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触媒理论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

时间:2023-11-01 10:42:07 来源:网友投稿

陶彬彬 翁奕城

摘   要: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逐渐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但目前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大多停留在静态的物质更新层面。通过对徽州古村落屏山村的历史文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引入“城市触媒理论”,寻找屏山村的“触媒元素”,尝试为屏山村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一条动态、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并为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触媒理论,古村落保护,屏山村

触媒在化学中是催化剂的另一种称谓。在触媒的作用下,周边环境或事物能够更快速地产生联动与反映。“城市触媒理论”最早于1989年由美国学者韦恩-奥图和唐-洛干在《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中提出[1],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触媒理论在城市规划、都市交通、历史地段保护、旧城有机更新等诸多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环境设计中,触媒既可以是物质实体,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历史、文化、典故等。触媒元素通过对触媒载体及周边相关环境要素起到引导作用, 使其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以此激活周边环境活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2]。

1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中触媒系统的建立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古村落带来的影响与冲击越来越大。一方面,由于交通不便、缺乏支撑产业等,古村落的经济水平相对滞后。很多古村落内部,居民为了改善自身居住环境对老建筑进行了不同程度自发的加建、改建,使古村落历史建筑环境遭受破坏。村民搬迁以及年轻劳动力的大量流出,也使村落渐渐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另一方面,目前对于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更多停留在静态的物质环境改善层面,不能有效地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城市触媒作为有效促进和引导后续开发的关键点,所带来的小规模渐进式改造能够有效保护原有古村肌理和空间结构,保证村落整体风貌及多样性不被破坏。因此,将触媒理论引入到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之中,是促进古村落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城市设计中,城市触媒可能是某一个物质元素,如一片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一座博物馆、一处城市公园等;城市触媒也可能是一个非物质元素,如一项开发政策、一次城市展览活动等[3]。在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根据触媒的形态亦可将其分为实体触媒和虚体触媒2种。其中,实体触媒指村落中具备较高活力的物质空间;虚体触媒指非物质空间形态,主要包括古村落的特色民俗文化、历史典故等。实体触媒能够有效改善古村落的物质环境,虚体触媒则有利于村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叠加,共同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稳定发展。2015年,在对福建市培田村的更新保护中,设计团队就通过实体触媒剪艺山舍、跨河廊桥、开放厨房与一系列民俗活动等虚触媒相结合,实现培田村的村落复兴[4]。

2     屏山村概况

屏山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距离黟县县城约4km。屏山村发展至今已有1100年历史,是徽州傳统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屏山村自古聚族而居,自唐朝则聚居舒姓,故屏山村又名舒村。屏山村背靠屏风山和吉阳山,吉阳溪自北向南在村中穿流而过,在村口汇于人工开凿的长宁湖中。屏山村通过南北向的黟金公路与外部建立联系,村内街巷纵横,沿吉阳溪而设的水街构成村落内部南北向的主要通道,在水街和黟金公路之间通过若干东西向次级街巷联系,构成屏山村的空间结构。屏山村内现存明清民居200余幢,另有三姑庙、御前侍卫牌坊、长宁湖、舒绣文故居、玉兰庭、葫芦井、小绣楼等历史文化建筑。

同其他多数传统古村落一样,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屏山村带来一系列负面冲击。由于经济水平较低,大量年轻人选择外出,村落空心化。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资金修缮和管理,村落内现存的一些历史文化建筑都一定程度上遭受破坏,加之村民对民宅的自发加建、改建,屏山村整体历史风貌被破坏。基于此,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宜屏山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实现屏山村的复兴与活化。

3     触媒系统在屏山村保护与开发中的运用

3.1   触媒元素的选取

从屏山村整体空间格局来看,相关历史文化遗存呈点状分片区分布在村落中,通过深度挖掘屏山村空间特色以及历史文化要素,结合居民生活需求以及旅游发展,最终确定了屏山村的若干触媒元素。通过对触媒元素的开发设计,以及触媒点不断发展,可以刺激和引导村内其他节点的开发,并逐渐形成触媒网络,从而持续促进屏山村的良性发展(图1)。

