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婧 陈骥
摘要: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研究基于中医院校大学英语读写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依托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从常态化在线学习、泛在化小组讨论和综合评价管理三方面培养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中医药故事英语数字叙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中医院校学生中医药故事的数字叙事能力。
关键词: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医药故事;
英语数字叙事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3)09-0101-04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已经成为外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之一。而在中医院校的外语课程中,利用数字叙事的方式讲好中医药故事,能满足中医院校英语课程“工具性”“知识性”和“文化性”的内在要求,同时这也是中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创新发展的表现。
视频项目作业(video project assignment)是一种综合性产出活动,能充分体现创作者的认知水平、语言和媒体技能以及情感态度。[1]学生制作中医药故事英语短视频,需要经历素材筛选、故事脚本写作、多媒体手段融合和情感态度表达等一系列认知体验过程,这个过程能促使学生自然贯通读写学习与中医药文化传播,进行中医药故事的数字叙事。因此,本研究基于笔者所在学校“英语读写”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为基础,探索如何在中医院校大学英语读写课程中培养学生制作中医药故事英语短视频,提高其中医药故事的英语数字叙事能力,從而创新中医药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
相关研究
SPOC是一种小众教育,倡导利用MOOC(慕课) 技术平台与课程资源,立足本校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2]近年来,SPOC混合式教学在通用英语课程中的教学实践颇有成效,但鲜有研究专门关注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医院校英语读写课程中的应用情况。
数字叙事(Digital narrative)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叙事学相结合的产物。[3]数字叙事研究的代表人物玛丽-劳尔·瑞安(Marie Laure Ryan)认为,除了文字,其他媒介如图像、音视频等都具有讲述故事的潜能。[4]由此可见,数字叙事应该通过多模态的手段和方式讲述故事。基于此,本研究中的中医药故事的英语数字叙事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多模态手段用英语讲述中医药故事并进行跨文化传播(包括但不限于名人、传说、医事、医话、医理、方药、趣案等)的能力。
教学背景
授课对象是笔者所在学校长年制(针灸学七年制、中医学八年制和中医学九年制)专业大一年级的学生。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基础,具备中医药国际传播能力的中医双语人才。课程采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为主要教材。以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女性诺贝尔奖获奖人”。课文采用时间顺序记叙了居里夫人一生的重要成就,全面展现了人物的风采。从古至今中医药领域也涌现出大量杰出人物,因此要求学生通过单元学习人物传记写作,最终创作出讲述中医药人物故事的英语短视频。
教学过程
1.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框架构建
笔者所在课程团队首先利用教学平台建设了中医校本特色的“英语读写”SPOC,在线进行课内外学习资源推送和更新,学生可随时登录平台进行观看学习,形成常态化的线上学习。课堂上学生形成泛在化学习小组,通过学习群讨论并汇总问题,寻求同伴帮助和教师解答。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实时监控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学生可在平台上发布和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教师、同伴及观众等多维度评价,教师可在平台下载、汇总各班学生的评价情况,实现智能化组织管理。
2.常态化线上学习
内容是故事的核心,首先,在线推送精选的中医药人物的英语纪录片和TED演讲等,供学生在SPOC平台上观看;
视频围绕中医人物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形成具有明确教学目标和主题的课程资源。其次,在讨论区设置医患关系、医疗改革等话题供学生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使其产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学习动机。
另外,传统的单词学习也转移到线上进行。学生预学词汇后即可在线进行测试,了解自身对词汇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在线搜索词汇在文本和视频中是如何使用的,提高单词学习成效。
3.泛在化小组讨论
泛在化小组讨论充分融合学生线上讨论和线下教师指导,是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重要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线上平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语言知识技能的真正内化。教师线上发布教学资源,将问题自然地泛化在教学全程,多渠道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建立微信学习群;
班级学习组长之间再建一个组长群;
教师和每个小组长再另建一个师生交流群。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个体到群体的逐级交流学习循环链。
以本单元为例,教师先在SPOC平台上发布人物采访和报道的内容,在学生线上观看视频、线下阅读课文后,教师请学生比较线上线下内容的异同,并讨论问题:短视频讲故事与传统纸媒讲故事的主要区别是什么?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互动性是新媒体同旧媒体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性特征。[5]学生虽然明确了区别,但对于如何调动受众兴趣仍然感到困难,此时教师请组长汇总并提交本小组内的主要问题,发现学生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问题:①符合数字叙事特点的叙事结构是什么样的?传统的时间顺序记叙是否有效?②什么样的内容更能引发海外受众的兴趣?这些问题的提出表明学生注意到数字叙事可能存在不同的逻辑结构,并且学生已经开始考虑跨文化传播中受众的接受问题。
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教师请学生结合课文的叙事模式和SPOC预学课程内容进行对比学习,引导其发现课文是以时间发展为线索进行记叙,而视频中的中医人物往往展现出医生、教师、学者、专家等多重身份,并尝试以人物不同身份和品质进行多角度的人物形象塑造。这样一个多模态形式共存的作品投射出一个时空世界,初步实现了数字叙事视角的重构。
而在故事内容的选择上,如何能让不懂中医的海外受众对中医药故事喜闻乐见,这是一个涉及跨文化传播的难题。教师再次利用泛在化小组学习请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学生首先在组内讲故事,其次教师请学生在线发布这些故事内容到教学平台上,邀请全校同学尤其是留学生进行互动点评,学生统计反馈数据后发现人文关怀是医患领域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于是尝试挖掘故事中的人文主义色彩。通过情绪共享的叙事策略,学生可以让受众对故事中的人物或者情节产生情感共鸣[6],而情感共鸣是中医药故事得以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基础。
