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与发现算式背后的规律。教材例题3,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面三题,然后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找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索规律教学设计10篇,供大家参考。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第1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与发现算式背后的规律。教材例题3,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面三题,然后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找出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填出后面四道算式的得数。本节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得数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比较算式的特点,从而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内容:
苏教版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2页例3和“练一练”,完成第43页练习七第5-8题。(第四单元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一些特殊算式计算的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同类算式或同类算式的得数,能用计算器验证一些算式计算得数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计算、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计算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升归纳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一些特算式计算规律的观察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用计算器计算、探索一些计算的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出示题目: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236-564= 546×25= 1548÷43= 326+1856÷29=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为课堂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作准备。
2. 游戏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用计算器玩“猜数字”游戏。
从“1—9”这9个数字中选一个你喜欢的数字记在心里,不能说出。接着,在你的计算器上连续输入9次,然后用它除以“12345679”,把得数告诉老师,老师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同学们,相信吗?请你试一试。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也为新知设疑,为本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来寻找算式中的蕴含的规律,探索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探究规律
1.教学例3。
出示第42页例3。
26640÷111=
26640÷222=
26640÷333=
学生读题,并要求用计算器独立计算。
交流汇报得数,教师板书。
26640÷111=(240)
26640÷222=(120)
26640÷333=(80)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师:观察这三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请将下面两题和第一题比较,看被除数、除数和商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完成表格。小组讨论,交流发现。
交流:你发现什么规律吗?
学生1:第二道题和第一道题相比,被除数不变,除数乘2,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2。
学生2:第三道题和第一道题相比,被除数不变,除数乘3,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3。
学生得出: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得到的商就等于原来的商除以几。(板书)
3. 运用规律并验证。
引导:如果除数继续变化,商会怎样呢?这个规律适用于其他算式吗?(出示后四道题)
26640÷444= 26640÷555=
26640÷666= 26640÷888=
根据发现的规律,你能直接填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
学生直接填写得数。
提问:填写这几道算式的得数时,你是怎么想的?
填写的得数对不对呢?请你用计算器验算,看做对了没有。
4. 归纳小结。
通过计算器计算,我们发现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几。反过来,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几,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乘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计算器计算—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计算器检验”的探索过程,初步体验除法算式中商的变化规律,体会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积累一些探索和发现简单规律的经验,感受数学的形式美和结构美,激发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除法运算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积累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经验,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练一练”
出示第42页“练一练”。
111111÷37037=
222222÷37037=
333333÷37037=
444444÷37037=
666666÷37037=
999999÷37037=
(1)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前三题的得数,交流并呈现得数。
教师板书:
111111÷37037=(3)
222222÷37037=(6)
333333÷37037=(9)
(2)观察、比较算式中各数的变化。
(3)提问:比较这几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得到的商就等于原来的商乘几。(板书)
(4)应用规律完成后三题,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完成后,再用计算器验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由此及彼的认识过程,积累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经验,感受计算器的学习与应用价值,增强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出示第5题。
34 × 357 -9018 ÷48
3840 -2922 ÷34 ×125
学生用计算器完成。输入过程中,输入要准确。
“开火车”的形式,指名学生回答。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好。
【设计意图】本题呈现的是一组由四则运算构成的计算流程图,学生按要求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用计算器计算的步骤,形成必要的操作技能。
3.完成“练习七”第6题。
(1)出示题目。
要求学生结合方格中的数,观察每组算式的特点。
交流:你发现每组算式的特点了吗?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一说。
引导说出:这里的每道算式里的数都是按表里各数排列位置的相应顺序列出的。每组里两道算式的数字和符号顺序正好相反,把其中一道算式的数字和符号的顺序倒过来,就是另一道算式。
(2)计算比较,发现规律。
让学生计算每道算式的得数并填写。
提问:比较各道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引导:你能再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吗?自己再列出一组两道连加算式,算出得数,或者一组三位数连加的算式计算。
交流:你列的什么算式,得数是多少?
提问:这里的算式和得数符合你发现的规律吗?你对上面这些算式和计算有什么感受?
