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GC数据的陕西黄帝陵景区使用后评价研究

时间:2023-10-03 15:35:07 来源:网友投稿

魏可欣 王豆豆 詹秦川*

(1.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西安 710021;
2.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2)

为客观全面地探索纪念性景区使用者的综合需求,提出优化措施以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选取陕西省黄帝陵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采集网络点评数据,借助内容分析法和IPA分析法,具体分析使用者属性特征并从景点建设、景区活动、公共服务、旅游设施、体验感受5个维度分析各项使用后评价要素的提及频率与情感倾向,探究使用者的使用后评价结果及其机理,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绘制IPA分析图,直观地表现网络评价所提及的景区建设现状。结合网络数据研究结果,使用传统问卷调查方式开展线下调研,对比与补充网络点评数据分析结果。基于此,综合分析景区现有不足及优势项目,并针对性地提出增强景点串联、加深教育建设、增添活动模式、完善设施服务、加强宣传推广等策略,为黄帝陵景区发展提供参考。

用户生成内容数据;
纪念性景区;
使用后评价;
黄帝陵景区;
问卷调查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众认知的逐渐提升,纪念性景区因其特殊的文化意义与纪念属性,兼具教导后人、服务社会、优化环境等多重价值而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吸引物。在公众与纪念性景区的关系日趋紧密之余,景区景观原真性保护、文化氛围存续与公众旅游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1]。纪念性景区的保护与开发是历史文化同现实发展间权衡的过程,无论以何种保护与开发为目的,“使用”都是其本质意义,使用者的体验是判别其设计成果优劣的指标之一,因此在关注使用者诉求的基础上引导纪念性景区旅游高质量建设对于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针对纪念性景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纪念文化[3]、空间叙事[4]、植物造景[5]以及设计实践[6]等方面,对于使用者满意度与设计更新的探索还有一定研究空间。

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POE)是基于使用者角度,对经过设计并投入使用的设施、环境开展系统评价的研究[7]。自20世纪中叶该理论的提出,至今相关研究已由理论层次扩展至以城市绿地、建筑环境、工业遗址为主的实证研究[8-9]。研究视角自单一对景观偏好度、环境舒适度的研究提升至综合性的多角度研究[10-11],多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传统方式获取研究数据[12]。互联网时代,用户将自己的原创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展示而产生网络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UGC),具有样本量大、共享性强、可获得性良好等优势,现阶段被广泛运用于目的地形象[13]、旅游者情感特征[14]、游客行为特征[15]、旅游产业发展[16]等方面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旅游景区、传统村落、历史古镇等。其中学者王琳等[17-18]率先引入UGC数据探索城市公园使用状态,证实以网络评价为代表的UGC数据反映了使用者对于使用对象的评价及其使用偏好,能够为使用后评价研究提供客观的一手数据。诚然,传统问卷调查能够针对性、多层次地获取不同人群的评价,相较于获取数据数量、效率、成本等因素,UGC数据优势明显。然而,UGC数据具有一定自发性与随机性,仅能获取部分具有表达意愿使用者的观点[19]。对比而言,二者各有优点。现阶段使用后评价研究大多基于其中一种数据开展,鲜有同时分析对比两种数据的研究。鉴于此,为了充分探究纪念性景区现状适用性,本研究以陕西黄帝陵景区为例,通过采集UGC数据与问卷调查两种途径获取使用者使用后评价,综合研究使用者的满意情况与景区使用现状并提出具体优化措施,为景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景区以桥山祖陵为中心,由祭祀庙区与祖陵陵区两大区域构成(图1),兼具纪念、游览、观景等功能。景区周围众山拱戴、沮水环绕、草木茂密,拥有中国现存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2017年黄帝陵入选国家5A级景点,景区接待游客人次增多,2019年接纳204.685万人,近年受疫情影响,游客数量减少。黄帝陵被誉为“华夏第一陵”,是亿万炎黄子孙寻根祭祖之圣地,是具有典型纪念意义的纪念性景区之一,故选作研究对象[20]。

