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图形》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对称既是数学概念,又是美学常用的概念。现实生活中,如在建筑、造船等行业和各种包装的图案中,常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轴对称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
轴对称说课稿 第1篇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轴对称图形》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对称既是数学概念,又是美学常用的概念。现实生活中,如在建筑、造船等行业和各种包装的图案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称美。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2.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
3.学生是中心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好。
4.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讨论,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感受美探索美的规律的过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对称轴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在探究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所带来的美。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初步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4、经历与他人合作探究、合作创作的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本课内容和以上教法,采用的学法如下: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教师收集与轴对称有关的各种信息,并制成课件。
二、整个活动过程叙述。
1、创设情景,初步感受美。
1出示CAI课件伴音:同学们,正是金色五月,让我们一起去拥抱在自然,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动画呈现):在美丽的大自然有房子,蝴蝶、草地、嬉戏的孩子…一片迷人的景色!
(2)自由走进美的世界。让我们一路尽享美景;
学生欣赏教者提供的图画。(包括动物、花、草、水果、生活用品等)
交流感受:你有什么感受?这些图形为什么如此美?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它们的美有着共同之处:板书轴对称图形。同学们想知道轴对称图形方面的什么知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共同来学习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再现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美的欲望)。
2、探索轴对称图形美的规律。
(1)出示小组探究目标:怎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小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
1提供蜻蜓沿对称轴对折、重合的动态演示过程。
2动手操作:用自己所带的学具(树叶、图片、剪刀、纸片)折一折,剪一剪,自己探索。
(2)小组分工合作,开展探究。
(3)整理信息:小组通过分工、合作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整理探究结果。
(4)交流研究结果,发现美的共性。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结合实例讲解。
小结:板书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设计意图: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导,将问题激励、研究指导和小组学习三者紧密结合。给学生提供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建议,有利于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开展有效的研究,促使人人都有发现,人人的发现都有价值。在自主欣赏、参考动画的同时,也可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体现自主化,活动化,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自主参与者,自主探索者。在说到探究计划时对于小学生不是专题研究只是一些基本的东西。在教者提供的材料学生基本能知道什么,然后通过知识迁移达到运用训练目的。)
3、发现、赏析各种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图形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并说一说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如平面图形,数字,字母,生活中的图形…
(2)小组确定探究主题,通过多种途径(画图,写出字母、数字,找生活中的图形等),选择一组作为小组的探究主题。(3)小组分工合作,操作图形,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4)小组汇报情况。同时运用多媒体演示。
可能有的情况:
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等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对称轴不止一条。
有一条对称轴的是: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
长方形有二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数字中的轴对称图形:0、3、8等。
字母中的轴对称图形:B、D、E、Y、H、E、V等。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门窗图片、广告图片等等。…(设计意图;
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去寻找、赏析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这样,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创作美丽的轴对称作品。
我们已经欣赏了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那你们能不能用轴对称图形创作一幅作品呢?先小组讨论一个主题,再分工合作,可以通过剪一剪、画一画、贴一贴等方式。在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背景中学生完成作品,师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评价作品。(设计意图:让学生创作美丽的轴对称作品,这个任务是极具挑战性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才能。对作品的品评、欣赏,又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因为这个作品里面包含着创造美的成就感,包含了对自身的肯定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体验。同时用古典音乐作背景,培养学生的乐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进一步进行欣赏美的训练。)
轴对称说课稿 第2篇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再认识(二)》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第二课时。
对称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例如,许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体现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匀称、均衡的美感。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图案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再次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教材是按照“欣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动手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已经接触一些简单对称知识。对称现象广泛蕴涵在大自然中,学习这部分的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几何初步知识、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发现少部分部分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强,空间想象能力也还不错,也具备相应的知识水平,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课堂发言受客观环境的干扰较大,不够大胆。这就需要老师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敢说愿说,大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大胆展示。
说教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
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
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
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在数学教学中,从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物体出发,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同时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这节课以画图为主,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就必须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通过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观察、比较、动手操作,有层次的练习,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短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在画图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短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找出所给图形关键点的对应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课件,观看图片,欣赏对称美。
2、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了整座房子,他画的对吗?见图1图2
谁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二、自主探究
1.淘气画好的房子不对,那怎么改正?