(3)分析表格,延伸思考。
大家感觉这里的计算非常有趣,
提问:你发现什么了吗?方格中横行、竖行和斜行的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三个数的和都是15,三个两位数的和是165,三个三位数的和是1665。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呢?感兴趣的学生课后可以讨论。
【设计意图】本题取材于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洛书”,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幻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本题重在发展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类比、归纳的能力,感受数学的神奇和美妙,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 完成“练习七”第7题。
1×8+1=9 1234×8+4=
12×8+2=98 12345×8+5=
123×8+3=987 123456×8+6=
先出示左边三题的算式,让学生观察算式有什么特点。
引导:算式中的各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第1个乘数,第2个乘数,加数,和的变化分别是什么?
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得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提醒:乘加算式要注意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在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器的作用,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6. 完成“练习七”第8题。
出示第8题,
1 × 9 + 2 =
1 2 × 9 + 3 =
1 2 3 × 9 + 4 =
1 2 3 4 × 9 + 5 =
× + =
× + =
让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四题的得数,再直接填写后两题横线上的数。
交流:前四题的得数是多少,后面两道题的算式和得数是怎样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算式中的各数分别有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总结出算式各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巩固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步骤和方法,积累一些类比与归纳推理的经验,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7. 科学探索。
出示题目。任意写一个三位数111,222,333,﹒ ﹒ ﹒,999除外),将三位数的三个数字重新组合,求出其中最大的与最小的差。再将得到的差像上面那样重新组合,重复这个过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选择一个三位数进行计算,发现有没有什么奇妙的现象。如果还没有发现,再继续这样算。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奇妙的现象?
引导:任何不同的数都会这样吗?再任意找一个三位数这样试一试,看看结果这样。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意在巩固学习的新知和培养学生对知识拓展延伸的应用能力。学生任意写的数字可能计算两次或三次就可以找出规律,或者更多次才能找出规律。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充分鼓励学生,树立能够解决问题的信心。
8. 游戏揭秘。
师:同学们还记得老师在课的开始和大家做的“猜数字”游戏吗?
完成本题后,你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出示题目。
111111111÷12345679=
222222222÷12345679=
333333333÷12345679=
444444444÷12345679=
555555555÷12345679=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和同学说一说。
运用规律,你还能再说出一些算式吗?
【设计意图】此环节与本课的游戏激趣相呼应,揭秘题中的奥妙。联系算式之间的规律,学生豁然开朗。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算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
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同时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预设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悟变与不变
(课件投影,创设情景)
电脑演示孙悟空大闹海龙宫夺金箍棒的情节,从金箍棒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扩大”、“缩小”的概念,作好铺垫。提出揭示课题,今天就研究相关问题。
二、 探究规律
1. 创新情境,提出问题
孙悟空大闹天宫,如来佛祖要收服他,让他在手掌上翻筋斗逃跑。
(1)孙先跨出一步1米,如来的手掌长1米,请问如来手掌长是孙步长的几倍?
(2)孙生气了,跨出一大步5米,谁知如来的手掌长长5米,请问这次如来手掌长长的长度是孙这一步长的几倍?
(3)孙更生气了,跨出了更一大步10米,小朋友猜,如来的手掌长会长长几米,(10米),小朋友真聪明,猜对了,请问这次如来手掌长长的长度是孙这一步长的几倍?(让学生说出算式:10÷10=1,师板书)
(4)孙更气到脸都紫了,小跺了一小步1/2米,小朋友不用猜,肯定知道如来的手掌长也长了1/2米,谁能说说这次如来手掌长长的长度是孙这一步长的几倍?(让学生说出算式:1/2÷1/2=1,师板书在1÷1=1上面)
(5)孙气疯了,打了一个筋斗云,小朋友知道是多少吗,(108000里),如来的手掌长也疯长,也长到同样长的108000里,请问这次如来手掌长长的长度是孙这一步长的几倍?
