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 乘安琪
每年的6月,在中国的大地上,都会上演一场堪称惨烈的“智力大比拼”——这便是世界上参与者最多、牵涉面最广、关注度最高的高考。当最后一场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我们会看到家长一脸期待、急不可待地拉着孩子问长问短:题难不难?考得如何?再看看孩子们,一个个有如冲出牢笼的小鸟,推开家长,欢呼雀跃,更有甚者干脆撕碎课本,甩掉书包……没有人去想这场考试的结果如何,此刻的他们只有一种心情——尽情释放!
每当看到这年复一年都会在全国各地每个考场外循环播放的“激情剧”,人们内心会油然生出一个问号:我们的考生到底怎么了?何等沉重的压力让他们需要如此发泄?
我无意评价我们的高考制度——它本身无可厚非,到目前为止,它仍是最为公正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
我更不忍心非议那些深受教师、家长、社会“三座大山”压迫甚至压榨的考生,他们始终都处于被引导、被教育甚至被强迫就范的地位。我想说的是,我们的社会以及我们的家长对“成材”和“成功”的认知出现了巨大的偏差。
做父母的无不希望孩子成功,但是“成功”一词在许多人的词典中的含义最后被浓缩为一个核心——“成材”。而依照广大家长的评价标准,“成材”与否完全凭成绩来考量,而对文化成绩最具权威性的评测便是高考。如此一步步推演下来,高考也就成了“成材”与“成功”的试金石。高考胜出,则功成名就;
高考失利,便身败名裂。在如此“成功理念”的主导下,一切与高考相关的话题自然成了全社会最敏感的话题,而一切与高考相关的压力最终都累积到了考生的肩头。一旦卸去了这日积月累层层加码的压力,考生瞬间爆发出那种“井喷式”的释放与发泄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对学生来说,欲求“成功”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便是“成材”,而“材”的意义绝不等于“小镇做题家”卷面上的考分,亦非“人造神童”收罗的证书,而是自己的一技之长和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极致的本领;
第二步便是善于发现和寻找一切机遇,将自己的能力和本领施展于最适合自己的事业,从而打开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当然,一个人也许不能成材,但一定要成人,要活得身心愉悦,活得光明磊落,活得“人畜无害”,这是人之为人的基本要求,实际上这也是最重要的成功。一个人倘若不懂得做人的本分,没有正确的三观,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就算“成材”了,也难以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益处,更难以走远。这样的人不仅算不得“成功”,甚至可以说是人生最大的失败者。君不见社会上那些高智商、高学历、高职位的“三高人才”中因三观不正而误入歧途甚至堕入深渊者,谁会承认他们是真正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由此看来,一个人要想“成功”,先得“成材”;
欲求“成材”,先得正确理解“材”的含义,不致于在“成材”的过程中跑偏。而在追求“成材”和“成功”的同时,还不能忘了“成人”,只盯着“成材”“成功”而忽视“成人”完全是舍本逐末。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教孩子“成人”是最重要的,以此为根基,一个人才能在“成材”和“成功”的道路上行得正,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