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军 段勋兴 曾斌
[摘要]结合智能制造类高职专业的特点,从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学院介绍、专业介绍、参观智能制造类企业、熟悉校内实训基地、创新创业、职业技能大赛普及等方面入手设计并实施基于认知实践专业第一课。对基于认知实践的高职院校专业第一课的成效进行反馈,反馈结果表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基于认知实践,形成具有智能制造类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专业第一课,对专业课程学习形成有效补充。
[关键词]认知实践;专业第一课;高职教育;智能制造;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2)27-0165-03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高职院校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产业升级、经济建设等方面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未来制造业的质量水平以及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分工和地位。发展智能制造对于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产业体系、稳固实体经济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1,2]。智能制造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制造类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快培养一批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素质、技术技能型高端人才,是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类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必经之路[3]。
认知实践是学生进入实训室、企业认知,通过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组织和引导,开始接触具体的专业知识,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和简单的辅助工作,从而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生产实践经验和岗位认知,引发他们对未来诸如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等不同岗位状况感性认知的需要,为接下来的专业学习、专业实习等打好基础,所设置的认知岗位群概况的实践教育环节[4,5]。
在神秘而又陌生的大学校园中,面对突如其来的专业技能课程,如何帮助高职新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大学生活,适应角色的转变,揭开专业的面纱,提升专业的认知,得到专业的启蒙教育,明确学习的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健康成长、成才,顺利完成学业,并树立明晰的职业规划,这是每一位大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讲授专业第一课的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6]。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智能制造类高职专业的特点,基于认知实践对专业第一课进行设计与探索,让学生开阔专业视野,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把握本专业学习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养,为学生埋下一颗专业的种子,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一、基于认知实践的高职院校专业第一课的意义
(一)思想洗涤,领航人生
立德树人,为共产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青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家国情怀、人生态度、意志品质、职业素养与精神塑造等精神内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漫长过程。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大学一年级更是大学生“三观”培养和建立的关键之年[7]。因此,在青年大学生初入校园时,在专业第一课就渗透思政教育,为深学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找到认知实践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尽早埋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培养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家国情怀、人生态度、意志品质、职业素养等精神内涵,为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正确领航。
(二)适应环境,了解专业
从大学生踏入校门的那一刻开始,迎面而来的将是全新的大学环境、陌生的班级同学、素未谋面的大学老师,学生的心理难免心生茫然,他们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什么,专业学什么,专业毕业之后能做什么、怎么做。基于认知实践的高职院校专业第一课可以让大学新生更快地适应环境,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及时处理学生对于陌生環境的不安定情绪,对于专业学习的疑虑[8]。
(三)激发兴趣,促进教学
认知实践是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类专业群的先导性实践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兴趣,把握本专业学习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养,为学生埋下一颗专业的种子,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9]。从专业第一课就激发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强有力的保障,也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坚实基础,更是促进学生疏解疑惑的重要前提[10]。
(四)走进企业,接触职业
基于认知实践的高职院校专业第一课,设置走进企业认知实践。通过走进企业认知实践,走进企业研发部门、生产车间、工作岗位,将职业教育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展现,从而实现学业与职业的实际碰撞[11]。一方面构建青年大学生对于智能制造企业发展现状认知的粗轮廓,使青年大学生了解智能制造企业生产环境、核心产品、发展历史、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生产工艺流程等,增加青年大学生对于智能制造企业的直观认知;另一方面搭建青年大学生对于智能制造类职业的基本判断,萌芽青年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初步开阔学生的职业视野,为后续职业技能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五)普及技能大赛,培育创新创业
让青年大学生从专业第一课就开始了解国家、学校、学院对于大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竞赛等各种政策以及规定,尤其是对于职业教育中各类大赛政策的解读,激发青年大学生对职业技能大赛的兴趣和动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发展[12],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高技能青年人才,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教育教学激励等方面的作用[13]。
二、基于认知实践的高职院校专业第一课的项目设计
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类专业群专业第一课的项目设计是决定专业第一课效果的关键,因此,根据智能制造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认知实践目标,以认知实践为先导性实践课程的教学理念,设计高职院校智能制造类专业群专业第一课的项目,具体项目见文末表1。
三、基于认知实践的高职院校专业第一课的实施
