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3-10-04 17:50:03 来源:网友投稿

郝宝喜(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骨科,天津 300140)

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多发于股骨颈基底处至小粗隆下缘间,主要是因粗隆间骨质偏薄,在强烈外力作用下所致[1]。IFF属于老年人群较常见、多发的一种髋部骨折类型,近年来,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趋势下,其发生率持续升高[2-3]。心力衰竭(HF)是一些欧美国家十分常见的院内死亡原因,相关报道指出,髋部骨折合并HF的发生率近30%,而NYHA III级患者的死亡率已超过10%[4]。已有诸多报道证实,患者骨折前患有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及贫血等,围术期便秘、电解质紊乱、出血及心律失常等不良因素,均会导致HF的发生,增加患者致残率及病死率[5-6]。所以,对老年IFF患者围术期发生HF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做到早期识别及针对性控制有着重要意义[7]。本研究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IFF患者,对其围术期HF的影响因素展开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旨在为临床有效防治围术期HF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老年IFF患者。按围术期是否出现HF分成HF组18例和非HF组78例,HF的临床诊断参考《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年版)》[8]。其中男42例、女54例;
年龄60~86(73.18±7.30)岁。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医学研究伦理原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参考上述诊治指南并通过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新鲜闭合性IFF;
②年龄≥60岁;
③行闭合复位内固定;
④临床及随访资料齐全。(2)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损伤者;
②病理性骨折者;
③神经血管损伤者;
④严重性呼吸道疾病者;
⑤意识或精神障碍者;
⑥同侧肢体存在其他类型骨折者;
⑦合并肿瘤、精神疾病者;
⑧脱访者。

1.3 方法对96例老年IFF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囊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ASA分级、NYHA分级)、病史(心脏病、高血压、呼吸道疾病)、术前身体状况(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情况(麻醉方法、手术方法、内固定方法、手术时间、围术期出血量、液体出入量差值)及术后情况(疼痛程度、血红蛋白水平)。对上述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
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给予Logistic多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性别、术前ASA分级、高血压病史、呼吸道疾病史、肝功能不全、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白细胞计数、受伤到手术时间、麻醉方法、手术方法、内固定方法、手术时间、围术期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年龄、术前NYHA分级、心脏病病史、肾功能不全、术前电解质紊乱、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及液体出入量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高龄、术前NYHA分级III~IV级、有心脏病病史、术前电解质紊乱、术前血红蛋白水平<90 g/L及液体出入量差值>500 ml均为老年IFF患者发生HF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老年IFF患者发生HF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IFF是老年人群多发的一种骨折类型,因一些老年患者常伴内科基础疾病,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增加。临床采用保守疗法治疗IFF虽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期间需长时间卧床,不仅会造成压疮,还容易引起心肺等方面的并发症,所以现阶段临床普遍认为IFF患者接受早期手术及早期离床活动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9-12]。但因手术本就属于一种创伤,所以患者围术期易出现或加重各种内科并发症,包括发生HF、意识障碍及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等,导致临床治疗难度明显增加,而骨折伴HF患者病死率较未伴HF患者高6倍。

目前,临床上已有相关报道对IFF患者围术期发生HF的危险因素展开了研究,但未充分考虑各因素间的干扰可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得结果可能会出现一定误差。所以,本研究对IFF患者围术期发生HF的影响因素作出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术前NYHA分级、心脏病病史、肾功能不全、术前电解质紊乱、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及液体出入量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高龄、术前NYHA分级III~IV级、有心脏病病史、术前电解质紊乱、术前血红蛋白水平<90 g/L及液体出入量差值>500 ml均为老年IFF患者发生HF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为:高龄患者机体各项器官功能均有所衰退,手术麻醉、操作刺激及疼痛等均会导致全身状态进一步恶化,从而增加潜在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同时,高龄患者机体内心血管系统及功能均明显老化,且心肌部分纤维化会影响其心脏储备功能及顺应性,增加其死亡风险。一些术前NYHA III~IV级或有心脏病病史患者的心脏缺血及容量负荷的代偿功能相对较差,长期患有心肌炎或心脏病会损害心脏部分功能,影响心脏泵血能力,导致心功能损害加剧,增加HF的发生风险;
同时,围术期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会让患者心脏进行代偿性工作,进一步加重心脏负荷。李长华等[13]对老年IFF患者围术期发生HF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指出,有心脏病史是其高危因素。术前电解质紊乱会造成机体内前列腺素、肾上腺素、内啡肽及生长素等水平上升,进而增加内环境失衡、心律失常及急性肾衰等发生风险。术前血红蛋白水平<90 g/L表明机体内红细胞携氧量降低,会造成组织缺氧及一氧化氮异常释放,致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上腺素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从而诱发水钠潴留,致使患者慢性HF症状加剧。临床发现,因IFF患者常伴隐性失血症状,所以围术期常通过补液来维持其基本生命体征[14-15]。而因一些手术医师对围术期补液的了解不够深刻,导致补液量过多或过快,容易让患者心脏处于一种超负荷工作状态,增加HF的发生风险;
同时,由于IFF患者年龄普遍较大,术前、术中本身心脏的容量负荷就较重,如术后继续大量补液,会进一步增加心脏负荷,导致HF的发生。另外,在临床治疗中需积极了解患者有无心脏病史或其他类型内科疾病史,对其进行严格心脏功能评估及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等,并实施心脏保护,降低围术期HF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IFF患者发生HF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术前NYHA分级III~IV级、有心脏病病史、术前电解质紊乱、术前血红蛋白水平<90 g/L及液体出入量差值>500 ml,临床需对该类患者进行重点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预防。

猜你喜欢围术心脏病骨折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1期)2022-05-13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7期)2022-05-10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结直肠癌围术期中的价值体会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3期)2022-05-10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锦州医科大学报(2022年2期)2022-05-07久坐看电视很“伤心”保健与生活(2019年19期)2019-11-06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什么区别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10期)2019-09-09心脏病会遗传给下一代吗?健康管理(2017年5期)2017-07-05伤筋动骨怎么破知识就是力量(2016年7期)2016-07-14伤筋动骨怎么破知识就是力量(2016年7期)2016-07-14

推荐访问:股骨 心力衰竭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