指算式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2、探索与发现:
(让学生以个人观察算式分析思考后,小组、全班交流活动形式组织学生探索和发现商不变规律。)
1、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汇报:
a、在同一个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都相同,商都是1。(师表扬这位同学观察很仔细,肯定学生回答后,指着算式中所有得数回应:从算式中我们看出,确实这几个除法算式中,商是相等的。还有哪位同学结合算式说得具体一些?)
b、这几道都是用除法计算的,被除数和除数虽然不同,但商是相同的。(师表扬这位同学分析很到位,数理很清楚,肯定学生回答后,再次指着算式回应:从算式中我们看出,商是相等的,被除数和除数确实不同。现在请同学们再联系算式,看看它们之间有关系吗,你还能再发现什么?大家先独立思考1分钟,再小组交流。)
2、引导小结: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概括一下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汇报小结后板书: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3、质疑: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0,商还不变吗?引导强调零除外。
4、试一试,验证规律。
刚才看的神话故事,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吗?
(1)师拿了一瓶矿泉水,说:老师去买了2瓶矿泉水,付给售货员4元,请帮老师算算一瓶多少钱?指名生板书:4÷2=2
(2)同学算得真好,售货员确实告诉我每瓶2元,写算式2÷1=2
(3)假如我现在还想再10瓶,谁愿意来算算要多少钱?写算式20÷10=2
(4)如果老师有100元,谁能很快地算出能买多少瓶?写算式100÷(50)=2,为什么?
指着4个算式让学生讨论验证商不变规律
5、引导学生归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6、让学生给我们的发现的规律起个名字。揭示课题:商不变规律。
三、应用规律。
1、让学生提出问题:(指着课题)看到这规律你想了解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言,最后集中解决规律应用方面的问题。
2、谁愿意举例说说你发现商不变规律在哪些地方很好用。
(让学生先说,不够老师结合例子补充)
(1)除法的简便计算。如950÷50可变成95÷5来计算,注意强调要整除的情况下使用才方便。
练习:p75第1、2小题、观察与思考。
(2)生活运用,物品的合理估算。
练习:p75第3小题。
(3)除法的小数计算和比例的应用等,在此暂不作介绍,以后五、六年级将会学习到,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找资料学习。
四、深化、拓展。(游戏:救孙悟空)
孙犯错了,最终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但是如来说,我们小朋友要是能动脑筋,过四关,答对四组问题就可救了孙来,小朋友你敢迎接挑战吗?
第一关: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500÷500= 4800÷400=
要求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么想的?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引导学生用商不变的规律解释以前的算法。
第二关: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题的商。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72÷9= 36÷3=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3600÷300=8000÷400=
第三关:我当小裁判。(投影出示题目)
(1)让学生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
小结:在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商不变的规律能让我们的计算变得既简单又快捷,但在计算时要注意被除数和除数要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
(2)(14×2)÷(2÷2)=7( ),(14×5)÷(2×3)=7( )
第四关:填空:在□中填数,在○中填运算符号:
200÷40=5
(200×4)÷(40×□)=5(200÷2)÷(40÷□)=5
(200×3)÷(40○□)=5(200÷4)÷(40○□)=5
(200×□)÷(40○□)=5
师:□里可以填“0”吗?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你的感受或收获。(思考半分钟后作答)
五、布置课外作业:(三题中选做其中一份)
1、举例说说商不变规律。
2、说说你发现生活中的商不变规律在哪应用了,如何用,好处在哪里?
