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琦
(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云南蒙自 661199)
英国作家司各特的小说《威弗莱》的主人公威弗莱性格平庸、随波逐流,其原因除了小说结构上的冲突,还有威弗莱的家庭、教育以及时代和作家因素。小说结构上的矛盾在拙作《〈威弗莱〉——成长小说与历史小说的冲突与融合》和《威弗莱——成长小说和历史小说的真假主人公》(《红河学院人文学院教学科研论文集》2015年、2017年)中论述过了,就不再赘述。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威弗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学上,如胡瑜的硕士论文《风景视域下<威弗莱>汉译本苏格兰性研究》和孟令维、张桂芝、吴会的论文《<威弗莱>的旅游效应研究:兼谈苏格兰民族服饰》等等。对于人物性格形成几乎没有研究,所以论文主要探讨威弗莱性格形成的原因。
小说男主角爱德华·威弗莱成年前在两个家庭轮流居住,分别是父母家和伯父家,这两个家庭在政治路线上是背道而驰的。父母家是布里尔森林草堂,经常是高朋满座,热闹喧嚣。威弗莱的父亲理查德·威弗莱是一位新兴的资产阶级投机份子,尽管威弗莱——昂纳家族是顽固的托利党人,忠于詹姆士二世王朝。理查德·威弗莱却不受家风的制约,“他很早就认识到,要想在人生的赛跑中获胜,就必须尽可能少背包袱,轻装上阵才行。”[1]5,他宣称自己是辉格党和汉诺威王室的支持者,但实际上所谓党派、信仰对他来说只不过是向上爬的工具,如果能预见到自己的哥哥终身未婚,自己继承爵位有望,那他必定是“坚定”的托利党人,这是和巴尔扎克《高老头》中拉斯蒂涅同类型的野心家。由于哥哥没有继承人,所以从小就把自己的儿子爱德华·威弗莱送到哥哥家居住,以便以后继承家族爵位和财产,偶尔才接儿子回家。威弗莱的伯父家是在威弗莱——昂纳庄园,冷清守旧,少有的来往者都是一些老派贵族。伯父埃弗拉德爵士则是一位顽固的保王党,以退出议会来表示对现政府的反抗。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对詹姆士二世王朝的眷恋仅仅是表现在情绪上,而不是在实际行动中去谋反复辟了。苏格兰高地起义军领袖弗格斯的妹妹弗洛娜对此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对我看得最神圣的事业冷冷冰冰,仅仅不关痛痒地议论一下,当这事业即使没有他们的支持,眼看大功告成时,他们仅仅认为值得支持。”[1]205雷切尔姑姑也爱给威弗莱讲古代故事,但她更关心的是侄儿的婚姻大事,深怕他会结下一门门户不当的婚事。
这是威弗莱青少年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三个人。在这样的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长大的威弗莱,性格上受到了两个家庭的影响。由于他从小大部分时间跟伯父和姑姑一起住,受伯父的影响更大。伯父家请的老师也是一个老詹姆士党,所以说他的感情上偏向詹姆士二世王朝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但是父亲也不可能对他一点影响也没有,威弗莱性格中理智务实的一面固然与时代的特点有关,但也有他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其它的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不同的是,威弗莱成长的家庭环境是由两个割裂的家庭组成的。《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威廉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绿衣亨利》中的亨利虽然幼年丧父,但也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他们小时的成长环境基本上是统一的。威弗莱的成长环境则是分裂的,伯父的威弗莱——昂纳庄园是守旧的、充满遗老气息的,父亲的布里尔森林草堂则是现实的、雄心勃勃的,威弗莱就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家庭环境中生活,所以他的性格中就有这两方面的烙印。因此威弗莱既不是像埃弗拉德爵士这样的守旧派,也不是像自己的父亲那样是一个纯粹的投机份子。他既有对旧时代念念不忘、感伤的一面,也有理智务实的一面。在他性格的这两个因素中,后者在绝大多数时刻是起决定作用的,但也有前者占主导作用的时候,比如他为“小王位觊觎者”查理·爱德华的的风采所倾倒而倒戈的那一刻,但他在这种冲动之后,也会很快就理智地认识到复辟不可能成功,因为苏格兰高地叛军的实力太差。