图1 黄帝陵景区平面图Fig. 1 Mausoleum of the Yellow Emperor Plan

1.2 数据来源

为确保研究数据的丰富性,避免新冠疫情对景区评论的影响,本研究使用八爪鱼数据采集器采集自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同程网、携程网等7家主流旅游网站有关黄帝陵景区的点评数据4 134条。去除重复、英文字符、表情字符等无效点评信息595条,保留有效数据3 539条,共计字符148 097。同时于2019年至2022年间黄帝陵景区开放时期开展共计三次线下问卷调查,调研日期覆盖工作日与节假日,问卷填写由课题组成员指导完成,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02份,有效率96.2%。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以及重要性与满意度分析法(Importance Per-formance Analysis,IPA)开展研究。内容分析法是通过客观、系统、定量描述的手段,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21]。IPA是对影响使用者满意度的各因素的重要性和实际满意程度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22]。

首先,借助ROST CM6.0软件分析所采集文本信息的高频词汇与高频词汇语义网络。根据分析结果,基于扎根理论与现有文献研究,选择两位编码员自下而上对文本内容进行逐级类目编码,遇到编码不一致时则协商重新编码,并咨询专家核验完善编码结果,进而形成由使用者属性特征以及主体评价两部分构成的黄帝陵景区使用后评价体系。随后,借鉴旅游领域“认知-情感”的研究模型[23],从认知评价和情感评价两个角度分析主体评价部分。认知评价用以判断使用者对于各评价要素的关注程度,明确未来景区深度设计的方向;
而情感评价用来研究使用者对于各评价要素的满意程度,有助于掌握当前景区建设的问题所在。通过计算黄帝陵各评价要素的提及频率,得出认知评价分值以把握各评价要素的重要程度;
并依据各评价要素的副词程度,按1~5级量化其情感倾向,得出各评价要素的情感满意度分值。借助IPA,依据对各评价要素的满意度及重要性分值绘制象限图,直观反映景区发展的优劣势。同时,分析线下问卷数据,与网络评价数据研究进行对比与补充。最后,得出黄帝陵景区使用现状所存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景区深度设计策略。

2.1 高频词汇提取

使用ROST CM6.0软件对采集的文本进行词频提取,去除无意义、有歧义的词语,合并相似意义词语,最终提取200个高频词汇。囿于论文篇幅,仅列出前60位高频词(表1)。其中名词占比65%,涉及景区景点,如“景点”“轩辕庙”;
景区纪念性价值,如“黄帝”“炎黄子孙”;
地理位置,如“黄陵县”“延安”;
旅游服务,如“门票”“电瓶车”;
使用者属性,如“孩子”;
游览时间,如“清明”。动词占比20%,多描述旅游行为,如“取票”“爬山”。形容词占比15%,主要体现使用者对景区氛围与游览感受,如“值得一去”“大气”。

表1 高频词汇表(前60)Tab. 1 High frequency vocabulary (top 60)

2.2 高频词汇语义网络分析

高频词汇语义网络通过线条的连接代表了高频词语义关联及文本更深层次的结构关系。根据高频词语义网络图(图2),“黄帝”与“黄帝陵”为中心,这是最为核心的评价要素。“景区”“轩辕庙”“炎黄子孙”“景点”等词语为次中心,体现使用者对于景区历史文化的认可以及景区带给其强烈的身份归属感和自豪感。外圈由“电瓶车”“方便”“陵墓”“祭拜”等词语组成,是对内部节点的补充和拓展。

图2 高频词汇语义网络Fig. 2 High frequency lexical semantic network

2.3 黄帝陵景区网络评价要素提取与归纳

以高频词汇与高频词汇语义网络为基础,依据颜敏[24]、沈啸[25]、张瑞[26]等学者已有关于景区评价指标的研究以及刘斯荣[27]、段思萌[28]等学者对于纪念性景区特征的研究,从景区服务、设施、文化、活动、景点等多维度形成编码参考,对文本内容进行编码,提取核心类属,最终构建由使用者属性与使用后主体评价两部分构成的黄帝陵景区网络评论要素结构表(表2)。

表2 黄帝陵景区使用后评价要素结构表Tab. 2 Structure of Mausoleum of the Yellow Emperor network evaluation elements