3、写一篇关于你探索商不变规律的数学日记。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第3篇
设计说明
1.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本节课直接拿出计算器,开门见山,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使学生在新课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2.注重开展自主学习。
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学生亲手操作演示的东西,由于有切身实践,往往体会深刻,有助于激发悟性,增强思维力度。缘于上述原因,在每个板块的活动中,都积极为学生主动尝试、交流、讨论等创造条件,为学生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交流中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交流、总结、应用的过程,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乐趣,这样才会使课堂生动有趣。此外还重视方法的总结,在学生会用规律写商后,让学生回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试着总结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算器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今天的新课,我们请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计算器),有了它,我们的计算既快捷又准确,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计算器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通过利用计算器的好处,让学生带着“特殊功能”这个疑问进入新课。
⊙合作探究,总结规律
1.建立猜想。
出示例9中的前两题:1÷11 2÷11
(1)使用计算器。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1÷11的结果。
(2)根据结果猜想。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得出1÷11=0.0909…,如果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11不变,被除数乘2,得到的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提出猜想:0.0909…×2=0.1818…,因为除数11不变,被除数1扩大到了原来的2倍,得到的商也应该扩大到原来的2倍。
2.验证猜想。
(1)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2÷11的商,验证猜想。
(2)引导学生举例进一步验证猜想。
猜想:
①商是循环小数;
②2÷11的结果是1÷11的结果的2倍……
出示3÷11、4÷11、5÷11,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这几题的商,并用计算器验证。
3.总结规律,运用规律。
(1)观察各商的特点,寻找规律。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
生1:除数不变,被除数与第一题相比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5倍,商与第一题相比也相应地扩大到原来的2~5倍。
生2:商都是循环小数,整数部分都为0。
生3: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2)运用规律。
请学生根据探究出的规律写出例9中后四题的商。
4.总结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用计算器计算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2、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3、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有没有带计算器。
2、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循环小数,知道两个数的商有些是有限小数,有些是循环小数。
比一比,看谁能很快知道下面这些除法算式的商是不是循环小数。
课件出示:1.59÷17=19.89÷5.2=
学生反馈。
3、教师小结:当我们遇到较麻烦的数学计算的时候,可以使用计算器。
导入课题,揭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10。
(1)师: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2)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
(3)学生反馈,校对答案。
(3)学生独立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留足发现规律的时间。)
(4)小组交流同伴之间的发现结果。
(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5)集体交流。谁愿意来说说你的发现?(注意学生语言的规范性。)
2、师: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集体交流,发现规律。那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6÷11=7÷11=8÷11=9÷11=
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使学生说出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
3、师生共同小结。
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用计算器计算——观察、探索规律——用规律直接填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做一做”。
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规律?怎么找到后两题的积?
2、出示练习五第7题。]
(1)独立完成。
(2)反馈计算结果:谁来说说你的计算结果?
(因为中间7与9中间少了一个8,估计学生会计算错误,提醒学生要看清题目后再计算。)
(3)拓展:谁还能写出其他有关的算式?是否还符合这个规律?怎么写?怎么填?为什么?
3、进一步拓展。
老师也找了几个与1234.5679×99=122222.2221
1234.5679×108=133333.3332
1234.5679×117=144444.4443
1234.5679×126=
1234.5679×135=
1234.5679×144
1234.5679×153=
4、算一算,找规律:
46×96=69×64=
14×82=28×41=
26×93=39×62=
5、练习五第八题。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上,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还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吗?
五、作业
1、先用计算器计算前面4题,仔细观察,再试着写出后面的得数。(保留6位小数)
1÷7=2÷7=3÷7=
4÷7=5÷7=6÷7=
2、根据规律不计算直接填得数。
5×5=25
15×15=225
25×25=625
35×35=
45×45=
55×55=
3、找规律填数。
14916()()
214283()()
4、到网上或其他参考书中找一找这样的神奇而有趣的数学算式。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第5篇
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但是还并不完全认识计算器在学习、生活中的工具性作用,所以教学中还要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
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学生已有一定的通过计算结果寻找计算规律的经验,通过进一步探讨,体会发现规律是学习捷径,感受其中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器给学习与生活带来的便捷。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能让学生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难点:
帮助学生培养观察、推理的数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1、小组合作
从一——9中选出四个不相同的数字,分别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计算器计算最大数减最小数,再用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
巡视,指导学生讨论
2、小组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不要0,减小难度,容易激发兴趣体验数学趣味,体会计算器在计算中的作用。】
二、自主探索
出示例题10,让学生观察等式的变化,发现规律
1、观察,发现
学生能发现:1商是循环小数;
2第二题的被除数是第一题的2倍?3第二题的商是第一题的2倍?
