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导游词讲解热门21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11-11 08:21:02 来源:网友投稿

南京导游词讲解第1篇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金水桥,金水桥的后方就是明孝陵的陵寝建筑,金水桥原本有五座,正对着陵宫的五座大门,后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清代只重新修复了三座,我们可以看到桥面与桥基的石雕任然是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京导游词讲解热门21篇,供大家参考。

南京导游词讲解热门21篇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1篇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金水桥,金水桥的后方就是明孝陵的陵寝建筑,金水桥原本有五座,正对着陵宫的五座大门,后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清代只重新修复了三座,我们可以看到桥面与桥基的石雕任然是明代遗物,桥栏为清代重修。从这里开始,建筑依照中国传统,坐北朝南,中轴对称。

顺坡而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文武方门,这是陵宫的大门。它黄瓦,朱门,红墙,相互映衬,尽显皇家的气派。这座门是1988年根据史料重修的大门,在门前在墙外的东侧,有一座特别告示碑,立于宣统元年,上面用日德意法英俄六国文字书写,内容是告诫游人要保护孝陵。

进了文武方门,我们就来到了碑殿,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大门,因大门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中,清同治年间将毁坏的大门改建为碑殿,殿内共有五块碑刻,正中一块上刻“治隆唐宋”,为康熙皇帝手书,意思是赞誉朱元璋治理国家的功绩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满清皇帝的康熙如此昭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康熙执政之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康熙深知,光靠满人高压政策是不行的,还须依靠汉人。他一生六次南巡,五次亲谒明孝陵,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并在1699年第三次南巡谒陵时题“治隆唐宋”,借此笼络人心。作为旁边两块是乾隆皇帝谒陵时所题的诗碑。后面还有两块卧碑分别记叙康熙皇帝第一次和第三次南巡时谒太祖陵的纪事,上面有两江总督陶岱以及江南织造郎中曹寅所书的记录。

这座建筑是孝陵原主要建筑享殿,即孝陵殿旧址,可以看到原有汉白玉的三层须弥座台基,台基高三米,三层台基的四角上还遗留石雕的螭首,台基前后各处踏跺三道。塌跺中置丹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三层须弥座上为享殿,里面是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的神位。原来的殿宇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我们现在看到台基地面上保留下来的56个巨大的石柱础,每个的直径都有米,看到这里就不难想象当时的享殿是多么的壮观。当年的孝陵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斗拱挑檐,高大森严,当时孝陵的规模远比北京十三陵明成祖的长陵享殿要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清代同治年间修复的三开间的小殿,规模已大不如前。

经过内红门,走过升仙桥,眼前的建筑就是方城,方城是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与巨大的砖石砌成,方城东西两侧各有八字墙一堵,墙面四角饰有砖雕花纹,这些砖雕是明代初年的代表作品。穿过方城正中54级甬道,迎面就是宝城的南墙,正面可见用十三层条石垒筑,上书“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据说这七个字刻于民国初年,是用以回答游人询问的。

从宝城与方城之间的东西夹道折向南拾级而上,可以登上明楼,它原先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的精美建筑,后毁于清代太平天国的战火,仅存四壁,20XX年明楼加顶保护工程完成,已修复上午明楼于20XX年7月正式对游客开放,里面展出了明代分布在全国的十九处帝王陵墓的图片资料。

方城后面就是宝顶,它是一个直径325---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宝顶上树木参天,它的下面就是朱元璋马皇后埋葬的玄宫。宝城就是围绕宝顶周长约1100米的砖城。宝城宝顶的皇陵形制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帝陵的先河。只是明代的宝顶大致为圆形,清代帝陵的宝顶改为椭圆形了。

今天在明孝陵的东侧还保存有明太子朱标的东陵遗址, 在当年明孝陵陵区钟山之阴还建有数座明代功臣墓。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墓形制最初为秦汉时的方上,代表陵墓为陕西的秦始皇陵,唐代改为依山为陵,代表陵墓有陕西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唐乾陵,宋代帝王陵为规模比较小的方上,明代朱元璋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式。

明朝自1368年建都,至1644年灭亡,前后有16位皇帝,除南京明孝陵外,其余皇陵均在北京,只有建文帝朱允炆没有陵墓。诸多的明代陵墓遗存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观赏之处。

中国古代陵墓作为中国文化的遗存,为后人研究与了解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留下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各位游客朋友,我们今天的参观就要这里结束,感谢大家对我的导游工作的配合,欢迎您再次游览明孝陵!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2篇

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的明孝陵。明孝陵始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称帝。

明孝陵修建于1381年,1382年葬入皇后马氏,1398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工程直到1413年才完工。取名孝陵,一说是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故此陵明代称“孝陵”,到清代始称“明孝陵”,以示朝代的区别。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

原大金门重檐歇山顶,顶覆有黄色琉璃瓦,现在屋顶和大门都荡然无存了。只剩城座以及三拱门。

过大金门,我们就来到了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碑亭,由于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每边长米,犹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城内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米,下面的碑趺高米,称赑屃,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好负重,这块碑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明碑。碑文是由明成祖朱棣所撰,全文有2746个字,共分为七部分,一、叙述其身世,出生句容大族;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册中宫、立皇太子,分封同姓;四、废中书、设六部,亲掌兵权;五、重人才、建国学;六、生活简朴,嘱死后与马氏合葬孝陵;七、皇族子女57人名号及144句四言颂词一篇,碑文是对朱元璋一生的高度评价。“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落成是在1413年,这也是明孝陵工程结束的标志。朱棣在大书特书朱元璋功绩的背后其实是在大树特树自己的威信,以此表明继承皇位的正统。他原本在南京东郊的阳山派上万民工凿了一块巨大的碑材,其碑帽、碑身、碑座如果相加高达72米,因为过于巨大无法搬运因而弃之未用。

走过御河桥,我们就来到了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共分为二段,第一段是石象路,路的两侧从东往西依次排列有六种石兽,每组四只,两立两蹲。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帝王的威严;獬豸是传说中的法兽,象征君王的正直不阿;骆驼乃沙漠之舟,展示大明疆域辽阔,国家西域安宁;大象则是象征国泰民安,民心顺服;麒麟是中国神话传说的一种瑞兽,象征帝王的仁德;最后看到的这种动物是马,象征对帝王的忠诚。在神道两侧安置这些石兽的主要目的一是表记朱元璋的功绩,二是展示大明的国力昌盛,三是祈望镇妖辟邪。

