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浙江绍兴导游词18篇

时间:2023-11-11 10:42:03 来源:网友投稿

浙江绍兴导游词第1篇鹅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质建筑,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写,称“父子碑”,又同是著名书法家,因此使此碑身价百倍。据传,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二字时,刚写好“鹅”字,就听到接圣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浙江绍兴导游词18篇,供大家参考。

浙江绍兴导游词18篇

浙江绍兴导游词 第1篇

鹅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质建筑,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写,称“父子碑”,又同是著名书法家,因此使此碑身价百倍。据传,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二字时,刚写好“鹅”字,就听到接圣旨的呼声,身居当地右军将军的王羲之当然不敢怠慢,立即搁笔接旨。其时正在父亲身边观看的王献之,忍不住提笔续写了一个“池”字。碑侧鹅池是纪念性建筑,除与鹅池碑相呼应外,还同王羲之一生爱鹅有关。王羲之喜欢看鹅,喜欢写鹅字,也喜欢养鹅,因此也就有了王羲之书写“道德经”换鹅的故事,凡是与纪念王羲之有关的地方大多有鹅池建筑。

兰亭碑也称小兰亭,亭中碑刻“兰亭”二字,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御书。中间有断痕,为_时所遗留。80年恢复时,无论如何找不回两字之间的一小块碑石。虽然已经精工相接,但旅游者总是深感遗憾,喜欢以自己的想象在缺陷处用手指去弥补摩画,时间久了,“兰亭”二字中间的残缺部分似乎隐约重现,兰亭碑也就被人们戏称成了“君民碑”。

曲水是留在地面上的一条弯弯曲曲小溪,流觞指的是漂在曲水上的酒杯,临水而坐,一觞一咏组成了著名的曲水流觞。可以说,没有当时王羲之等人的曲水流觞活动,就没有《兰亭序》的诞生,当然也不可能有兰亭如今这样的知名度,曲水流觞应是兰亭景区的灵魂所在。曲水畔,常有风雅之人仿古流觞。

面对着曲水流觞处的建筑就是流觞亭,是纪念曲水流觞的场所,现建筑为清代所成。亭内陈列曲水流觞图、名家书作、当年曲水流觞所成诗文等。

御碑亭在流觞亭之后,为八角重檐结构建筑。亭内有御碑高米,宽米,厚20厘米,重万公斤,是我国最大的古石碑之一。碑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序》全文,碑后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的《兰亭即事》。与前面的父子碑、君民碑一样,此碑被人们称之祖孙碑,同为兰亭景区的“三绝”。

浙江绍兴导游词 第2篇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导游XX,大家可以叫我周导。欢迎大家到兰亭景区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请大家注意安全,不要乱扔垃圾。望能在兰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绍兴兰亭的概况:想必大家都已知道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圣地,在曲水流觞活动中王羲之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王羲之由此被尊称为了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了书法圣地,也成为历代书家朝圣之地。整个景区概括起来讲有四大特色,分别是:景幽、事雅、文妙、书绝。

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景点是“鹅池”。相传王羲之非常的爱鹅,爱写鹅字,还自己养鹅。在绍兴民间流传着一个抄经书换取白鹅的故事,由此可见王羲之是多么爱鹅!同时鹅的体态很优美,特别是游水的时候,对王羲之研究书法很有帮助,如《兰亭序》中20个“之”字的写法就是根据鹅的姿态演变来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非常著名的景点:“曲水流觞”。大家可以看到面前有一条“之”字形的曲水,看上去是非常普通的景点,但它却包含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王羲之邀请了共41位名人雅士,围坐在曲水两边,他们在酒杯里斟上一点酒让它从曲水上游缓缓漂下来,如果漂到谁面前停住了,谁就要作诗,诗不成则要罚酒三杯。这次活动共赋了37首诗,汇集成《兰亭集序》。如今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要举行“中国兰亭书法节”,中外许多书法家云集兰亭参加书会、朝拜书圣,举行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活动。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兰亭最重要的一个景点:御碑亭。亭中的碑我们称之为祖孙碑,正面是康熙皇帝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这块碑已有300多年历史了,是清代原碑。此碑高6.8米,宽2.6米,重18吨,三万六千斤,祖孙两代皇帝同刻一碑,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堪称国宝,是兰亭的镇亭之宝了。

走上惠风亭便是景区的出口了,是仿造明清时期江南水乡古镇的建筑风格而建,分为古砚街、兰坊和水街,大家不妨去逛一逛!记住1小时以后,我们在这里集合。谢谢大家!

浙江绍兴导游词 第3篇

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千古绝唱的《钗头凤》碑,在欣赏这两首词前,先听我讲一下陆游和唐婉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吧。据史书记载,陆游在20岁左右的时候表妹唐婉为妻,陆游英俊豪爽,才华过人,唐婉才貌双全,通晓诗词,和陆游可谓是情趣相投。但两年后陆母竟逼迫陆游休妻。为什么她要这么做呢?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在当时的社会中,他们结婚两年了,却一直没有生育子女,而古代人们非常看重这一点,为认女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于唐婉与陆游的情趣相投,两人整天在闺房内饮酒作诗,在陆母眼里就是不误正业,所以作为媳妇的唐婉一直没有得到婆婆的欢心。在封建社会中,母命难违,陆唐两人只得忍泪吞声,依依分别,各自娶嫁。在绍兴二十五年的春天,沈园按例对外开放,当时的小说笔记《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惯例,每年的农历三用初一至四月初七,私家花园都要对外开放,包括皇帝的御花园。每到此时,也是游人最多的时候,因此作为越中名园的沈园,每年到此时当然会吸引很多游客来此游玩。陆游与唐婉在这里不期而遇了,唐婉对陆游非常殷勤,派家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菜。陆游回忆起往事,感慨成千,即兴在沈园的园壁上题写了《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绵书难托,莫、莫、莫。”当时,陆游已经另娶了四川王氏为妻,而唐婉也改嫁了绍兴名士赵士程。所以,当年的山盟海誓好像还在耳边回响,但两人之间已经不能够再通书信了,此时的陆游不管有多少悔恨多少遗憾,却只能无奈地说一声“莫、莫、莫”了。相传,唐婉看了这首词之后十分伤感,回到家里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追认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嫱,咽泪妆欢,瞒、瞒、瞒。”从沈园回家后,唐婉一夜没睡,独自依阑垂泪。但是,这种刻古铭心的思念却是无法向人诉说的。所以,她只能“咽泪妆欢”,这种过分压抑使她不久便而死,大约是30岁左右。这是封建礼教所造成的爱情悲剧,唐婉的死给陆游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他终身难以释情。在他晚年每当重游沈园,都会作诗来表达他对前妻唐婉的思念。正因为如此,800多年来,人们总是将沈园与陆游联系在一起,使它成为人们追思这份至死不渝的真挚爱情的千古名园。可是经过了那么多年,宋代沉默的地表建筑已经都不存在了,陆游当年题写《钗头凤》的墙也已经无法找到。现在这堵《钗头凤》碑是我们用陆游的手迹,重新组合而成的。

