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韬
摘 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信仰是重要的精神基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形成,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供了重要内容;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和领导水平的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以及大学生个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关系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然而,受教育环境、教育学科构成、课堂教学等诸多较为复杂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上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6-0151-04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发展和希望,当今中国正处于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受到不同思想的冲击,在这种文化融合的背景下,需要大学生自身拥有识别的能力,对各类思潮有清醒的认识,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精神为信仰,杜绝西方文化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大学生的信仰和现实状况关系到他们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理论依据及现实依据
(一)理论依据
1.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信仰及信仰教育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从历史传统和文化民俗、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宗教信仰的角度来看,学校教育是综合性教育活动,它离不开对我国民族文化内涵的传承。高校要深化中华民族传统教育,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全面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效果。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信仰与信仰教育是融于中华传统文化血脉之中的,与西方文化和宗教信仰不同,中华传统信仰更多地涉及人际关系伦理规范和个人内在修养,信仰教育方式既注重社会教育,又注重个人自我教育。
2.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及信仰教育思想
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信仰”一词几乎是宗教信仰的特殊术语,在优秀的作品中广泛分布,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革命结合中国国情,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化道路,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管理体系。
(二)现实依据
1. 面临新机遇
社会的不断发展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了新的机遇,大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提高思想的科学性。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完善,为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2. 面临新挑战
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文化的不断融合,对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而言是把双刃剑。西方文化的融入,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一定的影响,在汲取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一些极端文化的制约,使一些大学生追求功利主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有大量承载着现代西方文化、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产品,在这些产品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在坚持主流人生观上一再动摇。
3. 面临新要求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在实践工作中,首先,高校应当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其次,要把社会主义思想和宗教信仰的力量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学目标中的科学地位;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实际情况,注重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层面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至关重要,能够促进当代大学生从自身出发,带动周围的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宣传。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在社会层面上能够起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1.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一定的基础上树立的,主要的科学依据就是马克思科学思想,以科学的思想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人与人类社会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强社会大众的精神价值,不仅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而且激发了人们追求真理的积极潜力,提高了全體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在精神意识上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信念感,从而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自身会首先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在现实实践中以科学思想为基础,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周围的人,带动社会公众群体践行科学思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针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针对大学生本身,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甚至直接关系着民族的命运,因而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2]。
2. 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打击社会迷信的现实需求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完整而严谨的科学系统,马克思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精华,是人类文明历史的一大成就[3]。然而,在我国的偏远农村山区,部分人的思想仍然相对无知和落后,迷信思想严重。甚至不仅偏远地区存在封建迷信情况,内陆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存在类似情况,一些科学和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群也具有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影响了生产和生活,并阻滞制了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4]。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对当代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有重要的精神指导价值,大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客观地看待目前国家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自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大学生与父母、同学以及其他社会中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将以身作则,践行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让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社会封建迷信思想[5]。
(二)国家层面
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除了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具有重要意义外,在国家层面,其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
1. 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证
意识形态安全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其内容较为广泛,是社会道德与思想价值观的结合。意识形态安全对社会治理的意义重大,能够稳定社会不安稳因素,维护大众的利益,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6]。意识形态安全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思想的演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思想防线被打破,其他线路很难保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没有被削弱、破坏和颠覆,仍在我国思想界占据主导地位[7]。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能够让大学生群体正确认识中国目前的意识形态,对动摇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思想理论进行辨别的看待,坚持建构性与批判性相统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稳固,利于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时代,高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
2. 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
大学教育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根基,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信仰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首先应当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信仰。面对西方文化的困扰,大学生应当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8]。
三、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主要问题
1. 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确认不够
