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希 刘明松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1]。作为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社区党组织在凝心聚力、服务居民群众、推动发展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加强社会管理、巩固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执政地位的基础和社区治理的关键力量。探索提升社区党组织凝聚力的路径,有助于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目标,对于完善党的建设、深化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成都市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格局,开全国先河,在市委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专门负责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改革工作[2],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社区发展模式,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基层党组织。2022年初,成都市发布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重点项目中,更是对成都城市品质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建好幸福城、提升幸福感”为主线,将落脚点放在了具有人本关怀的民生福祉、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社区治理等方面细微之处。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共同体,作为社区治理的主体,社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对比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当前成都市部分社区在党组织凝聚力建设中还面临着凝聚人难、凝聚组织难、凝聚资源难的困境——即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愿低、辖区党组织联动难、资源整合不充分的难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一)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愿低,社区党组织难聚人心
随着成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蓉漂”涌入城市寻求发展机会。相较于农村亲密的地缘关系,城市社区具有更高的居住私密性和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实际生活中,住了十几年都不认识周围邻居更是常态。有的社区党建工作虚浮化、形式主义之风盛行,把党建活动变成了作秀,项目包装一流、活动阵地高端,但服务效果却是“党组织很积极、群众不领情、社会不认同”,没有达到实际的作用,导致居民主人翁意识弱、对社区归属感低、对于社区事务不闻不问,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政治冷漠”。
(二)辖区协调联动难,社区党组织难聚下辖组织
社区范围内还包括一些“两新”组织,即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两新”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贡献了大部分新增就业和创新成果。“两新”组织具有发展快、从业队伍庞大、流动性较强、经济业务忙碌等特点,而部分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意识不强、区域化党建联动工作不够重视、缺少专门的党务工作者,导致部分社区“两新”党组织涣散松散、缺乏活力,存在“社区搞社区的、机关搞机关的、企业搞企业的”现象,在同一区域内“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如何统一组织驻区单位、自治组织和各种服务型社区组织开展活动成为了社区党组织工作中的较大难题。
(三)资源整合不充分,社区党组织难聚资源支持
社区经费支出包含提供党建党群服务、维护管理、绿化环境、教育、医疗、养老助老、就业创业等基层服务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及少部分社区服务的有偿收入。每个社区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风俗、地理条件和社会关系,一些社区范围内还有高等院校、律师事务所、医院等公共资源,然而部分社区并没有开发利用这些珍贵、独特的资源,仅仅依靠财政经费和专项补助,难以为社区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无米难为炊,物质保障程度不高、缺乏资金的社区,往往只能维持最基本的开支,服务居民的项目活动即使有心也无力。
社区党建创新重视不够,缺乏党建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社区治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居民对于更美好社区的向往也给社区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在社区民主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上下功夫。但部分社区基层党组织仅仅为了应付工作任务敷衍了事,党组织涣散、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弱,社区居委会没有行使好管理、服务、教育和监督的职能,服务群众意识低、活动形式千篇一律。一些社区干部缺乏党建创新思维,工作循规蹈矩、沿袭老方式、老办法,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发展。
社区日常工作任务重,缺乏对行政职责与自治权限的清晰界定。作为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社区党组织负责向社区居民提供党务咨询服务、办理相关业务、宣传党建理论知识等相关工作,主要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社区居委会自治涉及文化、便民、医疗、养老、教育、助老等服务居民的内容,主要承担自治管理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党委会和社区居委会成员往往交叉任职,社区工作还包括完成各项、各级分派的任务,行政性事务多且繁重,行政化色彩逐渐浓厚,许多社区的自治事务与基层政府行政事务划分不明晰,加重了社区的工作负担。除此之外,社区履行摊派职责的同时并未赋予相应的行政权力,使许多工作开展难度变大。例如在成都市的社区例行消防检查工作,需要社区工作者们挨家挨户对社区的消防隐患进行排查,但却无权取缔居民安装的不规范油烟排放设施,出现消防问题后又要追责到社区。“千条线难引一根针”,社区工作人员忙于应对繁重的工作,而无暇顾及社区凝聚力发展,导致部分社区凝聚力低,社区建设力量薄弱。
社区工作人手不足,缺乏专业的社区治理人才。社区工作人员不够的情况存在于很多社区中,一名负责老旧院落的社区书记表示,“事多人少”是社区工作的常态,社区一共只有六名工作人员,其中有五名都是党委成员,居委会和党委班子交叉任职,几乎要完成社区大大小小所有的工作,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时不时“007工作制”①从凌晨0:00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0:00、一周工作七天的一种工作模式,来源于不合理的加班文化。此处为夸张说法,形容社区工作人员加班频繁、任务繁重而导致休息时间不够的现象。的繁重工作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区工作人员流动大,同时社区工作者们面临着薪资待遇低、职业天花板低、工作体面感低的“三低”问题,付出和收获难成正比,也难吸引更多优秀的社区治理人才加入。
