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徐东莹
上海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203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17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宗教工作领域坚持“两个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宗教工作新理念新举措,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拓了新时代宗教工作新局面。在2021年12月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总书记首次将这一理论概括为“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并用“九个必须”[2]264加以系统阐释。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理论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新征程上不断谱写宗教工作的新篇章。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1]16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是党依据新时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下探索宗教工作规律形成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和逻辑起点。
(一) 彰显了唯物史观的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是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将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认识世界的根本出发点,揭示了宗教的本质,指出宗教是颠倒了的世界观,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情感”,是装饰在人的锁链上的“虚幻的花朵”[3]。宗教的产生是由社会的物质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宗教是劳动异化的产物,只有消灭私有财产制度,以及最终“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4]。也就是说,只有“当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时候”,宗教才会自然消亡[5]。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和宗教历史观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这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的基本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唯物史观,充分认识到宗教的有神论本质和其长期存在的社会物质基础,坚持从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出发来制定宗教工作路线方针和政策。首先,最重要的一条是坚守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原则,在此基础上认识和处理宗教事务。******指出,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无论社会经济基础如何变化,宗教的本质是有神论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有神论与无神论有着本质的区别,“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6]。同时宗教也是一种群众信仰,不能把群众信仰上的差别提升到不应该有的高度,要认识到世界观上的不同并非政治上的对立,不能因为共产党人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就把信教群众打入另册。相反,要尊重和信任信教群众,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其次,由于充分认识到宗教将长期存在和宗教消亡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提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大力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朝着宗教中国化的方向坚定前行,开创了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新局面。最后,从党的执政基础的角度提出党的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2]264因此,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同宗教界结成统一战线,从本质上说是由唯物史观所决定的。
(二) 突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运动基本法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化解矛盾的过程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过程。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正是在不断强化问题意识、聚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宗教工作中各种矛盾问题过程中产生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宗教不仅是无形的意识形态,还是有形的社会团体和社会力量,引导和推动这支力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重大时代课题,但完成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前提是正确处理好党和政府与宗教、社会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在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也就是要处理好五大关系,即“党和政府与宗教、社会与宗教、国内不同宗教、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关系”[6]。这五大关系中,每一对关系的两个主体都有其各自的利益诉求和关注重点,不可避免会有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如何既实现宗教规范发展,又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社会发展稳定,是难题也是绕不开的关键问题。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指引下,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者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遵循矛盾运动的主要规律办事,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强化党的执政基础这个根本,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政教分离基本原则不动摇,大力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提高宗教界自我管理水平,新时代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在实践中由此构建起来。宗教界和信众也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行动上更加坚决地做到“两个维护”,在发展上更加增添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呈现出中国宗教的新气象。
(三) 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是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进入新时代,******多次提出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的要求。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处处充满唯物辩证法,体现出我们党在熟练掌握和运用辩证法方面达到的新的历史高度。这一宗教工作理论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又抓住主要矛盾,持续研究和解决宗教领域突出问题,以点带面,辐射推进整体工作。具体而言,在坚持两点论上,我们一方面充分认识宗教统战工作的重要性,注重团结宗教界人士为社会作贡献,另一方面又高度重视宗教领域内存在的现实挑战和安全风险,坚决抵御和防范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又提醒大家,注重调动宗教积极因素并“不是把宗教当作济世良方,人为助长宗教热,而是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引导宗教努力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7]165。这种辩证思维既为有效解决现实难题提供了工作思路和方法,又提醒大家保持政治上的高度清醒和自觉。又如,在坚持底线思维上,******指出,在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宗教信仰权利的同时,又必须提醒信教群众他们首先是国家公民,必须履行遵纪守法等公民基本义务,“不允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7]164。新时代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正是坚持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的典范。
(四) 坚持了实践第一性的认识论原理
马克思主义者十分强调实践对认识的作用,“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观点。”[8]不仅如此,认识过程有辩证性,人类认识总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不断迈进。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秉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一方面实践成为理论创新的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将宗教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考虑,全面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委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巩固和发展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协同、宗教自律的宗教事务治理格局,宗教工作法律体系和政策框架也日臻完善,宗教中国化逐步深入,我国宗教工作出现了良好局面。这些成效既是实践活动的结果,也为总结宗教工作规律、实现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效果检验。另一方面实践也成为检验宗教工作成效是否显著的根本标准。******指出,党的宗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最大限度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密切党同信教群众的联系,增强党在信教群众中的凝聚力、吸引力,更好地组织和引导信教群众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1]17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正是这样,既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渊源,更有非常突出的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