走过石像路,前方是神道的第二段,翁仲路。在路口有一对望柱,望柱又称华表,立于陵墓前的神道,又称陵表。在这里有指示道路的作用,从这里开始,神道开始拐向正北方向。翁仲路上有两对武将,身穿盔甲,手执金吾,身材魁梧;两对文臣,身穿朝服,手捧笏板,神情肃穆。他们分别是一对青年的,一对壮年的,预示着大明江山后继有人。神道的尽头,立有一座六柱三门的棂星门,原门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现在看到的这座棂星门是根据史料在20XX年修复的。这是谒陵时通行的礼仪之门。

在石象路东侧,有一座小山,叫梅花山,神道围绕梅花山转了一个弯。原来这座山是东吴时孙权的陵墓,在修明孝陵时曾有人建议将此墓移走,但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下给我看大门吧”,于是神道因此而弯曲,正好成为了明孝陵的天然屏障。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南京著名的赏梅基地了。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3篇

在绿荫丛中还有一组鲜为人知的建筑,此刻挂着南京书画院的牌子。那里原先是30年代,一批留日军人发起建立的留日海陆空军同学会的"会馆,还供奉吴禄贞(民国初期军长,著名将领)和蔡锷(云南滇军首领,倒袁护国的发起者)灵位,称吴蔡合祠,抗战后作为励志社的招待所,接待美军官兵。建国后改为“翠虹厅”,成为交际处接待贵宾的休息之地。翠洲是园中最为幽静的一处世外桃园,远避尘嚣。从翠洲可向东出公园门,门外沿湖分布有情侣园、水上乐园、湖滨游乐园。出门向右即是通往钟山的十里长堤。

各位游客,我们从翠洲上车顺着湖堤往回走,不久就到了环洲的另一头。我们下车能够看到坡地上是大片月季园。大家明白月季是花中颜色丰富,花形多变,色香俱全的名花,一年多次开放,号称“此花无日不春风”。欧美人把月季当作高贵和感情的象征,此刻已成为花道中必不可少的鲜花。月季园中,木香花架围绕的是一株近200年的老银杏树,银杏俗称白果树,是中国特有的活化石植物,该树种在恐龙时代即已进化,在物种灭绝中幸存,也叫孓遗植物。坡下有一座钟塔,叫中日友好塔,1985年日本爱知县与江苏省结为友好城市时共建的,动力是太阳能,自动报时。

透过月季园前的菱洲大桥即进入菱洲,菱洲是湖中构成较晚的一个洲,曾盛产红菱,故名菱洲。原先一向孤立在湖中,建国后浚湖筑堤,连接解放门、台城和环洲,才与各洲贯通,我们一眼看过去。二条绿色巨龙,张牙舞爪,腾跃戏珠,这是园林工作人员创作的立体花坛,用钢筋竹木作骨架,敷上泥土,外植花草,当时是国内最大的一组花坛,仅栽上的五色草就用了12万株,成为游人驻足留影的景点。原先从那里过一小桥是动物园,有许多珍禽奇兽,但已搬迁至红山森林动物园。现那里拟建鸟类生态园和专类花卉园,再建一主体建筑,正在规划建设中。菱洲距山最近,湖面最开阔,钟山雄峙,富贵、九华、鸡笼诸山蜿蜒,山色青黛,塔影矗立,水波潋滟,云影徘徊。早晨紫气东来,山岚氤氲,晚夕暮霭沉沉,落霞返照,山林城影溶入湖中,山下岸柳依然,楼群耸立,展现了钟山风景区挺拔秀丽的一面。游人披襟开怀,心旷神怡,“菱洲山岚”真是恰如其分。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4篇

芳桥是进入梁洲的主要通道,是湖内历史最久、最大、最有名的一座桥,明代即有记载,几经扩建,遂成现状。桥两端堤岸樱花舒展,金钟伏地,春天红云缀黄,颇似太湖长春赏樱的景象。前方就是湖中最大的陆地—梁洲,史载梁武帝长子昭明太子萧统在那里筑园读书,编纂《昭明文选》,故称为“梁园”。可惜这位风流文采的太子于湖中落水,惊疾不治而终。定名梁洲,就是源于这个历史典故。梁洲是开发建设最早的一个洲,也是历来全园活动的中心场所。每至秋季,几十万株菊花盛开,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梁洲赏菊成为南京市民的时尚。我们迎面看到的大形盆景花坛,山石嶙峋,松姿盘虬,是一园艺上品。踏上台阶,看到色彩鲜艳的立体花坛,经常变换成大象、熊猫、钟表等造型,是园林工作者向各位游客献艺。中间是遮天蔽日林荫大道,栽植了著名的观赏树种,如雪松、广玉兰、银杏等,绿意盎然。路东侧的白苑餐厅,是一组集楼台亭阁为一体的组合建筑,形式典雅,色彩纯朴,巨树簇拥,迎风对山。那里是玄武湖特色菜肴活鱼宴美食菜馆,活杀活烹,上席后鱼嘴仍在张动,有机会各位不妨尝鲜,可令你大快朵颐。

前方就是盆景展览馆,由展馆、温室、庭园组成。院内陈列各类盆景数以千计,其中全国省市评比获奖作品就有几十盆。历次各种花卉展览的精品都在馆内展出,温室里四季奇花,姹紫嫣红,观叶植物,绿意如诗。漫步庭中,小院春回,修竹绿蕉,洞门漏窗,游此可怡情养性。

出了盆景馆,即是览胜楼、阅兵台。览胜楼建于清末民初,二层四角攒尖,富丽堂皇,时为要人云集联吟结社的风雅场所。阅兵台出于六朝故事,让人们遥想起南朝当年,楼船战舰,樯帆林立的水上阅兵盛况。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5篇

江苏省的省会南京是著名的石头城,它坐落于江淮平原、紫金山麓、长江之滨,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六朝古都,奔腾不息的长江穿城而过。古城墙是南京的象征。南京古城墙修筑于明朝,是明太祖朱元璋历经21年才建成,现存公里,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城墙上有__多座碉堡,24个城门,如今保存比较完好的有中华门、玄武门、中山门、挹江门……其中,中华门最为雄伟险要。这些城墙和城门记载着南京悠久的历史。