浙江绍兴导游词 第4篇

中国黄酒,天下一绝,是华夏民族的国粹。绍兴黄酒是中国黄酒的杰出代表,也是绍兴的“金名片”,其酿制技艺更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绍兴黄酒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得天独厚的酿造条件和卓越的内在品质,闻名中外,被誉为东方名酒之冠。

绍兴黄酒城坐落于绍兴古老的光相桥边、绍兴环城河畔,占地28000余平方米,集文化、历史、旅游、购物于一体,作为核心的黄酒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专业性的以黄酒文化和产业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占地近10000平方米。

博物馆通过各种陈列手段全面展示了黄酒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精髓,提供酒道表演、花雕演示、花雕品鉴等服务,还推出酒令投壶、花雕DIY、三维投币品酒、个性化酒标制作等活动,并设有茶室、酒楼、购物商场等休闲设施。

浙江绍兴导游词 第5篇

鉴湖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南,经纬度N29°58ˊ, E120°14ˊ,是我国长江以南著名的水利工程,古鉴湖淹废后的残留部分。俗称长湖、大湖、庆湖,雅名镜湖、贺鉴湖。

东汉永和五年(140),会稽太守马臻纳山阴、会稽两县36源之水为湖,总面积曾达200多平方千米。湖在唐中叶之后逐渐淤积。北宋时,豪家在湖上建筑堤堰,筑湖垦田,湖面积大大减少。今湖塘、容山湖、屃石湖、白塔洋均为其遗迹。湖长约15千米,面积3平方千米。鉴湖水质极佳,驰名中外的绍兴酒就用鉴湖水酿制。湖滨有马臻墓、陆游故里、三山、快阁遗址等古迹。

鉴湖原名镜湖,相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名。鉴湖还有长湖、庆湖、贺家湖、贺监湖等别名。鉴湖水质特佳,驰名中外的绍兴老酒,即用此湖水酿造。鉴湖湖面宽阔,水势浩淼,泛舟其中,近处碧波映照,远处青山重叠,有在镜中游之感。

鉴湖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名胜古迹为之增色。湖东岸有马臻之墓,他发动民众兴修水利,却得罪了豪绅,被诬告致死,后来会稽百姓设法把他的遗骸运回,安葬于鉴湖之畔,建墓立庙,永久祭扫。墓在鉴湖东跨湖桥下,后依鉴湖,前临旷野,墓前有石坊一座,上刻"利济王墓"(鉴湖

"利济王"为北宋仁宗所赐)四个大字。墓碑上刻有:"敕封利济王东汉会稽郡太守马公之墓",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20年)修墓时所立。墓东侧有马大守庙,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现存前殿、大殿和左右厢,为晚清建筑。

湖在唐中叶之后逐渐淤积。北宋中期以后,豪家在湖上建筑堤堰,筑湖垦田,湖面积大大减少。北宋末围湖最盛时终于为成田。到元代仅少数特别低洼处还保留着潴水,鉴湖已经名存实亡。今零星散布的芝塘湖、百家湖、鉴湖、百塔湖、洋牌湖等都是古鉴湖的残迹。

鉴湖水质极佳,驰名中外的绍兴酒就用鉴湖水酿制。鉴湖所在的绍兴,距杭州东南60㎡处,其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越国都城,称"越池"。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南逃,曾在此暂住,取"绍祚中兴"之义,改越州为绍兴,而得名至今。鉴湖一带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湖上桥堤相连,渔舟时现,青山隐隐,绿水迢迢。王羲之诗:“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鉴湖水质清澈,含有丰富的Ca和微量元素Li,是酿造“绍兴黄酒”的极佳水源。由其酿造出来的绍兴黄酒醇香扑鼻,驰名中外。鉴湖所在的绍兴,距杭州东南60km2处,其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越国都城,称“越池”。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南逃,曾在此暂住,取“绍祚中兴”之义,改越州为绍兴,而得名至今。绍兴出了很多名人,它是鲁迅先生的家乡,周恩来的故里。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南宋诗人陆游、明代画家徐渭以及晚清女革命家秋瑾都在此留下过足迹。

乌蓬船:船蓬黑色的小船,盛行于浙江绍兴,划时双手划单桨,双脚踩橹,行驶很平衡。是古时主要水上交通工具。

“万年戏台”这座江南水乡舞台坐西朝东,两面环水,面临鉴湖。此处再现了鲁迅笔下的社戏风采、水乡演戏的情景。

浙江绍兴导游词 第6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沈园。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沈园。沈园在宋朝面积多亩,园内景致怡人,是江南著名的私家园林。有70多亩,园内景致怡人,是江南著名的私家园林。因为主人家姓。沈,而据今也不知道名什么,所以称为“沈氏园”而据今也不知道名什么,所以称为“沈氏园”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千古绝唱的`《钗头凤》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千古绝唱的《钗头凤》碑,在欣赏这两首词前,先听我讲一下陆游和唐婉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吧。据史书记载,陆先听我讲一下陆游和唐婉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吧。据史书记载,岁左右的时候表妹唐婉为妻,陆游英俊豪爽,才华过人,游在20岁左右的时候表妹唐婉为妻,陆游英俊豪爽,才华过人,唐婉才貌双全,通晓诗词,和陆游可谓是情趣相投。

