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冰
白云,实在是太常见的事物。因为太常见,就会习焉不察。人们常常会忽略白云的存在,更不用说想到它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不过,在内心敏感的诗人那里,白云却常常被写入诗歌,并被赋予某种情感。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南北朝]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隐士,他的《答谢中书书》被选入初中教材,从这封书信中能感受到他愿与古今林泉高士比肩、娱情山水的人生理想。
南朝梁武帝萧衍曾多次邀请他出仕,陶弘景都坚辞不就。梁武帝曾下诏问他:“山中有何物,以至于不愿出山为官。”陶弘景就创作了这首《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回答梁武帝。山中之物可谓多矣,但是陶弘景在回答时,偏偏只选择了“白云”。为什么呢?因为白云可以让他开心愉快。白云行踪飘忽,去来无迹,悠游自在,象征着陶弘景隐居的生活状态。“不堪持赠君”其实不只是没办法把白云赠给梁武帝,实际上也暗含拒绝之意,他通过这种方式委婉地告诉梁武帝自己不想出山为官。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唐]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这首以“白云歌”命名的送别诗,称得上是名副其实,以白云开始,又以白云终结。诗人的朋友刘十六要归隐了,在整个行程中,到处都有白云相伴。将要离开的秦山有白云;
他渡过湘水,白云也随他渡过湘水;
他要到楚山,楚山的白云也盼望着他归来,真真正正是“白云处处长随君”。
整首诗,我们看到的不是对刘十六这位隐士的具体描写,而是到处都有白云的影子。这白云象征着隐士的高洁和自由,可以说白云是隐者,隐者也是白云。诗人通过对白云的描写,一方面表达对刘十六高洁人格的赞美,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当然,也暗含了对尘俗的不满之情。诗人不必写别的,光白云就把人们带入高洁的境界。
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也是一首送朋友归隐的诗。整首诗虽然看似平淡,却淡而有味;
看似直白,却简而不陋。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诗歌开篇娓娓道来,请朋友下马来共饮一杯送别的酒,问问朋友要到哪里去。第二句则不但回答了“何所之”,还回答了为什么去,因为“不得意”,所以“归卧南山陲”。归隐的原因和地点都包含在这句中了。面对朋友“不得意”的叹息,诗人没有追问,只有安慰,“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在南山陲会有無穷无尽的白云相伴,这个安慰是如此巧妙,如此耐人寻味。这无尽的白云,既有对朋友的同情和安慰,也有诗人自己对隐逸的向往、对红尘的厌弃。
大诗人李白和王维都非常擅长以“白云”入诗。李白除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名句外,还有“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王维还有“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等。这些诗句中,无一例外,诗人都将情感寄托于白云。
如果将眼界扩展开来,不只是李白、王维这样的大诗人,很多诗人都愿意将白云写入诗中。这时,白云在诗歌中就由物象摇身一变成为意象。所谓物象,就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景象,是一种客观存在;
而意象则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是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诗人刘长卿有诗云:“白云如有意,万里望孤舟。”其实不是白云有意,而是诗人有意。白云在诗歌中的“奇遇”启发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当我们写到某一事物,常常并不是单纯为了描写某一事物,而是要把我们的情感注入其中,让这些事物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的情感“代言”。这样的写法就是“寄情于物”或“借物传情”。多读一些诗歌,关注诗歌“寄情于物”“借物传情”的特点,你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猜你喜欢梁武帝王维白云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早期教育(家庭教育)(2022年5期)2022-07-02走哪条路好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版)(2022年2期)2022-04-23汉语四声今古传奇·人物版(2020年1期)2020-08-12梁武帝:就要逼你造反百家讲坛(2019年20期)2019-04-30梁武帝出家儿童故事画报(2016年2期)2016-04-18嘎嘎鱼吃了一朵白云创新作文(1-2年级)(2015年5期)2015-07-18我喜欢白云滇池(2014年5期)2014-05-29梁武帝:兴了佛教,丢了王朝知识窗(2010年5期)2010-05-14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09年12期)200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