自己先改,然后集体交流。
2.以虚线为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引导:1)想象一下对称轴的过程,感知如何补全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找图形的关键点。学生自己先找,然后叫学生上台演示,并标字母。
3)回想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怎样找对称点。(数轴点距)。
4)学生自己找出对称点,然后上台演示。
5)连接对称点。
3.学生独立完成图形。
4.图形演示,明确画法。
找出关键点——数出轴点距——描画对应点——连接对应点
5.欣赏激趣,尝试制作。
小组合作,试着玩成活动三,并集体交流。
三、巩固提升
1.基础练习
1)P24以虚线为对称轴,分别画出下面各点的对称点,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2)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拓展练习(出示课件)
1)猜字游戏
2)照镜子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安排
第24页
3.在下面的方格纸上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
4.看一看,想一想,如何把9变成6。
轴对称说课稿 第3篇
一、说教材
《轴对称》这堂课是人教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知道了轴对称的特点,本课将进一步学习轴对称,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疑问,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这部分知识主要是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要求学生掌握对称轴的画法和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步骤,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方面知识的基础。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点,知识技能: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的描述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第二点,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
第三点,情感态度: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交流反思的意识。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性,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来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外一半;
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数学学习过程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多媒体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景,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将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达到人人学数学的目的。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并且我根据教材内容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图画纸等教具。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即:复习铺垫——探究新知——练习巩固——总结反思。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
首先,我用PPT展示旅游景点引出轴对称。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师指出本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抵制状态进入兴奋状态,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日常的旅游引入,更接近学生生活,更能让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让学生尝试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点名让学生动手对折,继而在学生总结时给出轴对称的定义。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尝试画对称轴后,自己动手在书本上画,在察看学生完成情况时及时纠正。
活动三:出示两幅表格上的图让学生判别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尝试在表格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后,进行步骤总结。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前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
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
第三环节:练习巩固。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组(画图题、判断题、连线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我先让学生在总结画图步骤后进行一次作图,及时进行巩固;
接着让学生画出常规多边形的对称轴,让学生明白有的图形对称轴可能会很多;
但我又担心学生搞不清平行四边形和任意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设计了两道判断题;
紧接着又让学生从轴对称一半想象整个图形,从整个轴对称图形想象其一半,从生活实际出发,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最后我设计了一道一张纸多次折叠后能剪出什么图形的题型,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想象能力,又有简单的引导语将学生的抽象思维表象化,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总结反思。
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展示以下两个问题: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惑?
(3)你感觉自己今天表现如何?
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八、说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对折后完全重合
1、找关键点?