婉才貌双全,通晓诗词,和陆游可谓是情趣相投。但两年后陆母竟逼迫陆游休妻。在封建社会中,母命难违,陆唐两人只得忍泪吞声迫陆游休妻。在封建社会中,母命难违,陆唐两人只得忍泪吞声,依依分别,各自娶嫁。在绍兴二十五年的春天,依分别,各自娶嫁。在绍兴二十五年的春天,陆游与唐婉在这里不期而遇了,陆游回忆起往事,感慨成千,即兴在沈园的园壁上题写了钗《而遇了,陆游回忆起往事,感慨成千,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已经另娶了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已经另娶了王氏为妻,而唐婉也已改嫁。所以,王氏为妻,而唐婉也已改嫁。

所以,当年的山盟海誓好像还在耳边回已改嫁但两人之间已经不能够再通书信了,此时的陆游不管有多少悔恨响,但两人之间已经不能够再通书信了,多少遗憾,却只能无奈地说一声“多少遗憾,却只能无奈地说一声“莫、莫、莫”了。相传,唐婉看了无奈地说一声相传,这首词之后十分伤感,不久便郁郁而终,这首词之后十分伤感,不久便郁郁而终,郁郁而终唐婉的死给陆游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他终身难以释情。在他晚年每当重游沈园,都会作诗来表创伤,使他终身难以释情。

在他晚年每当重游沈园,达他对前妻唐婉的思念。正因为如此,多年来,达他对前妻唐婉的思念。正因为如此,800多年来,人们总是将沈园与陆游联系在一起,使它成为人们追思这份至死不渝的真挚爱情的千与陆游联系在一起,古名园。陆游当年题写《钗头凤》的墙也已经无法找到。,陆游当年题写古名园。陆游当年题写《钗头凤》的墙也已经无法找到。现在这堵,《钗头凤》碑是我们用陆游的手迹,重新组合而成的。大家是否也为钗头凤》碑是我们用陆游的手迹,重新组合而成的。这段爱情故事唏嘘不已!这段爱情故事唏嘘不已!

浙江绍兴导游词 第7篇

鹅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质建筑,碑上“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写,称“父子碑”,又同是著名书法家,因此使此碑身价百倍。据传,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二字时,刚写好“鹅”字,就听到接圣旨的呼声,身居当地右军将军的王羲之当然不敢怠慢,立即搁笔接旨。其时正在父亲身边观看的王献之,忍不住提笔续写了一个“池”字。碑侧鹅池是纪念性建筑,除与鹅池碑相呼应外,还同王羲之一生爱鹅有关。王羲之喜欢看鹅,喜欢写鹅字,也喜欢养鹅,因此也就有了王羲之书写“道德经”换鹅的故事,凡是与纪念王羲之有关的地方大多有鹅池建筑。

兰亭碑也称小兰亭,亭中碑刻“兰亭”二字,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御书。中间有断痕,为_时所遗留。80年恢复时,无论如何找不回两字之间的一小块碑石。虽然已经精工相接,但旅游者总是深感遗憾,喜欢以自己的想象在缺陷处用手指去弥补摩画,时间久了,“兰亭”二字中间的残缺部分似乎隐约重现,兰亭碑也就被人们戏称成了“君民碑”。

曲水是留在地面上的一条弯弯曲曲小溪,流觞指的是漂在曲水上的酒杯,临水而坐,一觞一咏组成了著名的曲水流觞。可以说,没有当时王羲之等人的曲水流觞活动,就没有《兰亭序》的诞生,当然也不可能有兰亭如今这样的知名度,曲水流觞应是兰亭景区的灵魂所在。曲水畔,常有风雅之人仿古流觞。

面对着曲水流觞处的建筑就是流觞亭,是纪念曲水流觞的场所,现建筑为清代所成。亭内陈列曲水流觞图、名家书作、当年曲水流觞所成诗文等。

御碑亭在流觞亭之后,为八角重檐结构建筑。亭内有御碑高6.8米,宽2.6米,厚20厘米,重1.8万公斤,是我国最大的古石碑之一。碑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序》全文,碑后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的《兰亭即事》。与前面的父子碑、君民碑一样,此碑被人们称之祖孙碑,同为兰亭景区的“三绝”。

浙江绍兴导游词 第8篇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导游_,大家可以叫我周导。欢迎大家到兰亭景区观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请大家注意安全,不要乱扔垃圾。望能在兰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绍兴兰亭的概况:想必大家都已知道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圣地, 在曲水流觞活动中王羲之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王羲之由此被尊称为了书圣,兰亭也因此成为了书法圣地,也成为历代书家朝圣之地。整个景区概括起来讲有四大特色,分别是:景幽、事雅、文妙、书绝。

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景点是“鹅池”。相传王羲之非常的爱鹅,爱写鹅字,还自己养鹅。在绍兴民间流传着一个抄经书换取白鹅的故事,由此可见王羲之是多么爱鹅!同时鹅的体态很优美,特别是游水的时候,对王羲之研究书法很有帮助,如《兰亭序》中20个“之”字的写法就是根据鹅的姿态演变来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非常著名的景点:“曲水流觞”。大家可以看到面前有一条“之”字形的曲水,看上去是非常普通的景点,但它却包含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王羲之邀请了共41位名人雅士,围坐在曲水两边,他们在酒杯里斟上一点酒让它从曲水上游缓缓漂下来,如果漂到谁面前停住了,谁就要作诗,诗不成则要罚酒三杯 。

这次活动共赋了37首诗,汇集成《兰亭集序》。如今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要举行“中国兰亭书法节”,中外许多书法家云集兰亭参加书会、朝拜书圣,举行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活动。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兰亭最重要的一个景点:御碑亭。亭中的碑我们称之为祖孙碑,正面是康熙皇帝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这块碑已有300多年历史了,是清代原碑。此碑高米,宽米,重18吨,三万六千斤,祖孙两代皇帝同刻一碑,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堪称国宝,是兰亭的镇亭之宝了。

走上惠风亭便是景区的出口了, 是仿造明清时期江南水乡古镇的建筑风格而建,分为古砚街、兰坊和水街,大家不妨去逛一逛!记住1小时以后,我们在这里集合。谢谢大家!

