整体安保水平[3]。

(6)可录入 及时完成文件数据信息的记录和数据存储处理,使其能够直接归档于云平台,确保管理数据进行动态调用和查询,从而达到对工作效率提升的目的。

(7)可调度 建立起安全应急指挥服务模式,打造起快速响应机制,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安全突发事件影响层面的控制[4]。

2.1 工程概况

中交四航局承建的四川南充国际会展中心是一个大型场馆类建设项目,建设工期两年半,计划2024年底建成。该项目是在建设“成渝第二城”的大背景下,为积极推动国际化会展项目落地,创新平台运作机制,举办国内外大型国际展会、海外推荐会,让世界走近南充,让南充融入世界。项目按照立足南充、辐射成渝、面向全国的标准,建设集会展、会议、商业、商务为一体的地标性综合建筑体,拟建设成南充最具国际化水准、现代化功能的城市会客厅。项目位于南充市高坪区江东大道与螺溪河交汇处,西临嘉陵江。会展中心用地规模约178亩,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项目总建筑面积10.45万m2,包含展览中心、会议中心及配套服务设施。

该项目采用PPP模式,建设内容还包括周围的市政及水利配套工程,生态防洪堤建设总长5 260m,其中嘉陵江防洪堤全长约2 100m,螺溪河防洪堤全长约3 160m;
市政包含环绕的5条城市支路及跨螺溪河的一座公路桥与一座人行天桥,道路总长约5 728m,公路桥梁总长度约420m。

2.2 智慧工地系统配置情况

结合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其表现出工期压力较大、 结构复杂、安全质量目标要求较高等特点,这使得项目的整体管理难度巨大、分包单位众多,同时机械设备和人员也相对较为集中,安全标准化推广运用较多, 这就需要配合智慧工地系统来加强安全管理。在引入智慧工地系统之后,项目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得到了有机整合,同时也实现了对安全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同步提升, 保证了项目高质量、安全的如期完工。

本项目在项目初期阶段就集中完成了工地系统的采购与搭建,并结合不同环节的特点和管理需求,重点基于安全管理要求明确具体信息参数,并从不同厂家中配置了相应的管理设备。从某方面来说智慧工地系统实际上就是一套云筑智联平台,为满足各项安全管理需求,随即配备了全景监控、绿色工地等管理模块,具体的安全管理模块见表1。

表1 项目部署使用的智慧工地系统安全有关的模块

2.3 以安全管理为例的智慧工地系统实践

2.3.1 创建项目BIM危险源信息模型

本系统主要配合二维表的方式来完成对危险源信息数据的存储, 二维表涉及到的信息包括了危险源主题、 ID、参数、位置等。随后结合施工安全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危险源的判定标准参数进行整理,并将其归纳出一条完整的参数化规则清单。最后,即可将参数化规则清单基于对应字段录入到对应的二维表中。

以施工洞口与临边为例,其危险源信息模型见图1。

图1 危险源数据库中的部分危险源标准信息

完成相应的危险源数据库的创建之后,即可基于BIM建筑模型将其导入Autodesk Navisworks Manage软件。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相关信息的查看和分析,具体为:一是经由提前设置快捷键的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将鼠标移动到对应的构件上停留即可获得标签信息。二是点击工具栏上方的“特性”选项,即可完成对相关字段信息的查询。

2.3.2 信息采集与处理

智慧工地系统搭载的RFID技术能够进行定量信息的自动采集。本项目主要配合移动终端等相关辅助工具来完成信息处理,现阶段国内外已有大量移动软件配合完成信息采集处理,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携带移动终端在进行BIM模型浏览和查看的同时,将其作为信息采集和传输媒介,即可完成对隐患部位信息的录入和拍照处理。完成BIM危险源模型构建后,监控人员可根据现场情况完成对安全阈值的设置,再将其录入到BIM中,即可以高亮或者标定的方式呈现。以洞口为例,该部位极易发生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安全事故,结合危险区域规则以及人员收到预警信息所需要反应的时长,将1.6m设置为安全预警值。

2.3.3 信息应用

结合信息处理的相关结果,可将预警以两种方式呈现:一是危险状态预警,BIM监控人员通过Navisworks平台完成对危险源信息和现场数据信息对比处理后,给出明确的施工安全评估结果,重点标注危险源的部位以及隐患状态,并经由移动终端将其发布到区域责任人手机中,要求相关责任人做好危险防控以及危险信息的查看,及时整改或者做好预警标识。二是对危险区域实施预警,结合设置的安全预警值,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在危险区域周围设置相应的声光报警装置,其能够对周围施工人员的标签进行扫描,基于RFID技术下将其显示到BIM模型中,一旦出现标签靠近警示距离后,随后声光预警装置会发出预警信号,禁止施工人员靠近。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在智慧城市的进程下,场馆类建筑项目引入智慧工地系统不仅能够促使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管理模式、运作流程得到优化,做到省时省力,减少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凭借双脚、双眼去发现现场的隐患、制止和纠正现场的违规违章行为,对隐患、违章自动采集数据并实行预警,通过影像、声音等信息提供给管理人员,省时省力,经济效益上也明显提升,极大的提升隐患排查力度、频次和效能且自动生成 相应数据,提高隐患整改效率,实效性尤为突出,同时还能够提升管理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并在数据、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供全面的管控指导和事故防控。

猜你喜欢危险源工地施工现场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10期)2022-11-02工地上的一对夫妇时代邮刊·下半月(2022年5期)2022-05-20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商品与质量(2021年43期)2022-01-18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7期)2021-07-16波比的小工地小太阳画报(2020年8期)2020-10-15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9年11期)2020-01-16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江西建材(2018年1期)2018-04-04热闹的工地幼儿智力世界(2016年8期)2016-05-14

推荐访问:场馆 建设项目 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