3.1 景区使用者属性特征分析

提取黄帝陵景区网络评价要素结构表中使用者属性部分(表3)可知,前往黄帝陵景区的外地使用者居多,多以铁路与公路方式到达,如自驾、火车等,可见景区通达性良好。景区整体游览所需时间较短,2~3 h被认为是最佳逗留时长。多数使用者与子女、父母结伴来访,独自前往的较少。跟团顺路前来的使用者最多,并提及壶口瀑布等周围景点;
其次是溯源寻根或学习文化,专程前来上香求吉的使用者最少。可见黄帝陵景区与相邻景区的密切联动带来了大量客流,但景区自身的吸引力仍有待提升。从来访时间看,节假日来访的使用者较多,特别是清明节、国庆节等传统纪念性节日,这与景区纪念属性密不可分;
淡季人流减少、票价降低也吸引了使用者的到访。

表3 黄帝陵景区使用者属性分析Tab. 3 Mausoleum of the Yellow Emperor analysis of user attributes

3.2 景区主体评价要素赋值分析

对黄帝陵景区网络评论要素结构中5项评价维度与21项评价要素自A开始编序,统计提及频次及频率,得出重要性数值。根据“非常好、好、一般、不好、非常不好”的1~5级评价等级依次对各要素赋值为5~1分,得出满意度数值(表4)。例如,点评:“很值得一去、门票太贵”;
编码:E2-5、C1-1。

表4 黄帝陵景区主体评价要素赋值表Tab. 4 Mausoleum of the Yellow Emperor evaluation elements structure assignment table

3.3 景区使用后主体评价分析

纵观5项评价维度,提及频次依次为A(36.85%)、E(22.23%)、C(16.66%)、D(12.28%)、B(12.01%),且各项评价要素均有涉及,差异并不明显,可见使用者对于景区的关注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特征。使用者对于黄帝陵景区使用后评价以正向情感为主,各评价要素的满意度相差悬殊,高于平均满意值的评价维度依次为E(3.43)、A(3.37)、B(3.17),说明使用者对这3项维度相对满意;
使用者对于D(2.90)、C(2.51)维度较不满意,这是未来黄帝陵景区发展应当重视的方面。

3.3.1 景点建设

作为黄帝陵景区内涵具象展现的载体,种类丰富与高品质的景点是景区核心的旅游吸引物。具体来看,历代石碑遗留等具有文化底蕴的A1特征明显受到使用者的关注与认可;
轩辕庙、轩辕殿等具有汉代风格的A2现代景观建筑同样是吸引使用者的重要因素,且不少评论能够准确描述景点特征,如“天圆地方”“我国女院士设计”等。使用者对景区环境地貌与自然生景颇有兴趣,“风景秀丽”“空气新鲜”等自然资源美学价值评价与“风水宝地”“最古老的柏树林”等科学性价值评价进一步体现出使用者对于A3要素的认可。景点之间的联动组合关系以及景点可观性是影响使用者游览景区的所需时间与体验感受的重要因素而备受关注。通过ArcGIS 10.4软件对所提及的景点频次与景区空间叠置生成核密度图,将景点提及频次情况可视化(图3)。不难发现文本提及景点的整体分布呈岛状且分布不均势态,景点越密集,相互间联系越便利,使用频率越高。庙区景点提及频次较高,形成以轩辕庙、轩辕殿为核心的团聚状分布;
而陵区景点提及频次较低,主要集中于黄帝陵冢与古柏林景点。两区相距较远,步行距离过长,相连之处缺乏过渡景点,联系性较弱,活力不足,造成使用者对A4负面评价居多,也导致使用者逗留时间过短,如“转一圈就结束了,没什么看的”“要走太多路,就不去了”。龙魂大钟、龙威大鼓等景点多处于围挡不予开放参观状态,进一步减少了可观景点的数量。景点设置的不足同样导致A5评价受到影响。究其原因在于黄帝文化的保护与展示有待提升,特别是陵区景点文化教育意义表现不足,如“只是一个土坡”等评论,使用者期望看到更多带有文化内涵深层转译的景观与历史遗存相叠加。