雨花石是南京的瑰宝。这些雨花石奇形怪状、五颜六色。泡在水里,个个珠圆玉润,呈现出各种奇特的景象:有的像乌龟壳,有的像旭日东升,有的像一幅水墨山水画……难怪雨花石被称为“天赐国宝”!南京许多的古迹和石头有关。位于江宁牛首山南麓的“南唐二陵”是两座著名的石墓,埋葬着两位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中主李瑾和后主李煜,是弥足珍贵的南唐遗迹。

位于中山陵风景区的石象路神道,有6种12对石兽,分别是:狮、獬、骆驼、象、麒麟和马。除了石兽之外,还有石望柱1对,武将文丞石翁仲8躯,分立道旁。

这些石刻是明代皇陵石刻的经典之作。在这些古迹中,最为出名的是“石头城”遗址。“石头城”位于南京清凉山西麓秦淮河畔,原为楚威王的金陵邑。东汉建安十六年,吴国孙权迁都秣陵(今南京),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园内古城墙有一块红色的水成岩,因长年风化,好似一张鬼脸。在“鬼脸”城墙下,有一汪水池,好像一面镜子。当夜幕降临时,灯光打在城墙上,水池里便显出一张清晰的“鬼脸”,这便形成了南京一大景观——“鬼脸照镜子”。南京,因石头而美丽,因石头而古老,因石头而神秘,真不愧为名副其实的“石头城”!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6篇

各位游客:过了御河桥,折向西北就是陵墓的神道。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为东西向,名石象路,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石象路长615米,路上两侧分列6种12对共24只石兽,每种4只,两蹲两立,自东向西排列着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这些石兽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
獬豸是“神羊”,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传舜帝时管刑法的官员皋陶豢养獬豸,如果遇到两人争斗,它能用角抵触无理有罪的人,后人奉它为公正的神兽,在这里用来标榜皇帝是执法如山的圣明天子;
骆驼象征着沙漠与热带,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
大象是兽中巨物,性格温良,寓有“顺民”的意思,另外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
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麟、凤、龟、龙)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
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常常立下汗马功劳,它具有“老马识途”的智慧,“马不停蹄”的能耐,“一马当先”的奉献精神和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钟爱。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都取材于江苏大连山。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用让众人一路上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石兽尽处,神道折向正北。这一段神道从望柱起到根星门止,长250米,俗称翁仲路。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对圆形擎天柱,上面刻有蟠龙纹饰,这就是华表。华表在古代通常用作陵墓、宫殿、宗庙的标志。其实原先的华表与我们现在见到的不一样,它是一根木柱,后来演变为在靠近木柱顶部安上短的横木或木板,把它竖立在交通要道或是朝堂上,让人书写谏言,或是起到表识作用。这种表柱也叫柜表,因为远看好像一朵花,而古时候花与华是相通的,所以又叫华表。墓前立华表始于战国时的燕昭王,到西汉时已很盛行,但当时也都是木制的。用石柱作华表,直到东汉才盛行,东汉时的石柱周围有瓜棱形直纹,柱上还题刻着“某官职某某神道”的字样。到南朝梁代,石柱上端出现了莲花纹因盖及蹲坐的小辟邪。唐乾陵的石柱、柱身、柱础、柱顶出现了卷草纹雕饰。宋陵石柱通体都刻有龙纹。由于受宗教的影响,柱顶端也逐渐演变成承露盘和立在上面的望天犼。华表上的犼头朝外,表示望君归;
华表上的犼头朝里,表示望君出。由于犼性好望,所以凡有石犼蹲立的华表又称“望柱”。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从明孝陵神道到这对华表为止改变了走向,呈南北向,而不像其他皇陵呈直线排列。据说这是为了绕开孙权陵墓,遵守朱元津不迁孙陵,让他为朱元津看守大门的诺言,所以使神道呈弯月形,环抱着梅花山。每到初春时分,漫山遍野的梅花吐艳,宛如一片“香雪海”。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7篇

过了喇嘛庙,透过一道精致小拱桥白桥即进入樱洲,因洲上曾超多栽植樱桃而得名,处于环洲大半圈的环抱中,洲中有洲、湖中有湖,景致十分幽雅。原有樱桃品种优良,色泽红艳,风味甘美,清代曹雪芹祖父曹寅在康熙南巡时贡奉皇上,深得康熙喜爱,并说“先进皇太后,朕再用”。此刻代之而起的是如云似雪的樱花。樱花在亚太地区是声名卓著的花木,日本作为国花,富士山樱花盛开,举国放假赏樱。那里先后种植十余品种,干余株,已蔚然成景。在樱洲上还种植了几十种花木,四时八节,花果绵延,玉兰皎洁,红杏闹春,绣球斗雪,海棠粉艳,紫荆红条,金钟飞黄,丁香馥郁,榴花似火……香风红雨,有如花海,因此而命名为“樱洲花海”。

这些花木中,有不少是来自美、法、意、荷兰、墨西哥、塞浦路斯、日本等国友好城市的使者手植,成了南京对外友好交往的象征。

樱洲的北侧有长达三百余米的长廊,依水偎树,一面紧临荷风送香的莲花港,一面为草坪广场,杂花生树,闲庭散步。过了大草坪,有一竹篱茅舍的园中园,就是荷花品种园,与莲花港相呼应,名莲竞放,或并蒂双开,或碗中吐艳,共有名品170多种,20XX多盆。荷花是不妖不污的君子之花,凝珠含露,亭亭出水,赏荷吟唱,总是风雅韵事。

品种园之东就是清真餐厅,翘角飞檐的民族建筑形式辅以回廊亭架,环境清幽,更以清真名菜著称,风尾虾、松鼠鱼、桂花牛肉等是那里的名馔,为保留穆斯林风俗习惯的游客创造美食之家的温馨氛围。樱洲西南又是一大草坪,是露天舞台,每逢节假日,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8篇

