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尔?学奖获得者?江健三郎的中国情缘

时间:2023-11-29 17:00:29 来源:网友投稿

2023年3月13日,日本第二位諾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反战人士大江健三郎去世,享年88岁。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大江健三郎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他是一位与中国往来颇多的日本作家,曾6次来到中国,每次来访都得到了隆重的欢迎。大江健三郎对鲁迅情有独钟,2009年访华时蹲在鲁迅石像前失态痛哭的情形,曾让陪同者不知所措。

大江健三郎的写作以先锋气质、人文色彩等在日本文坛独树一帜。他曾多次谈及中国作家鲁迅对自己的影响:“12岁时,第一次阅读的鲁迅小说中有关希望的话语,在将近6 0年的时间内, 一直存活于我的身体之中。”母亲寄望他写出像鲁迅《故乡》那样的文学作品,而他回应说:“我一生都在思考鲁迅。”

1935年,大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今内子町)。1957年,他在《文学界》上发表小说, 开始受到文坛瞩目。1958年,他的小说《饲养》获第三十九届芥川文学奖。1994年, 他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继川端康成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日本作家。给大江健三郎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有这样的评价:“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和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

和奈保尔被称为“ 印度的背叛者” 一样,大江健三郎对日本来说,也可谓是“故乡的敌人” 。他对日本的批评涉及方方面面:在文学上,他认为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内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尴尬状态;
在文化上,他觉得当代日本传统文化走上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对立,是“国粹主义”的表现;

在历史上, 他主张犯有战争罪恶的日本,只有不断反省,才能得到原谅并与世界进行平等交流。

批评家弗雷克· 詹姆逊曾评价说:“ 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最尖锐的社会批评者,从来不认同官方和传统的形象。他和日本其他作家都不一样,最无日本传统陈腐的民族主义气息……”

日本NHK网站称,大江是现代日本的代表性小说家。《朝日新闻》评论说,大江一生都在探讨核与和平这一人类共同的主题,通过大江的视角和描绘,成就了震撼世界的文学作品。《读卖新闻》称,大江是日本战后民主主义的旗手。

大江创作描写广岛原子弹爆炸受害者和医生的纪实文学《广岛札记》,以呼吁反战。1960年,大江曾参加反对日美安保条约的抗议活动。2011年3月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大江一直呼吁日本应“去核电站”,曾多次参加福岛的集会和东京的抗议。2006年,他曾前往南京,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与部分大屠杀幸存者座谈。大江当时表示:“南京大屠杀悲剧留给人类许多思考,我们不仅要深入研究,还要行动起来,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大江健三郎与中国作家莫言是好友。2001年, 日本NHK电视台策划了一档名叫《二十一世纪的开拓者》节目。当听说要到中国采访莫言时,很难请动的大江健三郎竟意外地答应出山。当时他就说:“我认为在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莫言。”果然,他的预言变成现实。莫言曾评价过十位诺奖获得者对自己的影响,其中包括大江健三郎。“无论是从做人方面还是从艺术方面,他都值得我终生学习”,莫言的这句评语,在肯定大江健三郎作品价值的同时,也罕见地从人格魅力的角度表达了推崇。

学者、随笔作家止庵评述,大江健三郎的文学与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人截然不同,他所写的不是“日本的世界”,而是“世界的日本”。在他的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感受、思考,都是“世界性的”而不是“日本性的”。

大江健三郎的作品《饲养》获第三十九届芥川文学奖, 《性的人》《个人的体验》获新潮文学奖,长篇三部曲《燃烧的绿树》获意大利蒙特罗文学奖。其他重要作品有小说《水死》《空翻》《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散文集《冲绳札记》等。大江健三郎的写作范围宽广且具人本关怀的精神,政治、核能危机、死亡与再生等皆呈现于他的创作中。

猜你喜欢大江健三郎大江文学奖今古传奇文学奖获奖名单今古传奇·单月号(2023年1期)2023-05-30首届今古传奇文学奖复评入围作品名单今古传奇·单月号(2022年6期)2022-11-19百万雄师过大江湘潮(上半月)(2021年3期)2021-07-20第二届***文学奖征稿启事鸭绿江·华夏诗歌(2021年10期)2021-05-12首届汨罗江文学奖征文启事中华诗词(2020年1期)2020-09-21心中的大江音乐教育与创作(2020年2期)2020-06-19——以大江健三郎为例">论中国作家对日本后现代文学的影响
——以大江健三郎为例名作欣赏(2019年33期)2019-01-27搞笑秀意林·全彩Color(2018年12期)2019-01-02大江健三郎:父子当共生润·文摘(2018年12期)2018-05-14“自在的存在”:恶心·荒谬·自欺——论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之虚无存在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3期)2017-06-21

推荐访问:获得者 中国 三郎