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维资源融合为特色的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时间:2023-11-27 15:42:03 来源:网友投稿

郭芳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所占课时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多种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劳动教育却往往缺少必要的内容和渠道,没有得到充分的升华,甚至用强迫的方式让学生劳动,使学生对劳动敬而远之,心生畏惧。

为**劳动教育实施中的难题,新乡市第十二中学多维度调动育人资源,丰富劳动教育途径,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学生的成长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合力,劳动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实现,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需要学科劳动课程和活动劳动课程的统一、平衡、相互补充。

一、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维度探索

家庭劳动是学生最早接触的劳动,也是伴随学生一生、对其产生深远影响的劳动。做好家庭劳动的指导,对于学生良好习惯、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的倾力参与和管理督导,需要学校从孩子发展的规律和个性出发,开设家庭劳动课程,明确家庭劳动目标和实施途径,引导家长做好家庭劳动的相关工作。

(一)家庭教育——夯实劳动教育根基

1.假期给学生布置家庭劳动实践作业。如帮助父母做一项家务,体验一天父母工作,进行一次勤工俭学,完成一次种植体验……学生体验不同的劳动项目,培养尊重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树立劳动创造幸福的价值观。

2.亲子活动,劳动背后尽显人文情怀。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家务、采购、帮助邻居、参加志愿活动等都可以让紧张的亲子关系得以舒缓。

3.与“我们的节日”主题相契合,设计多种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劳动实践作业。如春节与父母一起扫房子、贴春联、备年货和包饺子;端午节与家人一起包粽子;中秋节在学校学习月饼的制作,给家人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重阳节为家中老人洗脚、捶背,等等。这样将劳动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4.研发家长课程,确保劳动活动规范有效。父母以自身为榜样,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教师要督促、引导家长科学规范开展劳动教育。

(二)学校教育——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坚守劳动教育主阵地

1.日常清洁劳动,培养主人翁意识。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日常清扫,引导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2.研发“百草园”“百果园”课程,创新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打造劳动实践基地“百草园”“百果园”,以班级“责任田”的形式,组织学生翻地、播种、浇水、施肥、养护等。“百草园”进行金银花、地黄、薄荷、丹参、树莓和决明子等中草药种植,“百果园”进行桃树、杏树、苹果树、梨树、石榴树的种植。

3.开发校本课程教材,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学校成立劳动教研室,开发劳动课程,编写《相约百草园 共享劳动美》《相约百花园 独有花枝俏》《相约五谷园 拥抱大自然》校本课程,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系列化。

4.打造劳动教育精品课程——南瓜课堂。南瓜课堂着重讲述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下种南瓜的故事,饱含了革命先辈乐观向上、艰苦奋斗、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南瓜课堂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劳动教育实践课相融合,体现了“以劳促全”的教育理念和“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三)充分整合校外资源,提供广阔教育平台

1.建立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定期去校外基地参与实践活动。如学生到牛村“五谷园”体验粮食和蔬菜种植、到周村“百花园”学习花卉栽培,到凤泉区“瑞龙中药材种植基地”学习中草药种植。

2.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学校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图书馆、养老院,打扫卫生、志愿引导、慰问老人,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情感。

3.利用研学旅行上好第二堂劳动课。学校组织学生收拾行囊、整理床铺,自愿捡拾垃圾,制作唐三彩陶器,学习非遗面塑技艺,体验农耕工具使用,掌握急救技能常识,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

二、多维资源的有机融合与价值转化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视域下,通过家务劳动、学校课程、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技能、精神和习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加强政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

家校社协同推动劳动教育,明确了劳动教育的主体。家庭、学校、社会作为独立的系统,只有思想上达成共识、内容上实现共振、行动上保持共进,才能构建劳动教育协同机制。

怎样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呢?我校研发的劳动教育系列校本课程涵盖校园劳动、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将多维资源有机融合,作为学生成长不可分割的整体。学校为家庭劳动、社会劳动做出了必要的指导和评价,有效引领各类劳动协调推进。学校为家长做劳动教育讲座,制订不同年级劳动任务表,帮助家长有效指导学生劳动,通过家访等家校互动形式,了解学生家庭劳动情况,充分挖掘周边育人资源,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堂”“小体验大传承”“体验劳动美”等劳动基地参观学习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将社会劳动纳入学生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需要价值的升华。家庭教育是基础,生活化是学生成长的根基。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鼓勵孩子自觉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诚实合法的劳动意识,促使劳动教育真正从理念变为现实。社会教育是实践,社会化是最生动的教材。学生在工业、农业劳动基地,参与志愿服务的体验中,感受中国作为科技强国的伟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体会虔诚、敬业、专注、创新的劳动精神和服务社会的高尚情操。学校在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中要起到内容衔接、智力支持、价值引领的作用。通过读书与行动、体验与感悟、经验与心得的分享交流等活动,实现学校课程与家庭指导、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升华劳动教育价值,培育出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育人效果评价及持续改进研究

学校建立了一套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保障核心素养的落地、落实,真正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校把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与效果纳入教学督导体系,每年对劳动教育课程的课程设置、组织保障、教学效果等进行督查和指导,其结果作为衡量劳动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注重开发与劳动配套的课程、教材,注重劳动教师的培养,不断探索新措施、新路径,以期形成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

新乡市第十二中学研究开发的多维资源融合的中学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的要求相符合。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幸福生活的根基。劳动教育带来的对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认识、个人精神世界的富足和饱满灵魂的重塑,对于每一名中学生而言,是其他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取代的。新乡市第十二中学通过开发研究以多维资源融合为特色的中学劳动教育课程,致力于每一名学子能够实现个人价值,服务社会,报效国家,致力于用劳动托起每一名学子的梦想,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开创美好的生活。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以多维资源融合为特色的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022ZZX018)

(责编 桑 涛)

猜你喜欢劳动育人家庭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5期)2022-05-25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科普童话·学霸日记(2021年5期)2021-09-05家庭“煮”夫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热爱劳动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5期)2018-02-10恋练有词新东方英语·中学版(2017年1期)2017-02-25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当代工人·精品C(2016年6期)2017-01-12寻找最美家庭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4年12期)2015-02-04寻找最美家庭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4年10期)2014-11-07

推荐访问:多维 融合 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