各位游客:南京有“帝王之洲”之称,各个朝代在南京都留下了大批古迹和遗址。现在我们要去参观游览的是明孝陵。

【明孝陵的地理位置—选址经过—营建过程】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津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它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历代帝王对陵地的选择非常慎重,特别注重选择“吉壤”之地,即风水宝地。每次外出选址,除派遣朝廷一、二品官员外,还要吸纳通晓地理、会看风水的方士参加。选好陵地后,皇帝还必须亲自审视现场,满意了才被最后确定下来。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就很关心自己死后的“天堂”,便开始筹划营建陵墓。据说,他曾把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大臣召来,商议选址。五人约定各自先把所选最佳墓址写在纸上,然后同时公开。结果,英雄所见略同,都写着“独龙阜玩珠峰”。所以,朱元津陵墓的墓址就这样定了下来。独龙阜是一座位于紫金山主峰之下的小山丘,高150米,直径约400米,像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坟冢。中国的封建皇帝常把自身比作真龙天子,在独龙阜建陵,很符合封建迷信的要求。

明孝陵于洪武九年(1376年)开始筹建,主管造陵工程的是中军都督府企事李新。当时,动用大量民工,迁走了前人留下来的几十座寺庙。自东晋、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梁武帝甚至把佛教当作国教,因此南京寺庙林立。东晋时,有佛寺300多所,南朝增加到近500所,僧侣达10万之众。唐代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当年南京佛寺兴盛的写照。除了迁寺之外,甚至还迁走了不少前人的陵墓。但当要迁走三国时孙权的陵墓(在今南京梅花山上)时,朱元津说了一句话:“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他守门。”才没被迁走。洪武十五年(1382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后,正好遇上马皇后去世,朱元津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其灵枢葬人陵墓,封她为“孝慈皇后”,陵墓的名称也由此而来。1383年,孝陵的主体工程大殿建成。1392年,皇太子朱标去世,葬在孝陵东,称为东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建陵工程才告结束,工程历时23年。朱元津临终前,曾留下遗命;“丧仪物一以俭素,不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无所改,天下臣民三口皆释服,无妨嫁娶。”这显然是朱元璋收买人心的把戏。整座明孝陵建筑范围,东起孝陵卫,南到卫岗下马坊,西抵城墙边,北达独龙岗半山腰,方圆20多公里,可谓规模恢宏。在漫长的23年工程建设中,耗尽了民脂民膏。当时墓区内植树万株,养鹿千头,派守的卫兵多达5700人。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在明代以前是少见的。而且朱元津下葬时,有40位嫔妃殉葬,其中2人葬在孝陵东、西两侧,38人从葬于孝陵。这暴露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残忍,他们不仅生前要享受荣华富豪,死后仍要“虽死犹生”,实行厚葬,不惜百姓性命。

【明孝陵引导建筑:下马坊—大金门—神动圣德碑—御河桥—神道—石象路—华表—翁仲路】

明孝陵的建筑可分为引导建筑的神道和主体建筑的陵寝两大部分。

各位游客:进入明孝陵陵园区内,首先看到的这座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孝陵的第一座建筑。石坊上刻着的是“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大字。当时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驻轿下马,以示尊敬。眼前所见的这座下马坊是1984年重修的。

请大家看,这便是明孝陵的正门——大金门,黄层重檐,红色墙堰向东西境蜒,气势非凡。

大金门正北70米是碑亭,俗称“四方城”。碑亭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四面各有一个券门。亭内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刻着明成祖朱律颂扬其父朱元津“功德”的文字。全文长达2746宇,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整座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具成,碑座是一只巨大的龟形动物,高米,古人称为“贔屃”,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特别能负重。整碑通高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9篇

天禄与麒麟仅限用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王侯墓前。

位于栖霞区狮子冲陈文帝陈倩永宁陵前的天禄、麒麟,是帝陵石兽的代表作。

它们相向而立,造型矫健灵活,雕刻手法细致圆熟,已脱尽汉代简朴作风,给人以挺拔、丰满的印象。

而位于仙鹤门张家库村的梁临川王萧宏墓,墓前的辟邪雄浑简练,雕刻技法娴熟,造型的整体和局部皆十分和谐,显示出一种匀称美,是王侯墓前石辟邪的代表作。

神道石柱又称华表,以栖霞十月村吴平忠侯萧詹墓的碑文保存最为完整。

南朝立碑较少,千百个碑毁散湮没,流传极少,而此碑巍然独存。

石碑通高米,分碑首、 碑身、龟趺三部分。

碑身镌刻当时著名书法家贝义渊所书2840多字的楷体碑文,是十分罕见的书法艺术珍品。

南朝陵墓石刻上承秦汉,下启隋唐,而与同时代的北朝石窟艺术遥相媲美,在中国石雕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杰作,也称得上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禄、麒麟雕刻

精美者,当属位于栖霞镇狮子冲的陈文帝永宁陵石刻。

天禄又称“天鹿”,也称“挑拨”、“符拨”,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与“天命”和“禄位”有关。

麒麟是传说中的“仁兽”,它的出现,往往被附会为圣贤的降生,是太平盛世的象征,永宁陵现存石天禄、麒麟各一只,昂首而立,凌空欲飞,富有动感,给人以挺拨、丰富的印象。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10篇

心中的喜悦早已按捺不住,下一秒就想背起我的小背包,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石头城”——南京。天空中虽然飘着片片小雨,但却阻挡不了我喜悦的心情,南京一日游,现在出发!

这次旅游除了我们一家三口,还有爸爸的同事一家三口。其中年龄最小的是爸爸同事的女儿——小沁霖,别看她才上小班,出来旅游一点也不娇气,她那稚嫩的话语给我们的旅途带来了不少的欢声笑语。

上午,我们来到了有名的红山动物园。在入口处,我就已经闻到一股浓浓的森林的气息。两棵仿真的古树雕刻得栩栩如生,招来了不少鸟儿来玩耍。一进大门,首先迎接我们的是国宝大熊猫。熊猫馆内种植着各种各样繁茂的竹子,我们得弯着腰才能通过。馆内饲养着两只熊猫,其中一只悠闲地躺在木板上,微笑着向我们表示欢迎。游客们纷纷拿出照相机,它倒是挺配合,一会儿抱着脑袋晃晃身子,一会儿侧着身子挠挠痒,一会儿索性趴着吃起竹子来……突然,另一只特别害羞的熊猫把它召唤去了,我很好奇,便蹲了下来看个究竟,原来饲养员在铁栅栏外给它俩喂吃的来了。看着它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美味,游客们都乐了。

