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东,白夏梅
(山西师范大学 1.山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2.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2014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意见》,标志着校长教师交流上升为一项国家政策[1]。自此,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成为了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制度化举措和研究热点,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对此政策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因此,了解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研究现状,把握政策发展的脉络和趋势,对于促进交流轮岗政策的实施以及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 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知识图谱,直观地呈现和分析当前研究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主要力量、研究主题和热点趋势,以期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深入研究、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CNKI),采取高级检索的方式,以校长交流轮岗或者教师交流轮岗作为主题词。因县管校聘是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该政策的细化与深化,为了使研究内容更加饱满,将其也作为检索条件。根据检索结果,文献最早出现于2010年,因此将检索时间设定为2010—2021年11月15日。通过筛选检索到的文献,对会议类、报刊类、政策法规类、无作者的期刊进行删减,共保留471条相关文献。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的一款应用于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软件,应用此软件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并对研究趋势进行预测。本文主要借助CiteSpace的作者(Author)、研究机构(Institution)、关键词(Keyword)等功能对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分析。
当一篇论文同时出现不同的作者、机构时,就认为他们存在科学合作关系[2],文章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进行分析,由此获得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信息。
(一)研究作者
研究某一领域的核心作者及其合作关系,可以快速了解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者和研究团队,本文把检索到的471篇文献以Refworks的格式导出,然后再导入CiteSpace软件中,时间设置为2010-2021年,时间切片为一年,节点选择作者,剪切连线选择寻径和修剪合并网,其他保持默认,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得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领域关于作者的可视化分析(如图1)。从图中可以清楚发现,各作者之间连线少,分布较为分散,密度仅为0.0022,由此可得知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研究领域作者大多独立研究,合作较少。
图1 研究作者可视化分析
表1 研究作者及发文量
(二)研究机构
对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关联与合作,在研究机构可视化分析中,其他参数与研究作者保持一致,将节点选择为机构,依据可视化图谱绘制高产机构表格(如表2)。可视化图谱中有208个节点、0条连线,密度为 0,说明该领域尚未形成任何合作性网络,机构之间没有合作关系。主要研究机构既有高等师范院校,也有一些教育局(部),这些机构虽然发文量相对较多,但都是独立发文,高校与义务教育学校、政府部门尚未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该政策的执行主体中小学校发文量极少。由此可得知我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研究发文量少,还在进一步发展中,且集中于高校和政府机关,缺少中小学校的参与,各机构之间互不合作,独立探究,不利于资料信息的共享以及该研究领域的推进。
表2 研究机构及发文量
研究主题是相关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而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精华,通过分析关键词把握研究主题。本研究利用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聚类功能,对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研究主题进行探究。
(一)关键词共现:透视研究热点
从知识理论的角度看,中心度和频次高的关键词代表着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即研究热点[5]。本环节设置节点类型为关键词,运行CiteSpace,生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2),在图谱中,圆圈表示关键词节点,圆圈大小表示主题出现的频次,圆圈越大表明主题出现的频次越高,节点年轮的颜色表示节点出现的时间,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明关键词之间的发散关系,连线越密集,则表明关键词在多篇文章中出现。根据图谱基本信息可知共有节点287个,连线368条,网络整体密度为0.009,总体来看,关键词共现结构网络非常松散,密度不高,各关键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不高。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要保持研究主题的专注度,对一个主题进行精准深入的探究,切忌浅尝辄止。
图2 关键词共现图谱
根据可视化图谱绘制出高频关键词表格(如表3),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主题词有县管校聘、轮岗交流、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教师交流等,这些关键词一定程度上能够展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研究领域的热点。