浙江绍兴导游词 第9篇

大禹陵位于绍兴东南的会稽山脚下,会稽山风景区内。相传八年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就葬在这里。虽然目前景区新开辟了百鸟苑景点,一旁还有香火甚旺的香炉峰,但会稽山景区的精华依然是以大禹为主题的古迹——禹陵、禹祠和禹庙。

进到大禹陵景点会经过两个检票口,检票进入景区后,往大禹陵牌坊方向,再走过一段神道便来到祭禹广场。如果是自驾,需把车停在此处的停车场,而后步行游玩。每年清明,在这里会举行祭祀大禹的`公祭活动。广场一端有一座石桥,桥边有乌篷船可以游周边古村(需另付费)。过桥是第二处检票口棂星门,进门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尊仿青铜器造型的石鼎,后面是一条长长的甬道,尽头是景区的核心“大禹陵”碑亭,不少人在这块标志性的石碑留影。

它的右侧是禹祠,现在里面陈列了一些关于大禹治水传说的图文史料,可以进去参观。出禹祠,经大禹碑亭前行是一条曲折的碑廊,大禹陵的碑刻众多,此处汇集了其中大部分的石碑。其中最高大的《会稽刻石》碑是乾隆年间的遗物。

穿过金桂林继续参观禹庙,相传禹庙最初是大禹的儿子建的,后来历经多次毁建,现在看到的是明末清初的样式。建筑由南到北依次是照壁、峋嵝碑、午门、拜厅、大殿,随山势逐渐升高,气势宏伟。过午门登上百步禁阶,走过拜厅,再往前走就是禹王殿,大殿正中的供奉着大禹像,塑像后以九把钺为背景,象征大禹治水成功划定九州,殿内四下陈列着歌颂其功绩和品德的对联。可以感受到后世对大禹的缅怀。出大殿右转是最后一处值得细看的景点窆石亭,亭内这块窆石是景区内最古老的一件文物,相传是大禹下葬的工具。

从禹陵北侧的石阶登山,可以走到山顶大禹雕塑脚下,这里可以俯瞰绍兴城,视野开阔。上山的路是比较好走的石阶路,不过有些地方比较陡,还是有些消耗体力的,登山前最好准备点水和干粮。在山下远远就能看到大禹的塑像,朝着这个方向一路往前就好。需要注意的是,通常16:00之后就不可上山了,游玩时要注意时间。

从大禹陵出口往顺着指示牌往左走大约5分钟便能到百鸟苑,时间充裕可一并游玩。

浙江绍兴导游词 第10篇

兰亭位于绍兴古城西南约13公里处的兰渚山下,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绍兴对外接待的当家景区之一。由于兰亭地理位置正好处于绍兴平原、水网地带与丘陵山区的接缘之处,山地景观与水乡风貌得到充分而和谐地体现,因此,早在1600多年前,这里就是非常有名的风景游览地。兰亭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完全源出王羲之等风流人物的一次历史性雅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和修禊”。

古人在每年的三月初三,为消灾除凶,祈求平安,常在水边组织修禊仪式,同时作为一种水边嬉戏的游乐。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此修禊,组织“曲水流觞”活动。曲水流觞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击鼓传花式的即兴娱乐,不过曲水流觞比我们现代人多了一点自然,而少了一点人为控制,谁出节目,完全由水中漂着的觞来决定。淌水的小溪中有许多“港湾”式的小曲,从上游漂下的觞停在谁面前的`“港湾”中,谁就得使出自己的绝活,或者事前约定的节目。王羲之等文人雅士们约定的活动是即兴作诗,诗不成就得罚酒。当时参与修禊的四十二人中,王羲之、谢安、谢万、孙绰、徐丰之、孙统、王彬之、王凝之、王肃之、王徽之、袁峤之等十一人各赋诗二首。郗昙、王丰之、华茂、庚友、虞说、魏滂、谢绎、庾蕴、孙嗣、曹茂之、华平、桓伟、王玄之、王蕴之、王涣之等十五人各得诗一首。九岁的王献之等十六人诗句不成,各各罚酒三觞以助兴。王羲之将已成之诗汇编成集,并应众人之邀,乘着酒兴在集子之前写了一篇324个字的序文,举世闻名的《兰亭序》就此诞生。《兰亭序》也称“禊帖”,还称“临河序”,非但文采灿然,书法艺术更是精绝,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也因此而成了历代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及其他文人雅士的朝圣之地和江南的著名园林。兰亭地方不大,但非常雅致,主要的景观建筑有鹅池碑、兰亭碑、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右军祠、书法博物馆等。

浙江绍兴导游词 第11篇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导游姚凌寒,大家也可以叫我小姚,我们马上要参观的就是绍兴的东湖。大家这就不知道了吧,在杭州的西湖虽然有名,但绍兴的东湖一点也不比西湖差。

好了!我们到啦。映入我们眼前的就是东湖了。东湖号称天下第一大的自然盆景。古时候很多诗人来到这里都忍不住要吟诗来赞颂这美丽的自然风景。大家请看,我们旁边流着一汪清清的泉水,清得能看见河底的鹅卵石。鹅卵石上是一群欢快的鱼儿,他们每天再这里自由地玩耍、嬉戏,无拘无束。大家不妨坐一下绍兴的特色之一乌蓬船,去领略一下湖上独特的风光。坐在上面用手去感受一下清爽的泉水,让泉水穿过你的指尖,你是否觉得自己就是一条欢快的游鱼,无拘无束、快乐自在呢?大家注意了,前面就到山洞了。看!前面是一个自然的洞中飞瀑。传说,只要摸到它此后就不会有疾病了。"叮咚、叮咚"。大家是否觉得这声音婉转悦耳呢?这就是大自然的琴声,是水珠敲击着石壁发出的声音,这声音比钢琴声还要悦耳动听。

靠岸了,东湖的景色不错吧!请大家以后还来玩呀!