社区工作队伍老化,缺乏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技能。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社区治理过程中引入了现代电子信息化设备。一些社区工作需要借助办公系统、数据分析技术、手机沟通软件及其他相关应用程序等多种手段,例如在疫情防控排查过程中,传统的纸笔登记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满足每日数据更新的需要。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以60、70后中老年人为主,工作精力和学习能力有限,难以掌握现代高效率的信息化工作方式,迫切需要有能力、有脑力、有劳力的年轻人为社区工作注入新鲜血液。除此之外,部分社区与街道、区、市之间没有使用统一的信息系统,给不同社区间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区的工作负担,降低社区工作效率。
“人户分离”现象大量存在,缺乏对于“流动党员”的管理监督。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财、物资源快速流动,特别是由于工作调动、毕业落户、旧城改造等因素,一些居民的常住地与户口登记地不一致。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为37 582万人,与2010年相比,流动人口增长69.73%。其中,广东、浙江、江苏、河南、山东、四川六个省份流动人口超过了2 000万人。随着成都城市吸引力的提升,城市中涌入了大量“蓉漂”,也出现了一部分“找不到组织”的流动党员。有的流动党员借机“钻空子”,不主动与社区党组织联系,直接成为了“口袋党员”“隐形党员”“挂名党员”②口袋党员、隐形党员、挂名党员:口袋党员指党组织关系长期放在“口袋”中,人在一处、组织关系在另一处,不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的党员;
“隐形党员”指某地的流出党员未到流入地报到,将党员身份隐藏起来,使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无法掌握其自然情况的党员;
“挂名党员”指“混迹”于普通群众中的党员,不交纳党费、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组织生活不参加,空挂一个党员名额。,导致党组织血液的严重流失,也疏离了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党组织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社区的执行者[3],在社区治理中也应当发挥领导社区建设、凝聚社区合力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社区发展建设活力,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一)突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区党组织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4]。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建设难,根源在于一些社区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关键在于突出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功能,通过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凝神聚力建设强有力的社区党组织。
一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社区党委应当“时时处处严要求、做表率”[5],大力选配和培养优秀的党组织书记,在基层政府的支持下定期开展社区干部技能培训、交流学习、专家指导会等业务提升活动。通过加强社区党组织干部队伍素质,建设强有力的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协调带动社区党员、各类组织和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二是要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方式。在社区委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设置党建联席会议、党建促进会、“传帮带”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加强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各领域党建工作的互联互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同时,应当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化治理水平,实现社区协同治理目标,不让任何一个“两新”党组织“落伍”,整合社区大党建的文化、体育、教育、医疗、法律咨询等资源,搭建多方联动的资源共享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使社区党组织凝聚力提升的同时,也为“两新”组织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统一整合和协调驻区单位党组织资源,提高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群众能力。
(二)注重党员管理,以人为本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在社区党组织凝聚力提升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党员管理,坚持服务群众的思想、培养服务群众的能力、强化服务群众的保障。
一是党员亮身份,坚持服务群众的思想。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党员队伍管理,锤炼社区党员的品格和修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使命。社区党委要制定和完善支部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办法,通过党员积分管理、支部评选考核等方式,量化党组织和党员绩效,定期开展支部内评优评先活动,并公开党员评比情况,使党员接受党内外监督,增强支部党员服务群众的动力。对于流动党员而言,主动向社区“亮身份”是关键,通过社区党员“双报到”制度,党员向组织关系所属的社区和居住社区同时登记报备,在原籍保留组织关系的同时,也能够接受居住社区党组织的管理,在工作之余主动服务社区群众、参与社区事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也要主动及时对流动党员进行登记和管理,不让任何一个流动党员“找不到家”。