表3 高频关键词节选
(二)关键词聚类:聚焦研究主题
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功能可以明确某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6]。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对图谱进行聚类,利用CiteSpace的聚类功能,生成关键词聚类分析图(如图3)。CiteSpace 依据网络结构和聚类清晰度,提供了模块值(Modularity Q 简称Q值)和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简称S值)两个指标,它们能评判图谱绘制效果[7]。一般认为,Q值在0.4-0.8之间适合聚类,S值的区间为0-1,数值越大,则表明同一聚类内相似性越强。如图3所示,Q值为0.8756,S值为0.9696,说明聚类是相当成功的,而且每一个类别中相似程度极高。图中生成了较高的10个类别,根据关键词和文献数量进行排列,依次是:#0乡村教育、#1县管校聘、#2城乡学校、#3优质高中、#4中小学、#5教师流动、#6对策、#7时代新人、#8义务教育、#9名校长。
(三)分析聚类:探究研究主题
聚类图分析了相似程度较高的关键词,可以直观地展现出相关领域的研究主题。通过阅读文献,结合聚类分析图,对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研究主题进行总结,发现研究主要集中于校长交流和教师交流两个方面。
1.校长交流
校长作为特殊的教师群体,有一定的独特性,对校长交流的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校长交流轮岗的利弊之谈,积极影响主要有激发办学活力、消减职业倦怠、促进学校的民主化管理;
但校长作为学校的直接负责人和主心骨,流动可能会影响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的教学热情,此外交流校长很容易滋生急功近利和消极抵抗的情绪[8]。还有学者分别从内生动力、文化学角度、专业发展取向等角度对校长交流轮岗进行审思,总结校长交流轮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9-11]。问题主要有思想保守,交流中束手束脚,主动性不足;
校长交流中存在行政级别限制,实践中操作性不强;
各项配套措施仍有待完善,校长交流后顾之忧还未有效解决;
校长交流缺乏内在动力,部分校长存在被交流现象,在交流中消极应付,对流入校存在抵触心理,无法快速适应新文化,导致交流效果大打折扣。解决措施有提高校长的思想认识水平,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交流内生动力;
健全相关监督机制,对交流业绩进行及时的监督与反馈,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对于主动交流和业绩突出的校长给予相关的物质和荣誉奖励,提高校长的交流意愿;
在管理上要注重人文关怀,强化校长的话语权,引导校长主动交流,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保证校长能够更好地融入新文化,校长自身也要积极寻求归属感,正确对待交流中的文化冲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治理学校。
图3 关键词聚类分析
2.教师交流
通过关键词词频和聚类图可以发现县管校聘是主要研究内容,且本质上县管校聘是教师交流轮岗的一种特殊模式,因此,从教师交流轮岗和县管校聘两方面进行论述。
(1)教师交流轮岗
第一,政策执行研究。从政策本身来看,依据政策文本从政策目标、交流内容、保障机制和工作要求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出教师交流轮岗在政策制定中表述模糊,各省政策文本缺少对总目标的分解,难以落实;
内容上基本能够涵盖各省的地域特色,但适切性不足;
保障机制上尽管对工资待遇、职称评比、激励保障等方面作了要求,但受限于执行主体的认知能力,执行效果差强人意;
工作要求方面,各省未能制定相关的监督机制,政策流于形式[12]。在政策认同方面,各利益相关者并未达成一致看法,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分配者,对政策总体较为认同;
家长一方面渴望优质师资,另一面也担忧教师短暂交流会影响孩子后续的学习;
而一线校长和教师中有大量反对声音。从配套措施来看,偏远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各项配套措施和保障机制还不完善,给交流教师的物质和心理造成很大落差,交流轮岗制度使教师们产生了信任危机,担心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等难以落实。
第二,政策影响因素研究。教师交流意愿和教师适应性问题是影响交流效果的重要因素,大量实证研究证明性别、年龄、家庭、职称等与教师交流意愿有密切关系,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甚至是影响教师交流的关键因素。对教师交流意愿的分析,理论方面有研究从能量理论、推拉理论、公共政策视角等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也有研究通过实证调查,从城乡关系、文化心理、地理交通和政策实施四个方面分析教师交流意愿弱的原因[13]。工作场域的变化是教师难以适应的最大原因,学校环境、学生质量、生活节奏等方面的改变都会影响教师的适应性,进而产生抵触心理。
第三,政策建议研究。针对政策在实施中遭遇的阻碍,李茂森提出在政策工具使用中要创新交流方式,注重人文关怀,合理使用命令性工具,此外还要多渠道使用其他三类工具,使政策制定更加合理[14]。政策制定要明确目标,并且建立相关监督评价机制,保证政策实施遵循预期目标。关于解决教师的自主交流问题,根据社会学相关理论,交流教师作为“陌生人”“边缘人”和“新来者”要重新建构自己的身份[15]。一方面,学校要积极接纳交流教师,另一方面,交流教师也要摆正态度,积极承担责任。此外,针对教师交流意愿弱,政府要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同时联合学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及时调研和反馈[16],营造积极交流的社会风气,逐步提高教师交流意愿。
(2)县管校聘
第一,县管校聘的概念和实施模式。国内学者对县管校聘的概念界定大同小异,只是在表述上有所差别。有学者指出,县管校聘是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强制定期流动,将教师和校长从“单位人”转变为“系统人”[17]。而张茂聪等从县管校聘的意义出发,指出县管校聘是实现城乡间、校际间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有效举措,能够增强教师队伍活力[18]。县管校聘在各地实施模式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由区县教育主管部门与教师签订合同,然后分派教师到辖区内各中小学;