浙江绍兴导游词 第12篇

沈园的建筑布局是以“孤鹤轩”为中心,这三个字是由著名画家谢稚柳和金右学家康殷所分别题写的。那么为什么取名为孤鹤轩呢?大家都知道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出身于“书香门弟”,出生后不久,北宋便灭亡了,由于金兵南侵,使他从小经历了一段逃难生涯。陆12游岁的时候就能诗文,国家垂危的现实,使他20岁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22岁那年,到临安参加乡士考试,因为当时名列奸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为他不忘记国耻,主张北征,收复失地,受到了秦桧的忌恨,竟在复试时把陆游的名字给除掉了,直到秦桧死后,他才被录用。但因为他力主抗战,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命运坎坷不平,几次罢职回快乡。由于在朝庭里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被一些人排次,在晚年过着闭支野般的生活,并在82岁时写有《城南》诗一首,在诗中,诗人以”孤鹤“自喻,所以,我们就把这处建筑取名为”孤鹤轩“,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轩中还有一幅对联”宫墙柳一片柔情付与东风飞白絮,六曲栏几多倚思频抛细雨送黄昏“。由萧挺撰文,钱君匋手书。其中的宫墙柳和细送黄昏分别取自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的一句词。下面的这块石头也是一块太湖石,1985年考古发掘得,经考证是明朝的遗物。

浙江绍兴导游词 第13篇

沈园在宋朝面积有70多亩,园内景致怡人,是江南著名的私家园林。因为主人家姓沈,而据今也不知道名什么,所以称为“沈氏园”。

大家都知道,南方的气候比较的潮湿多雨,而古建筑又大多以木结构为主,所以,在绍兴古建筑所保存的时间也比较短,宋代沈园的建筑早已经不复存在了。1963年沈园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在浙江省考古所的主持下,绍兴的文物部门对沈园的遗址进行了考古探测,出了不少的六朝、唐、宋、明、清时期的遗物和遗迹,查实了原先沈园的布局和范围。我们结合沈氏后人所提供的清代沈园平面图,精心设计了修复方案。经过1987和1994年的两次扩建,沈园由原来残存的亩扩展到了亩,并恢复了宋代园林建筑。20XX年启动了沈园的三期扩建程,使沈园的面积扩展到了57亩。

沈园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为什么沈园历经800年而不衰呢?下面请各位游客带着这个问题,跟我一起参观这个越中的仿宋园林,整个景区由三大部分组成:沈园古迹区、东苑、南苑。

下面首先请大家随我参观古迹区。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这个园子,叫“诗境园”,是为了纪念诗人陆游所建,其中在这个园子里有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取名为“诗境石”。上面的“诗境”两字便取自陆游的手迹。这块石头是一块太湖石,它具有五个特点:瘦、透、漏、皱、丑。“瘦”,是因为它看上去上大下小,给人一种高高瘦瘦的感觉;“透”,是因为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点一只烟,对准其中的一个孔,那么烟雾就会从各个孔中冒出来;“漏”也是这个原因,一到下雨天雨水就会从上面的孔渗以下面的孔,而且各小孔都是不相连的。“皱”,是因为这块石头摸上去就好像是人额上的皱纹,人信大家可以上前去摸一下。这第五个特点“丑”,也是这五个特点中最重要的,人是以美自称的,而石头却是以丑为美的,越丑就越加显示出它的欣赏价值。下面请随我往这边走。

现在我们所站的是一个仿宋建筑,形状古朴,取名“问梅槛”,这三个字是由绍兴书法协会会长沈定庵老先生所写的。“问”是询问探求的意思;“梅”是指陆游生平最喜爱的梅花,而我们沈园内种植最多的植物也是梅花,冬天的沈园梅香满园,尤其是到了下雪天更是沈园最美丽的时候。据说,陆游是中国历史上留下诗文最多的作家之一,至今保存下来的只有9300多首。其中描写梅花的就有200多首,可见陆游对梅花的情有独钟了。“槛”是像这种建筑在水上的一种建筑名称。所以“问梅槛”三个字便由此而来。下面我们往这边走。

我们绍兴有“石乡”的美称,那么我们现在所走的这痤古朴的小石桥叫做“伤心桥”。为什么取这名字呢?因为陆游曾在老年重游沈园时,触景生情,在沈园《二绝》中有这样一句话:“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走过伤心桥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六朝井亭,那么亭中的.这口井是在1985年考古发掘时所发现的,井身是用绳纹平砖错缝砌成的,从井内出土的汉至六朝的陶瓷器残片可以确定它属于六朝的遗物。这六朝分别为: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所以这个亭称为“六朝井亭”。但是由于取土困难,为防止井身坍塌,整个发掘深度仅只有1米。缌的游客可能会发现这个亭子的顶有一个六角形的缺口,这个缺口一共有三个作用,有哪三个作用,大家不防猜一下:这第一个作用就是方便取水,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产提水都用竹竿,大家都知道竹竿比较的长,所以开了一个孔后竹不可以从上面伸出去而方便取水;第二个作用