后来之所以留在叛乱队伍,是因为他爱上了高地领袖弗格斯的妹妹弗罗娜,但在受伤之后就脱离了叛军。威弗莱性格中由于两个家庭的影响而造成的两面性始终纠缠着他,使得他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不能当机立断。在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中,他的两个家庭对他的命运都有影响,他同这两个家庭所代表的两个阵营都有联系,因而常常显得摇摆不定,优柔寡断,直到最后才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一)放任自流的学习教育
小威弗莱的学习教育是分开进行的,在自己家时,由父亲的私人秘书,“一个高雅,而又多才多艺的青年,每天教爱德华一两个小时”[1]14在伯父家时,是由一个因拒绝宣誓效忠乔治一世的牛津大学毕业生教他,虽然这位老师学识渊博,但他本身年事已高,又宽容,所以对威弗莱的学习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而威弗莱本人对学习的态度是漫不经心的,任何事物只要过了最初的新鲜阶段,满足了他的好奇心,他就不愿意学习了。他对知识是浅尝辄止的,更不会去深入研究。“我们的年轻的主人公,可以完全凭自己的喜好学习,要紧的是,只要引不起他的兴趣,就不学了,老师又听任不管,这就给他带来了不良后果,长期影响着他的性格、幸福和出息。”[1]16他天性敏捷,理解力强,爱好文学,又有想象力,但学习上的放任使他的这种天性未向好的方向发展,而是往仅限于对知识做肤浅的理解的方向发展了。另一方面,威弗莱从小就听伯父和雷切尔姑姑讲古代的故事,祖先的传奇。这导致了他天生的想象力更进一步,常常沉浸在幻想中。威弗莱所受的教育不仅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一个研究学问的学者,性格也因此受影响。对于那些感兴趣的事物,他有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对于不感兴趣的,他就不关心了。但是当好奇心一旦得到满足,他就会厌倦地转身离去。在这一部分中,关于威弗莱如何受教育的叙述和《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维廉、《绿衣亨利》中的亨利颇有相似之处。但这种杂乱无章的学习和亨利·雷不同,小亨利的母亲对他悉心教导,从小培养他诚实、知错就改的品格。而维廉则是坚持通过对戏剧的爱好来进行自我学习,威弗莱的学习教育是放任自流的,这也就造成了他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没有通过教育培养形成坚定的意志和品格。
(二)没有精神导师
威弗莱和他们不同的是,他始终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精神导师来引导他的思想,指引他的人生道路。亨利·雷的父亲去世的早,但他一直把父亲当作精神上的楷模。“因此,我越长大成人,越向自己的命运方向迈进,就越不得不满足于集中思想,在自己的灵魂深处平心静气地考虑:假如父亲处于你的地位,他会怎么办,或者,假如他活着的话,他对于你的行为会怎么判断。……他的外貌在我的记忆中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越是这样,他的内在的精神面貌就在我心里构成了越来越鲜明的形象,……我相信,我是在他的保佑下,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的。”[2]21-22而维廉·麦斯特则一直有人对他进行指引,外乡人、船上的牧师,伯爵的花园里迎面而来的骑马的军官,演哈姆雷特时舞台上出现的鬼魂,直到进入罗塔里欧的塔楼会。[3]维廉·麦斯特加入了类似空想社会主义团体的塔楼会,立下了为全人类谋幸福的人生理想。而威弗莱没有精神导师,父亲和伯父都不足以承担精神导师的任务。父亲唯利是图、自私凉薄,对儿子能继承家族爵位和财产有一种微妙的嫉妒心理,对威弗莱的教育基本是放任不管的。伯父因循守旧,对往日的家族荣光念念不忘,虽然疼爱威弗莱,但他的思想早已跟不上时代了。这两个人都不能让威弗莱真心敬服,都不能成为他的人生导师。苏格兰高地起义领袖弗格斯曾经令威弗莱十分钦佩,但这种钦佩里大部分是因为少年时期对传奇故事的童年幻想的投射。所以在参加高地起义军后,威弗莱逐渐看清了弗格斯狭隘、自私的一面,并且在复辟这个关键问题上,他们的意见是相左的。弗格斯是坚定的詹姆士二世王朝支持者、叛党,威弗莱则认为他们不可能成功,对旧王朝也没有深厚的感情,他内心是反对复辟的。塔尔博特上校也曾经赢得了他的尊敬,但他对苏格兰的偏见无法使他成为威弗莱的精神导师。没有精神导师对于威弗莱的影响,是他对人生的探索始终局限于自身,他所寻找的也仅仅是自身的幸福,不曾将自己的视野扩大到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幸福和命运上。所以威弗莱对人生意义的认识也仅是个人、家庭生活,这也就能够理解他最后把人生的理想定位于小家庭的幸福生活。
