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娟 温泽发 李润生
(海南省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南 海口 570216)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一种带状疱疹常见并发症,在皮肤疱疹消退后局部仍有疼痛不适感的疼痛[1]。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PHN人群每年发病率为3.9/10万~42.0/10万,我国PHN的发病率约为2.3%,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HN患者多表现为局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感觉缺失、痛觉过敏等,剧烈的疼痛会导致患者身体机能降低,影响身心健康。目前现代医学为缓解PHN患者疼痛症状,主要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剂、营养神经、镇痛类药物,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依赖性,增加不良反应[3]。带状疱疹在中医学中称为“蛇串疮”“缠腰火丹”等范畴,与湿、热、毒有关。近年来多数研究证实电针治疗PHN具有良好效果,有减轻神经疼痛、促进受损神经恢复等作用,刺络拔罐疗法对降低致痛物质浓度、改善局部微循环等有显著效果[4]。本研究探讨电针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在治疗PHN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5]中PHN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蛇串疮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
年龄20~75岁;
入组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3分;
病变区位于腰、胸胁部;
意识清楚,愿意接受中医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排除标准:合并皮肤溃疡、恶性肿瘤;
头面部、会阴等特殊部位出现疱疹引起PHN者;
严重瘢痕体质或过敏体质,存在针刺禁忌证者;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
入组前1个月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PHN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1例;
年龄40~68岁,平均(57.71±5.21)岁;
病程39~60 d,平均(43.75±1.54)d。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17例;
年龄37~69岁,平均(58.15±5.34)岁;
病程38~62 d,平均(44.14±1.27)d。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甲钴胺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315)0.5mg,每日3次口服;
普瑞巴林胶囊(重庆赛维药业,国药准字H20130064)37.5 mg,每日2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电针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1)电针夹脊穴: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患处对应神经节段的夹脊穴皮肤,夹脊穴定位: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后正中线棘突下旁开0.5寸,本研究取病变相同一侧所对应的神经节段及上下各1节段夹脊穴。常规消毒后,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35 mm×40 mm)进针,针尖方向朝向脊椎45°斜刺,针身刺入约0.5~1寸后,采用捻转法使针刺部位得气后,连接电针仪,电针仪的正负极分别对应连接单侧针刺部位上下神经节段极,正极连接神经节段的上一节段夹脊穴,负极连接该神经节段的下一节段夹脊穴。参数选择直流电,频率为2 Hz,连续波,刺激强度调节至患者的耐受程度,通电后留针30 min起针,每日1次。2)刺络拔罐:电针后取疱疹局部阿是穴,常规消毒后,左手舒张皮肤,右手用一次性无菌针在患处进行点刺,深度1~3 mm左右,以局部微渗血为度,用火罐在点刺部位进行拔罐,根据刺络部位面积大小决定火罐数量,留罐3 min左右,出血量超过3 mL且血液未凝固时起罐,用消毒湿棉球将血迹擦拭干净,并用碘伏消毒,防止感染,每2天1次。两组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主要症状评分: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5、10、20 d的色素沉着、疼痛、倦怠乏力、夜卧难安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分值范围为0~6分,得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2)于治疗前后,运用VAS评分量表评价两组的疼痛程度,分值范围为0~10分,得分越高提示疼痛越难以忍受;
运用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两组睡眠质量,满分21分,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
运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价两组生活质量,满分3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差。
1.5 疗效标准[7]痊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95%,VAS和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90%,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70%,<95%;
VAS和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60%,<90%;
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30%,<70%;
