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3-10-03 14:30:05 来源:网友投稿

崔巍平,慕慧娟,陈俊科

(1.**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
2.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发展的区域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地位进一步强化,中西部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党的二十大对于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建设作了战略部署,强调发挥区域创新在塑造国家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的重要作用。新时代,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深入推进,**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然而**综合科技创新水平长期处于全国第三梯队,全国排名倒数。近年来虽然**创新指数在逐年提升,进步明显,但是与国家新时期赋予的战略地位有巨大差距,如何提升**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经过多年追赶,**科技创新的成就是全方位的,**经济在发展方式、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和增长动力方面已发生重大变化,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科技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近些年,**全区出台大量支持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的政策,已基本形成覆盖创新链各环节的综合政策体系以及制度框架。一是在政策体系建设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的实施方案》《**维吾尔自治区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二是在科技金融改革方面,发布了《关于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措施的通知》,搭建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设立了“**中科援疆创新创业私募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和“**创新试验区创新发展基金”。三是在科技计划管理和实施方面,积极构建科技计划“揭榜挂帅”制度、放宽科技经费使用自主权、开展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推动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试点、优化重点实验室管理、促进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同、优化政务管理和服务、推动各相关厅局落实“科技创新30条”等,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

(二)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加

2021年,全疆财政科技拨款42.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分别为10.66亿元和16.3亿元。2021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78.31亿元,企业R&D经费投入58.93亿元,企业R&D经费投入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75.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达54.18亿元。

在 基 础 研 究 方 面 ,“ 十 三 五” 期 间 全 区 实 施NSFC——**联合基金项目200余项,金额近3亿元,涉及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资源等领域;
实施**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共2000余项,项目总投入超1亿元,引入社会资金,形成包括政府拨款、企事业单位自筹在内的多元科技投入格局。

(三)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全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主要涵盖了新能源利用、棉花生产、番茄加工、煤层气开发等自治区优势和重点行业领域,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部分关键技术进入“领跑”行列。2021年,自治区级科技新立项项目1689个;
重点实验室111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
已挂牌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4个;
星创天地42个,其中国家级34个;
众创空间62个,其中国家级27个;
科技企业孵化器29个,其中国家级10个。年末全年获得专利授权21 178件,其中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153件。年末有效专利56 252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6388件。登记技术合同1822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1.29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9.52亿元。全区5个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四)科技创新强有力支撑产业升级

2021年,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个,其中,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17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54家。省部共建碳基能源资源化学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培育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家。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和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行“揭榜挂帅”等机制,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矿产资源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阶段性成效。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矿产资源开发、林果、设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大幅提升。通过开展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及应用,小麦、棉花自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均达90%以上,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五)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2021年,全区创新条件(人才、基地)建设专项1003个。全区以天山青年计划、天山雪松计划为重点,通过“项目+人才”的培养模式,遴选了一批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2021年,从事R&D活动人员投入19 243.5人年,研发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达14 446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出台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放权松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同时,积极引进高精尖人才,实施高端外国专家引进、“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外国专家、外国青年人才、引才引智示范基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等计划项目。

尽管**的创新发展相较过去已获得相当大的成就,但创新发展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创新基础、创新平台、创新金融、创新服务等方面与国内先进地区还有不小差距,还存在一些约束因素,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一)高端人才和专业型人才严重缺乏

一是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等高端人才不多。目前全区拥有两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天山英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完成人等各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规模与多数省份相比较少。二是专业化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发展滞后,技能型人才缺乏。职业教育投入不够、师资短缺、效益不高。一些职业院校对产业发展、市场人才需求研究不够,职业培训针对性不强、脱离实际、质量不高。三是现有就业政策、职业资格和薪酬制度不利于系统培养技能工人,开展学徒制、推进“双证书”制度均面临体制机制障碍。

(二)全区R&D经费投入偏低

全区2020年R&D经费投入为61.60亿元,全国排名第27位(排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全区R&D经费投入强度为0.45%,不及全国平均水平(2.4%)的1/5,全国排名第30位(排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全区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仅为1%左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作为前沿技术源头的基础研究欠账较多。“十三五”期间,全区的R&D经费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所占的比例为11%、14%和75%,R&D活动依旧主要投向短期、应用技术研发,对具有长远影响的基础研究投入较少,基础研究的比例偏低,科技经费对原始创新的支撑能力薄弱。

(三)科技成果成熟转化不充分

近年来,全区科技成果大量涌现,但先进、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仍然缺乏。据统计,全区获科技进步奖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农业、医药卫生、石油化工、机械工程等传统领域,且转化率低。在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上,科技成果“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还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和操作细则,很多成果拥有者的转化积极性不高。此外,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跟不上,缺乏一支既懂专业技术,又懂市场、懂知识产权和科技政策的复合型技术经纪人队伍。

