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岩石
在数字社会,企业升级为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在互联网平台之上升级为平台型企业,所以,平台型企业超越了资本榨取剩余价值的企业模式,在传统企业的盈利模式之外不断形成各种资产变现的商业模式。
2022年启动的“东数西算”工程计划建设8个算力枢纽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据说,这个“工程”在“十四五”期间每年将新增4000亿元投资。规划者还精确计算到,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中国的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
我不是科技专家,但在我看来,数据不是数字化,数据的英文是DATA,数字化的英文是DIGITALIZATION。数据和数字化的关系,就像算数和数学的差别一样,虽然都有“数”,却完全不是一个东西。不流动的数据就是数据垃圾,根据互联网的梅特卡夫定律,数据的价值取决于其使用者使用频率和次数的平方。这个定律,用经济学的术语解读,我称之为价值倍增定律。
对企业而言,也有很多人把传统企业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混为一谈。信息化往往是在固化企业的传统流程,而数字化转型的起点却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再造流程!一个是固化原有的流程,一个是新流程的再造,两者之间如天壤之别。
在数字社会,知识、数据、信息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更准确地说,数字化的本质是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在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企业作为新资源的开发者是在互联网平台上运营的,所以才被称为平台型企业。互联网不仅仅是技术,而且是数字社会科技企业的生态基础,数据只有在数字化的企业平台上才被称为“流量”,平台创造流量,流量变现创造企业的资产增值,这才是本文所说的数字化转型。换句话说,数字化资产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新型企业资产,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有三:平台—流量—数字化。
数据不是数字,信息化不是数字化,这个道理就像算数不是数学一样简单。所以,脱离互联网,脱离企业,任何数字化转型都是空谈。平台型企业是数字社会的主流企业,平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是资产驱动的“流量变现”,在这里,流量包括3个维度:其一是数据(知识、信息)在流动,其二是用户在流动,其三是货币在流动。三者缺一不可,互为因果。
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企业是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企业的盈利模式是榨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现代企业是商品化的企业,企业一旦成为商品,或者目标是成为商品,企业就不仅是利润最大化的追逐者,同时是企业资产价值的创造者。在数字社会,企业升级为智力资源的开发者,在互联网平台之上升级为平台型企业,所以,平台型企业超越了资本榨取剩余价值的企业模式,在傳统企业的盈利模式之外不断形成各种资产变现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不等于商业模式。在现代企业的商业模式中,企业的利润有两大来源,源于剩余价值的利润占比逐年下降,乃至归零;
源于资产变现的利润占比逐年上升,成为主流。所以,平台型企业,我称之为资产驱动的企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