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要:目前,协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三种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协作意识的重要性。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高等师范院校交响乐团课程总体教学的现状,并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掘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潜能,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协作意识 交响乐团
交响乐是一门艺术,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美育作用。高等师范院校交响乐团的建设与发展,不仅需要关注师资配置与教学质量,还需要关注人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是提高交响乐团整体演奏水平,支持交响乐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日常训练的基础课程,重奏课与合奏课集实用性与技术性于一体,不仅着力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演奏水平的提高,还关注学生乐理、视唱练耳、和声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以互相合作、共同协作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训练学生的专业技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通过参与式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提升学生今后面向社会、走向岗位、适应社会需求的基本能力。
一、协作意识的概念
成功的协作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四个:第一,一致的目标。任何协作都要有共同的目标,至少是短期的共同目标,这种一致性还体现在个体目标与群体目标的统一上。第二,统一的认识和规范。协作者应对共同目标、实现途径和具体步骤等有基本一致的认识,如在联合行动中,协作者必须遵守共同认可的社会规范和群体规范。第三,相互信赖的协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是有效协作的重要条件。第四,具有协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定物质基础。必要的物资条件是协作能顺利进行的前提,空间上的最佳配合距离,时间上的准时、有序,都是物质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培养学生协作意识的现状
(一)注重个人技能提高,忽略整体基本功平衡训练
在课题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笔者通过与各专业指导教师的探讨中了解到,部分专业指导教师只看重学生个人演奏技巧和能力的提升。在日常的训练中,交响乐团的每位成员每天都保证三个小时的个人训练时间,即便是节假日都在坚持,其中每天个人基本功训练时间都不少于一个半小时,合作演奏的时间相对较少,彼此磨合的次数和训练时间相对较少。
(二)个人主观模式主导思维,缺乏团队意识,没有和声概念
高等师范院校交响乐队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他们的音乐素养、对音乐的理解、音乐学习的基础都不同,所以交响乐团队员对“和声平衡的理解”也不同。然而,管弦乐队的训练步骤是相当复杂的,因为众多种类乐器的音质、音色和演奏者演奏水平的差异,都会造成不同声部合奏上的困难。对同一首训练曲目,需要长时间的不断磨合,队员们要在磨合的过程中产生相互协作的默契,才能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三)演奏中协作意识薄弱,实际训练效果与预期教学效果产生差距
交响曲是一种具有奏鸣曲体裁特点,由庞大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宏大套曲形式的音乐作品。由于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加上丰富多彩的音乐千变万化,使得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能得到高度呈现,因此意蕴深远。交响乐善于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是有独特的色彩效果,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
笔者通过对高等师范交响乐团现状的调研,分析比对日常训练与实际演奏效果,发现乐团队员协作意识不强,导致乐团在重奏与合奏时表现不佳。此外,乐团队员在演奏过程中,太过注重个体和片面的技巧性处理,忽略了乐曲本身的情感表达和演奏过程中的相互配合。
三、教学实践反思及培养路径创新
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自主、协作、探究相交织,共同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在协作互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乐队演奏配合为纽带,形成密切的联系。乐队成员之间在这种联系中可以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真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激发演奏的热情。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学习,健康成长,还能够增强协作意识,培养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三种培养学生协作意识的路径。
(一)突破个体固化思维,强调整体协作目标,建立协作意识
传统音乐教育的固定培养模式限制了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学生长时间以来是以独奏的模式和演奏理念进行学习与练习,很少能参与和体验重奏或者合奏的演奏形式,所以刚进入乐队时很难转换合奏的角色,仍旧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作的意识和协作能力。这时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弱化学生的个体意识,强调整体协作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协作演奏中的定位,以声部为单位,先解决单一声部的同步,包括音准、音色、力度、发音的长短、气息的控制等一系列基础问题,互相倾听、彼此融合、精确练习,做到声部内的局部协作统一。然后明确自己所属的声部在乐队中的位置属性,在整体演奏中发挥的作用,自身演奏的乐器的音色、音域特征,演奏的节奏类型,使用的技术技巧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音乐语言,同时梳理作品中的段落层次,分析作品的风格艺术特征、作曲技法等,明确各声部之间的横向及纵向关系,理解自己所在声部和其他声部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相同协作的目标,做到整体和局部的统一。
