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3-10-26 10:00:09 来源:网友投稿

岑红波

问题1:问题指向性不明

一位二年级的老师执教二下第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第一课时,课伊始便出示了一个十分漂亮的Flash课件的情景图──“儿童乐园”。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

师: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儿童乐园里有很多好玩的项目,有滑梯、跷跷板、碰碰车等

生2:我发现玩滑梯的小朋友最多。

生3:我发现玩砰砰车的小朋友最少。

生4:我发现这里一共有15个女同学。

就这样,足足5分钟过去了,学生还意犹未尽,而且越看越仔细,不断有新的发现。此时的数学课似乎成了语文的“看图说话”。而学生也在色彩斑斓的儿童乐园中,忘记了这是一堂数学课,冲淡了浓浓的数学味。

问题2:问题思考性欠缺

高年级的学生不同于低段的学生,学生的身心日趋成熟,学习上的差异也逐步明显。因此,五、六年级的数学课堂比起一、二年级来要安静得多,但渐渐地,我发现这种“安静”不同于没有声音,而是学生渐渐地学会了只做一名听众,保持沉默。下面是我执教五上《分数的意义》时的一个片断。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分数,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呢?你能给分数下个定义吗?(沉默一会儿)

生1:分数就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不语)

师:除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还可以把什么平均分呢?

生1:还有一个图形、一个实物、一个计量单位

师:这些都可以看成单位“1”,现在你觉得什么是分数呢?

课后,我又重新回想了上课的镜头,结合平时的上课情境,我发现数学课上回答问题最积极的5位同学在其他课上表现同样出色。而多数同学参与回答的次数,一节课中最多3次,有的可能根本不举手。从一年级接班,这个班的学生我带了第五年,为什么到了五年级,课堂确少了原有的一份活力。除了学生因素外,我想自己的课堂教学肯定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地改革与调整。

策略一:精心预设,因材设问。

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他们在学习新知识前,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师要经常思考: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他们已经具有了哪些知识和经验,他们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前,教师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分数,并且会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和计算。《分数的意义》正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实际生活中,学生到处可以接触到分数,他们通过其他途径可能已经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有所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在课前预设时,不妨以这样的提问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你能说说有关分数的知识吗?”让学生充分交流对分数的认识,不但回顾复习了原有的知识,也使一部分知识面广的同学有了一个展示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在把握教学起点的基础上,教师能更加准确有效地开展后继教学。

2.着力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即重要的知识点,是教材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是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教师在课前预设问题时,要针对重点,设计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集中精力去探索、去思考这一矛盾的焦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其中有一个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的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教师在课前预设提问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我是这样处理的:教学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提问:我们在生活中能见到许多三角形,为什么三角形如此受欢迎呢?在它身上究竟还藏了什么秘密呢?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学生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马上开始了积极的思索,引发了探究的欲望。继而过渡到三角形特性的教学,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也较好。

3.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难以理解或容易与已学知识相混淆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水平与抽象复杂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首先要充分估计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种种障碍,其次还要分析难点在何处及形成的原因,设计出化难为易的问题,使学生层层深入,逐步突破难点,真正发挥难点对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9加几的课例中,难点就是让学生学会用拆小数,补大数的方法,把9凑成10,再计算。因此,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考虑到,当学生出现9加1,再加4的算法时,教师要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先加1,再加4?你们理解她的意思吗?这样的提问有利于引发全班学生深入思考,在掌握算法的同时体验数学的简便,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策略二:关注生成,有效追问。

1.选择追问方式。

追问的方式由追问的内容决定,不同的内容应选择的追问方式也不同。一节课应根据不同需要采取多种追问方式,将一个较难的问题(教学重难点)设计成一组由梯度的小问题。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提出一个小问题,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接着追问几个小问题,跟踪追问。这类追问方式也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它的优点在于能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例如,在解决“中国代表团在第23届----28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数统计如下表(略),相邻的两届奥运会金牌数最大增幅是百分之几?”的问题时,一般学生都这样解答:26届到27届是(28-16)÷16=75%。而一個学生认为,应该是24届到25届(16-5)÷5=220%。此时,教师及时追问:“他说得有道理吗?请大家开动脑筋发表意见。”经过摆事实、讲道理,统一了认识:虽然26届到27届相差12枚,确实是最大的,但是比较增幅是百分之几,不能只看相差数,而要与原来的基数去进行比较,使同学们明确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

2.选择追问对象。

一个班级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追问哪些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讲解“整除”和“除尽”后,出示算式:20÷4=5、15÷2=7.5、12÷0.5=24。先叫后进生回答:“上面各式,哪些是整除?哪些是除尽?”学生可能回答:“第一题算式是整除,第二、三题是除尽。”这时追问: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再叫中等生补充,就可能会完整地说出正确的结论了。这样就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感,达到全体参与的目的。

课堂提问看似寻常,实则奇倔。它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因此,教师要正确、合理地运用课堂提问。通过提问,问出“学问”,问出“精彩”。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2382659C-B690-4F54-8809-E2F80178654B

猜你喜欢预设三角形分数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成长·读写月刊(2018年8期)2018-08-30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求学·理科版(2018年6期)2018-07-09三角形,不扭腰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7期)2018-02-10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28期)2018-02-03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卷宗(2017年26期)2017-10-17三角形表演秀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6期)2017-06-07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7年2期)2017-05-09如果没有三角形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3期)2017-04-01画一画小学生导刊(低年级)(2016年6期)2016-07-02……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中国科技教育(2016年3期)2016-04-21

推荐访问:浅谈 小学数学 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