2、知识迁移
不用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学生能应用所发现的规律填出后几题的商
叙述发现的规律。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观察、发现的自主能动性】
3、小结
三、知识拓展
1、练习
出示题目:先找规律,再按规律填数
6×7=42
6.6×6.7=44.22
6.66×66.7=444.222
?
6.6666×6666.7=
6.66666×66666.7=
2、观察式子所呈现的特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应用能力】
四、指导学生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推理能力。因为计算器显示的数位有限。】
五、作业
1÷0.1=1×10
3×100=3÷
设计意图【感受数学美。】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探索规律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第6篇
一、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85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难点:
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涂色纸片、水彩笔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音乐导入,开展课前热身运动。
2、引导学生说出在活动中你的发现,并提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2)、引导学生描述图中的各种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规律的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刚才找到的彩花、彩旗、彩灯笼,还有围成圈跳舞的同学们,都是按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像这样按顺序地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板书:找、按顺序、重复出现)
(3)、按发现的规律在图上圈一圈。
小结:像这样按照顺序一组一组地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地排列。准确地发现规律中不断重复出现的部分(一组)是找规律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规律。
2、巩固练习
(1)、涂一涂、画一画
出示知识运用第1题。
(2)、摆一摆
出示课件上的练习2
让学生先找规律,再让学生上黑板摆出来。
(3)、呈现第85页“做一做”,请你先想一想自己打算按怎样的规律涂色,再动手涂一涂。
完成后组织全班交流,相互判断并欣赏大家创造的规律。
3、联系生活实际找规律、欣赏规律带给我们的美。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找规律,我们知道了不仅图形有规律,颜色有规律,声音也可以创造规律。希望同学们课下找一找你身边有规律的事物。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猜测、推理等实践活动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美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够学会找简单规律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三角形 、正方形、圆形各10个
(课前谈话:放松心情,自己拍着胸脯对自己大声说3遍我最棒,为教学规律做一小铺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就知道大家是最棒的,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老师盒子里放了两种图形,圆、正方形,老师随便拿一个,可能会是什么,还可能是什么?随便拿出贴在黑板上,第二次呢?第三次呢?第四次呢?(学生找到规律后越来越快)大家说说看为什么会越来越快呀!
学生回答。
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就是有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生活中也有很多规律,瞧,胜利小学1年级六班的教室里正在开联欢会呢?现在同学们同位两人说说图中哪些是有规律的?(课件出示)
2、汇报:小旗、灯笼、小花、同学们
3、 探索规律
① 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那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
师:猜一猜,下一面会是什么颜色?
生:是黄色的。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 猜可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师:恩,你说的可真不错!从颜色上观察,它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
师:那如果给它分分组,你会怎样分?分完后能让我们把彩旗的规律看的清清楚楚的。
学生随意说,若没有学生能说出,老师自己分。
师:下面我也来分一分。
(就按照你说的来分)
师:现在我们已经把彩旗分成了这么多组,谁来说一说每一组都是怎样出现的?
生:一红一黄两个一组。
师:恩,说的可真棒!小旗是一红一黄两个一组,一红一黄两个一组,接下来又是一红一黄两个一组,一红一黄两个一组,这同样的一组出现了这么多次,谁能用一个词来代替呢?
生:反复出现。
师:真是太厉害了,帮我们解决了这一个大难题啊。(板书:反复出现)
师:谁能把彩旗的规律大声地说一遍呢?
师:我们一起把彩旗的规律来说一遍好吗?
② 课件出示灯笼图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
(学生思考,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全班小朋友?
生1: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的
师:你能说说灯笼排列的规律吗?
生1:灯笼是按紫,金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三、巩固练习。
1、下一个是几,课本例2,出示课件,学生能够回答规律是什么,下一个是什么。
2、涂色游戏。(1)只说不涂。
(2)先集体说,再动手做练习第2题。
3、摆一摆。(小小设计师)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好的用相机照下来。
汇报。
4、发散练习。三角形 圆 圆 三角形 ,接下来怎样摆,有规律(只用三角形 圆)思考后汇报。
5、鼓掌祝贺优秀的同学,做到有规律。
四、小结。
1、学生找身边的规律。
2、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欣赏,感受规律的美。总结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会发现很多很多美的事物,只要我们努力去创造,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五、解决生活中问题。
工人叔叔要在公路的一边每两根电线杆中间安装一个广告牌,现在有20根电线杆,需要多少个广告牌?