(二)角色互换,培养自主协作意识和能力
在日常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从不同视角深入体会协作过程和内容,反思教学方法,对比教学成果,从而找到更加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模拟教学演练,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训练内容,明确训练目的,自主发现训练中的难点,寻找问题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法,真正理解日常教学与练习中所要求的协作问题,进一步培养主动参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角色互换也能让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切身感受日常教学中自己提出的问题、使用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通过教学过程和成果,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及时调整和改進效果不明显或不科学的地方,并与前期成果进行对比,观察同一学时或同一作品在不同的培养模式下,协作程度和效果有无改进,最后详细记录,形成数据,这比单一的调查走访更加具体有效。
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演奏者转换到指挥者的身份。学生通过指挥相关课程,定期实践体验,可以熟悉指挥手势,了解指挥对交响乐团的功用和意义,在实际演奏中就能够明确指挥意图,准确完成演奏内容,培养良好的演奏习惯,达成与指挥的默契协作。同时,学生通过指挥可以学会辨识乐团总谱,从中熟悉乐团架构,明确各个声部存在的效果和实际意义,从而高效准确地演奏。
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演奏者转换到聆听者的身份。当学生成为一个纯粹的聆听者,能更轻松地听辨出音乐的层次、各声部之间的协作传递、对话交替,以及音乐情绪的表达等。学生通过自我个性化的感受来解读音乐,对协作方法与效果的真实体会,是对作品内涵的又一次丰富和扩展。
(三)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体会相互协作中的平衡与包容
交响乐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是各具特色的乐器通力合作,完成音乐的描绘。在作品中,每个乐器声部如何协调,在演奏自己声部的同时,其他相关声部的演奏内容是什么,与自己的声部有何关系,在多个声部同时演奏时,旋律的主次分布、和声的铺垫、律动的协同、动机的转折承接、调性的转换都需在相互准确、平衡、又恰到好处地协作中自然地进行和完成。这是一个庞大且烦琐的工程,涉及的声部和人数众多,所以在乐团初期的训练中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而是需要一个适应和提高的过程。
因此,在日常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化繁为简,用各种小规模、种类单一的室内乐组合形式作为基础训练进行过渡。比如,通过大家熟悉的弦乐三重奏、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铜管五重奏等同类乐器的演奏形式,训练同种类乐器演奏法的统一,达成各声部演奏者之间的默契和相互协作配合的演奏习惯,同时要求在起奏、分句和音量、音色的控制上达到准确协调。再变换组合形式,提高训练难度,将不同类型乐器组合。比如,加入钢琴的弦乐或管乐重奏,从三重奏到五重奏均可尝试,甚至管乐、弦乐七重奏这类更加丰富的室内乐形式。通过训练,学生的理解主部旋律与和声的平衡,伴奏声部在音色、音量上的配比,以及对旋律声部给予节奏、和声上的支撑和烘托,同时进行填充和呼应。同时,教师要在理论依据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协作能力,用耳朵听音准、用气息调整音乐音量,找到和声的共鸣点,目标相同了,效果就出来了,这样才能实现整个乐团的包容和平衡。
四、结语
高等师范院校交响乐团的建设与发展,是快速提升音乐表演艺术人才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交响乐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学生在实際操作中需做到互相支持、彼此配合,正确对待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和功能。同时,交响乐要求个人技术精准,做到积极协作,才能完美呈现音乐技术,升华音乐语言的表现力。因此,每一位参与成员必须具备高度的协作意识。
综上所述,交响乐团中协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与实践中,教师应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注重专业共同课的辅助功能,从而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参考文献:
[1]周艳琴.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
[2]陈林赫.高效化乐队合奏:艺术指导在普通高校交响乐团排练中的介入探索[J].黄河之声,2021(17).
[3]陈立芳.创新驱动发展特色引领未来——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科发展路径及办学宗旨述要[J].音乐生活,2021(3).
[4]吕冬.音乐学院学生乐队与职业乐团的比较研究——以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与天津歌舞剧院交响乐团为例[J].大众文艺,2021(22).
[5]万玉杰.试论地方应用型高校民族管弦乐团的专业化发展探索——以河池学院为例[J].艺术评鉴,2021(13).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 “高等师范院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交响乐团建设和发展中的协作意识培养”课题论文,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676。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高等师范院校交响乐团交响乐团打击乐器演奏特点戏剧之家(2018年12期)2018-06-13卡内基特别支持,为青少年音乐家搭建平台琴童(2017年1期)2017-02-18实验教学在高等师范院校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未来英才(2016年15期)2017-01-12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探讨戏剧之家(2016年12期)2016-06-30案例教学提升师范院校教育学课堂效率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10期)2016-05-07高等院校交响乐团发展建设的先决条件戏剧之家(2016年6期)2016-04-16世界十大交响乐团青年文摘·上半月(1992年1期)199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