4.智能化组织管理
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均可以在SPOC论坛上讨论、互评,上传作文、思维导图、小組PPT或海报等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还可将作业上传至论坛,及时、便利地获得教师反馈及同伴评价,提高教学成效。在本单元学习结束后,笔者请学生将制作好的英语故事短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上,并请不同班级进行观看互评,以评促学,并通过同伴点评和反馈评价学习成果。
SPOC混合式教学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过程性评价覆盖了线上过程性评价和线下过程性评价。传统考试很难量化评价学生的讨论参与情况,而通过SPOC平台收集的数据,教师可以统计并分析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包括登录频率、学习时长、视频观看时长、讨论参与度等。教师将每项数据导出后分配不同的权重,最终汇总出学生的线上过程性评价成绩。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随时监控学生的完成情况,通过平台预警功能向学生发出提醒,督促学生尽快完成学习任务。
终结性评价是对教学最终成果的评价。本单元教学的最终成果是讲述中医药人物故事的英文短视频,视频应该满足叙事结构清晰、内容完整、语言流畅等要求,能真实反映学生对人物传记写作的掌握情况和进行中医药跨文化传播的能力。笔者所在课程团队经过头脑风暴,提出中医药英语短视频作品的评价应包含三个维度:中医药文化知识(认知)、语言表达和视频制作(技能)、感染力和接受度(情感)。最终数据统计显示学生共提交10个视频,平均时长为4分11秒。学生在叙事策略上充分运用图片、视频等多模态手段配合故事讲述,其中一组学生还用剪纸的方式制作出人物样貌进行讲述。视频中共使用与中医相关的词汇57个,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表达是TCM(中医)、Acupuncture(针灸)和herbal medicine(草药),可见学生能够有意识使用英语对中医的核心概念进行讲述;
视频使用形容词或描述性词汇共计89个,其中包括褒义词70个、中性词11个,主要用于评价中医人物和中医疗效,其中natural(自然)、safe(安全)和cheap(廉价)三个词的出现频率最高,表明学生能够抓住中医药的主要优势进行传播,而使用的贬义词主要用于说明目前国内外对中医药的误解和排斥。所有视频中共出现5次引用我国中医药政策和世卫组织的发言,表明学生对中医药国际传播的各项政策和国际形势有所关注。
课后调查显示认真观看授课视频的学生比例为77.1%,而85.4%的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的在线讨论,87.5%的学生表示会在课前花费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完成在线学习任务,高达97.8%的学生认为制作中医药故事英语短视频促进了自己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并强化了对中医药的认同和积极情绪,获得了一定的学习成就感。
教学结果
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结合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英语数字叙事能力可以从以下路径培养:一是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最终产出具有明确目的和主题的数字叙事作品。短视频形式的作业符合互联网时代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交流模式,虽然具有挑战性,但容易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并且有利于将中医药文化自信培养充分融入到语言教学中。二是数字时代赋予了普通个体讲述故事的机会,中医院校大学生是具有一定中医专业知识的群体,其讲述的故事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但同时,学生讲述中医药故事并不是官方的中医传播,而是进行中医故事的“微叙事”。教学应培养学生从个人化、日常化的小故事讲起,贴近受众,激发共鸣,展示多元的中医药故事,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中医文化自信。中医药故事英语短视频是由语言、副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等形成的多模态综合体,如何协调各模态从而保证意义的完整表达是语言教学层面之外的问题,而目前的研究并未涉及如何评价学生的媒体素养和传播能力,未来可结合传播学的研究,关注中医药故事数字叙事作品的有效传播问题。
结语
本研究基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改革实践,探讨在英语读写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中医药故事的英语数字叙事能力。结果显示,SPOC混合式课程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语言综合水平,帮助学生用数字叙事的方式讲好中医药故事,对教育智慧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字叙事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高等中医院校地域不同,学情复杂,SPOC混合教学模式还需要通过更多的教学实践持续优化和完善,从而帮助中医药院校学生在未来的中医国际化进程中更好地讲述和传播中医药故事。
参考文献:
[1]Lin,C.T.&S.S.Chuang.Using team projects for making short film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disciplinary competencies[J].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2019(01).
[2]何克抗.中国特色创新型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杨扬,冯志伟.SPOC混合式写作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英语写作发展的影响研究[J].外语教学,2022(03).
[4]杨雪飞.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及影响因素研究[J].外国语文,2019(03).
[5]张新军.数字时代的叙事学——玛丽-劳尔·瑞安叙事理论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
[6]穆向阳,徐文哲:LAM数字叙事基础理论框架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03).
作者简介:黄婧,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医文化国际传播;
陈骥(通讯作者),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医文化国际传播。
本文为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基于讲好中医药故事的中医院校学生英语数字叙事能力培养研究”(项目号ZGWYJYJJ11A147);
全国高校外语科研课题“以中医药故事数字叙事为核心的中医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项目号2022SC0012);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对标中医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CIPP数字评价体系构建研究”(2022CXMG30);
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英语读写》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
四川省教育厅第三批高等学校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中医英语》建设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