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李辉云
2022 年6 月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 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指引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已突破10 亿千瓦大关,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超过40%。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连续17 年、12 年、7 年和4 年稳居全球首位,光伏、风电等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为构建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奠定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攻坚期。《规划》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紧紧围绕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的要求,提出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折10 亿吨标准煤,届时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6 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50 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60 万吨,减少烟尘排放约10 万吨,年节约用水约40 亿立方米,环境效益显著。
《规划》还明确了消纳目标和非电利用目标:2025 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和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分别达到33%和18%左右,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2025 年太阳能热利用、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 000 万吨标准煤以上。与此同时,《规划》更突出多元融合,既强调可再生能源各品种之间的互补发展,也强调与化石能源的融合发展,同时还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新基建等国家战略,开展光伏治沙、建筑光伏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等多模式创新,拓展可再生能源发展场景,着力构建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多元迭代发展新局面。
《规划》指出,在供给方面,优化发展方式,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在“三北”地区大力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在中东南部地区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在西南地区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基地一体化开发,在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积极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开发,稳妥推进海洋能示范化开发。在消费方面,促进存储消纳,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存储能力,优先促进就地就近消纳,积极推动外送消纳,加强可再生能源电热气多元直接利用,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利用,扩大乡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在技术方面,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创新机制,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积极培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强化可再生能源创新链支撑。在体制方面,健全体制机制,市场化发展可再生能源。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绿色能源消费机制。在国际合作方面,坚持开放融入,深化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持续参与全球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建设,深化推进国际技术与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国际标准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展望2035 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在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 亿千瓦以上的基础上,上述指标均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加速替代化石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取得实质性成效,可再生能源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巩固提升,基本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一、从《经济与社会》角度分析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规划》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到可再生能源规划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生态治理效益,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相得益彰。
2.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通过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我国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和作用之一。《规划》出台是政府经济职能的体现,是政府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首先,要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规划》强调在供给方面,优化发展方式,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同时在消费方面,促进存储消纳,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其次,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规划》提出构建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交易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规则,破除市场和行政壁垒,形成充分反映可再生能源环境价值、与传统电源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
4.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规划》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5.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规划》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创新机制,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可靠性。把创新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根本动力,着力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效率提升、体制完善,加快培育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巩固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6.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规划》推动可再生能源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化、联网化、共享化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推广新能源云平台应用,汇聚能源全产业链信息,推动能源领域数字经济发展。
7.绿色消费理念。《规划》要求积极引导绿色能源消费,发挥媒体等作用,深入开展绿色能源消费公益宣传和教育,引导更多人选择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能源浪费,绿色生活方式在中国已经成为社会新风尚。
8.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规划》提出推动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融合发展,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控制等新技术,将波动性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充放电互动匹配,实现车电互联。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管理技术,整合分散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通过电力市场交易等促进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互动发展。
9.积极参与全球合作。《规划》提出积极参与全球能源与气候治理,强化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发展合作,提高发展中国家能源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能力建设、低碳转型等支持,务实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二、从《政治与法治》角度分析
1.坚持党的领导。******于2014 年提出了能源革命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利用将持续增长,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减少,能源发展的外部环境将面临深刻的变化。在党的政策引领下,本规划得以制定和出台。
2.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规划》的出台,推进能源革命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从根本上讲是符合和代表我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承诺的主导力量,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4.落实和优化政府职能。《规划》要求政府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优化可再生能源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清单之外隐性准入壁垒,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完善投资管理机制,对不涉及国家安全、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和战略性资源开发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推动核准改备案,鼓励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优化可再生能源项目核准和备案流程,规范风电和光伏发电增容更新、延寿运行等管理,进一步简化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投资管理程序。强化政策协同保障,开展可再生能源资源详查与储量评估,完善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关土地、财政、金融等政策,为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5.依法治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制订和出台本规划。本规划的落实,需要各政府部门严格执行、严格执法,建设法治政府,也需要全社会提高法治意识,遵守法律,主动配合国家节能减排,共同创造绿色、节能、低碳的社会。