告别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我们又来到了黑熊馆,它们好像也饿了,站起身子,伸出爪子,像是问我们要吃的呢!爸爸心血来潮地说:“你把矿泉水瓶扔给它,看看它会喝不?”于是我把水递给爸爸扔了下去,黑熊一听到响声,迅速捡起水瓶子,用锋利的牙齿娴熟地咬开瓶盖,淡定地坐下,用前爪握住瓶子“咕咚咕咚”地把一瓶水全喝光了。旁边一只体型小一些的黑熊也眼巴巴地望着我们,于是我扔给它一包饼干,哈哈,其实拆包装袋也不是什么难事,它用锋利的爪子轻而易举就吃到了美味的饼干。游客们纷纷投下食物,黑熊们可高兴了,不一会儿所有的食物都被它俩风卷残云般消灭干净了。

接着我们还和袋鼠、金丝猴、东北虎、长臂猿和狼等好多动物亲密接触了。还观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表演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动物园。

下午的行程就简单多了,妈妈们去购物,爸爸带着我们来到玩具反斗城。虽然我已经长大了,但还是情不自禁被这里琳琅满目的玩具所吸引。这里的芭比娃娃让人眼花缭乱、爱不释手。尤其是几款以中国娃娃为造型的,她们穿着丝绸的衣服,搭配着长长的飘带,真像一位仙子。其中夏季仙子最美,我赶紧收入囊中。同去的小伙伴也挑中了自己喜欢的玩具,真算是满载而归啊!

傍晚,我们要启程回家了,我们是带着美好回忆离开的,南京,是个好地方,它让我们流连忘返。虽然我们离开时下着雨,但我觉得,那仿佛是我们快乐的汗水。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11篇

20XX年南京旅游界要说有什么大事恐怕只有栖霞山发现“东飞天”,各大媒体更是抓住这一热点进行大量报道,学术界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使“东敦煌”、“东飞天”蜚声海内外,很多人慕名而来。

“东飞天”位于中102号佛龛中。

这个洞龛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顶的两组飞天为橙色,线条清晰可辨,中间佛像头顶的火焰隐约可见。

虽然仅有这么两对飞天,但这是我国所发现的最东部的“敦煌遗迹”。

最近又传来消息称在千佛岩旁的舍利塔上又发现了飞天浮雕,其所用技法和人物线条皆与敦煌相似,据有关报道称,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东敦煌"的文化内容。

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始为木塔,后毁于唐武宗会昌年间。

现存之塔系南唐时高越、林仁肇建造。

从栖霞寺南侧围墙外山路向东行不远,就可看到舍利塔,该塔用白石砌成,五层八面,高约18米。

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态生动传神。

塔基上刻着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般。

该塔为五级八面密檐式石塔,高米。

塔基上浮雕释迦八相图和海石榴、鱼、龙、凤、花卉等图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贤骑象图和文殊菩萨像,像上还刻有“匠人徐知谦”等题名。

塔檐下雕飞天、乐天、供养人等像。

第二层以上每面都刻两个圆拱形龛,均内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计64尊,雕刻精细,甚为生动。

全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细腻、精湛,装饰华丽,为佛教艺术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88年舍利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

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

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

南朝石刻

体现南京南朝古都神韵的艺术瑰宝——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苏省内共有32处,其中南京地区有19处,分布在江宁、栖霞等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年,19处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处,另有失考墓7处。

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

镇墓神兽分双角天禄、独角麒麟与无角辟邪三种,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神态威猛庄严。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12篇

当年的石头城屹立长江边,后浪推前浪的江水拍打着由自然山岩凿成的城基,冲刷得红色的砂砾岩凹凸不平巧如兽面,因此又称鬼脸城。随着泥沙淤积江水西迁,它没有了雄姿英发,但依然鹤发童颜,让怀古的人们肃然起敬。从楚威王筑城算起,它已有二千三百多岁了,曾经沧海巫山非云,六朝粉黛、台城娇柳、秦淮八艳、金陵十二钗,阅尽人间春色,往事如烟。唯有兴废存亡城头换旗,十二朝古都多少事,一件件历历在眼前,从“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石头城见证了太多古来难全的悲欢离合,见说道:“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也怪,在南京建政的王朝王国都不能久长,东吴、东晋、宋、齐、梁、陈、杨吴、南唐、南宋初、明初、太平天国、蒋家王朝和汪伪政权,乱哄哄你方唱罢他登场,最长的东晋也只活了一百零三岁,英年早逝幼年早殇的不胜枚举,要想从中找出规律还真不好找,所以有了风水一说,虎踞龙蟠被一江穿心了。其实,还是南京的地理位置太好,交通方便,易攻难守。细数历次兵火大战,既有北军南压的,如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靖难之役直至百万雄师过大江,也有南军北进的,如湘淮军攻破天京、日军侵占南京。总之,石头城一次也没有挽狂澜于既倒过。故垒萧萧,云卷云舒,问苍茫大地,为什么受伤的人总是我。

其实,有的人是生不逢时,如陈叔宝、李后主,面对如狼似虎的枭雄崛起,卧榻之旁安能圆梦;有的人是弄巧成拙,如建文帝,削藩把自己削成不知所踪;有的人是贵迷心窍,如洪天王,十几年不离后宫自取灭亡。面对形声旧地、芳草离宫,多少人唏嘘慨叹,歌吟石头,于是有了刘禹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有了萨都刺的“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真是“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谈到萨都刺的那首《(百字令)登石头城》,想起了解放大军饮马长江时毛泽_对李代总统的嘲笑。毛公道:“李宗仁在石头城上所能看到的东西,就只剩下了天低吴楚眼空无物”,难道大江对岸枕戈待旦的百万雄兵是空气吗?说他眼空无物一点没错。在任何时候,所谓谈判都是要靠背后的实力作保证的。四九年四月的北平谈判和四五年十月的重庆谈判已不可同日而语,当拿到以八项条件为基础的和平协定最后修改稿后,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等人面面相觑,签字就是签投降书了。其实,毛公根本就没打算让对方签字,时间一到,命令全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敌人。国民党谈判代表一觉醒来后被告知,人民解放军已经打过长江了。

石头城依然露着鬼脸,它明白,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月常圆。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13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参观游览栖霞山。