(三)不完整的情感教育
在情感教育上,亨利·雷除了母亲所给予的无私的爱以外,还有三位女性:初恋女友安娜;
和伯爵帮助亨利建立起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窦绿苔;
如同自然之母的尤蒂特。这些女性在情感上给予亨利的爱使他成为一个真正懂得爱的人。对维廉·麦斯特来说,马利亚娜、伯爵夫人、苔蕾丝、娜塔丽亚等在精神上对他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威弗莱,母亲在小说中没有任何描述,父亲基本不关心他,姑姑、伯父对他是溺爱。对于爱慕的弗洛娜,其实他从未真正走进过对方的心中,弗洛娜对他一直是持拒绝态度的。露丝则是一个思想尚未成熟的少女,威弗莱选择和露丝结婚,因为这是最适合他的妻子,可以满足他追求小家庭幸福生活的理想。所以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威弗莱的情感教育都是不完整的,威弗莱不曾获得真正的爱情。这一点对于成长小说的主人公是致命的,因为他们会把找到与自己精神上契合的爱人作为人生意义追寻的一部分,而且在数次恋爱受挫后,他们会迈出发展的关键一步,思想也开始成熟。亲情和爱情的缺失使威弗莱对于家庭和爱情的认识是不够的,也使得他内心渴望有自己的小家庭,所以他会如此迫切地想要和露丝结婚,而仅仅是因为这个女孩适合他。
《威弗莱》最初写作于1805年,只写了前七章。在中断了7年后,司各特又重新开始写作,最终在1814年出版。而小说中的苏格兰高地最后一次叛乱发生在1745年,在被政府镇压之后,苏格兰彻底融入了资本主义的大潮。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初的苏格兰,资本主义蓬勃发展,贵族庄园制濒临破产。时代巨变的世纪之交,总有适应不了时代变化的“世纪病儿”,或者如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虽然由于伯父的影响,威弗莱对旧贵族生活有依恋的情绪,但他毕竟并没有在旧时光里生活过,从出生开始英国就已经是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社会了,继承自父亲的冷静务实以及时代的发展使他不会成为“世纪病儿”“多余人”。威弗莱也没有选择成为父亲一样的野心家,如同拉斯蒂涅那样被社会扭曲,抛弃良知道德,彻底投入社会的大染缸,这是因为他内心有受伯父影响而形成的旧贵族的骄傲与坚持,同时优越的家庭条件也可以让他生活无忧。
站在世纪之交的威弗莱,在新旧两种势力之间几次犹豫,最终没有选择任何一方。既有时代的原因,同时也是司各特对于时代变化的最后坚持。司各特出身于苏格兰贵族世家,对于苏格兰民族文化无比热爱,对于贵族传统念念不忘,但又清醒地意识到资本主义侵入苏格兰高地是时代潮流,是必然趋势。所以他赋予笔下的主人公威弗莱最终选择在田园生活中自娱自乐,某种程度上也是作家对于旧时代最后的留恋。
综上所述,由于割裂的两个家庭以及教育问题,包括放任自流的学习教育、没有精神导师和不完整的情感教育以及时代和作家等原因,形成了威弗莱犹豫不决的性格,但最后有所选择,有所坚持,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猜你喜欢弗莱伯父亨利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流程工业(2022年3期)2022-06-23德国弗莱克森公司(中国)流程工业(2022年3期)2022-06-23英国FLYGER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流程工业(2022年5期)2022-06-23英国 FLYGER 弗莱戈阀门有限公司流程工业(2021年6期)2021-08-06一幅油画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11期)2020-12-23找找看儿童故事画报·智力大王(2019年10期)2019-02-02伯父的黄昏恋散文选刊·下半月(2018年5期)2018-06-22大公鸡亨利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1期)2017-02-16找找看新少年(2015年10期)2015-10-14借给伯父一百元文苑·感悟(2012年2期)201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