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中表现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3-11-06 17:00:33 来源:网友投稿

王珂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艺术课标”)明确提出,艺术教学要重视表现性评价。探索表现性评价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设计方法和具体应用,既能为表现性评价提供本学科的丰富案例,也能丰富和完善表现性评价的设计路径、内容及方式方法。黄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课题组结合学生美术学习的特点,探讨美术课程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实施策略及具体实施细节,以期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艺术课标的“评价建议”部分提出艺术教学要重视表现性评价,教师要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注重观察、记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创作等活动中的典型行为和态度特征,运用作品展示、技艺表演等形式,对学生艺术学习情况进行质性分析。表现性评价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具体如何实施呢?笔者在教学《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时将表现性评价引入美术课堂,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一、聚焦核心素养,明确评价目标

艺术课标提出,评价要坚持素养导向,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艺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考查学生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这种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与表现性评价特点具有一致性。表现性评价主张让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不仅考查学生最后呈现的学习成果,而且考查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表现。笔者尝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依据素养要求确定学科大概念,并采用结构化的方式确定具体的表现性评价目标。

人教版美术《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是义务教育第三学段(五年级)“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内容。该领域重在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学习或生活中应具备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艺术素养。因此,笔者将本课的大概念确定为“中国传统美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埃里克森和兰宁提出的KUD(知道—理解—能够做)模型,将本课具体的评价目标确定如下:①认知维度,学生知道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纹样、铭文等艺术特征,能总结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理解中国传统美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②情感维度,通过学习,学生能体会中国传统美术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具有自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③技能维度,学生能够查阅和收集中国古代经典青铜器的资料,对比欣赏不同青铜器的艺术特征。

二、设计表现性任务,驱动学习进程

艺术课标倡导教师要以任务、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将知识、技能嵌入其中,通过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熟练掌握技能,提升综合能力。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应该通过真实的情境将核心素养和学习内容深度链接,利用任务驱动将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统一成具体的学习实践过程。教学中,笔者设计的表现性任务是“选取一件你喜欢的青铜器参加国宝展览并撰写推荐报告”。该任务情境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任务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让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着眼探究过程,建构核心知识

核心知识作为链接事实性知识与核心素養的桥梁,是指向学科本质的关键要素。教师在教学时要整合零散的知识与技能,通过结构化的知识促进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核心知识的建构是学习评价设计的重要依据,即评价应重点考查学生在学习中是否体现了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建构、迁移和运用。

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完成迭代任务,建构“青铜器的不同风格特征与价值”的核心知识。

第一次,学生利用收集到的资料、根据学习任务单的提示完成自主欣赏,欣赏的内容是不同青铜器的名称等基本概况,以及青铜器的造型、纹样、铭文等带给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欣赏后的分享环节,阐述自己将某件青铜器推荐为国宝的理由。如一名学生推荐四羊方尊,因为“四羊方尊是一件商朝的青铜器,它的造型非常生动,四只羊铸造得非常写实,器身上有动物纹等纹样,十分华丽”。学生在完成以上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的大多数知识属于事实性知识。这种浅层次的学习为后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打下了基础。

第二次,学生围绕驱动问题“如何通过教室里展示的青铜器图片判断它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重点欣赏等探究过程,获取并理解古代青铜器因用途不同而造型不同等风格特征,最终根据青铜器的用途和风格特征具体分析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等。在评价过程中,学生通过完善初次欣赏报告的方式汇报本小组的研究过程和推荐理由“四羊方尊是一件商朝制作的用于祭祀的青铜礼器,它的造型繁复华丽,反映出古代先民对礼制的重视。器身上有动物纹等纹样,采用了浮雕、线雕等工艺。上面的四个羊头非常生动,采用了分次铸造的技术,显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铸造技术。因此,我们推荐它参加国宝展览。”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第二次汇报中运用本课的核心知识“青铜器的不同风格特征与价值”,在探究任务中进行了深度学习,转化和迁移了核心知识,从而获得了新知“青铜器的风格特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完成了核心知识的建构。

四、开发评价量规,实施多元评价

艺术课标强调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笔者依据本课的评价目标,设计了相应的过程性评价量规,综合考查学生的核心知识掌握、高阶思维发展和品格培育的情况。其中,核心知识的评价内容有一项,即“对不同青铜器造型、纹样、铭文等风格特征和具体价值有清晰认识”;
高阶思维的评价重点有三项,分别是“能综合处理某一件青铜器的风格特征和具体价值信息,明确将其推荐为国宝的理由”“能清晰地分享探究过程”“能依据同伴的回答,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优化”;
优质品格的评价内容有一项,即“形成包容、团结、自省的优秀品格”。每项的满分是“五星”,评价主体根据评价对象的表现给予相应的星级评价。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依据量规明晰自己所在的小组和其他小组所处的学习水平,并对照量规和同伴表现进行自我反思,完善探究过程。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依据“成果评价量规”从“推荐报告很好地反映了国宝的艺术特征”“成果汇报有改进措施”“能清晰地分享推荐报告完成的过程”三个维度,每个维度根据不同表现分为“优秀”“合格”“待改进”三个层次,开展自评与互评。

学生完成推荐信后,首先对照“推荐信很好地反映了国宝的艺术特征”评价维度进行自评,根据推荐信的内容找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属于哪个水平层次,并反思需要改进的地方。如A组在自评环节,依据成果评价量规将自己的推荐报告定位于“待改进”,并通过对比“优秀”水平要求改进推荐报告的写法,他们从造型、纹样、铭文等方面详细阐述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利用造型、纹样等风格特征描述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让推荐理由更加全面。

在成果分享过程中,学生依据“成果汇报有改进措施”“能清晰地分享推荐报告完成的过程”的标准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汇报,并进行对比反思,吸收其他小组推荐报告的内容与探究过程的优点,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推荐理由,以期在接下来的成果展示中有更好的表现。如B组在汇报时,对照前面小组的分享,他们发现自己所在的小组由于分工不够明确、合理,导致探究过程效率低下,后续应该根据每个成员的特长合理分工,让信息检索能力强的成员负责寻找资料,让提炼概括能力强的成员负责归纳总结,由口头表达能力强的成员负责汇报演讲。

(作者单位:黄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风格特征表现性青铜器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18期)2022-06-29傣族舞蹈中基本体态短句的风格特征及训练方法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21年3期)2021-11-05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国画家(2021年4期)2021-10-13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0年11期)2020-11-16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9年5期)2019-04-26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新校长(2018年7期)2018-07-23浅析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绕肩”的审美规范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基于民族风格特征的云南原生态音乐分类研究现代计算机(2016年11期)2016-02-28认识“晋式青铜器”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大众考古(2014年10期)2014-06-21

推荐访问:美术 策略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