是利用太阳光的紫外线可以杀菌而防止水的腐朽;第三是赏朋和集水,在每朋的农历十五晚上,到沈园散散步,看看月亮,会让你的心情更加舒畅。

沈园的建筑布局是以“孤鹤轩”为中心,这三个字是由著名画家谢稚柳和金右学家康殷所分别题写的。那么为什么取名为孤鹤轩呢?大家都知道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出身于“书香门弟”,出生后不久,北宋便灭亡了,由于金兵南侵,使他从小经历了一段逃难生涯。陆12游岁的时候就能诗文,国家垂危的现实,使他20岁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22岁那年,到临安参加乡士考试,因为当时名列奸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为他不忘记国耻,主张北征,收复失地,受到了秦桧的忌恨,竟在复试时把陆游的名字给除掉了,直到秦桧死后,他才被录用。但因为他力主抗战,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命运坎坷不平,几次罢职回快乡。由于在朝庭里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被一些人排次,在晚年过着闭支野般的生活,并在82岁时写有《城南》诗一首,在诗中,诗人以”孤鹤“自喻,所以,我们就把这处建筑取名为”孤鹤轩“,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轩中还有一幅对联”宫墙柳一片柔情付与东风飞白絮,六曲栏几多倚思频抛细雨送黄昏“。由萧挺撰文,钱君匋手书。其中的宫墙柳和细送黄昏分别取自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的一句词。下面的这块石头也是一块太湖石,1985年考古发掘得,经考证是明朝的遗物。

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千古绝唱的《钗头凤》碑,在欣赏这两首词前,先听我讲一下陆游和唐婉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吧。据史书记载,陆游在20岁左右的时候表妹唐婉为妻,陆游英俊豪爽,才华过人,唐婉才貌双全,通晓诗词,和陆游可谓是情趣相投。但两年后陆母竟逼迫陆游休妻。为什么她要这么做呢?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在当时的社会中,他们结婚两年了,却一直没有生育子女,而古代人们非常看重这一点,为认女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于唐婉与陆游的情趣相投,两人整天在闺房内饮酒作诗,在陆母眼里就是不误正业,所以作为媳妇的唐婉一直没有得到婆婆的欢心。在封建社会中,母命难违,陆唐两人只得忍泪吞声,依依分别,各自娶嫁。在绍兴二十五年的春天,沈园按例对外开放,当时的小说笔记《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惯例,每年的农历三用初一至四月初七,私家花园都要对外开放,包括皇帝的御花园。每到此时,也是游人最多的时候,因此作为越中名园的沈园,每年到此时当然会吸引很多游客来此游玩。陆游与唐婉在这里不期而遇了,唐婉对陆游非常殷勤,派家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菜。陆游回忆起往事,感慨成千,即兴在沈园的园壁上题写了《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绵书难托,莫、莫、莫。”当时,陆游已经另娶了四川王氏为妻,而唐婉也改嫁了绍兴名士赵士程。所以,当年的山盟海誓好像还在耳边回响,但两人之间已经不能够再通书信了,此时的陆游不管有多少悔恨多少遗憾,却只能无奈地说一声“莫、莫、莫”了。相传,唐婉看了这首词之后十分伤感,回到家里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追认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嫱,咽泪妆欢,瞞、瞞、瞞。”从沈园回家后,唐婉一夜没睡,独自依阑垂泪。但是,这种刻古铭心的思念却是无法向人诉说的。所以,她只能“咽泪妆欢”,这种过分压抑使她不久便而死,大约是30岁左右。这是封建礼教所造成的爱情悲剧,唐婉的死给陆游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他终身难以释情。在他晚年每当重游沈园,都会作

诗来表达他对前妻唐婉的思念。正因为如此,800多年来,人们总是将沈园与陆游联系在一起,使它成为人们追思这份至死不渝的真挚爱情的千古名园。可是经过了那么多年,宋代沉默的地表建筑已经都不存在了,陆游当年题写《钗头凤》的墙也已经无法找到。现在这堵《钗头凤》碑是我们用陆游的手迹,重新组合而成的。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又一口古井,它是宋朝留下来的遗物,所以取名为“宋井亭”,那么这块匾额中的井字中间为何多一横呢?跟我走进来,大家就可以迎纫而解了。大家可以看到,这口井的形状看上去好像人的眼睛,所以又称为“双眼井”,从而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眼睛代表陆母,另一个眼睛就代表唐婉,当中一横就代表陆游的母亲将他们给分开了,但是大家可以看到井中的水是相连的,可见陆游与唐婉的心始终连在一起。那么这口井的形状呢原来不是这样的,当中原来是有一堵墙,是两户人家合用的一口井,沈园重建时把这堵墙给拆除后就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形状。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口池原名为“荷花池”,由于它的形状好像葫芦,民间把它称为“葫芦池”。我们在1985年考古发掘时,在这里发现了一条葫芦池的排水沟,这是沈园唯一的原物。在排水的同一地层又发现了典型的宋代遗物。这个亭子叫“如故”亭,有一见如故之意,相传这里是唐婉宴请陆游的地方,原来的已经在一次大台风中被吹倒了,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是一个仿宋体,为了表示对陆游与唐婉的纪念。

下面我们要参观的是沈园古迹区的最后一站“双桂堂”。双桂堂原是沈家的堂屋,因为旧时在堂前种了两株桂花树,左边为银桂,右边为金桂,故称“双桂堂”,屋内的建筑是从民间征集过来的,所以看上去比较新。好了,沈园古迹区就参观到此,那边还有东苑和南苑,东苑是爱情园,南苑是陆游纪念馆,都是20XX年新扩建的景点,大家可以自行参观。

浙江绍兴导游词 第14篇

兰亭位于绍兴古城西南约13公里处的兰渚山下,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绍兴对外接待的当家景区之一。由于兰亭地理位置正好处于绍兴平原、水网地带与丘陵山区的接缘之处,山地景观与水乡风貌得到充分而和谐地体现,因此,早在1600多年前,这里就是非常有名的风景游览地。兰亭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完全源出王羲之等风流人物的一次历史性雅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和修禊”。