“金陵名蓝三,牛首以山名,弘济以水名,兼山水之胜者,莫如栖霞”。栖霞山古称摄山,因山中盛产中草药,可以滋养摄生,故名。栖霞山位于南京东北郊十八公里处,山有三峰,中峰最高,名三茅宫,又称凤翔峰,最高峰等,海拔286米;东峰绵延向东形似卧龙,名龙山;西峰突兀江边,状如伏虎,名虎山。栖霞山外形似伞,因此古时又称为伞山。至于“栖霞”名之由来,至少有两种说法:一是山以寺名,二是因山中漫山红叶,每当深秋时,犹如晚霞栖落,蔚蔚壮观。现栖霞山为我国五大红叶观赏风景区之一。

古人云,“会游游栖霞,不会游游天下”。可见栖霞山独具魅力,首先栖霞山兼山水之胜,被乾隆皇帝誉为“第一金陵明秀山”,且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其次,栖霞山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被专家称为浓缩了半部金陵文化史,是南京六朝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见证地。第三,栖霞山(古称摄山),自古以来以盛产中草药而闻名于世,在我国中草药资源宝库中独树一帜,葛玄、葛洪、李时珍等名人曾多次来栖霞山。第四,对于国内外地质、地理工作者而言,栖霞山富有地质之胜,栖霞山是我国东半部地质情况中南方类型的“模特儿”,现在国际地质学界还把一些地层名字冠以“栖霞”二字,此外,栖霞山还盛产金、银、锰、锌等矿产。第五,就自然景观而言,独特的山峦奇石,二涧四泉,加之春桃花、秋红叶,确实为一引人入胜的风景名胜地。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14篇

南京是我曾经生活了九年的第二故乡,我偏爱南京龙江七月石头城的夜景。

踱步向城墙走去,都市的繁华被站在桥上的我一览无余。桥下的滔滔长江,倒映着城市闪烁的灯火。

过了江,桥那头便是明城墙,高大巍峨。正面看,城墙凹凸不平,展现了历史长河的沧桑,但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若侧面望去,可就让人叹为观止了――一张硕大的脸赫然浮现在眼前,正下方是一口浅潭,瞧上去,好似那张脸正在照镜子。这便是那面天然的鬼脸墙了。

走下石阶,来到水潭边,炎热的七月,蝉儿在林子里不停地鸣叫。在这样清幽的环境中,蝉鸣让人反感不起来。这便是我喜欢七月石头城的原因了。

一阵阵幽香扑鼻而来,那是什么味儿?循着香气寻去,看到了那浮在水面上的莲花。

洁白的花瓣似雪,娇嫩得好似能掐出水来。在那密密层层的花瓣中间,是细细碎碎的花蕊,上面好像撒了一层亮闪闪的粉,用手拂一拂,顿时满手生香,举到鼻子底下嗅一嗅,有一股甜甜的蜜味儿。将手伸进潭水里搅了搅,那凉意直往心头钻,却让人觉得十分通透,不愿把手拿出来。

登上城?,那墙头的琉璃盏折射出点点光斑,映照在树叶上,有的深,有的浅。抬眼望去,远处的电视塔此刻也变得五彩斑斓了。

多美的夜景呀!

从城墙上下来,走在竹林间,那曲折蜿蜒的小径,好像很长很长,路两边还有许多竹屋雅舍,清幽极了。我幻想着住在这里的情景,不禁笑了。

七月的石头城,我爱你!爱你那幽幽的夜景,那是我铭刻于心底的风景。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15篇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

栖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拨286米,又名凤翔峰;东北一山,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名称虎山。

栖霞山古迹名胜很多,她的深秋红叶,特别是20XX年发现的“东飞天”石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栖霞山没有钟山高峻,但清幽怡静,风景迷人,名胜古迹,遍布诸峰,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

尤其是深秋的栖霞,枫林如火,漫山红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栖霞山驰名江南,因为不仅有一座栖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构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间素有“春牛首、秋栖霞”。

山西侧称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深秋的栖霞,红叶如火,登高远望,甚为壮观,景色十分迷人。

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向东有月牙池,向前就来到栖霞寺大门。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

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

栖霞寺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现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鉴真纪念堂等主体建筑。

栖霞寺座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

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

),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余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

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摄翠楼、藏经楼等,为南京地区最大的寺庙。

千佛岩在凤翔峰西南麓。

闻名遐迩的“东飞天”就在中102号佛龛中。

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绍之子与智度禅师合作开凿三圣像以纪念明僧绍。

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

又据传,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

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始与僧智度禅师在西壁上凿佛龛,镌刻了三尊佛像,这三佛合称“西方三圣”,该殿也称“三圣殿”。

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

佛像始有515尊,分凿于294个佛龛中,望之如峰房鸽舍,号称千佛崖。

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

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

其中“大佛阁”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16篇

沿堤北行,有一小土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座小土山就是东晋大文学家、大阴阳风水家郭璞的衣冠嫁,叫郭仙墩。其人学博才高,文采雄健,著有《山海经注》《尔雅注》《葬经》等,他不畏权势,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当大将军王敦谋反,命其卜卦成败,他直言“无成”,被王怒而杀之。他一身正气,从容就义,平叛后被迫封太守,在此立墓纪念。山侧有一亭叫郭璞亭,原有碑文,现已不存。

前面就是儿童乐园,从木马滑梯到飞机大炮,各种大型玩具齐全,南京许多市民都在那里留下了童年的回忆。

过了游船码头,我们看见花丛之上有一石雕。请问大家这尊石兽叫什么主子。好,我来告诉大家,这种神兽张口吐舌,昂首仰头,四腿矫健,肩生双翼,名叫辟邪。原先是南京六朝帝王陵墓前的守陵神兽,雕刻精美,神形具备,是六朝艺术的代表作品。其形象都是从狮子演化而成,有独角的叫麒麟,双角的叫天禄,在帝陵设立;无角的叫辟邪,在王墓守护,南京市徽的中心就是辟邪的形象。各位游客,辟邪就是辟除邪恶,确保平安,我们大家看了它,它就会给各位保佑平安,带来一生幸福。