设立专门的教师管理机构与教师签订人事聘用合同;
中小学依法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负责教师的使用和日常管理[19]。
第二,县管校聘研究中有很多关于政策实施目的与价值的深刻论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破除管理体制障碍。之前“校管校用”式的交流轮岗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城乡教师流动,但无法打破体制壁垒,很多教师流动是“人走关系不动”的模式,只是形式上的交流,实际上人事关系仍由原学校管理[20],对流入校的教育质量提升非常有限。此外,“同工不同酬”现象屡见不鲜。县管校聘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打破政策壁垒,为城镇教师向乡村流动提供制度保障,破除学校间的交流障碍。
整合教育资源。县管校聘的政策预期是提供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统筹调配县域内教师资源,更好地解决结构性缺编、师资分配不均等问题,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激发教师活力。教师交流能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增强教师竞争机制形成。通过竞聘上岗打破以往的“终身制”观念,教师职业不再是“铁饭碗”,竞争机制和忧患意识都促使教师不断求进步,教师队伍活力进一步被激发。
第三,关于县管校聘政策阻力和对策建议的论述较为全面系统,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
一是政府层面。主要包括政策本身、相关配套机制、部门间协调以及“县管”责任的落实问题。政策文件明确表述了交流轮岗的工作目标、人员范围和方式方法等,但是在激励保障中却只笼统概述。此外,教师流动政策变柔性交流为刚性约束,但相关配套机制还不健全,激励和补偿机制不完善;
县管校聘的落实需要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的有机配合,但现实中各部门存在互相推诿、权力寻租和徇私舞弊现象,教师管理碎片化严重,政策预期与实际相差甚远;
加之“县管”作用无法有效发挥,统筹力度弱,政策无法有效落实。解决措施有明确政策实施细则,从一线教师角度出发,为教师维权提供更多通道[17];
从政府视角出发,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联动配合,避免管理碎片化,同时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如激励和补偿机制,促使教师积极参与[21]。
二是校长层面。校长权力是讨论的焦点。县管校聘的反对之声多来自对校长权力的担忧。一方面,“校聘”权力过小,校长参与度低,导致政策制定脱离一线教育情况。上级行政部门的任务要求与学校教师的无形抵触,使得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无所适从[22];
与此相对应,“县管”和“校聘”权力界限不明确,学校用人自主权边界模糊,在实际操作中出现权力寻租和异化现象。此外,也有学者对人事聘用权和岗位使用权的关系进行论述,学校只拥有教师的岗位使用权,没有人事聘用权,与政策暗含学校自主管理的理念相悖,管用分离和自主管理二者矛盾使得校长无法有效管理[23]。解决对策一方面强调要健全监督机制,明确校长权力范围,加强对校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校的枢纽功能,加强学校的自主管理权,发挥校长的模范带头作用[23]。
三是教师层面。教师是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但实证研究表明政策实施过程中来自教师的阻力很大[24]。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政策认识不到位,多为被动交流;
教师身份定位问题导致教师权益无法有效维护;
政策相关机制不健全使交流教师实际权益受损,工作场域的变化降低了教师对流入校的归属感。解决对策主要有:明确教师身份,将教师界定为国家工作人员身份,推动教师公务员制度建立;
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各项待遇,健全相关机制,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政策初衷与意义,减少对政策的抗阻,从而更好地执行政策[25]。
四是教育自身。政策制定初衷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但政策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预期外的问题。城乡教师交流会影响交流双方的教学生态,骨干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节点,将教师调离势必会影响原工作单位的教育质量,对薄弱学校的“填谷”可能意味着对优质学校的“削峰”,这种低质量均衡背离政策预期[26]。此外县管校聘背景下教师竞聘上岗,教师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交流教师大多是校内落聘教师,此种交流人员的选择并未根本改善农村教育资源,反而拉大城乡教育差距[27]。姜超等学者从教育生态视角提出重视教师小生态,通过教师个人与教师队伍的配合,激发教师队伍活力[26]。
3.研究主题评述
当前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研究主题和内容不断丰富,相关理论研究也逐步走向多元化,为政策实施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文献数量较少,尤其对校长交流的讨论非常浅薄,且经常与教师交流混为一谈;
概念界定不清晰,县管校聘和交流轮岗在文献中无明确界限区分。县管校聘的相关内容可以为交流轮岗提供参考,但二者并非完全一致;
研究思路固化,基本秉持概念界定—明确现状与问题—提出对策的单向线性思路,结构和模式僵化;
研究对象单一,研究多集中于对政策本身的执行和评估,缺乏对校长和教师等相关主体的研究。
关键词突现图谱可以展示关键词兴起和衰落的时间节点,突现词表明短时间内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根据突现词的词频变化可以判断研究领域的前沿与趋势。根据 CiteSpace 相关分析,得到教师交流轮岗的突现主题(如图4) 。大班额、学区制、教育部、教职工、民办学校、均衡配置是交流轮岗研究的热点,其中大班额主要体现在2018-2019年,学区制是2013-2014年,教育部是2014-2015年,教职工是2018-2019年,民办学校是2018-2019年,均衡配置是2014-2015年,结合突现词出现的时间和上升趋势,可以发现目前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研究前沿主要体现在班额、教职工及民办学校领域。
