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梅
专项课题具有切入点小、聚焦问题的特点,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引领和促进作用。本文以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元认知视域下中职数学学困生学情诊断的实践研究》为例,从课题研究缘起、经验做法、研究成果梳理等方面,探索了将专项课题铸造为精品课题的方法与路径。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专项课题切入点小,聚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便于教师开展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专项课题研究中,教师将专项课题铸造成精品课题,能够更加高效地反哺教育教学。本文以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元认知视域下中职数学学困生学情诊断的实践研究》为例,拟阐述将专项课题铸造为精品课题的主要方法与路径。
《元认知视域下中职数学学困生学情诊断的实践研究》为本人主持的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曾荣获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一等奖,并被评为江阴市“十佳课题”。该课题聚焦中职数学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依托“元认知”理论,通过学情诊断,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帮助他们学会反思学习过程,不断优化学习策略,提升自身的学习效能。该课题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该课题的研究中,本人精心谋划,精雕细琢。现将研究方法与路径总结梳理如下:
1 课题研究的缘起
自2003年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单招班数学教学工作。鉴于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弱这一困境,我边教学,边思索,不断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对于专项课题研究,自己却是一个新人。首次申请,首次立项,首次成功结题,并被评为江阴市“十佳课题”,自觉十分荣幸。总体感到,之所以能够如此取得如此成绩,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1基于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近年来,江阴市教育局、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出台多项文件、落实多项措施,促进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其中,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科室提出的“走向美学的教科研”的理念,更是为一线基层教师的研究赋予了超越功利的审美意义。
在我校,这种学术研究的氛围愈来愈浓厚。学校多次邀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方健华所长、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包智强所长,以及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许建国主任、张慧副主任等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课题研究讲座与指导。学校结题的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取得了一批物化成果。多项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一批教科研骨干迅速成长,他们的科研精神,影响着我,也鞭策着我踏上了教科研之旅的第一步。
1.2基于良好的课题研究平台
针对课题研究,学校搭设了良好的研究平台。一方面,学校成立了以曹建扬副校长为组长,诸英、倪传余为副组长,蒋海荣、孙成才、陈小飞等老师为组员的课题专家小组。从课题的选题、申报、立项,到中期展示,再到结题,专家小组问诊把脉,全程介入,进行方法与技术指导,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课题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率。另一方面,学校完善了教科研的相关规章制度,对课题研究的流程、管理、成果提炼、考核进行了明确规定。学校对教师的课题研究给予了便利和支持。
1.3基于积极的教书育人理念
工作以来,我深刻地认识到,一届学生于我们来说是职业生涯的三年,可于学生来说,却关系一辈子。为此,我始终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用心干好本职工作,最大程度地协助学生把握好三年的学习生活。历年来,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一些经验。为此,迫切地希望通过课题研究这个平台,不断总结归纳,并将研究成果与同仁们分享,让更多的学生尤其是数学学困生受益。
2 主要的经验做法
在本课题的立项、实施、结题过程中,我做到了精心谋划,精雕细琢。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2.1提高认识,全力以赴
平心而论,工作以来,我是第一次做个人课题,内心曾经十分忐忑,甚至有焦虑情绪。但是,我始终坚定一个信念:“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何况身边不乏经验丰富的领导与教科研骨干,不乏良好的课题研究平台。纵然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也一定要全力以赴。只有全力以赴,方有成功的希望。
2.2聚焦问题,明确方向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课题研究一定要聚焦问题,并建立在个人教育教学经验基础之上。为此,我想到了历年来“数学学困生”一直是中职学校教育转化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难题,我曾认真思考、探究,并撰写了論文《重视非智力因素,转化数学学困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设想,并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在2008年的高考中,我们05机电班更是实现了数学学困生转化的重大突破,数学平均成绩达131分,优秀率达到81%,位列无锡市前茅。
结合2016年、2017年的个人社会工作师初级、中级考证所学习掌握的知识,尤其是“助人自助”的理念,让我受益匪浅,这跟课题所依据的“元认知”理论有不谋而合之处。因此,在反复论证并请学校课题专家小组把关后,我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2.3完善方案,理清思路
确定研究方向、梳理文献资料后,我开始着手填报《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从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确定,到研究内容的设计,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的思索,在认真填报、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教学实际,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积极向领导、同事请教,进一步理清了研究思路,确定了课题研究的整体方案,为课题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基本框架。
2.4坚持标准,注重实证
关于本课题研究,本人以铸造精品课题为目标,始终把握好两个标准,即时间和质量标准。倒排计划,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具体任务,我会全面统筹学校管理制度、各门学科的教学进度等多方面因素,并通过提前预约学生、家长等,采取加班加点等方式,尽可能保证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课题研究,能够按照计划完成相关工作;在坚持质量标准方面,我坚持“作品即成品”的理念,处处留意、事事用心,认真对待每个研究环节。研究中,从学生与家长的访谈,到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我注重实证研究,不胡编乱造,及时形成了高标准的第一手资料,有效保障了课题研究质量。