教学反思:
“找规律”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作为新单元第一课的“找规律”,非常重要。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如果这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将造成障碍。
在本节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猜图形导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只有动脑发现规律,才会猜得越来越快。新课中,首先让孩子发现规律,然后通过说一说,涂一涂,摆一摆,等各种活动紧紧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感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孩子挑战的欲望。
最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学生感受到了规律的美。本节课孩子的整体学习效果较好,大部分孩子的思维都紧紧跟随着老师,学习兴趣浓厚。
值得修改的地方:学生实际动手创造的规律,有条件的话可以通过实物投影多去演示,尤其是张老师提到的让好学生的作品去展示,给他们成功的体验,效果会更好。姜老师提到可以用相机把学生的作品照下来立刻传到电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去评价,欣赏也值得自己去思考改进。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数与数之间的规律
2、探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
3、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数与数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验证规律的过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1、探索数与数之间的规律。
2、探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
3、能用语言和其它方式把事物中的规律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
1、探索、猜想、归纳、验证等能力的培养。
2、发现数学规律。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一年之内1对家鸽可以繁殖成多少对?
二、新课探索:
1、填表
师:(投影展示未完成的乘法表)这张乘法表中有好多的空白,你们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生亲自填乘法表,为发现其中的规律做准备)
2、探索其中的规律
1)师:现在我们已经填好了一张完整的乘法表,我们一起对照表,找一找数字之间有哪些规律?(展示完整的表)你们可以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2)交流发现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我们发现的规律,告诉教师你们都发现了哪些规律?
生:从1这个表格出发,得到的数字都是一样的。
师:这是什么规律呢?
生:1和任何相乘都等于它本身。
师:还有什么规律呢?
(生各抒已见)
3、找规律,填一填。
1)811 14 17 ( ) 23 ( )
2) 4 9 16 25 ( ) 49 64
3) 1 8 27 ( ) 125 ( ),
4) 3 6 9 15 24 ( ) 63 ( )
(学生思考其中的规律,抽生回答,并说明原因)
4、学校计划按图摆放桌子椅子,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放,第5张桌子、第20张桌子分别可以坐多少人呢?
学生认真思考,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尝试用字母表示出来。
5、为了迎接“六一”的到来,我班准备按如下的方式为教室挂上气球
红 黄 红 红 黄 红 黄 红 红 黄 那么第20个气球是什么颜色的,第27个呢?
(抽生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6、 一些小球按下面的方式堆放,你知道第5 堆有多少个?第8堆有多少个,其中的规律是什么?
(抽生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7、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规律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的美)
8、解决引题问题
三、本节小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索了许多有趣的规律,同时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我们的乐园里还有许多更有趣的知识等待我们大家去继续探索,希望大家做有心人,永攀高峰。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第9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能发现规律吗?
2.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63.79÷5.2=
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
3.教师引入: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麻烦?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规律呢!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新课学习
1.出示教材例9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订正答案: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
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
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
6÷11=7÷11=8÷11= 9÷1l=
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
(根据1÷11,2÷11,……,5÷11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
3.检验:同学们写出的规律对不对?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
学生自主验证计算结果,与自己得出的结果作比较。
三、结论总结
师: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
1.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精确。
2.观察得到规律,不用计算器也能很快得出结果。
四、课堂练习
1.算一算,找规律:
46×96= 69×64=
14×82= 28×41=
26×93= 39×62=
①等式左边的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就是等式右边的因数。
②两个因数十位上数字的乘积等
于个位上数字的乘积。
2.明辨是非:
(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3)因为75÷4=18 3,所以750÷40=18 3。()
(4)两个数相除,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缩小3倍,商扩大9倍。()
(5)因为360÷15=24,所以3600÷15=240,360÷5=8。()
3.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再用计算器验算。
6×0.7=
6.6×6.7=
6.66×66.7=
6.666×666.7=
想一想6.666×666.7整数部分有几个4,小数部分又是多少?