要树立坚定的科学信念,首先要有理论的支持,科学信仰的概念基础是充分学习基础理论,用理论武装头脑[9]。然而,当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学习缺乏理论上的再确认,在新时期,大学生如果不深入学习科学理论,很难获得“真知”,很难真正感受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内在力量,也很难获得完整的“坚定信念”[10]。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必须解决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经典理论确认不够的问题。
2. 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不强
部分大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信仰的情感表达和认知存在消极的态度,在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水平上,仍有一些大学生不相信社会主义能实现[11]。部分大学生在个人层面上缺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认同和情感习得,很难真正体验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难以积极发展自身价值,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情感认识不深是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3. 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践履不足
信仰是人们行为做出巨大贡献并达到价值参照标准的一种选择,是人们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一系列活动的价值指南。大学生是否“愿意”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最终结果,高校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对“信念”和“积极行动”的反复验证[12]。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信仰的价值认同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但在具体的实践中普遍存在摇摆不定的现象,这说明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实践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成因
1. 西方社会思潮冲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西方社会文艺思潮是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矛盾在新兴的社会主动意识领域的集中体现,是社会文化思潮的渗透,对部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对部分大学生人生观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构成了威胁[13]。当代大学生受到不同思想的冲击,在这种文化融合背景下,需要大学生自身拥有识别的能力,对不同思想有清醒的认识,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精神为信仰,杜绝西方文化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导致大学生在价值观形成期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偏差,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14]。
2.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待增强
信仰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严重不足,无法为大学生社会需求提供支持;同时,一些思想政治教师的素养有待提高。當代大学生没有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忽视了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这影响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信仰科学理论的认知理解和情感习得。
3.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平台相对狭隘
相对狭窄的实践平台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乏实践落实的关键原因,目前,一些高校没有完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探索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能力。高校标准化实践机制主要体现在党组织的实践活动中,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主题的实践活动较少,规范性不强,辐射面相对狭窄[15]。
四、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贯彻终身教育的思想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大学生科学信仰的初步形成受许多因素影响,需要综合整合,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需要贯彻终身教育理念,在全社会营造学习生活的氛围,为信仰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信仰教育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16]。对大学生来说,学习是无止境的,信仰教育是永远在路上的。大学生信念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有意识的、持续的过程,大学生要始终保持求知欲,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质,把理论运用到生活中去,朝着科学探索和实现理想信念的方向前进。
(二)丰富大学生信仰教育内容
针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高校应当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内容,实现教育内容多元化,在核心内容为根基的同时,也应当根据现实的发展需求,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现实相融,明确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的重大意义[17]。
(三)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
“实践通向真知”,大学生应在重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并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成长。高校可以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专业服务、参观养老院、看护学龄前儿童、支持家庭教育和“三下乡”等社会福利活动,真正为社会服务[18],通过参与红色旅游和度假基地以及其他形式的爱国热情和教育活动,体验伟大革命先辈为信仰而战的精神和勇气,感受爱国主义的热度[19]。大学生在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充分发挥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体作用,把思想政治课堂延伸到课外活动中,真正实现与“社会课堂”的有效结合,使大学生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2 0]。
参考文献:
[1] ***.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05-05.
[2] 黄力之.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N]. 光明日报,2007-02-20.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1.
[4] 吴蒄风. 建国初期党对封建迷信的破除及启示[J]. 黑龙江史志,2014(16):129.
[5] ***.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 人民日报,2013-08-21(01).
[6] ***. 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 当代党员,2019(07):4-7.
[7] 王学俭,顾超. 当前中国信仰问题的若干思考[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0):47-51.
[8] 高珊珊,王素芬. 对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6(22):71-73.
[9] 阮俊华,裴冠雄,潘蕾. 大学生信仰教育模式反思与优化路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2):85-87.
[10] 李琳. 俄罗斯爱国主义历史教育的重构[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07):108-112.
[11] 熊燕华.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建设的文化审视[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8(04):33-36.
[12] 张峰. 新时代青年政治信仰培育研究[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05):11-15.
[13] 岑怡坤,张福运.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仰教育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09):117-119.
[14] 李芳,邓韵. 新加坡家庭价值观培育的经验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8(03):110-113.
[15] 李瑞琴. 重塑“苏联记忆”,捍卫民族英雄——俄罗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国家战略[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04):65-72.
[16] 任志锋. 21 世纪以来美国价值观教育变革论析[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8(02):72-82.
[17] 仝其宪. 大学生宪法文化建设中的信仰教育与制度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1):85-90.
[18] 刘召用,赵婧方. 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植策略[J]. 人民论坛,2019(07):122-123.
[19] 刘宏宇. “95”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4):56-61.
[20] 史国军.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与塑造[J]. 学海,2019(06):199-202.
猜你喜欢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新时代现代化视域下个人信仰与社会信仰的关系理论导刊(2017年2期)2017-02-25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识研究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信仰教育在哲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途径博览群书·教育(2016年9期)2016-12-12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年11期)2016-11-28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商场现代化(2016年22期)2016-10-18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网络多元时代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人民论坛(2016年14期)2016-06-21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现代交际(2016年6期)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