2、标对应点
3、顺次连线
我今天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九、说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安排,努力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原则。教师只是对概念的引入加以指导以及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
操作、联想;
讨论、口述,这样将有利于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耳闻、目睹,各种器官并用,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不足之处:
学生在画轴对称图形时,不按照画法去做,而是照葫芦画瓢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画,虽然有的同学能画对,但是也存在个别学生出现错误的画法。再教设计:强化画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明白不仅仅画对就可以,还要知道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这样才能加深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理解。
轴对称说课稿 第4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书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部分讲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是在学生小学学过对称的基础上,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前安排的一节内容。它是前面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中心对称的重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所授班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发散,归纳总结能力弱。根据学生小学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课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②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
③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因为后面在研究很多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时,对称性是研究的重要方面。)
②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两个不同概念,原因有两点:
(1)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比较熟悉,但往往不能够完全掌握它的定义。
(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体现了中学数学中的整体思想,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转换角度看待事物也是学生今后处事必备的。
二、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
鉴于教材特点和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运用教具、学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利用图片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来启发学生,运用投影仪提高教学效率,动态演出直观生动的教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首先,为学生展示多幅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设置悬念:它们很漂亮、美观吗?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观,并进一步设问:它们美在何处?它们有何共同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通过设问和学生发现的结果,揭示课题—本节课学习轴对称图形。
2、动手操作
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运用教具演示,并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纸蝴蝶,并根据观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有几条直线,就有几条对称轴(投影显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前面已经分析过,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图形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一是加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理解;
二是通过复习轴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找出定义中的不同点;
三是利用投影的直观演示,启发学生分析讨论,从而使难点化解,并在化解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具体做法是:在强化学生在理解轴对称图形定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习轴对称定义中的两点:①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②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把它们沿某一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然后引导学生把两种不同概念中的两点加以对比,学生便容易发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1)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2)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对于一个图形而言的。
那么如何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有何联系呢?这是学生学习的又一个难点。此时,便利用PPt演示双喜字,画好对称轴的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学生们会发现: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投影显示区别与联系)。
3、联系实际,加强训练
为了及时巩固,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予以消化吸收,首先联系学生学习实际,让学生辨认熟悉的几何图形和较复杂的标识、图画,其次设计了有梯度的训练题,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4、发挥想象,感受对称美
通过本节课的观察实验,学生们发现了生活中很多轴对称图形非常美丽,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这样,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升华,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情感。最后通过配乐欣赏生活和自然界中的轴对称,让学生站在更高层次上欣赏对称美,感受对称美。
5、课后反思
(1)因课堂主要内容都在板书中,所以学生小结很顺利的说出了课堂主要收获。这说明课堂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训练有效果。
(2)利用双喜字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轴对称的联系,化解难点。
(3)所有学生都对轴对称概念有了一定认识、理解,程度较好的学生对轴对称的性质有了初步发现和想法,这在下一节性质的教学中得到了体现。
(4)学生归纳概念训练不够。第一个概念是有老师引导得到的,第二个概念可由学生自己模仿总结得出,但老师不放心,还是引导得出的。
轴对称说课稿 第5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为大家说课。
这一课时的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并且能判断哪些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这是我对教材的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徒刑,了解对称轴,培养学生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动手验证等学习方法,使学生经历认知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力。)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教学难点为能辨别哪些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确定本课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学。下面我重点说说本课的教学流程及媒体应用效果。
在引入环节,学生凭空想象,难以很快感知对称的特征,进入到学习状态。所以伴随优美的音乐,一幅幅大自然中的漂亮图片展示在学生眼前。观察后,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这些事物的共同特点是对称”。随后借助枫叶、蝴蝶平面图的动态演示,学生初步感知了对称的内涵 ——左右两侧完全重合。在语文课上经常看到老师进行思想教育,数学课上这种情感目标往往被忽略。因此,借助课件出示由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具有对称美的事物的图片,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进而触动学生的内心。在看到这组图片时,学生的自豪感溢于言表,爱国情激荡心胸。在学生情绪高昂之际,教师一句“让我们也来创造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吧!”将大家带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中。
新授环节,考虑到抽象的概念教学,枯燥无趣,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我就把美术课中的手工剪纸和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起来,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化抽象为具体,缩短了认知过程。活动前,我们先交流创作对称图形的方法,然后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各有创意地剪出了不同的图案。就在剪纸“玩” 和课件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对称轴,并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引导学生以学生小组合作、动手验证、辨别争论等学习方法突破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名称,让学生在头脑想象每种图形的形状、特征等,大胆猜测哪些属于轴对称图形。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猜测只有通过理论的推理或实验的证明才能加以证实其正确性。随后,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利用学具验证猜测。交流时,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对属于轴对称的那些图形在头脑中划分出清晰的范围。在学生探究这些平面图形的对称轴数目时,利用课件演示这些平面图形的对称轴数目,避免了实物对折不清晰的弊端,使学生一目了然地观察到每种平面图形的对称轴数目,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了其工具性。
练习环节中,常规教学存在练习形式单一、训练容量不大、难以把握交流时间等弊端。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习题,增加训练密度,减少无效时间。因此,我利用课件出示各个国家的国旗、交通标志,再次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猜只出示一半的国内外著名的.标志,。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课件出示汉字、英文字母,让学生继续寻找轴对称图形。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
共同感受由对称字母组成的单词“MATH”(数学)带给我们的神奇,做到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溶为一体。
在提高环节中,我让学生在由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L形图中添上一个小正方形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黑格尔曾说过“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一切事物倘能与美相接便立即会焕发出动人的光彩,引得主体跃跃欲试,产生追求的强烈愿望,这正是美的神奇力量之所在。因此在结尾环节,我利用视频,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在形象直观的影像面前,学生感悟对称的美及不对称的美,体会正是有了对称的美和不对称的美,这个世界才变得完美。至此,学生的认识得到提高、升华!
