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人教版猫教学设计

时间:2023-11-14 10:00:47 来源:网友投稿

人教版猫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猫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猫教学设计

人教版猫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了解作者

课前30秒图片(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污涩红绫怂恿怅然蜷伏悲楚惩戒妄下断语

2、理解词义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妄下断语:不经考虑地说出断定的话。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感知文意,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蜷伏在家门口,张婶拾了进来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相伴的小侣

宠物,亲爱的同伴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不大注意它

结局

病死了

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死亡

对我的感着一缕的酸辛怅然,愤恨诅咒偷猫贼内疚,更难过

影响

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感到难过得原因是: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于“我”。“我”主管臆断,断定鸟是被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挽救的

2、根据上表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研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1)、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3)、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4)、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5)、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抓捕什么似的。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17-29段)。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4、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

——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6、第二只猫丢失,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远不养猫。”试着联系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是舅舅送的,比第一只猫更有趣,更活泼。全家人都很喜欢它,然而不幸亡失。“我”感到“怅然,愤恨”,所以“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不是“我”抱来养的,是全家人都不喜欢的可怜的难看的忧郁的,懒惰的猫,然而由于作者对猫的误会,又亲自制造了猫的悲剧,所以深感内疚,为了不再看到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四、课堂小结:学了本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做事不能单凭主观臆断,那样会留下痛苦的回忆;
冤枉了别人,如果对方难以辩解,那更会给自己留下痛苦。

第二课时

一、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二、感悟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引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
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三、延伸迁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四、课堂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
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
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五、布置作业。

板书猫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

死亡

丢失

死亡

人教版猫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的: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其中13个;
正确读写“任凭、无忧无虑、闭息凝视、温柔可亲、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词语。

2、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出示课题:猫(齐读) 板书:猫

导语 :
谁养过猫?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猫的整体感觉吗?(学生发言)同学们,老舍先生也很爱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猫》,就体现了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媒体演示13个生字。

②正音:辟 p@

③辨析多音字:和

运用媒体解决:

A.出示“和”字,让学生读出它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的拼音;

B.让学生用“和”字的不同读音组词。

④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⑤理解词语:(可用法、知字义解词义的方法)

任凭:不论,无论。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闭息凝视:有意识地暂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初步感知课文。

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读完课文,先标序号,再用一句话说一说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留给你的印象。(只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均可。)

板书:
古怪 淘气 可爱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思考:课文中哪几自然段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哪儿又写了猫的淘气?并分别用曲线画出概括介绍的句子。

1——3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成年的猫)

4自然段: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思考:成年的猫和满月的小猫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相同之处,请你从概括介绍的句子中找找答案。

两句话分别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从两句话中,我们可以分别知道成年的猫性格古怪,满月的小猫淘气的不同特点,从“更可爱”的“更”字,可以想到作者认为成年猫和满月的小猫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可爱。(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修改板书)

板书:

小结:老舍先生用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3、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人教版猫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要求

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生机勃勃”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3.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花猫小时候的可爱。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介绍认识的猫。

2.教师予以归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

1.明确自学要求。

⑴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⑴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任凭无忧无虑尽职稿纸抓痒丰富多腔遭殃蹭责打折腾枝折花落

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重点注意:“蹭、痒、凭、殃,注意“折”的多音。

⑶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耍”与“要”、“乖”与“乘”、“虑”与“虚”的区别。

⑷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⑸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任凭:无论。不管。

尽职:做好本职工作。

遭殃:遭受灾殃。

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

无忧无意:没有忧虑。

4.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⑴自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⑵交流。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1.自学第四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教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教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教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3.教师归纳:

⑴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真是一只

⑵老舍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⑶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喜欢、喜爱)

⑷一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四、课堂小结

教师:可爱的一只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比一比,组成词。

耍( )虑( )稿( )淘( )踩( )贪( )跤( )

要( )虚( )搞( )陶( )彩( )贫( )绞( )

人教版猫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举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2、给课文分段,练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学会生字新词,进行分析判断句子正确性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5、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6.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体会猫的性格古怪。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揭示课题,介绍作者。(揭示课题,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谈谈猫。教师简介作者,让学生初步了解老舍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感受作者语言魅力的积极性。)

2、提出学习目标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读不通的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和词语:尽职 抓痒 稿纸 咕噜 遭殃 彼此 任凭 无忧无虑 性格古怪 粗细各异 闭息凝神 温柔可亲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2)抓住重点词、句、段,了解大猫性格古怪、小猫可爱各表现在哪里?(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3)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可包含朗读、心得、写诗、续写、片断仿写等)

(4)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新词。

2、我会用“尽职、无忧无虑、变化多端”等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等)

4、我会自主完成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等。

(二)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读重点句、段)

2、我会悟。(我了解了大猫性格古怪、小猫可爱各表现在哪里?)