三、从《哲学与文化》角度分析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能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增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逐步实现能源独立的必然选择。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指引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明确2025 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 亿吨标准煤左右,还明确了2025 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和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分别达到33%和18%左右的消纳目标和非电利用目标。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发展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在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中,为解决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和高效消纳利用的矛盾仍然突出,非技术成本仍相对较高,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出台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规划》更突出多元融合,既强调可再生能源各品种之间的互补发展,也强调与化石能源的融合发展。
5.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优化发展方式,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基地一体化开发,扩大乡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国际标准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要做好量的积累,分步骤分阶段加快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7.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资源储量大、建设场址灵活、经济性好的风电、光伏发电必须承担起新增主力责任。
8.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要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技术与机制,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积极培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强化可再生能源创新链支撑。
9.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编制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推动规划编制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1.2022 年6 月1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 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创新技术与机制,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积极培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强化可再生能源创新链支撑。这启示我们要坚持( )
①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②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
④以发展科技为中心,推动技术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0 年4 月9 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对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强调,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调查研究,对规划方案进行科学论证。要通过专题研讨、座谈研讨、专家论证和公开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研究论证充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体现了党积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②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
③这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质询权和监督权
④科学编制《规划》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2021 年3 月16 日,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在第六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上指出,未来要加强科技创新,巩固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锻造可再生能源发展长板、补齐短板,加快推进核心部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攻关,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能力和装备制造水平。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 )
①把握矛盾主要方面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矛盾次要方面
②要把握并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④要树立创新意识,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2022 年6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 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突出多元融合,推动可再生能源各品种之间的互补发展,积极推进“光伏+”综合利用行动,推动光伏发电与5G 基站、大数据中心等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光伏治沙、建筑光伏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等多模式创新,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国际标准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规划》指出,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可再生资源的发展,明确在2025 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 亿吨标准煤左右,在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 亿千瓦以上的基础上,展望2035 年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1.【答案】A
【考点解读】本题考查推动科技进步、创新发展的相关知识。
【解题分析】我国创新技术与机制,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这启示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积极培育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启示我们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①②符合题意;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③夸大了科技的作用,排除;
当前我国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科技为中心”说法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A。
2.【答案】D
【考点解读】本题考查民主的特点、党和政府、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相关知识。
【解题分析】《“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研究论证充分,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②符合题意;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规划》编制好,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④符合题意;
经济建设职能是政府的职能,党不能履行政府职能,①说法错误,排除;
质询权属于人大代表的权利,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3.【答案】C
【考点解读】本题考查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分、整体与部分的作用、树立创新意识等相关知识。
【解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关键技术”等,可以判断出本题强调的是注重主要矛盾而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②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排除;
加快推进核心部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攻关,强调的是推进部分的发展而不是整体对部分的统率作用,③不选;
提高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能力和装备制造水平体现了树立创新意识,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4.【参考答案】
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推动可再生能源各品种之间的互补发展,信息产业融合发展。(3 分)
②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大力开展光伏治沙、建筑光伏一体化,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国际标准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3 分)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可再生资源的发展,加快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3 分)
④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2025 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排放标准,要抓住时机为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标创造条件,加快推动2035 年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3 分)
【考点解读】本题考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的相关知识。
【评分细则】①答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各得1分,材料分析得1分;
②答出“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各得1 分,材料分析得1 分;
③答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各得1 分,材料分析得1 分;
④答出“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各得1 分,材料分析得1 分。
【解题分析】结合材料,根据“推动可再生能源各品种之间的互补发展,信息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关键词“互补”与“融合”可以迁移到联系的知识点。根据“开展光伏治沙、建筑光伏一体化及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国际标准体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中的关键词“一体化”与“体系建设”可以迁移到系统优化的知识点。根据“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可再生资源的发展”可以迁移到量变的知识点。”根据“2025 年、2030 年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质变阶段推动2035 年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可以迁移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的知识点。由此,理论结合实际,合理分析作答即可。
猜你喜欢十四五能源规划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节能与环保(2022年7期)2022-11-09“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2期)2022-03-08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房地产导刊(2021年6期)2021-07-22第六章意外的收获小学科学(2020年5期)2020-05-25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北京教育·高教版(2019年9期)2019-10-25“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北方经济(2019年8期)2019-10-11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23期)2019-09-04规划·样本领导决策信息(2018年16期)2018-09-27规划引领把握未来领导决策信息(2018年50期)2018-02-22好大的方块糖幼儿时代·故事妈妈(2004年8期)200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