(一)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专业讲座的形式,在青年大学生初入校园时,让青年大学生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在专业第一课就渗透思政教育,深学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找到认知实践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帮助青年大学生尽早埋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培养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家国情怀、人生态度、意志品质、职业素养等精神内涵,领航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学校、学院介绍,熟悉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
从学校的发展历史、校园文化、教学师资力量、专业团队、招生生源、毕业生质量、各方面的硬件设施、优美环境、优越的教学管理模式、地理位置、食堂伙食等方面介绍学校,帮助青年大学生快速了解学校、融入学校,增强青年大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学院的概况、专业设置、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实训基地、合作企业等方面介绍学院,帮助青年大学生快速了解二级学院,融入学院,熟悉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
(三)专业介绍,了解所学专业
通过专业带头人说专业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设置依据、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践条件、社会服务、建设成效、就业等专业内涵,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专业与职业岗位、产业需求的作用和关系。
(四)参观智能制造类企业,深入企业实践
通过精心组织和有序引导,学校专任教师带队,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全程讲解,组织学生参观智能制造类企业,深入企业实践。通过企业认知实践,加深学生对企业的亲身体验、职业的认知,以“认知社会、认知企业、认知职业、认知岗位”扩大青年学生的眼界,提高青年大学生对企业、职业的认知和自我判断能力。
(五)熟悉校内实训基地,了解实训基地
学校专任教师带队,组织学生熟悉校内实训基地,了解校内实训基地的环境、实训设备、实训项目、实训内容等,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校内实训的各个环节和相应目标。
(六)普及创新创业、职业技能大赛政策
针对目前的创新创业、职业技能政策及学生对创新创业、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疑惑等问题,二级学院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职业技能大赛宣导,让青年大学生从大一开始就了解国家、社会、学校学院对于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职业技能大赛的各种政策以及规定,解答青年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疑惑。
四、基于认知实践的高职院校专业第一课的成效
(一)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掌握学生对基于认知实践的专业第一课开展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价。对智能制造类专业503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96份,统计数据中:100%的学生认为此次认知实践课程对自身有帮助,其中认为帮助很大占比63.9%;91.7%的学生认为开阔了专业视野;88.9%的学生认为认知了有关企业;77.8%的学生认为感受到了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取得的成就;91.7%的学生认为激发了专业学习兴趣;72.4%的学生认为了解了智能制造类职业的内涵;80.6%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有了规划;94.6%的学生认为加深了对学校、学院的历史、现状和规划等方面的了解;83.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对创新创业、职业技能等大赛的种类和政策的了解。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基于认知实践的高职院校专业第一课对学生综合能力起到了较大的提升作用。
(二)加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学院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认知实践课程中,通过专业带头人说专业以及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驻实训室、企业等方式,和学生一起开展认知实践,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认知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认知实践环节进行补充和完善,使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深化校企合作
对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表明:97.4%的学生对企业委派的认知实习讲解技术人员的效果表示满意;100%的学生对此次认知实践的企业满意,其中非常满意的占比66.7%;61.3%的学生愿意留在此次认知实践的单位工作。在组织学生参加企业认知实践活动过程后,对参观企业进行回访,学生认知实践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肯定,企业的满意度大大提升,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
五、结语
结合智能制造类高职专业的特点,基于认知实践设计并实施专业第一课,从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学院介绍、专业介绍、参观智能制造类企业、熟悉校内实训基地、创新创业、职业技能大赛普及等方面入手设计并实施基于认知實践专业第一课。通过心得体会、问卷调查、企业回访、教师座谈等方式,对基于认知实践的高职院校专业第一课的成效进行反馈。反馈结果表明:学生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基于认知实践的高职院校专业第一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钟志华,臧冀原,延建林,等.智能制造推动我国制造业全面创新升级[J].中国工程科学,2020,22(6):136-142.
[2]柳百成.创新·强基·智能:建设制造强国[J].中国机械工程,2020,31(1):13-18.
[3]孙康岭,李洪军,张海鹏.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泰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1,32(4):69-72.
[4]周舟.认知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之基[J].现代企业教育,2007(14):18-20.
[5]王向红,陈雪珍,刘海明.高职院校有组织的企业实习模式与实践: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2):53-57.
[6]赵红霞,代爱英,田凤娟.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开学第一课授课内容分析研究:以学校首届“讲好开学第一课”展示性教学比赛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0):69-71,76.
[7]陈歌,崔颜宏,牛小艳,等.课程思政背景下人体解剖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9):77-78.
[8]陈小燕.高职学生的开学第一课[J].科技信息,2013(3):293.
[9]梁丽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8):209-210.
[10]杨琨,郭有才,周福芹.做好开学“第一课”设计与实施持续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机[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3):8-11.
[11]李子强.浅谈高职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开展岗位认知实习的实践: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1):101-103.
[12]高明.基于专业特色的“科创第一课”研究与实践:以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9):40-42.
[13]曾艳.高职创新创业“认知—实践—孵化”螺旋渐进式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7):63-66.
猜你喜欢智能制造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