3.2   触媒系统的保护与开发设计

屏山村自古聚族而居,受宗法礼仪制度的影响,村落形成以舒光裕祠为中心向周围不断蔓延的整体格局。祠堂在村内已经屹立超过百年,不仅是具有文化价值的古建筑,更是村内舒氏家族延续的证明,对许多村民具有精神方面的意义。因此,基于触媒系统设计的融合性原则,屏山村的触媒空间系统包括以舒光裕祠和御前侍卫祠为中心的核心历史文化展示区、传统建筑民宿区和沿吉阳溪而设置的步行景观商业带三大触媒载体。

3.2.1   核心历史文化展示区:空间性触媒+功能性触媒+文化性触媒。舒光裕祠在村内以具备百年历史,是村内最具有文化价值的古建筑,更是村内舒氏家族延续的证明。但是随着村落的衰败,祠堂也面临着年久失修的状况。以屏山最具特色的舒光裕祠和邻近的御前侍卫堂等作为空间性触媒载体,融入可以展示屏山当地民俗特产如锡格子茶、砖雕等的商业功能性触媒,打造极具特色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展示区。在对现状建筑进行梳理,拆除多余的、不和谐的建筑,进行空间重置的基础上,从游客和本地居民的双重需求角度出发,将这一区域划分为文化展示区、公共景观区及功能辅助区。通过一些文化性触媒,如艺术表演、歌曲演唱、舞蹈节目及雕塑展、摄影展、绘画展的置入,满足游客对当地文化了解的欲望,游客在进行文化体验的同时,也能够参与到相关活动中去(图2~3)。

3.2.2   传统建筑民宿区:空间性触媒+功能性触媒。传统建筑民宿区以村落历史建筑为空间性触媒载体,融合民宿作为功能性触媒,结合周边村落环境,打造极具特色的徽派民宿体验区。民宿区设置在历史核心保护区外围的建筑风貌协调区范围内,邻近长宁湖和田园风貌区。多样化的农业采摘、农事体验活動有效地丰富了游客的旅行体验,拓宽了本地居民的收入来源。民宿区历史建筑采用微改造的方式,保留极具特色的徽派建筑立面,局部对建筑进行整合形成若干院落,使每个历史建筑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从而达到功能整合的目的。

3.2.3   沿河步行景观商业带:空间性触媒+功能性触媒。屏山村内南北向的吉阳溪贯穿整个村落,溪上现存10余座形态各异的石桥,沿溪的水街也是村落内南北向的主要交通路径。

通过统一修整水街两岸的建筑,修复被破坏的历史建筑,拆除或局部整改与整体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重塑江南水乡水街氛围。通过一些功能性触媒,如手工艺作坊,艺术家工作室,特色食品售卖等,游客在观赏村落的同时能够满足自己消费、购物的需求。

4     结语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对屏山村的保护与开发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对触媒理论的应用,合理有效地提取村内的各类触媒元素,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推动屏山村持续、渐进的保护与发展。但是对于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并非仅限于某一种固定的方式,对触媒理论的运用也同样需要避免对触媒元素的简单复制,而应该立足古村落本身,多角度挖掘发挥古村落原有历史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地选择能推动村落复兴的各种触媒元素,避免陷入内在竞争激烈导致触媒失活的困境。

参考文献

[1] 韦恩-奥图,唐-洛干.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M].王劭方,译.台北:创兴出版社,1995

[2]王鑫鑫,朱蓉.触媒理论引导下的古村落保护开发研究——以无锡严家桥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33(06)

[3]金广君,陈旸.论“触媒效应”下城市设计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J].规划师,2006(11)

[4]镇列评,兰菁,蔡佳琪.基于触媒理论的传统村落复兴策略研究——以福建省培田村为例[J].福建建筑,2017(08)

(责任编辑    禾初)

推荐访问:触媒 理论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