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而且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宗教工作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得出了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守正创新。“两个结合”成为这一理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首先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一)“两个大局”是新时代宗教工作理论创新的时代背景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9]。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特殊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宗教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进一步增强。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之后,又增加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的新提法,成为会议的一个亮点[2]263。结合当前形势,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理解和认识这一新提法新要求:一是要从服从和服务于“两个大局”的高度来看待宗教问题。坚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来把握宗教问题,尤其要看到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越容易受到西方国家全方位的遏制与打压,设置民族、宗教等议题,挑拨中国国内的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挑拨宗教信众与党的关系等,将成为西方常用的伎俩。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形势更加复杂、责任更加重大。二是要从推进“四个伟大”的维度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把处理宗教问题纳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中,正确处理党和政府与宗教、社会发展进步与宗教等各种关系,以及无神论与有神论的关系,不断巩固新时代党的执政基础。三是要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广度来妥善处理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涉及的宗教问题,不断推进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的广度和深度。四是要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向度来加强宗教对外关系,参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新时代对宗教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不断推动党的宗教工作进行实践开拓和理论创新。
(二) 宗教问题的“五性”特征仍然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创新的切入点
当前,我国的宗教问题仍然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宗教问题的“五性”特征是新时代我们做好宗教工作的切入点和基本前提。所谓长期性,就是要依据宗教长期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现实,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不能用行政手段去消灭宗教。所谓群众性,就是深刻理解******关于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的科学判断,争取人心,团结信教和不信教群众。所谓民族性,就是要看到中国的宗教问题往往与民族问题相互交织,宗教对一些民族的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有一定影响,应将宗教工作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推进。所谓国际性,就是宗教问题受国际形势影响愈加明显,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和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所谓复杂性,就是宗教领域的历史矛盾和现实问题相互交织,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矛盾交织,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相互影响,使宗教问题呈现特殊复杂性。新时代我国宗教问题“五性”的特征更加明显,表现形式更为复杂,矛盾有时更加尖锐,这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宗教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决定了宗教工作是关系党的执政前途和命运的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可见,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正是建立在牢牢把握我国宗教问题“五性”特征这一基本国情的基础之上的。
(三) 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系统科学地回答了当前宗教工作领域的现实问题
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深化了党对宗教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宗教工作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首先,这一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是由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科学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人类历史上最彻底、最科学的宗教理论,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宗教历史观,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次,这一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还体现在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宗教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九个必须”分别阐明了新时代宗教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极端重要性、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四句话”基本方针、宗教中国化的努力方向、团结信众的本质要求、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内涵及原则,以及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重点任务等。这“九个必须”科学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宗教工作的丰富经验,深刻洞悉宗教和宗教工作的规律,是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构建起指导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总纲要。这一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使之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依据新时代新情况提出的新要求,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对指导宗教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实践经验和规律认识的总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1]1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明灿烂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和平、开放、包容的宗教文化,也有丰富的宗教治理智慧,对当代中国宗教的发展有重大借鉴和启发意义。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扎根中国大地,吮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这一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夯实它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一) 奉行“和”的理念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以和为贵、仁恕温和的理念对民族聚合、文化交融起着重要作用。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等,都深刻影响着宗教在中国的发展以及政权对宗教的态度。******指出:“宗教的发展规律在于‘和’。”[10]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秉持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的理念,从三方面充分彰显中华文化中“和”的理念:
一是在政治层面的“和”,指的是推动各大宗教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在2022年7月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11]中国共产党与各大宗教在世界观上的不同不应成为政治认同的障碍,各大宗教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政治认同的“和”是宗教和顺的前提。各大宗教必须充分认识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有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从而真心拥护党,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二是在社会层面的“和”,指的是充分发挥宗教的社会动员力,维护民族团结、各宗教之间的和睦,促进社会和谐。******非常重视宗教对维护社会和谐的功能,提出宗教应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积极宣扬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好的理念,深入挖掘教规教义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促进时代进步,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为了更好地发挥宗教团体沟通党和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还要求各级政府为宗教团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三是在文化层面的“和”,指的是深入推进各宗教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用中华文化浸润各大宗教,进一步密切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互为表里、相互生成的关系。2016年7月,******在宁夏考察时指出:“我国宗教无论是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深深嵌入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深深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12]“和”不是消除各宗教的文化特征,恰恰相反,“和”是在承认各宗教文化的个性、特殊性之后的接纳和欣赏。各宗教也从中华文化的仁恕、温和、中道等传统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汲取营养与智慧,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的阐释,实现各宗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如《国语·郑语》中所说的那样,“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可见,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充分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奉行“和”的理念,推动各宗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层次的认同,使中国宗教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下,展现出新时代的风貌。
