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支架,提高初中生英语整本书阅读能力

时间:2023-11-27 19:42:02 来源:网友投稿

杨朝国

摘  要:英语整本书阅读是初中阶段学生的重要阅读任务,也是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的认知、视野、思想、能力等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整本书阅读又因为篇幅长、故事庞杂等原因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惑。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需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方式,提供给他们更多参与的机会,同时创设多样支架促进理解。支架的创设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还能促进他们开展深度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整本书阅读;
阅读能力

对于英语整本书阅读来说,教师要围绕“整”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整本书读完。部分学生会畏难而退,虎头蛇尾,只读开头,不愿意继续深入,不能坚持读到结尾。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本主旨,不能只讲字、词、句,将文本内容割裂成不同的部分。明显地,要落实整体感知文本的目的,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教师指导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教学机制不断创设支架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的进度、文本的难度、学生的喜好等因素创设多样支架,丰富英语阅读课内容,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

一、创设悬念支架,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整本书阅读花费的时间多,需要思考的问题也多,学生的畏难情绪更多。教师不能强势地推进,要想方设法牵引学生深入地阅读。创设悬念支架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参与整本书阅读的欲望。当然,要使悬念支架吸引学生,不仅要关注故事情节,还可以考虑从画面上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

例如,在Robinson Crusoe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学生看到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还有一艘在波浪中前行的小船。船上站着的那个人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鲁滨逊。教师呈现的视频立刻将学生带到了真实的情境中,他们的心也随着画面自然波动。突然一阵狂风暴雨,小船就像在漩涡中转动的陀螺……当学生还想继续看下去的时候,整个画面戛然而止。教师利用视频创设悬念支架,学生自然会产生以下疑问:这场风暴会持续多久?鲁滨逊会被风暴卷向何处?鲁滨逊是否还有生存的希望?假如能活下来,他会漂流到哪里?会遇到什么样的人?教师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后,又切断所有的线索,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间。创设悬念支架能够让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将文本中的主要人物、重点事件刨根问底。

创设悬念支架在本质上就是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将由教师单方面设置教学环节变成注重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如果教师直接讲述鲁滨逊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遭遇风暴,只身一人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他的孤岛生活,这样的讲授不能激发学生更多思考的热情,也不能引发他们自主参与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借助悬念支架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随着情节的发展将学生引向阅读深处,调动他们参与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

二、创设主题文本支架,灵活创新,加深理解

对于整本书阅读来说,学生最难理解的就是文本主题,他们需要经过一定的探究才能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内涵。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文本主旨抛给学生,而是要给予他们探究的机会和体悟的时间。教师可以创设主题文本支架,让学生逐步明白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文本大意。所谓主题文本,就是建构一个学生相对熟悉的文本,在主题上要一致。这样,学生可以将他们在熟悉的文本中获得的体验迁移到新的阅读中,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仍以Robinson Crusoe整本书阅读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复述鲁滨逊遭遇风暴之后的故事情节:A storm came,and the ship was wrecked. He started a new life on an island. He learnt to live alone. He saved a cave-man and named him “Friday”. At last,he got free from the island. 一名学生在复述之后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一场风暴?为什么要描写他开始新的生活的场景?为什么要插入一个新的人物“星期五”?教师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引入Journey to the West。教师引导学生将两者的故事与人物进行比较。他们发现,这两个文本写的都是一次旅行,都写了无数困难;
他们还发现鲁滨逊跟孙悟空很相似,都喜欢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在砥砺前行时都能获得一个真诚朋友的帮助;
他们认为野人“星期五”与沙僧很像,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教师创设了学生喜欢的主题文本支架,这样他们能驾轻就熟地将书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与新学习的文本展开联系,在迁移中创新理解文本主题。

创设主题文本支架对教师来说是一场考验。教师要能成为学生阅读时的榜样,要成为他们心中最爱读书的人。只有具备深厚的阅读功底,教师才能准确地找出适合学生的文本。同时,主题文本的建构只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不能跳过学生探究的机会,而是要引发他们不断地进取。

三、创设多元目标支架,构建坡度,提高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既获得认知,又获得能力;
既获得思想,又获得情感满足。显然地,教师要通过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但是,大多数时候学生在阅读中没有任何成就感可言。教师要将学生从挫败感中拉出来,帮助他们建立阅读自信,将整本书阅读作为他们展示才能的舞台,成为他们走向成功的阶梯。因此,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可以创设多元目标支架,给予每名学生成长的空间。

例如,在A Christmas Carol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设置的一个大目标就是学生要能整体地理解文本的主旨。教师将这个大目标分解为难易程度不同的三个小目标。

目标1:学生能够结合一些经典对白,猜一猜到底是谁说的。目标1主要针对学困生,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教师列出如下经典对白:“What reason have you got to be sad?You are rich.”“Its a time for paying bills without money.”“Its a time for finding yourself a year older,but no richer.”讓学生猜一猜是谁说的。

目标2:简要地讲述文本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概括能力等。目标2主要针对中等生。一名学生总结出最后一段内容是这样的:He became a kind,friendly,generous man and brought happiness to others.

目标3:充分利用师生对话中出现的句子,巩固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可以针对最后一段内容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nding?Why did such a bad guy have a happy ending?教师的这一问题主要针对优等生。

教师设置这样三个目标:一是简单的识记,二是多样化的概括,三是个性化的回答。三个目标分别对应识记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多元目标支架的建构既让学生有均等的参与机会,又让他们有挑战的可能。因此,教师要了解每名学生,要能让学困生也有参与整本书阅读的机会。多元目标支架就在于每名学生都有支架可依,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支架,每个支架都会成为他们超越自我的一段体验。

创设支架开展整本书阅读不是将阅读的自主权从学生手上抢回来,而是让他们充分享受自主阅读的愉悦,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创设支架,关注的是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以及他们可能获得的成长。教师创设支架其实就是给学生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让他们看到文本之外更广阔的天地。因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进而创设支架,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让他们思维的火花在整本书的章节之间不断跳跃。

参考文献:

[1]师海红.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中学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改进[J]. 基础外语教育,2023,25(2).

[2]朱银淼.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讨[J]. 成才,2023(2).

[3]王璐.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学苑教育,2022(35).

猜你喜欢阅读能力初中英语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6年8期)2016-10-20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初中英语教学“四部曲”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推荐访问:本书 创设 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