二是党员严要求,培养服务群众的能力。社区党组织在党员发展和培养、考察和监督方面具有重要的管理责任。一方面,社区党组织要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工作要求,把好入口关、程序关、质量关,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定期开展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重视党员队伍优化[6],努力吸收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另一方面,社区党组织要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加强与社区党内外沟通交流。例如,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网络党课、青春党课、红色故事会、红色观影、党员“老带新”等形式丰富的活动,加强对年轻党员的党史国史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情感,提高社区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党支部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和党员同群众的联系。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建设专业化、常态化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挖掘社区党员的特长、自觉认领志愿服务项目,引入专业的社会组织对党员志愿者进行指导和技能培训,提高党员服务群众的本领和能力。
三是党员重关怀,强化服务群众的保障。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规定,基层党委履行关怀帮扶党员的工作,应当坚持从严教育管理和热情关心爱护相统一,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激励关怀帮扶党员[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8]。关怀帮扶党员对于增强党组织向心力和提高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历史传统。每一名老党员都是党的宝贵财富,他们跟随我们党从历史的风雨中走来,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对党有着无比深切的忠诚与真情。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生活有困难的老党员,社区党组织应通过定期走访慰问、提供关怀服务和便利条件等方式给予老党员关怀和照顾。同时,社区党组织要从关怀帮扶的日常性和长效性角度出发,在了解诉求、激励思想、问题解决、执行反馈等多方面从思想上和物质上给予党员关心和帮助,增强党员们对社区党组织的归属感。
(三)党建带领群建,凝聚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
细化职能分工,联动社区大党建。建设更加民主和谐美好的社区,不仅仅是几个社区工作人员的事,要在基层政府的支持下,充分撬动社区物业管委会、业主委员会、驻区单位及各种服务型社会组织,构建社区党委统一领导、各类组织协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格局。要明晰各方职责,细化社区治理工作,明确界定基层政府行政职权与社区自治管理的边界,理顺社区党组织、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职权,正确处理党的领导、政府治理和社区自治三者之间的关系[9]。还要利用好大党建议事协调机制,在社区党委的领导和召集下,各领域派代表定期召开党建民主协商会议,通过民主的形式具体讨论社区重大事项、处理矛盾纠纷和解决其他问题,达到社区两委、组织和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目标。
在“带”字上下功夫,挖掘社区治理优秀人才。加强社区居民自治,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增强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是关键。社区事务中要坚持民主参与,实现居民在社区中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居民的事情居民说了算”,完善居民表达的渠道,协调各方利益冲突,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一是以党员队伍建设为龙头,以形式丰富的党群活动为抓手,由党员志愿者队伍带动社区居民建立社区治理志愿服务队,挖掘社区居民特长和爱好,培育社区居民自己的精品项目、文体组织、娱乐休闲活动等以居民为中心的社区自主品牌,丰富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二是充分挖掘本土治理人才,特别是积极关心社区事务的“热心人”和社区居住多年、对社区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的“老熟人”,培养居民自治的主力军。
三是充分施展社区工作者的治理才干,提高社区工作的专业性。当前社区工作者薪酬制度主要是根据社区工作者岗位特点、工作年限、教育程度、专业水平等综合因素确定[10],国家也逐渐**了对于社区工作者报考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的天花板限制,加大了对社区工作者技能提升的补贴和培训力度,社区工作者也应把握机遇、加强学习,在服务群众中不断提升工作专业性,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四)整合培育优势资源,增强社区自我造血功能
每个社区都有得天独厚、独一无二的历史背景、地理风貌、社会资源和人文风俗,社区的居民也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不乏某些专业领域的“隐藏高手”。社区发展不能孤军奋战,凝聚和培养社区优势资源,破除“等靠要”的陈旧思想,自我造血反哺社区建设才能为社区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在社区党组织的引领协调下,社区自我造血要立足社区实际,整合社区已有资源,思考社区“有什么”,存在“什么问题”,能够“怎样优化和解决”,适当运用商业化模式寻找发展机遇,搭建支持性平台、引入专业团队进行运营和打造。还要注重社区建设的参与性、公益性、反哺性, 优先从社区居民中寻找合作伙伴、发掘能人巧匠,激发社区发展潜力、带活社区产业,再反哺到社区建设中,助力社区扶贫助残、教育养老等公益项目,完善运转制度和监督机制,实现社区产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社区治理关系着千家万户。作为社区治理的引导者和协调者,加强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建设,能够进一步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成都市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建设水平,能够发挥成都市对整个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其他地区的社区发展治理提供经验借鉴,有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猜你喜欢居民党组织党员我是党员向我看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清华党组织公开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5期)2021-09-19石器时代的居民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21年6期)2021-09-10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共产党员(辽宁)(2017年12期)2017-07-01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3期)2017-01-15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四川党的建设(2014年10期)2014-08-23高台居民读者(乡土人文版)(2013年12期)201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