图3 评价提及景点核密度图Fig. 3 Nuclear density map of scenic spots mentioned in text

3.3.2 景区活动

此维度是使用者与黄帝陵景区交互所产生活动的评价,提及率最低,说明景区现有活动形式存在种类单一、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抑或使用者对于景区活动的要求较低。在涉及的14个活动种类中(图4),B1、B2主要依托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开展,吸引使用者登高爬山、观景、拍照,并给予“环境幽静,适合散步”“爬山登高的好去处”等正向评价。相较之下,祭拜、上香等B3活动提及频次较高,特别是清明黄帝祭祀大典吸引力较高,这一方面同景区的纪念属性与文化意义紧密相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使用者追根溯源、寻根之旅的活动行为。尽管如此,极具文化基础优势的文化仪式类活动因其活动丰富度、体验性、趣味性与当代使用者要求有所差距,对深层次的文化价值挖掘不充分,导致使用者的体验效果不佳,特别是儿童、青年等年轻群体的参与热情较低。

图4 评价提及景区活动频次Fig. 4 Frequency of activities mentioned

3.3.3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直接影响使用者使用体验的景区消费项目与公共服务等各项服务产品,因而广受使用者的关注。黄帝陵景区联合第三方平台网络购票的便利令使用者倍感满意,故C3评价良好。但C2方面,讲解员专业性不足、讲解内容粗略,电子讲解器播音效果不佳;
C4方面,服务人员业务水平低、态度差以及景区管理规范性弱等问题令使用者所不满,例如“工作人员随意吸烟”“和游客讲话不礼貌”。除此以外,使用者对C1要素中门票、停车、讲解等项目消费成本与安全性较为敏感且重视,但消费项目因成本过高而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并且部分使用者认为景区存在收费不实,存在强行拉游客上香等情况,消费安全系数较低。

3.3.4 旅游设施

此维度反映使用者对于黄帝陵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综合评价,提及率相对较低,表明此维度建设程度不足使用者的预期标准。总体看来,D1、D3两项要素评价较好。D2要素中就餐点等基础设施点位与类型较少,开放时间较短,难以满足使用者需求。D4要素中景区景点导视与文化教育引导装置数量不足,路线导视指示不清,文字信息杂糅,信息传递效率较低,因而“不知道还有陵区”“指示不清”“缺少科普说明”等负面评价多次出现。

3.3.5 体验感受

此维度反映使用者对景区环境氛围与游览体验的综合评价。区别于一般公园,黄帝陵景区固有的场所精神与文化特征是影响使用者体验感受的重要因素,引起使用者重视。具体看来,表现游览评价与对外推荐度的E2,体现使用者对景区纪念环境氛围与精神气韵评价的E3,代表景区历史文脉、现实意义等评价的E5要素被多次提及且评价良好,说明使用者对黄帝陵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坚定国家文化根基、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较为关注与表示认可,同时使用者能够充分感受到纪念圣地庄严肃穆神圣之感,认为景区是炎黄子孙必来的寻根之处,对景区游览价值也给予高度评价,如“值得一去”。少数负面评价提及节假日人流密集、夏季高温与阳光曝晒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故E1、E4要素评价受到影响。

3.4 景区使用后质量评价

将黄帝陵景区使用后主体评价部分中各要素的提及频率作为重要性数值(I值),情感满意值作为满意度数值(P值),改进并绘制IPA分析图(图5)。由图可知,第一象限为优势保持区域,包含A1、A2、A3、E2、E3、E5,这6项要素是使用者高度认可的,未来应继续保持;
第二象限为过度供给区域,包含A5、B1、B2、C3、D1、D3、E1、E4,尽管使用者对这8项要素并不重视,但景区仍做出优秀的工作,令使用者满意;
第三象限为缓慢改进区域,包含C2、C4、D2、D4,使用者对此4项要素重视度相对较低且感到不满意,形成负面评价,未来,景区在资源配置允许的情况下,需要优化此象限有待改进的要素;
第四象限为亟待改进区域,包含A4、B3、C1,使用者对这3项要素非常重视并感到不满意,是景区需重点优化的要素。总体看来,黄帝陵景区使用后的评价要素大多集中于第一、二象限,说明景区整体建设良好,但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图5 黄帝陵景区使用后评价要素IPA分析Fig. 5 Mausoleum of the Yellow Emperor IPA analysis of post-use evaluation factors

依据现有关于纪念性景区的研究以及前期网络评价数据分析,确定5大维度与25项评价要素,从景点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验感受、景区活动方面对使用者开展满意度评价调研,问卷所设置的评价维度与要素与网络数据形成的内容相似,在座椅设施、卫生间设置等具体细节部分对网络数据研究进行了补充。问卷采用5分制形式量化使用者满意程度,非常满意为5分、满意为4分、一般为3分、不满意为2分、很不满意为1分,计算各要素评分选项占比与加权平均数得出评价结果。