从那里走过幽静的林间小道,看到前方有一九级六面的玲珑宝塔,塔侧是西阔三间单檐歇山顶的华丽殿堂,叫莲花精舍,俗称喇嘛庙。大家会奇怪,在东南沿海汉传佛教之地怎样会有藏传佛教的寺庙呢那里有它的来历故事,它是为纪念民国时期西康的最高宗教领袖诺那呼图克图而建。呼图克图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17篇

沿堤北行,有一小土山。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座小土山就是东晋大文学家、大阴阳风水家郭璞的衣冠嫁,叫郭仙墩。其人学博才高,文采雄健,著有《山海经注》《尔雅注》《葬经》等,他不畏权势,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x,当大将军王敦谋反,命其卜卦成败,他直言“无成”,被王怒而杀之。他一身正气,从容就义,平叛后被迫封太守,在此立墓纪念。山侧有一亭叫郭璞亭,原有碑文,现已不存。

前面就是儿童乐园,从木马滑梯到飞机大炮,各种大型玩具齐全,南京许多市民都在那里留下了童年的回忆。

过了游船码头,我们看见花丛之上有一石雕。请问大家这尊石兽叫什么主子。好,我来告诉大家,这种神兽张口吐舌,昂首仰头,四腿矫健,肩生双翼,名叫辟邪。原先是南京六朝帝王陵墓前的守陵神兽,雕刻精美,神形具备,是六朝艺术的代表作品。其形象都是从狮子演化而成,有独角的叫麒麟,双角的叫天禄,在帝陵设立;无角的叫辟邪,在王墓守护,南京市徽的中心就是辟邪的形象。各位游客,辟邪就是辟除邪恶,确保平安,我们大家看了它,它就会给各位保佑平安,带来一生幸福。

从那里走过幽静的林间小道,看到前方有一九级六面的玲珑宝塔,塔侧是西阔三间单檐歇山顶的华丽殿堂,叫莲花精舍,俗称喇嘛庙。大家会奇怪,在东南沿海汉传佛教之地怎样会有藏传佛教的寺庙呢那里有它的来历故事,它是为纪念民国时期西康的最高宗教领袖诺那呼图克图而建。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18篇

中山陵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1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

据说,早在1912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19篇

玄武厅下面是游船码头,快艇轻舟直抵对岸南京火车站湖滨广场,外地游客一踏上南京的土地即可乘艇入园,饱览湖光山色。再沿路西行就是牡丹园,小丘伏地,曲径迂回,湖石筑砌的花台内栽满了牡丹芍药。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它雍容华贵,娇艳非凡,其中姚黄魏紫、监玉豆绿为花中极品,此园为南京赏牡丹的一处重要景点。园内高处有一四》重檐亭叫闻鸡亭,相传南朝齐武帝夜猎晓归,在此闻宫中鸡鸣。那里地处一隅,幽静恬淡,是游人取静休闲的地方。

牡丹园南侧就是公园中最古老的名胜建筑湖神庙。明初朱元璋造黄册库,一姓茅老人推荐库房东西布局以防日晒,朱皇帝欣然采纳,命他做湖工,死后葬此筑祠。因茅、毛、猫同音,有人传说皇帝取猫镇鼠的谐音,杀毛老人造库立庙以避鼠害。清代湖民以打鱼为生,也因猫食鱼,对渔产不利,改称湖神庙。两江总督曾国藩于公元1872年重建此庙,作延引宾客吟风咏月的会所。庙前有一铜钩井,是光绪年间所掘,打井挖出一具铜钩,考为六朝遗物,故就叫铜钩井。湖神庙建筑古朴深沉,庭院雅致,常作展览之用。

再向南,是一组游乐设施,溜冰场、碰碰车、碰碰船、疯狂老鼠等,游人可在此享受动感娱乐之趣。

当我们穿过这组花架,可见架廊上古老的百年紫藤,盘缠如龙,令人感到满架和风轻拂,紫珠垂串,蓝宝生翠,晶莹可爱。

在白苑餐厅下面的码头上,停靠着一组水上列车,很适合团队乘坐,列车在湖上破浪而行,游人尽可一览山水风光。隔着一湖堤,是观鱼池,精巧水榭临水而筑,一湾碧水,流花游鱼,别有花港观鱼之乐。

各位游客,前方走过湖堤,我们看到青翠浓郁,树木参天,这一小岛犹如绿水浮翠烟树如云,叫“翠洲云树”。那里苍松翠柏,修篁幽竹,碧桐挺拔,芳草如茵。洲内有一座大绿篱围蔽的大型露天舞台。民国时常在此演出交响乐和大型节目。50年代,苏联红旗歌舞团、体育表演团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文艺团体曾在此演出,轰动一时。此刻也有时在那里举行大型演出活动。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20篇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金水桥,金水桥的后方就是明孝陵的陵寝建筑,金水桥原本有五座,正对着陵宫的五座大门,后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清代只重新修复了三座,我们可以看到桥面与桥基的石雕任然是明代遗物,桥栏为清代重修。从这里开始,建筑依照中国传统,坐北朝南,中轴对称。

顺坡而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文武方门,这是陵宫的大门。它黄瓦,朱门,红墙,相互映衬,尽显皇家的气派。这座门是1988年根据史料重修的大门,在门前在墙外的东侧,有一座特别告示碑,立于宣统元年,上面用日德意法英俄六国文字书写,内容是告诫游人要保护孝陵。

进了文武方门,我们就来到了碑殿,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大门,因大门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中,清同治年间将毁坏的大门改建为碑殿,殿内共有五块碑刻,正中一块上刻“治隆唐宋”,为康熙皇帝手书,意思是赞誉朱元璋治理国家的功绩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满清皇帝的康熙如此昭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康熙执政之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康熙深知,光靠满人高压政策是不行的,还须依靠汉人。他一生六次南巡,五次亲谒明孝陵,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并在1699年第三次南巡谒陵时题“治隆唐宋”,借此笼络人心。作为旁边两块是乾隆皇帝谒陵时所题的诗碑。后面还有两块卧碑分别记叙康熙皇帝第一次和第三次南巡时谒太祖陵的纪事,上面有两江总督陶岱以及江南织造郎中曹寅所书的记录。

