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 周斌
摘 要 目前ASP.NET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依然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基于“双创”要求提出一种教学模式,将课程教学分为课程认知、基础知识、技术应用、创新实践四个部分来进行:首先通过课程认知教学使学生明确本课程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以及学习目标;在掌握ASP.NET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入典型项目的局部模块设计,使学生掌握ASP.NET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和要点,过渡到创新实践部分;通过创新实践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最终具备ASP.NET应用项目的开发能力。
关键词 ASP.NET应用技术;双创;教学改革;慕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06-0111-04
0 前言
“双创”背景下,各类传统网络平台和移动互联网平台运行的信息化系统已成为支撑和推动当前信息数字化发展的引擎,更要从深层次把握和思考高等教育的目标和功能,根据实际创新创业需求设计开发这些引擎是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的根本要求,也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1]。在目前主流的信息化系统开发技术中,ASP.NET技术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得到广泛应用。这也使得各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为顺应产业发展需要,纷纷开设关于ASP.NET开发技术的课程,以期能够培养出符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1 ASP.NET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ASP.NET应用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微软Windows环境下综合应用C#高级编程语言、Web前端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工程理论等知识结合实际项目需求进行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与开发,使学生具备ASP.NET技术软件项目开发能力,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但在教学过程中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在学习时对该课程的特性和其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以及学习目标没有明晰的认识,容易出现基础知识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3]。为此,研究一种能够有效改变该课程教学现状、切实增强该课程实际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
2 “双创”背景下分块教学模式的提出
针对上述问题,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课程认知部分、基础知识部分、技术应用部分、创新实践部分。
2.1 课程认知部分
课程认知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Web应用软件项目的认知,通过真实的基于ASP.NET技术开发Web应用项目的展示,介绍当前社会对该类软件的需求、项目开发中各个环节的要点以及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点并带着目标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2.2 基础知识部分
基础知识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Web应用程序运行原理的认知,掌握.NET运行环境的搭建方式、ASP.NET应用程序开发与运行的基本模式、ASP.NET技术的基础知识等。
2.2.1 ASP.NET基础 教学安排四学时,培养学生对Web应用程序的认知和理解,掌握ASP.NET应用程序开发与运行所必备的基础环境知识。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本课程在软件工程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ASP.NET技术的应用领域,掌握ASP.NET程序的运行模式与环境的搭建,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2.2 HTML标记语言 教学安排六学时,培养学生掌握浏览器解释运行静态页面的原理和Web前端开发技术,为下一步构建用户界面层打下基础。
2.2.3 C#编程语言 这部分的教学安排八学时,培养学生掌握C#语言的编程技巧、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以及在面向对象环境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算法的分析与设计的技能,进而为下一步培养学生构建软件业务逻辑设计的能力打下基础。
2.2.4 ASP.NET内置对象 教学安排四学时,使学生掌握ASP.NET页面间的跳转与参数传递、Session与Cookie的设置和获取、服务器端与浏览器端之间参数传递等,为下一步实践教学环节各模块间页面信息传递的应用打下基础。
2.2.5 ASP.NET控件 这部分教学安排四学时,使学生掌握ASP.NET控件在前端界面的设置、通过后端编程动态管控、通过控件实现前后端数据传输等技能,为下一步实践环节界面层与业务逻辑层之间的交互应用打下基础。
2.2.6 ADO.NET数据库编程 教学安排四学时,使学生掌握ADO.NET的应用,为C#程序与数据库之间的交互建立一座桥梁,进而为下一步构建软件的数据访问层打下基础。
2.3 技术应用部分
技术应用部分教学安排八学时,在学生已掌握ASP.NET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应用ASP.NET技术的能力。通过选取实际项目中一个典型的、完整的功能模块作为案例,详细分析设计要求,引入软件的三层架构设计理念,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ASP.NET技术在三层架构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模式和要领,为下一步项目实践部分的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和自然的过渡。
2.4 创新实践部分
创新实践部分在学生已掌握ASP.NET基础知识和ASP.NET技术应用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完整的“双创”项目,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从项目的需求分析开始,经历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工程周期,最终通过ASP.NET加以技术实现,从而使学生真正经历一个完整的、通过ASP.NET技术实现的小型“双创”项目。具体安排如下。
2.4.1 项目需求分析 教学安排四学时,讲述项目的背景、运行环境、功能和性能需求等,带领学生对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形成需求分析报告文档。通过该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项目需求分析的要点和方法。
2.4.2 项目总体设计 教学安排四学时,根据上一步的需求分析结果进行项目的总体设计,包括总体结构设计、工作流程设计、功能模块划分和定义、接口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等,形成项目总体设计文档。
2.4.3 项目的详细设计 教学安排四学时,根据总体设计的成果再进一步细化每个模块的具体设计,完成软件的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的设计,形成项目详细设计文档,为下一步技术实现打下基础。
2.4.4 技术实现 教学安排10学时,按照详细设计文档的内容通过使用ASP.NET技术和SQL Server数据库,以技术应用部分教学的模式对项目进行技术实现,生成软件并形成技术实现文档。
2.4.5 软件测试 教学安排四学时,对技术实现的软件进行测试,以检验其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在测试过程中完善软件,使其达到可交付的程度,并形成软件测试文档。整合所有相关文档,形成课程考查报告。
3 课程教学方式方法
在本课程四个部分的教学活动中可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课堂教学等。
3.1 课程认知部分
展现基于B/S结构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在社会中的应用以及ASP.NET技术的特性,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而带着目标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3.2 基础知识部分
每个知识点都会有一个小任务,由任务驱动课程的推进。
3.3 技术应用部分
结合具体案例讲解演示ASP.NET技术的应用,再由学生动手模仿实操练习,以初步掌握ASP.NET基础知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3.4 创新实践部分