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轴对称说课稿 第6篇
一、说教材
《轴对称图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打好基础。教材先通过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将这几样物品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四、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折一折、议一议、说一说、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图片(注意不同角度的对称),引导学生观察归纳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接着通过多媒体演示将这些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最后通过课件演示这些图形的对折,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的左边和右边或上面和下面,它们的形状、大小怎样?通过观察,估计学生能发现图形的左边和右边或上面和下面形状大小一样,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折一折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天安门、飞机和奖杯三个图形,动手对折,引导观察发现。
2、说一说
操作后引导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表述,抓住时机,引导理解“对折”、“重合”、“折痕”等关键词,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法区分“重合”与“完全重合”的区别,适时帮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知道对称轴。
3、辨一辨
结合“试一试”,让学生从学过的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中识别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判断,操作验证,说理由,对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展开讨论,辨析,结合直角三角形和菱形,让学生明确要针对“这个三角形”或“这个平行四边形”进行辨别,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初步思想。
4、做一做。(创造轴对称图形)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通过制作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边能完全重合。学生制作的方法是多样的,画、剪、围、拼……都可以,制作方法虽然不同,原理都是相同的,都在制作对称轴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在这里我引导学生一边制作一边体会,相互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为什么说做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达到制作的目的。
(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做到形式均匀,层次分明,我设计以下几组练习题。
1、基础练习:“找一找”。“想想做做”第1、2、5、6题。
设计理念:让学生进一步的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准确地判断出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拓展练习“画一画”“猜一猜,连一连”。“想想做做”第3、4题。
(四)全课小结
课的最后,让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小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
(五)欣赏图片,情感体验
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对称。
设计理念: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五、说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
对折
折痕——对称轴
设计理念: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六、教学反思:
《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能够做到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创造使用教材。教学过程中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采取“折一折,拼一拼,分一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一)新授新颖,注意学生动手操作。
在新授部分,通过出示天安门图形、飞机图形、奖杯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去发现对称轴,让学生去自己做一个轴对称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且找出关键词:对折和完全重合。让学生记忆深刻。
二)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我把学习的权利放给了学生,从一开始的感知,到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整个的教学过程,都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这种空间下,和谐发展,真正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为学生乐学创设了一种情境,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审美情趣。
学习数学的过程应当成为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本节课从导入到新授,到练习操作,学生动手“做”出轴对称图形,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值得探讨的问题:
1、《轴对称图形》一课,就教材特点来说,很容易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但本节课有点欠缺,就是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对折后完全重合)强调的不够。
2、探究新知的教学环节有点零乱,应做适当的调整。
轴对称说课稿 第7篇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节《轴对称图形》。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性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为了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对教材适当调整,以贴米奇的耳朵游戏引入新知充分利用有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一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考、实践、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培养审美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教学的本身转化到了更加专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让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及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尺子,米奇头像,轴对称图形图片和常见几何图形。
学具准备:剪刀,尺子,已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纸片一份。
推荐访问:轴对称 说课稿 轴对称说课稿7篇 轴对称说课稿(集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