(二) 彰显“化”的智慧
“化”是中华文化面对外来文化冲击和自身内部多元一体文化格局时的实践智慧。甲骨文中“化”的字形是二人相倒背之行,一正一反,既表示变化,又表示在变化中二人相互成全。在程度上,“化”还表示“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13]。不是少许,而是从里到外、从内容到形式的改变;
不是摆设,而是从思维观念到行动上的转变;
不是暂时,而是纵向动态的时时改观。新时代党中央提出和推动的“宗教中国化”就充满着中华文化中“化”的智慧。“宗教中国化”这一重要命题2015年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2017年10月又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2021年12月的全国宗教会议上,“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作为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的重要内容,被纳入“九个必须”之一加以突出强调。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这一理念。“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成为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的重要标识性论述。这一重要论述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立场方法,又充分重视和吸收了各大宗教在中国延续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宗教为什么要中国化、什么是中国化、谁来中国化等重大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指导当下宗教工作的重大举措和光辉典范。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体现了党对宗教生存发展普遍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对外来宗教主动本土化、实现由“宗教在中国”到“中国宗教”演变的历史经验的尊重和继承。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外的其余四大宗教都是从外部传入的,都经历了长期的、主动的本土化,实现与中国社会相适应,在教义的阐发上嵌入许多中华文化的概念,在宗教建筑、仪式等外观形式上都充分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貌,体现着一种面向世界的中国宗教的归属感和独特魅力。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正是这种历史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体现了新时代党对我国宗教发展的新要求、新期许。2021年12月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提出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的命题,突出强调了当前我国宗教中国化不同于历史上宗教中国化的时代要求和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讲,不仅尚未完全摆脱外来宗教色彩的天主教、***、伊斯兰教有深入推进中国化的问题,历史上已完成中国化的佛教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都还有不断推进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随着新时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完整的“宗教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包括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内涵意义、举措路径、主体要求、政策制度保障等。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我们成功走出一条新时代我国宗教中国化之路。我国五大宗教正通过不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通过深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五史”教育使宗教界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的里程碑意义,深切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光辉成就,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同时,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还应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背离“中国化”方向、影响我国宗教健康传承的突出问题,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切实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自觉抵御极端主义思潮的影响,处理好互联网宗教问题。
由此可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在内容、形式、广度、深度和时间的持续度上,都超越了历史上宗教中国化的进程,表现出更为丰富的内涵、更为深刻的影响。这既是对中华文明“化”的智慧的充分继承和运用,也使“化”的文化传统在新时代达到了新的高度,闪耀着时代的光彩。
(三) 坚持“导”的态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乏“导”的智慧和方式方法。从字的形义上看,“导”的“寸”与“手”意思相近,本义为以手牵引、引导。《说文解字》概括为“导,引也”。然而“导”也不是简单地“引”,还有“择”之意,有择其善者而从之以及引申开来的疏导、传导的含义。大禹治水的传说,将疏导演绎得淋漓尽致。因此“导”主要有引导、主导、疏导、启发、传导等含义。千百年来,“导漾疏源远,归海会流长”已成为中国人的政治智慧、处事方法和人生哲学。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也充分体现了“导”的态度、智慧和方法。党中央充分认识到宗教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的一面,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坚持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最大限度发挥宗教对国家和社会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2016年4月,******在全国宗教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导”的要求,强调做好党的宗教工作,“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导权”[6]。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指出,要“坚持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做好宗教工作,既不能一味“收”,也不能无原则地“放”,而是要在“导”上下功夫。
坚持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主要有“领导”“引导”“指导”这三方面内容,也就是既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也要坚持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主动性,大力开展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引导,还要筑牢安全底线、推动对宗教工作法治化的督促检查和指导。首先,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就是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2015年7月,党中央决定设立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宗教工作成为中央统一战线领导工作小组主抓的重要方面。2018年3月,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将国家宗教事务管理局并入中央统战部”“中央统战部统一管理宗教工作”,统筹统战和宗教等资源力量。在地方党委层面,地方党委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地方党委是本地区宗教工作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建立健全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机制是做好“导”的前提。其次,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就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各宗教的教规教义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通相合之处,厚植宗教中国化的思想基础和情感基础。同时,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注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反对和抵制背离宗教中国化方向、影响宗教健康发展的行为和活动。最后,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就是严格督促检查宗教法规制度的落实与执行。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风险意识,坚决依法加强宗教领域治理,全面推进宗教工作法治化建设,切实加强互联网宗教管理,确保互联网涉宗教行为依法、有序。同时,还要指导宗教界内部开展法治教育宣传,正确认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等。
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和世界观方法论,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宗教工作的重大时代课题,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猜你喜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坚持理论创新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神秘的混沌理论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1年9期)2021-11-24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少先队活动(2021年6期)2021-07-22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湘潮(上半月)(2021年4期)2021-07-20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4期)2020-12-14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