4.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3×7=
3.3×6.7=
3.33×66.7=
3.333×666.7=
3.3333×6666.7=
3.33333×66666.7=
3.333333×666666.7=
你能用发现的规律接着写出下面一个算式吗?
5.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7=2÷7=
3÷7=4÷7=
5÷7=6÷7=
(1)你能用发现的规律把后面两道算式的商写出来吗?
(2)你发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1.先用计算器计算前面3题,仔细观察,再试着写出后面的得数。(保留6位小数)
1÷7=2÷7=
3÷7=4÷7=
5÷7=6÷7=
2.根据规律不计算直接写得数。
5×5=25
15×15=225
25×25=625
35×35=
45×45=
55×55=
六、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计算器:省时、省力、精确
1122÷34=33
111222÷334=333
11112222÷3334=3333
1111122222÷33334=33333
┆
11111112222222÷33333334=333333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第10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感知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2、通过有序搭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求两类事物搭配方法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探究规律的方法。
教具准备:图片(教具和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时间过得真快,老师教大家都快一年了吧!大家觉我怎么样?我们相处得怎么样?为了表示我们的友好,咱们来握握手吧,好吗?
谁先来和我握手?(一边握手)我想要和每一位同学都握一次手,我一共要握多少次手?要想正好握满54次手,在握手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不要重复!不要漏掉!)怎样才能确保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板书:按顺序,有条理)
你觉得我们按什么样的顺序握比较好?除了让我找同学握手,还可以怎么握?(可以是老师按顺序找学生握,也可以学生按顺序找老师握。)
2、在数学上,我们把握手这一类的问题叫做搭配问题(板书:搭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搭配的规律。(板书:的规律)
二、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1、(出示动画)下面先请同学们看屏幕,谁能说说图中的小明想要做什么?(小明要买一个木偶再配一顶帽子)
老师也准备了木偶和帽子,(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五张图片)看到这些,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有:
A、小明为什么要买木偶娃娃呢?(让学生各抒己见)
B、小明最喜欢哪一种搭配呢?(你最喜欢哪一种搭配?)
C、一共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
谁能给大家想个好办法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配一配、连一连、算一算)
(1)我们可以先动手配一配。
我们在搭配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下面就请同座位同学合作,用学具配一配,看看哪两个同学搭配得最有条理。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来搭配的?(请学生演示:可以先选定一个木偶,再用它和两顶帽子分别搭配。每个木偶都有两种配法,三个木偶一共就有23=6种配法。)
还可以按什么顺序搭配?(请学生演示:还可以先选定一顶帽子,再用它和三个木偶分别搭配。每顶帽子都有三种配法,两顶帽子一共就有32=6种配法。)
(2)除了动手配一配,还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我们解答这个问题?(出示图形)请同学看屏幕,如果用我们图形表示帽子和木偶,你会连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1页,用尺在书上连一连。
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按什么顺序连的?有没有连得不相同的?(请学生在黑板上指出来,然后教师出示投影。)
(3)刚才我们用配一配和连一连的方法解答了这道题,你们从中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木偶的个数和帽子顶数的乘积就是搭配的种数。)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4)这道题我可以用这三种方法来解答。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板书:方法、注意)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四、巩固运用,深化规律。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跟我们衣食住行有关的题目想考考你们,大家有没有信心?
1、下面先请同学们看屏幕,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一共有多少种配菜的方法?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别的想法吗?
2、再请同学们看屏幕,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别的想法吗?
3、再请同学们看屏幕,你是怎么想的?
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到少年宫一共有8条不同的路可走。如果老师把这道题改一下,你会做吗?你是怎么想的?
4、老师还有一道思考题,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出示思考题)同学们可以写一写,看谁想出答案最多,排得最有序。
5、今天有很多老师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听课,为了表示我们的热情和友好,我们可以怎么做?如果全班同学都和每一位老师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呢?你是怎么想的?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不仅仅学会了搭配的规律,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探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今后能运用这些方法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