这座建筑是孝陵原主要建筑享殿,即孝陵殿旧址,可以看到原有汉白玉的三层须弥座台基,台基高三米,三层台基的四角上还遗留石雕的螭首,台基前后各处踏跺三道。塌跺中置丹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三层须弥座上为享殿,里面是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的神位。原来的殿宇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我们现在看到台基地面上保留下来的56个巨大的石柱础,每个的直径都有0.91米,看到这里就不难想象当时的享殿是多么的壮观。当年的孝陵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斗拱挑檐,高大森严,当时孝陵的规模远比北京十三陵明成祖的长陵享殿要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清代同治年间修复的三开间的小殿,规模已大不如前。

经过内红门,走过升仙桥,眼前的建筑就是方城,方城是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与巨大的砖石砌成,方城东西两侧各有八字墙一堵,墙面四角饰有砖雕花纹,这些砖雕是明代初年的代表作品。穿过方城正中54级甬道,迎面就是宝城的南墙,正面可见用十三层条石垒筑,上书“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据说这七个字刻于民国初年,是用以回答游人询问的。

从宝城与方城之间的东西夹道折向南拾级而上,可以登上明楼,它原先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的精美建筑,后毁于清代太平天国的战火,仅存四壁,20**年明楼加顶保护工程完成,已修复上午明楼于20**年7月正式对游客开放,里面展出了明代分布在全国的十九处帝王陵墓的图片资料。

方城后面就是宝顶,它是一个直径325——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宝顶上树木参天,它的下面就是朱元璋马皇后埋葬的玄宫。宝城就是围绕宝顶周长约1100米的砖城。宝城宝顶的皇陵形制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帝陵的先河。只是明代的宝顶大致为圆形,清代帝陵的宝顶改为椭圆形了。

今天在明孝陵的东侧还保存有明太子朱标的东陵遗址,在当年明孝陵陵区钟山之阴还建有数座明代功臣墓。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墓形制最初为秦汉时的方上,代表陵墓为陕西的秦始皇陵,唐代改为依山为陵,代表陵墓有陕西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唐乾陵,宋代帝王陵为规模比较小的方上,明代朱元璋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式。

明朝自1368年建都,至1644年灭亡,前后有16位皇帝,除南京明孝陵外,其余皇陵均在北京,只有建文帝朱允炆没有陵墓。诸多的明代陵墓遗存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观赏之处。

中国古代陵墓作为中国文化的遗存,为后人研究与了解中国古代经济与文化留下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各位游客朋友,我们今天的参观就要这里结束,感谢大家对我的导游工作的配合,欢迎您再次游览明孝陵!

南京导游词讲解 第21篇

各位游客:南京有“帝王之洲”之称,各个朝代在南京都留下了大批古迹和遗址。现在我们要去参观游览的是明孝陵。

【明孝陵的地理位置—选址经过—营建过程】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津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它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历代帝王对陵地的选择非常慎重,特别注重选择“吉壤”之地,即风水宝地。每次外出选址,除派遣朝廷一、二品官员外,还要吸纳通晓地理、会看风水的方士参加。选好陵地后,皇帝还必须亲自审视现场,满意了才被最后确定下来。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就很关心自己死后的“天堂”,便开始筹划营建陵墓。据说,他曾把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大臣召来,商议选址。五人约定各自先把所选最佳墓址写在纸上,然后同时公开。结果,英雄所见略同,都写着“独龙阜玩珠峰”。所以,朱元津陵墓的墓址就这样定了下来。独龙阜是一座位于紫金山主峰之下的小山丘,高150米,直径约400米,像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坟冢。中国的封建皇帝常把自身比作真龙天子,在独龙阜建陵,很符合封建迷信的要求。

明孝陵于洪武九年(1376年)开始筹建,主管造陵工程的是中军都督府企事李新。当时,动用大量民工,迁走了前人留下来的几十座寺庙。自东晋、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梁武帝甚至把佛教当作国教,因此南京寺庙林立。东晋时,有佛寺300多所,南朝增加到近500所,僧侣达10万之众。唐代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当年南京佛寺兴盛的写照。除了迁寺之外,甚至还迁走了不少前人的陵墓。但当要迁走三国时孙权的陵墓(在今南京梅花山上)时,朱元津说了一句话:“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他守门。”才没被迁走。洪武十五年(1382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后,正好遇上马皇后去世,朱元津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其灵枢葬人陵墓,封她为“孝慈皇后”,陵墓的名称也由此而来。1383年,孝陵的主体工程大殿建成。1392年,皇太子朱标去世,葬在孝陵东,称为东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建陵工程才告结束,工程历时23年。朱元津临终前,曾留下遗命;
“丧仪物一以俭素,不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无所改,天下臣民三口皆释服,无妨嫁娶。”这显然是朱元璋收买人心的把戏。整座明孝陵建筑范围,东起孝陵卫,南到卫岗下马坊,西抵城墙边,北达独龙岗半山腰,方圆20多公里,可谓规模恢宏。在漫长的23年工程建设中,耗尽了民脂民膏。当时墓区内植树万株,养鹿千头,派守的卫兵多达5700人。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在明代以前是少见的。而且朱元津下葬时,有40位嫔妃殉葬,其中2人葬在孝陵东、西两侧,38人从葬于孝陵。这暴露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残忍,他们不仅生前要享受荣华富豪,死后仍要“虽死犹生”,实行厚葬,不惜百姓性命。

【明孝陵引导建筑:下马坊—大金门—神动圣德碑—御河桥—神道—石象路—华表—翁仲路】

明孝陵的建筑可分为引导建筑的神道和主体建筑的陵寝两大部分。

各位游客:进入明孝陵陵园区内,首先看到的这座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孝陵的第一座建筑。石坊上刻着的是“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大字。当时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驻轿下马,以示尊敬。眼前所见的这座下马坊是1984年重修的。

请大家看,这便是明孝陵的正门——大金门,黄层重檐,红色墙堰向东西境蜒,气势非凡。

大金门正北70米是碑亭,俗称“四方城”。碑亭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四面各有一个券门。亭内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刻着明成祖朱律颂扬其父朱元津“功德”的文字。全文长达2746宇,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整座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具成,碑座是一只巨大的龟形动物,高2.08米,古人称为“贔屃”,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特别能负重。整碑通高8.78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推荐访问:南京 讲解 热门 南京导游词讲解热门21篇 南京导游词讲解(热门21篇) 南京导游词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