VAS和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6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5、10、20 d的色素沉着、疼痛、倦怠乏力、夜卧难安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色素沉着、疼痛、倦怠乏力、夜卧难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n=47)对照组(n=4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5 d治疗后10 d治疗后20 d治疗前治疗后5 d治疗后10 d治疗后20 d色素沉着4.58±1.25 3.12±0.84*△1.64±0.51*△0.84±0.12*△4.71±1.18 3.79±0.56*2.32±0.41*1.29±0.39*疼痛4.52±0.71 3.25±0.64*△1.87±0.41*△1.23±0.26*△4.36±1.16 4.02±0.85*2.79±0.52*1.75±0.34*倦怠乏力3.89±0.74 2.44±0.45*△1.34±0.32*△0.77±0.21*△3.78±0.79 3.01±0.67*2.41±0.35*1.49±0.36*夜卧难安4.10±0.87 2.51±0.46*△1.83±0.41*△0.84±0.25*△4.02±0.86 3.11±0.54*2.39±0.36*1.36±0.41*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PSQI、DLQI评分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VAS、PSQI、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VAS、PSQI、DLQI评分更低(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PSQI、DLQI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PSQI、DLQI评分比较(分,±s)
组 别 时 间VAS评分PSQI评分DLQI评分观察组(n=47)对照组(n=47)治疗前治疗后5 d治疗后10 d治疗后20 d治疗前治疗后5 d治疗后10 d治疗后20 d 7.71±1.25 5.41±0.82*△2.89±0.64*△1.14±0.25*△7.49±1.39 6.82±0.83*4.31±0.56*1.89±0.45*10.51±1.84 7.22±0.84*△4.19±0.41*△2.10±0.31*△10.29±1.73 8.19±0.97*6.21±0.63*3.65±0.45*13.77±3.52 10.18±0.85*△6.52±0.49*△1.25±0.20*△13.84±3.61 11.61±1.62*8.77±0.82*3.31±0.43*
《诸病源候论》中记载“增瓦带疮者,缠腰生,此亦风湿搏于血气所生”,提示带状疱疹的发生与湿、热、毒有关。《外科正宗》中指出“火丹者,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故发育肌肤之表,有干湿不同,红白之异”,肝主疏泄,可疏通全身气机;
心属火,为阳中之阳,因此肝气疏泄功能异常、心火旺盛对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中医学家认为带状疱疹的病因主要包括肝郁气滞、心肾不交等[8],而中医学中关于PHN的文献记载较少,学者们多将该病看成带状疱疹的一种从属性症状进行辨证治疗。《临床指南医案》中将PHN归于络证范畴,也有学者将带状疱疹消退后出现的持续性疼痛称为“蛇丹愈后痛”[9],认为该病是内因、外因综合作用而产生,内因是年老体弱或正气不足,外因是外感风火湿热邪,余邪阻滞经络,气滞血瘀,脉络不通,不通则痛,因此治疗时应遵循去除痹痛、通经活血、调畅气机等。
电针、刺络拔罐、温针灸是中医治疗PHN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往研究证明[10-11],电针治疗PHN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可通过对腧穴进行有节律的持续电刺激进而加强针刺感应,以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同时有研究发现[12],电针可通过调节神经元以发挥镇痛效应。本研究所选用的夹脊穴是临床常见的经外奇穴之一,位于人体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之间,督脉主一身阳气,可调节精神活动,而足太阳膀胱经与任脉、带脉等具有密切关联,因此刺激夹脊穴有助于增强督脉之阳气和膀胱之气,对调通全身经络气血、平衡阴阳具有良好效果。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13-14],夹脊穴附近有脊神经后支分布,而深层则有交感神经干、交感神经椎旁节及其与脊神经相联系的灰、白交通支分布,而在夹脊穴进行电针能够通过阻滞痛觉纤维的传导进而提高机体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同时针感和电刺激能够刺激机体的交感神经末梢,进而发挥镇痛效应[15]。刺络拔罐是刺络放血与拔罐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中刺络放血具有清热泻火、行气止痛的作用,对促进血液循环和抑制炎症介质具有显著效果;
拔罐能够通过负压发挥排除瘀血、湿热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16-17],刺络拔罐疗法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的效果,能够通过减少炎性介质含量进而发挥镇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电针夹脊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PHN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观察组VAS、PSQI、DL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电针夹脊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更有助于降低急性PHN疼痛程度,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电针夹脊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PHN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急性PHN疼痛程度,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刺络拔夹脊带状疱疹夹脊穴考辨光明中医(2022年8期)2023-01-04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2年13期)2022-12-07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10期)2022-05-29刺络拔罐疗法的临床运用概况中国疗养医学(2022年2期)2022-01-08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夹脊”与“夹脊穴”探析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年3期)2020-03-02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TMR Integrative Medicine(2018年4期)2018-12-26三黄膏治带状疱疹有奇效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1期)201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