3 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始于实际问题,最终指向的是问题的解决。研究中,我注重物化成果的提炼,并不断进行验证,以期确保成果的成效与质量。现将主要成果梳理如下:
3.1撰写了两份读书笔记
3.1.1《对元认知理论的再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在《论元认知》一文中,对“元认知”理论的历史演变做了详尽的阐述。董校长提出,在我国,“元认知”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在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文献《学记》一书中,就包含了丰富的“元认知”思想。对于“教学相长”的问题,书中写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976年,弗菜维尔在《认知发展》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元认知”的概念及含义。至此,“元认知”的概念在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领域都得到广泛引用和大量研究。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数学学困生的成因相对复杂,可以通过提升数学学困生的元认知能力,全面排查学困成因,并逐步通过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改变,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以及教导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维持积极的学习动力,循序渐进地实现“学困”的积极转化。
3.1.2《对数学教学的再认识》
数学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形成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总和,它既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认识,又反映了人们对“可能的量的关系和形式”的认识,具有抽象性、精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可见,数学本身是较为复杂、严谨的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知识点环环相扣,其对社会常识的掌握,计算的精度、速度,以及语文理解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为此,只有充分认清数学的本质特征,认识数学学习的艰苦性和复杂性,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而投机取巧、知难而退、绕道而行均是不可取的。
数学学困生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一方面源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源于群体化教学。尤其是群体化教学,往往难以顾及到某些学生的特殊情况,导致个别学生在认知结构完善化的过程中受阻,即所谓的知识断漏现象。
3.2完成了学情调查问卷及学困成因调查报告
通过问卷,初步判定学困成因有以下5个方面:①对数学本质特征的认识不足;②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够;③对学习态度的认识不够;④对学习方法的认识不全面;⑤对文化基础的认识不足。
综上,我认为,数学教师是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推动者和引导者,数学学困生是实现积极转变的第一责任人。数学学困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综合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学习态度、方法等各方面因素,通过分析一段时期内数学学习情况,深入查找出数学学习困境的根本原因,并逐项列出清单;教师要逐条对照,论证核实,对照学困生列出的问题清单,逐项逐条认真加以分析,尤其是要参考一段时期内学习情况,一个知识点的学前、学中、学后学习掌握情况,逐条进行论证核实。当然,事物总是动态发展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不断遇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3.3形成了案例汇集及转化策略
3.3.1梳理了典型案例
针对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我梳理了部分典型案例,并装订成册。案例集中体现在学习期望值不高、自信心不强、目的性不明确三个方面。
3.3.2总结了个案转化策略
针对典型案例,本人结合实际,提出个案转化策略如下:①加强正面引导,宣扬学习典型;②强化主体意识,挖掘个人潜能;③建立互动平台,实现信息共享;④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整体合力;⑤突出检测检验,注重成果转化;⑥不断总结完善,促进全面发展。
我坚信,借助、应用元认知理论,在中職数学学困生及其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必然能够科学地为学困生诊断学情,制定积极的转化措施,实现自我学习困境的有效转变,从而促进数学学科的进步,以及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3.4形成了课题研究报告
在文献解读、调查分析、课堂实录、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我完成了一篇论文《元认知视域下中职数学学困生学情诊断与转化的探究》,获得了2017年度江阴市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并在《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年第16期)发表。论文分析了中职数学学困生基本现状,提出了元认知视域下中职数学学困生基本学情的准确诊断,最后从加强正面引导,宣扬学习典型等6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元认知视域下中职数学学困生学情诊断的实践研究》结题研究报告。通过研究,我总体感到,在元认知理论的支撑下,在老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努力下,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变得积极主动、富有成效,一批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明显提高。
课题研究是一个动态的,多边的,开放的,并不断生成的过程。相对于规划课题而言,教师专项课题切入点小,易于操作。我们应该精心谋划,精雕细琢,以精品课题的意识与标准推动自己的研究落地生根。在以后的研究中,我将继续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导向,强化科研意识,提升科研能力,精心设计,精心谋划,争取在教科研之旅中收获更多的果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周庄校区)
猜你喜欢江阴市元认知课题The Big Fire一场大火阅读(快乐英语中年级)(2019年11期)2019-09-10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29期)2017-10-21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5年3期)2015-09-10“研”少先队活动(2014年11期)2015-03-11我的新年愿望小猕猴学习画刊(2013年1期)2013-03-19春节里快乐的事情小猕猴学习画刊(2013年1期)2013-03-19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内蒙古教育·科研版(2009年12期)2009-12-23改变自己作文大王·中高年级(2009年7期)2009-07-31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1期)2009-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