项目推进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阶段性任务,由创新任务驱动教学[4]。
1)在需求分析、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分别是根据实际“双创”项目进行需求分析与设计项目,形成相应的需求分析文档和总体设计文档,在此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讲授和讨论,完成项目分析和概要设计。
2)在详细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细化模块设计,形成详细设计文档,通过讲授、演示、讨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由教师讲授和演示部分模块的详细设计,学生参与讨论分析其他同类模块的设计方案并讨论分析的结果。
3)在技术实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利用ASP.NET技术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编程实现之前的设计,形成相应的软件和技术文档。在此任务驱动下,通过采取讲解演示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教师讲解演示部分典型模块的技术实现方式,学生动手按此方式技术实现其他类似模块,并最终完成所有模块的开发。
4)在软件测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测试已开发好的软件,在此任务驱动下通过采取讲解演示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教师讲解演示部分测试任务,学生依照此完成其他测试任务,最终完成测试工作并形成测试文档。
4 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综合考虑了阶段性、进阶性和整体性三种要素:针对每一阶段的学习设置相应的阶段性考核,以检验当前阶段的学习效果;后续阶段的课程是以前驱阶段课程为基础的,在设置后续阶段课程考核时充分考虑知识的延续性和因果关系,后续阶段的考核实际上是在前驱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新的知识点或技能,逐步提升并向课程培养目标靠拢;在完成课程认知部分、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掌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和基础知识,并通过技术应用部分的初级实践后,设计一个完整的项目实践并考核学生对该课程整体掌握情况,包括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ASP.NET技术的应用领域与要点等[5]。
4.1 课程认知部分
检验学生对本课程在软件工程专业中的定位、具体应用情况和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通过提交课程认知报告的形式反馈学习情况。
4.2 基础知识部分
检验学生对ASP.NET各章节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查漏补缺,为后续实践环节的教学提供保障。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均设计相应的考核题目,考核题目注重相关知识的关联性,以作业、实验、学习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3 技术应用部分
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现场实操和提交设计报告评估教学效果,对不足之处及时修补,为后续的项目实训提供保障。
4.4 創新实践部分
检验学生在具备初步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对完整项目的整体分析、设计和技术应用能力,通过现场实操和提交设计报告评估教学效果。与传统的考核方式相比,本课程的考核是全程分阶段进行的,能较好掌控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便于及时作出调整以保证教学效果。同时,通过渐进的进阶式考核有较好的知识延续性,促进学生对前驱知识点的追溯和记忆,避免“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从而平滑过渡到项目实践部分。通过创新实践,最终完成项目设计开发考核,以检验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度[5]。
5 课程教学模式
将慕课教学、翻转课堂、课程讲授、机房演示、学生实操相结合,把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方式相融合,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将慕课引入课程认知教学,由慕课展现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以及课程整体学习目标,进而通过线下演示真实项目案例,进一步加深认知并细化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对应知识点,再经过课堂讨论,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程整体的教学目标和各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在基础理论知识部分的教学中,慕课扮演着知识点导入或知识点总结的角色,结合课堂讲授和演示,进一步详细剖析各个基础知识点,即慕课负责理论导入,课堂讲演负责细化、实例化。技术应用部分和创新实践部分则主要通过演示、讨论和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实践证明,通过混合教学模式的运用,在本课程的四个教学环节均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切实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支撑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6 总结
ASP.NET应用技术课程是支撑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一门课程,与传统教学内容设置相比,其四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紧跟社会需求,以培养学生应用ASP.NET技术进行实际项目开发的能力为核心目标,强调理论够用,重在实践。通过课程认知教学使学生明确本课程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以及学习目标,从而带着目标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掌握ASP.NET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引入典型项目的局部模块设计,使学生掌握ASP.NET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和要点,从而平滑过渡到创新实践部分;通过项目实践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最终具备ASP.NET应用项目的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
[1] 任之光,梅红.双创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1):86-90.
[2] 刘小强,梁利亭.基于“六步四结合”的ASP.NET项目开发课程改革与探索[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4(1):35-38.
[3] 曹莉,赵春霞,赵营颖.基于微课的《ASP.NET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5):131-131,148.
[4] 李东琦,高峰.ASP.NET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28):137.
[5] 任亮,唐林.基于任务驱动的ASP.NET高级应用开发课程改革探究[J].教育探索,2013(4):22-23.
*项目来源:湖北科技职业学院2021年校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人工智能专业python实训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HKZJ2021007);中國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校园助手的设计”(项目编号:2020 IT A0 5041);湖北省高校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Java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2017493)。
作者:李渊,湖北开放大学(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光电装备、人工智能、职业教育(430074);周斌,湖北开放大学(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430200)。
猜你喜欢双创教学改革“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22年16期)2022-05-05乐山市五通桥区“双创”五通桥在行动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6期)2020-01-08大学生“双创”进行时瞭望东方周刊(2018年4期)2018-02-01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职教论坛(2017年13期)2017-06-13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