结合关键词突现图谱,借助CiteSpace的Time-Zone功能绘制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研究的时区图(如图5),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图中的圆圈代表节点,圆圈大小代表节点出现的数量,圆圈之间的连线越多,表示二者之间的传承关系越紧密。从时区图中可以发现有县管校聘、轮岗交流、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等主要关键词,此外均衡配置、优质高中等关键词的联系也很密切,近几年出现的关键词有教育局、名校长、民办学校等,与关键词突现图谱预测较为一致。因此可以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研究热点正在不断涌现,但新出现的关键词之间连线较少,表明研究还较为浅显。研究主题总体变化不大,基本承接之前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仍集中于对主要关键词的深化,而其他关于热点的研究则较为缺乏。总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研究正在不断发展,研究热点有所拓展,但深度有所欠缺。
图4 关键词突现图谱
图5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研究时区图谱
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剖析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相关研究,可发现该领域已经产生较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和机构,但还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且机构之间大多独立研究,未形成任何合作关系;
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政策执行困境、影响因素和对策等方面;
研究热点正在不断丰富,但总体来看新热点之间关联度较低,大多研究仍为主要关键词的深化,研究领域和热点还需要不断拓展。我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研究的时间较短,尤其是县管校聘政策研究,尽管有一些成果,但总体还有较大发展空间。
(一)研究力量:增进校地间合作关系
根据研究机构的可视化图谱发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领域的研究机构多为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尚未形成任何合作关系,尤其是中小学校的相关研究数量较少,机构之间缺乏合作。高校与教育部门加强合作可以提高政策研究的科学性,为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更多学术支撑。同时,行政部门也能为高校提供相关政策材料,提高学术研究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高校与中小学校的合作中,高校可以为基础教育带去先进的教学理念,中小学校也能够为高校研究团队提供实践基地和实验场所,为其提供一手资料。总之,各研究机构间加强合作关系能够达到共享资源、共同提升的效果。因此,之后在研究中各机构要主动合作。教育部门可以联合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创建研究团队,形成教育部门-学校、学校-学校的良好网络关系。高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可牵头召开学术交流会议,就政策问题提出建议;
高校也可在基层学校创建长期研究基地,不仅可以为理论研究积累实践材料,同时也可以增进基层校长教师对政策的了解,促使政策平稳落地。
(二)研究内容:丰富校长交流的相关研究
该研究主题主要分为校长交流和教师交流,但是文献中多为政策实施困境和相关对策的研究,对相关主体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校长交流的研究非常有限。校长和教师作为交流轮岗的实施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策的有效落实,因此他们更应该受到关注。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领导者和负责人,还承担着政策上通下达的协调者角色,一方面,校长要接受上级行政部门下发的任务,坚决执行政策,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和学生的直接领导,也要考虑学校的发展,做好教师的工作,促进教师积极交流。而作为交流主体,校长合理有序交流不仅可以有效均衡教育资源,提高交流校的办学成效,同时也可以起到榜样作用,带动各学科教师积极交流。作为研究者要多关注校长交流问题,深入一线,增加更多实证研究。此外,当前中小学正在进行在校长职级制改革,可将二者合并研究,以期为校长交流扫清制度障碍,保证校长交流有效进行 。
(三)研究主题:提高主题间的关联度
从关键词共现图谱看,各主题之间连线较少,研究比较分散,关联度不高。尤其是出现频次最高的两个主题县管校聘和轮岗交流之间连线较少,且关键词轮岗交流研究较为薄弱,通过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县管校聘和轮岗交流的概念界定不清晰,经常混用,之后的研究首先要明确二者的概念,确定概念边界,加强二者的关联度。此外,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热点关键词比如学区制、大班额、民办学校、均衡配置、名校长等与主要关键词县管校聘和轮岗交流之间的连线较少,一方面说明现在的研究主题不断丰富,另一方面也表明对主要关键词深化不够。此后在研究中要不断拓展新思路,产生新问题,同时也要加强轮岗交流和县管校聘两个主要关键词的联系,细化研究内容。
猜你喜欢轮岗校长政策公立医院“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分析与完善医院管理论坛(2022年7期)2022-10-14政策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政策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助企政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2020年2期)2020-03-08政策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乡村教师轮岗交流缘何如此难?甘肃教育(2019年1期)2019-03-18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小溪流(画刊)(2017年9期)2017-10-12校长老爸有点儿傻红领巾·萌芽(2016年11期)2016-12-09校长老爸有点儿傻红领巾·萌芽(2016年9期)2016-05-14医患关系改善新途径:科主任轮岗制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年5期)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