4.1 使用者属性特征分析

据统计(表5),受访者中男性占48.51%,女性占51.49%;
受访者总体年龄层次分布广泛,受到景区文化属性影响,其中老年人群占比较大,其次为携带儿童的中年人;
外地人居多,占72.77%,本地人占27.23%;
来访方式多为公路与铁路交通,且78.22%的受访者是跟团顺路前来。92.08%的受访者是首次来访。由此可得,使用人群多为跟团沿线顺路观光的外地游客,其中以老年人居多,多数使用者为第一次来访,与网络数据较为一致。

表5 问卷调查受访者属性分析Tab. 5 Analysis of the attributes of the interviewees

4.2 问卷调查使用者评价分析

根据评价结果(表6),景点建设方面,使用者对于景区自然风光、人文古迹、现代建筑三类景点的认可度较高,景点规划不足方面与网络评价所呈现出的结果相似,主要体现于景点数量不足、景点距离较远而关联性弱以及部分景点不开放而导致可观性较弱,且景点的设置缺乏创新功能,仅供使用者拍照;
其优势在于自然环境的保持与各类柏树植被的选择充分烘托出景区纪念氛围和本土特色。

表6 使用者使用后满意度分值Tab. 6 User satisfaction score after use

景区活动方面,景区活动主要为静态观赏、步行运动与简单祭拜,活动行为较为单一、互动性较弱导致使用者对于活动丰富性与互动体验感的满意度不足。

公共服务方面,消费成本依旧是满意度较低的评价要素,特别是高价门票。与网络文本数据相比,消费安全要素的评价有所改善,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使用者在网络评价时对于负面信息的关注较多,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负面问题程度。其余讲解服务、线下服务以及线上服务评价的满意情况与网络评价相当。

旅游设施方面,通过更为细致的评价要素构建可以看出使用者对于座椅配置、商业配置与导视建设方面满意值较低,卫生与交通状况是满意值较高的评价要素。造成使用者不满意的要素主要表现为:景区内游览路线较长,座椅数量不足,位置多暴露于阳光之下,使用率较低(图6)。便利店、服务点、餐饮点数量较少,商业形式单一且多数处于关闭状态。科普解说牌设置不足,内容简略,文字字体较小,使用者必须在近距离范围内观看,否则无法看清内容,部分字符与图案磨损难以辨认。路线导视装置点位较少,在设计上欠缺功能性及区域特色,导视装置造型、色彩和设计元素与其他景区相仿,同质化严重。

图6 黄帝陵景区现状Fig. 6 Status of Mausoleum of the Yellow Emperor

体验感受方面,景区历史价值展现与纪念氛围营造总体被使用者所认可,但在教育意义展示方面有待提升。黄帝的人物故事、伟大贡献等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要素表现力度不足,使用者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游览感受多停留在走马观花的观赏层面。

5.1 结论

通过采集网络点评数据与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使用者对黄帝陵景区使用后评价,研究发现线下问卷调查结果与线上评论结果分析基本一致,少数评价因子呈现的结果有所差异。传统问卷数据采集数量有限,但针对性的问题筛选便于更深层次的专业分析;
网络评价数据基数大、获取便利,但评论信息更多倾向于负面评价且随机性较强,故二者数据能够有效互为补充。

具体分析结果包括:(1)黄帝陵景区所需游览时间较短,对顺路或跟团前来的外地使用者吸引力较大,特别是老年人群,是公众节假日期间结伴出游的选择。(2)影响使用者使用后评价的主要为景点建设、景区活动、公共服务、旅游设施、体验感受5项评价维度。(3)通过两项数据叠加发现,景区缺乏区域连接处的景点过渡,两区景点关联性较弱;
文化仪式类活动形式单一,活动交互性弱;
景区消费成本较高,讲解服务与线下服务管理有待提升;
商业配置与基础硬件设施数量不足,导视系统信息传递效率有待提升;
景区整体文化教育意义体现仍需加强。