(四)创新型企业比较匮乏

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虽然总体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全国和其他省市区发展水平,差距依然较大。截至2021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954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08年的1.05%下降到2021年的0.29%。2021年末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倒数第4位,仅高于宁夏、青海、西藏,GDP远低于与**排名相近的贵州和甘肃。2021年,西北五省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低于陕西、甘肃省,排名第三位(根据公开数据整理)。在《2 0 2 1 中国大企业创新1 0 0强》中,全区仅有**特变电工集团有限公司、**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21)。

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要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全区重大需求,加快基础性、引领性、标志性科学技术研发和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着力**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提高科技供给能力和质量,推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贡献科技力量。

(一)围绕产业需求,推动科技创新

一是优化创新发展布局。加快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乌鲁木齐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克拉玛依高新区、哈密高新区加快发展。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安防产业、智慧农业、智慧旅游及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鼓励园区跨区域协同创新,组建跨园区、跨行业联合的产业集群创新联盟,建成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二是提升创新发展水平。提升支撑平台服务能力,推动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创业格局。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安防产业、智慧农业、智慧旅游及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油气、煤炭、矿产、粮食、棉花、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推动学科、人才和企业有机互动、资源共享、协同高效。强化科技援疆力度,补齐全区科技创新短板。

三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科技创新高地。深化科技援疆及“四方合作”机制,支持**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联合建设丝绸之路创新发展研究院、高水平智库等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且具有显著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在**设立创新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布局建设;
增强自治区创新平台支撑能力,试点启动建设**实验室和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承担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和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二)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瞄准全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未来产业发展变革性技术,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一是加快推进创新平台与基地建设。围绕全区优势产业,加快建设一批以前沿技术研发、共性技术突破为核心功能的创新研发平台。重点围绕全区丰富的煤炭资源、石油、矿产资源、农副产品、光热资源等特色优势资源领域,新建若干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化工等特色领域筹备建立若干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一批国家(自治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制造业“双创”示范平台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支持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通过人才技术引进、合作研发、委托研发、并购等方式整合创新资源。鼓励大型科研设施设备向全社会开展共享服务。

二是做优做强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实施创新龙头企业提升引领工程。重点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承接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技任务。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实施“小升高”培育行动,加速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鼓励骨干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

三是加快发展一批创新引领型机构。支持技术创新型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核心配套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每年参与自治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攻关项目。吸引和支持中央直属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在**设立研发分中心。支持国内外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在**创办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建设一批行业新型研发机构。

(三)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制度环境

一是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进一步优化项目评审管理机制、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完善科研机构评估制度。开展“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含公益一类)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试点工作。完善自治区科研设施和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功能。深化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合作的投入和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探索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服务体系和内生机制,推动高水平科技成果在**落地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探索开展职务发明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科技奖励改革。

二是优化创新制度环境。鼓励公益类科研院所加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产学研联合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高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建设一批适应全区发展需求、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专业。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合作的投入和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创新机制,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导金融资金和民间资本进入创新领域。落实普惠性财税支持创新政策。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设立天使投资、科技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股权投资基金。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重大科技项目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支持银行加大对科技园区建设和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支持。鼓励保险公司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保险机构和信用保险机构。探索银行业与创投机构之间多渠道融资和综合性金融服务模式。

(四)强化创新开放合作,着力引进高水平创新资源

一是加快推进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允许新型研发机构向孵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建立相应容错机制。布局产业技术中心、民族药创新药物研发基地、创新研发基地、国际创新合作园区。大力支持专业化服务机构建设。鼓励海内外大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科技智库等入驻**各类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集聚区。

二是提升数字化综合服务建设。支持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信息化综合服务新业态。建设互联网+国际科技信息云服务平台,支持建设各类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引导各类国际技术转移机构和海外行业科技协会加入云服务平台。建设“**中西亚技术转移学院”“中巴走廊技术转移创新中心”等。鼓励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在**设立分支机构,积极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开展合作,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技术转移机构。

猜你喜欢全区**科技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学苑创造·C版(2022年8期)2022-06-18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21年1期)2021-06-09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21年1期)2021-06-09科技助我来看云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7年9期)2018-03-15科技在线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7年4期)2017-06-30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中国环境监察(2017年3期)2017-05-14科技在线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6年6期)2016-08-19科技在线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5年10期)2016-01-20**多怪丝绸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对外开放山峰**人文地理(2009年7期)2009-09-29

推荐访问:新疆 科技创新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