古人在每年的三月初三,为消灾除凶,祈求平安,常在水边组织修禊仪式,同时作为一种水边嬉戏的游乐。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四十二人在此修禊,组织“曲水流觞”活动。曲水流觞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击鼓传花式的即兴娱乐,不过曲水流觞比我们现代人多了一点自然,而少了一点人为控制,谁出节目,完全由水中漂着的觞来决定。淌水的小溪中有许多“港湾”式的小曲,从上游漂下的觞停在谁面前的“港湾”中,谁就得使出自己的绝活,或者事前约定的节目。王羲之等文人雅士们约定的活动是即兴作诗,诗不成就得罚酒。当时参与修禊的四十二人中,王羲之、谢安、谢万、孙绰、徐丰之、孙统、王彬之、王凝之、王肃之、王徽之、袁峤之等十一人各赋诗二首。郗昙、王丰之、华茂、庚友、虞说、魏滂、谢绎、庾蕴、孙嗣、曹茂之、华平、桓伟、王玄之、王蕴之、王涣之等十五人各得诗一首。九岁的王献之等十六人诗句不成,各各罚酒三觞以助兴。王羲之将已成之诗汇编成集,并应众人之邀,乘着酒兴在集子之前写了一篇324个字的序文,举世闻名的《兰亭序》就此诞生。《兰亭序》也称“禊帖”,还称“临河序”,非但文采灿然,书法艺术更是精绝,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也因此而成了历代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及其他文人雅士的朝圣之地和江南的著名园林。

兰亭地方不大,但非常雅致,主要的景观建筑有鹅池碑、兰亭碑、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右军祠、书法博物馆等。

浙江绍兴导游词 第15篇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呢,我代表咱们**旅行社热烈欢迎你们来到江城武汉!我是咱们本次武汉之行的导游员**,和苏东坡的妹妹一样,大家可以叫我苏小妹。

宋代苏东坡游览江河湖海时总会感慨万千,今天苏小妹我呢,将陪伴大家去这比西湖还大六倍,风景优美的东湖风景区。就好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相逢就是缘分。能和大家相逢在美丽的江城并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今天就由我们两个为大家服务,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尽管提出来,我们将尽力为您解决。希望能用我们的热心、耐心和细心换来你们的放心、开心和舒心。

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其所在的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1949年以前的东湖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再来武汉东湖的时候一定可以领略到其它4个景区的美丽风光。

说着说着我们的目的地就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的贵重物品下车随我一起游览美丽的东湖吧。那么在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块地方叫做黄鹂湾,听到这个名字不知大家有没有联想到什么,不错,这个名字正是来源于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像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国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

请大家跟着我一直往东走,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就是听涛轩,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往北走过荷风桥,大家看到眼前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为一正方形。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而后来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被放逐,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国家的沦亡,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人们每年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划龙舟来纪念屈原,后来又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阁前的这尊塑像,通高达6.8米,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爱喝啤酒的朋友们一定在武汉喝到了行吟阁的吧,顺着行吟阁往南便是沧浪亭。

由行吟阁向北行过落羽桥便见"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刚才游览完行吟泽畔,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名贵,解放后,毛**经常到武汉来视察,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1956年他在《水调歌头.游泳》中留下了"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终于来到了长天楼,这是一座保留着中华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关于长天楼还有一句名言呢,不错,就是王勃的"腾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经典名句。那么在长天楼右侧的就是鲁迅广场,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刚才我们游览过的行吟阁在听涛景区的南面,而这鲁迅广场则是在听涛风景区的北边。一个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另一个是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谓是天作地合。

好了,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大家自己安排,您可以细细观赏这里美丽的风光。我们四点钟的时候再见。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我们的东湖之旅就到此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同时,如果我工作中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批评指正。希望以后能有缘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再见!

浙江绍兴导游词 第16篇

绍兴沈园原为沈姓旧业,是南宋时当地名园。园中有芦池,上有石板小桥,连同池边假山、水井,均为当年旧物。

南宋诗人陆游初婚唐琬,后被迫离异。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二人在沈园邂逅。当时唐已改嫁,陆亦另娶。陆游一时感慨万端,在园壁题《钗头凤》词一首云:“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极言痛若之情。唐见后和作一首,中有:“病魂常似秋千索”,“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之语,不久抑郁而亡。《陆游集》中,有记咏沈园、追念往事的诗多首。

1987、1994年两次扩建,全园占地恢复到亩。园内新建了石碑坊、冷翠亭、六朝井亭、八咏楼、孤鹤轩、双桂堂、闲云亭、半壁亭、放翁桥等仿宋建筑,堆置了假山,栽植桃、梅、柳、竹,重修题词壁断垣,重镌陆游《钗头凤》词,使故园展现了原貌。

沈园与绍兴博物馆合二为一后,按规划还将不断扩充修复,以重现宋时“池台极盛”的风采。

20**年5月,沈园增添新景。主要有:陆游纪念馆、连理园、情侣园等三大部分,十多个景点。沈园将不断扩充修复,以重现宋时“池台极盛”的风采。

浙江绍兴导游词 第17篇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绍兴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__。

绍兴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群星璀璨的“名士之乡”,——绍兴。

其桥的数量是威尼斯的5.5倍,平均每1000平方米就有6.3座桥。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

绍兴以其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风土人情、名人辈出诱人而著称于世,自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古即为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绍兴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绍兴出名人,是、陆游、蔡元培、秋瑾、鲁迅、周恩来、竺可桢、马寅初等名人的故乡,毛__称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七绝两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绍兴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以及戏剧之乡之称。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时他是一座名副其实地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被称作“东方威尼斯”。绍兴有6个县市区:分别是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总面积为8256平方公里,人口433万(杭州16596平方公里,绍兴的两倍。人口870万,绍兴的两倍)。那么我们就再来说说市树和市花,那么绍兴的市花是兰花,绍兴也是全国最大的兰花养殖基地,主产于绍兴县漓渚、棠棣一带。绍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种植了,在世界来说也是最早的了。在绍兴,很多人都是靠种植兰花富裕起来的,近年来,兰花销售行情非常好,有的一盆竟可卖到上百万。绍兴还有非常有名的艺术培训中心就叫小兰花艺术培训中心。那么我们绍兴的市树就是香樟了,香樟在南方,我们是用来做女孩子嫁妆用的箱子,所以女儿出生的时候都要种的。

绍兴为什么叫绍兴呢?