(1)“它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重点词:闭息凝视:写了大猫捉老鼠的专心负责、全神贯注,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的样子,作者对大猫尽职精神的赞扬。

(2)“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你抓痒。”重点词:蹭:摩擦

用“蹭”表现了猫对作者的亲近,作者对猫的喜爱,在作者眼里猫像一个撒娇的小孩。

(3)“跳下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重点词:小梅花。把稿纸上脏乎乎的脚印比作美丽的小梅花,足见作者对猫的宠爱喜欢。

(4)“……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小梅花”指的是猫的脚印。因为梅花有五个花瓣,猫有五个脚趾,它的脚印和梅花的形状很相似。最重要的还是作者十分喜爱猫,由于喜欢就不会嫌它脏,就不讨厌它,所以把猫的脚印比喻成美丽的`小梅花。这表达了作家老舍爷爷喜爱猫的思想感情。

(5)“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采用对比的方法分三个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三次用“可是”作转折,写出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虽胆小却勇猛的性格特点。第二自然段中,“这可都凭它的高兴。”一句,一个“可”字,形象地写出了猫的古怪,同时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6)“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为全段总起,同样通过三个方面写出了小猫的淘气。①“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②“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撞疼了也不哭”③“所过之处,枝折花落。”写出了小猫的“更可爱”,在于更淘气,更天真,更生气勃勃。作者喜爱之情更深了一步。

(三)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谈感受。

2、展示续写、仿写片段。

(1)鸡吃了虫子,食袋子鼓得像小皮球,走路都摇摇摆摆的了。你看那些母鸡,脸巴下红红的,挺着大肚皮,“咯嗒咯嗒”,爬到草窝窝里生元宝去了。

(2)那蜜蜂儿,好勤快哟,赶集似地飞来飞去。来的蜂,毛茸茸的大脚挟着花团、花粉,乐得“嗡嗡”直嚷,好像生怕人家不知道似的;
去的蜂,薄纱一样的小翅膀扇呀扇呀,风风火火的,就像要赶去上课似的。

(3)那只鸽子长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红褐色的小尖嘴,机灵的眼睛,细长的双腿,一双脚像鸡爪但却没有脚蹼。站在那里,亭亭玉立,简直像一位高雅华贵的夫人。

(4)猫是人们宠爱的小动物,它温驯,活泼,可爱,能捉老鼠,博得主人的欢心。

猫的牙齿尖锐如锥,舌面粗糙,有许多倒刺。猫还有随身携带的探测器--胡须。别小看猫的漂亮胡须,很灵敏,一般等于自身胸围的最大长度,所以,猫是否能深入洞穴,只要胡须量一量洞口就知道。

猫骨头软,能在半空自觉翻身。

猫是老鼠的天敌,它的耳朵很灵活,能随意转向声音的来处,哪怕是极细微的声音,也能及时辨出。猫,应该得到人们保护和宠爱。

3、展示创造性朗读。

4、展示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

课文主要写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作者写大猫古怪、小猫淘气是讨厌它们吗?为什么?

四、知识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读懂了大猫古怪得可爱,小猫是淘气得更可爱。在老舍爷爷笔下,猫是多么活泼可爱啊!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优美迷人啊!同学们,我们想不想也拿起来写一写?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写一段描写小动物的话。

人教版猫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要求:

1、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2、学习生字,理解生词,要求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

3、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一、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谈话: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猫》。

二、自学课文。

△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做上记号。

△检查字词学习情况,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

△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哪些小节写大猫的,哪些小节写小猫的作为?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又写了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

(猫的性格实在古怪。)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三、学习课文。

第一部分——大猫(1、2节)

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

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自己读课文,找找有关的语句)

3.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

结合放幻灯,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

△(放幻灯①: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释:无忧无虑)

△(放幻灯②: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

△(放幻灯③: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释:尽职)(突出:"非┉┉不可┉┉")

4.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

6.根据板书指点: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可是)尽职

指点: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呀,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7.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

8.猫的古怪还表现在哪儿呢?再读课文,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读一读。

(可划的词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一声不响。)

这一小节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想、讲讲。

自己讲书要点:

(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

(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

四、巩固词语

1、同桌检查读词语

2、(出示: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五、作业

1、《课堂作业》中相关题目。

2、各自练习背诵一、二两节。

一、讲读课文。

第一部分——大猫(3小节)

1.读第三小节:这一节进一步写出猫的古怪。你们能用一对反义词把这一节的内容概括一下吗?(板书:怕、勇猛)

2.用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联接起来。"既┉┉又┉┉""虽┉┉但更多的是┉┉"

3.现在我们来看1——3段,概括一下,课文是从几个方面写了猫的古怪,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

__贪玩__尽职

古怪__温柔可亲__一声不响

__怕__勇猛

4.指导: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书上哪一句概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这一句写在这一段的第一句,这叫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第二部分——小猫

1你们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

2、课文上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读第二部分:从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好玩具;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以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小猫的可爱,你们感觉了吗?谁能根据照课文内容,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3.指名朗读。

二、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说话练习:过去我们写动物,只懂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人教版猫教学设计 人教版猫教学设计(推荐5篇) 人教版《猫》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