5.2 建议

5.2.1 强化区域联系,增强景点串联

针对景区景点联系性不足,需要积极利用现有空间增加过渡性景观,特别是陵、庙两区间的过渡空间可通过景观小品构建连接廊道。例如从时间维度上按顺序提取黄帝的历史故事,空间维度上以汉代石雕手法设计画像石来承载时间序列的故事线索,打造“黄帝故事”主题游览廊道,引导使用者按顺序了解黄帝故事并引入祖陵圣地,加强庙、陵区之间景观联系性并形成跨越时空的区域展示,强化景观叙事效果。同时选取符合本土地域与景区属性的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等树种丰富景区绿化形态,营造遮阳避暑的休憩区域,保持特色自然环境与庄严肃穆的纪念氛围。

5.2.2 加深教育意义,增设创意景点

黄帝陵景区应当着力于延续与转译历史文化,突显历史圣地的原真性与教育意义。针对年龄较大的使用者,景区应当发掘自身特色,通过后代世人的艺术作品与历史文物积极建设黄帝文化艺术长廊等项目,营造黄陵历史文化厚重感。针对年轻群体,景区可以融合教育、游戏等多元产业资源,打造黄帝文化智能体验馆等产业融合式文化景点,在展示黄帝文化的同时伴有科普、体验、研学等功能,让使用者更生动地了解黄帝文化要素,增加景点的可观性与历史教育性。

5.2.3 维持现有活动,增添活动模式

使用者对于依托自然环境展开的自然运动类与休闲观光类活动满意度较高,建议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继续深度发展如绿道健身、跑步等活动。文化仪式类活动由于缺乏互动性,导致使用者的体验较差,逗留时间较短。景区需要充分考虑现代使用者追求体验互动的旅游需求,创新转化单一性静态观光为趣味性动态体验。一方面,可运用虚拟数字技术以全息场景、VR、AR等沉浸式形式展现黄帝祭拜仪式等历史场景,在丰富景区活动选择性的同时加深使用者对黄帝文化的感知,实现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另一方面,围绕炎黄结盟、反击蚩尤等黄帝故事,通过街头剧目的表演形式实现场景演绎,邀请使用者加入互动,促进景区与使用者的情感互动,实现景区纪念功能与价值的升华。

5.2.4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针对基础设施问题,景区需在现有服务点、就餐点等配置的基础上,在用地功能组织上增类丰量,合并相似功能并补充服务、餐饮、售卖、救护、消防等其他功能,形成多个交替开放的综合性服务点,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同时减少景区运营成本。运用木材、砖石等本土材料设计导视设施,造型上提取黄帝文化符号,内容上合理规范的排版解说文字与路线引导信息,形成具有景区特色的导视系统,增强文化渗透性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针对公共服务问题,景区应当广泛调研使用者消费意向,管理现有门票等项目定价,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积极收集使用者反馈信息并及时做出调整,以专业的服务展示黄帝陵景区的精神面貌。加强解说员的讲解培训工作,使其能够向使用者娓娓道来黄帝陵文化内涵。景区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顺应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增设景区智慧导游系统,通过智能定位系统自动识别使用者所在位置与周围景点,实现讲解员音频自动连接与语种切换,兼具路线引导、网络咨询、应急传呼等功能。处于修护状态与关闭的景点亦可在系统提前公告,便于使用者选择合适的观光时间与路径。

5.2.5 加强宣传推广,联动周边景区

针对专程前来访的使用者较少这一现状,建议加强景区旅游品牌形象定位,突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特色,积极结合新媒体技术,通过宣传特色活动、邀请具有影响力的名人、开展黄帝文化比赛等方式增加宣传力度,扩展宣传途径,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与吸引力。同时积极联合壶口瀑布等周边景区形成各类旅游专线,持续增加外地游客到访几率。

注:文中图表均由作者自绘/自摄。

猜你喜欢黄帝陵景点使用者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意林·全彩Color(2018年7期)2018-08-13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好日子(2018年5期)2018-05-30皇帝陵标识碑落成现代企业(2017年3期)2017-03-31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抓拍神器中国新闻周刊(2016年33期)2016-10-27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景点个股表现股市动态分析(2015年12期)2015-09-10他汀或增肌肉骨骼不良反应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8期)2013-01-22梦乡床学苑创造·A版(2009年10期)2009-12-09我党派代表祭黄帝陵有先例军事历史(1982年3期)1982-01-18

推荐访问:黄帝陵 陕西 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