绍兴古称越,春秋的时候是越国的都城。越王勾践在这里建都,卧薪尝胆。秦汉的时候是会稽郡,到了隋朝叫越州。到了南宋的时候,赵构皇帝被金人所逼,一路难逃,到江浙一带。改了年号为“绍兴元年”,取"绍祚中兴"之意,之后赵构就定都在临安,就是我们现在的杭州,当时绍兴就是南宋的陪都。我们一开始就说绍兴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以及戏剧之乡之称。说到这个水乡,绍兴境内内河湖纵横,在绍兴水域面积占了总面积的20%之多,其中非常有名的就是绍兴的母亲河鉴湖。坐在绍兴的乌篷船去感受绍兴的水文化。说到水,就一定有桥了。在绍兴可谓是“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现在绍兴一共有10610座桥。几乎每座桥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和故事。

绍兴的酒可谓是家喻户晓啊,是中国八大名酒(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西凤酒、古井贡酒、董酒。)之一,绍兴老酒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越王勾践就以此佳酿献给吴王,传说中吴的军队狂饮此酒。

我们绍兴还有一条河和酒有关,就是在我们城内的投醪河(投醪出征的故事)。绍兴老酒以精白糯米和麦曲为主要原料,绍兴酒素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所以素称老酒。那么我来问问大家,一瓶绍兴黄酒买回家是五年的,在家再放五年是几年?其实酒龄指的在酒窖里的年龄,出了酒窖拿出坛子装入酒瓶就不能算酒龄了(和红酒相比较)。关于这个酒,小__可以跟大家说说这个绍兴的地方风俗。家里生了儿子,要酿一坛酒,放进酒窖封存,等到儿子长大一举高中时,拿出招待宾客,称之为状元红。家里生了女儿,也要酿一坛酒,等到女儿出嫁时拿出来招待宾客,这个酒就称为女儿红。如果女儿比较年长还没出嫁,那此酒就叫花雕(一朵美丽的花即将凋谢),如果到很老了,还没嫁出的,此酒叫太雕(成为了老太婆,酒还没喝)。所以朋友们如果在绍兴想喝老酒或者买老酒,从不同的名字,就知道酒的年龄了,当然如今的太雕不可能有四五十年,但最起码有五年以上,比花雕女儿红酒龄长。

浙江绍兴导游词 第18篇

东湖位于武昌东郊,取其方位命名为东湖风景区,现为国家级风景区,由郭郑湖、水果湖、喻家湖、汤湖、牛巢湖五个湖泊组成。它是一个自然湖,自然环境优越,在4.8万亩的水域中,生长着鱼类十八科六十七种,淡水鱼中以武昌鱼最为名贵。武昌鱼是鳊鱼的一种,是鄂州市梁子湖的特产,鄂州古称武昌,所以俗名为"武昌鱼"。东湖年产鱼500余万斤。

东湖主要游览点为寓言园,音乐喷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湖光阁,磨山新景区。

寓言园是全国第一座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园,位于东湖听涛区的南端,占地4.4公顷,已建成"狐假虎威","愚公移山","自相矛盾"等十一组寓言雕塑。行吟阁位于东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岛上,1955年修建,它四面环水,由荷风、落羽两桥与陆路相连。阁名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竹吟泽畔"。阁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呈正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古色古香。行吟阁雄健俏丽,颇富民族风韵。阁前立屈原全身塑像,像高3。6米,基座高3.2米,造型端庄凝重,屈原翘首向天,款款欲步。

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前278年),战国时期秭归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初辅楚怀王,做过三闾大夫。他向楚怀王提出一系列正确的的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进步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主张,使楚国雄踞南方,一度强盛,后遭小人谗言离间,楚怀王疏远屈原,将其放逐汉北。楚襄王继位后更加昏庸,将屈原放逐到更远的江南,永远不得过问朝政。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浪生活的屈原,已是六十二年,他目睹国破家亡,满怀悲愤,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长天楼,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1956年修建,为砖木水泥结构,翠瓦飞檐,分上下两层,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全楼可容纳千人同时就餐品茗,游人凭窗远眺,碧波万顷,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感。

九女墩,位于东湖西北小山丘上,相传太平天国占领武昌时不少妇女参军,后清军攻陷城池大肆屠杀,有女兵九人,壮烈牺牲。乡人仰慕她们的英烈,将其遗骨合葬于此,因避清廷迫害,故不称坟而称墩。1956年,湖北省将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光阁建于湖心小岛上,由十里长堤与陆地相连,原名"中正亭",1931年为纪念蒋介石五十寿辰而建,后改称"湖光阁"。阁为三层六面,飞檐绿瓦,登阁四顾,游船轻移,景象万千。雾日,水天一色,湖光高阁,似蓬莱仙境,无不令人向往。

磨山位于东湖东岸,三面环水,六峰相连,山水相依,素有"十里长湖,八里磨山"之称。山北有以楚文化为内涵的楚文化游鉴区;
山南有以湖水地区植物为主的十三个植物专类园;
西部山头有纪念朱德为东湖题词的朱碑亭。磨山景区从北开始,依次建有楚天极目、天台晨曦、常春花苑、朱碑耸萃等四景。是武汉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推荐访问:浙江绍兴 导游词 浙江绍兴导游词18篇 浙江绍兴导游词(合集18篇) 浙江绍兴导游词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